阿尔诺斯由两个陡峭的山脊组成,主峰高7100英尺,有一高5000英尺的垂直峭壁直下印度河,另一山脊更高,也有一垂直峭壁。两座山脊成直角相合,被幽深的峡谷分隔开。印度河在这里形成一弯曲的宽河道,几乎是环绕着这个地方。阿尔诺斯,按希腊名所暗含的意思就是连鸟都飞不到的地方,可见其地势之险要。山上有林木和泉水,有足够1000人耕种的可耕地。但上山十分困难,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羊肠小路通到山顶。传说赫拉克勒斯有一次企图攻占该地也未获成功。亚历山大因为这里是拒不归顺的印度人的一个很好的避难所,同时可能也有要超过他的祖先赫拉克勒斯的心理因素,决心要攻占这座陡峭的大山。
亚历山大在进攻阿尔诺斯山塞以前,做了一些准备工作,他下令把马萨迦和欧拉二城建成这一地区的要塞,任命近卫军将领尼卡诺为印度河西边一带地区的总督。这时赫斐斯申和坡狄卡斯也把另一个叫罗巴提斯的市镇建成要塞,并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然后率领大部分部队到印度河,按亚历山大的指示,想办法在河上架桥,准备迎接亚历山大的到来。
亚历山大首先率部向印度河推进,沿途接受了朴西劳提斯城的归顺,又攻占了印度河沿岸的一些小城镇。抵达距阿尔诺斯山不远的埃博利马城时,亚历山大让克拉特拉斯率领一部分军队留驻这里,负责从附近地区收集尽量多的粮草和其他物资,运到城里储存起来,准备长期供应部队。他这样安排,是因为他考虑到,如果一时无法强攻下阿尔诺斯山,马其顿部队就可以以这座城市为基地,对这座山塞进行长期围困,把山上的敌人拖垮。
亚历山大抵达阿尔诺斯山后,先让托勒密率领一支轻装精锐部队,由几个投诚的印度人带路,沿着一条坎坷难行的小路上山,在敌人还没发觉时,就占领了一个山上的据点,然后在据点周围加修防御工事,准备据守这里,配合亚历山大大部队攻山。第二天,亚历山大看到托勒密发出的信号,知托勒密得手,便立即把部队调上来,但由于地势太险要了,印度人又顽强抵抗,根本无法攻上去。印度兵见亚历山大上不来,便掉头攻击托勒密,托勒密固守阵地,印度人也无法攻上去。
晚上,亚历山大派了一个熟悉地形的投诚过来的印度兵给托勒密送去一封信,命令托勒密在亚历山大率部到山脚下时,率兵从山顶向下冲,不要只坚守那个据点,要上下夹攻,使敌人腹背受敌。第二天破晓,亚历山大就率兵来到托勒密偷偷上山的那个斜坡上,按计划从这里往上强攻,托勒密则往下冲。由于地面狭小,亚历山大采用车轮战术,一队攻一阵再换一队攻,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亚历山大的部队才占领了斜坡和托勒密会师,但会师后一起攻打山寨却仍然失败了。
亚历山大知道,山太陡太高,要攻上山是十分困难的,弓箭和礌石器也都失去了作用,因为无法投射到山顶。因此亚历山大决定用土石填平深谷。他下令士兵砍树做木桩,填土修筑大土岗。第二天,使用投石器的人就可以在已修好的土岗上投石,礌石器也可利用土岗礌石了,筑土岗的士兵也不怕印度兵的攻击了,进度更快了,第三天,土岗就已遍布山顶。第四天,有少数马其顿官兵攻占了一座和敌人山寨一样高的小山头。亚历山大立即命令部队把土岗向这座小山头延伸,要用土岗把原有阵地和这个山头连接起来。
亚历山大的这种攻击方法完全出乎印度人的意料,礌石器发出的石弹开始接连不断地击中山寨,印度人已丧失抵抗的信心,他们派了一名军官来向亚历山大请求停战,说条件谈妥,他们就交出山寨。这是他们的缓兵之计,想拖延到晚上散伙,趁天黑各奔自己的部族。亚历山大发觉了他们的企图后,将计就计,答应给他们充分时间撤退,同时也把山寨四周的巡逻队撤走。等他们撤走后,亚历山大立即亲自率领卫队700人登上那已撤出了的山寨,然后,发出信号,向那些正在撤退中的印度人发动攻击,趁他们溃逃中大杀大砍,大部分被歼,另有一些人在惊慌中,失足掉下悬崖摔死。亚历山大就这样占领了连赫拉克勒斯都无法占领的这座大山。亚历山大在山上献了祭,留下一支波斯人的军队驻守,由不久前从比修斯那里逃到亚历山大处投诚的西西科塔斯率领,然后率军下山。
4.酒神之城:奈萨的好运
亚历山大下山后,来到一个叫奈萨的城市,城市居民的首领阿卡菲斯率领一个由30个头面人物组成的代表团出城谒见,请求亚历山大允许他们的城市仍按原样独立。阿卡菲斯说,他们的城市是酒神狄俄尼索斯征服印度后创建的,是为了让后人纪念他的远征和胜利而创建的。他们还说,亚历山大也在各地修建了许多城市,将来还要修建更多,从而证明亚历山大比狄俄尼索斯创造了更多辉煌的业绩。由于他们城市的创建者是狄俄尼索斯,所以他们城市的市民一直享有独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阿卡菲斯的话打动了亚历山大,他很欣赏狄俄尼索斯曾远征印度并建立了奈萨城的传说,因为这样的传说可以起稳定军心的作用,可以证明亚历山大的远征是正确的。亚历山大不过是在步希腊和马其顿人所崇拜的英雄的后尘,而且,就像阿卡菲斯所说的,他创造的辉煌业绩甚至超过了狄俄尼索斯。这一传说和赫拉克勒斯没能夺取阿尔诺斯山的传说一样,都可起到提高亚历山大威信并进一步神化他的作用。他攻占了赫拉克勒斯都未曾攻下的大山,现在又在创造比狄俄尼索斯更辉煌的业绩,希腊人、马其顿人,还有其他民族的人怎会不跟随他去从事这样伟大而崇高的事业呢?因此,亚历山大答应让奈萨居民继续保持自由和独立,但要求他们送给他300名骑手和100名官员。阿卡菲斯说,他们如果从城里抽出100名官员,城市就无法管理。亚历山大听他说得有理,就答应他们只送给他300名骑手。阿卡菲斯在如数把骑手送来时,把他的儿子和外甥也都送来了。
公元前326年春,亚历山大和等候已久的赫斐斯申、坡狄卡斯在印度河会师了。赫斐斯申已在印度河上架好了桥,还造了许多小船和两艘三十桨的大船。印度首领太克西利斯送来了许多礼物,其中包括200银塔伦特,还有献祭用的牛3000头、羊万余只、大象30头。太克西利斯还派来700名骑兵助战。他还要把他的属地、印度河和它的支流希达斯皮斯河之间的最大城市太克西拉献给亚历山大。亚历山大在河边向他经常祭祀的神献了祭,举行了体育和骑兵竞赛。
二、最后一战:希达斯皮斯河会战
1.异国风情:一个陌生的世界
印度河,被亚历山大和他周围的人认为,是除恒河之外的欧亚两洲最大的河,河宽水深,很难架桥,由于缺乏当时人的记载,现在无从知道赫斐斯申怎样造的桥,造的什么桥。一般都估计他可能用船为亚历山大渡河造了一座浮桥。后来罗马人就常用这种方法搭桥。不管如何,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大军顺利地渡过了河。过河后,又按惯例进行了祭祀,然后率军向太克西拉城进发。该城的总督太克西利斯带着这一地区的头面人物把亚历山大迎接进城。
亚历山大进军印度以来,经过许多地方,见过无数的印度人,但他们的生活都很简朴,并不像他们原先想象的那么奇妙、那么富有,马其顿人开始怀疑有关印度十分富饶的传说的真实性了。但进入太克西拉城后,他们的疑惑烟消云散了。太克西拉是个热闹非凡的大城市,集市繁华,宫殿巍峨,还有婆罗门开设的大学校。城里充溢着一种令希腊人惊异的异国情调。男人们都穿一种特别白的亚麻布长袍,肩上披着一块布作为外衣,头上还包着一块,胡子染成各种颜色,白的、黑的、红的、紫的、草绿的,等等,五颜六色,稀奇古怪。印度女子个个貌美如花,大眼高鼻,能歌善舞,但她们一个个都用纱巾把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些婆罗门苦行僧旁若无人似的赤身裸体,或卧或站或坐在街头巷尾晒太阳。据说,有一天,亚历山大和他的随从在一些正在草地上行走的苦行僧旁走过时,他们中的一个突然跺着脚对亚历山大说:“亚历山大啊!每人脚下都有一块土地,我们同样也踩着一块,而你却走遍了地球的大部分,自找麻烦还殃及他人,你制造的罪恶将大于你带来的文明!好自为之吧,年轻人,你已经30岁了,已经进入壮年了,珍惜自己的生命吧!你很快就会死去,你死后所占的大地只不过足够成为你的葬身之地而已。”
这个婆罗门叫卡兰努斯,他后来参加了亚历山大的远征。他还曾形象地向亚历山大讲述如何进行统治。他将一块皱缩的兽皮铺在地上,请亚历山大好好看着,他先沿兽皮的四边走动,这时兽皮便四下翘起,然后,他立在中间不动,那兽皮也平稳不动。这时,他看着亚历山大说:“陛下,你看懂了这兽皮的启示了吗?它是告诉你,你的帝国已经足够大了,你现在应该坐镇在帝国的中央,而不要四处出征,这样你和你的帝国才会长治久安。”
一些婆罗门甚至拒绝亚历山大的邀请,他们坚持认为,如果亚历山大是天神之子,那他们也同样是。亚历山大现在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对于希腊人和马其顿人来说,这些人太神秘莫测了,在酷热的白天,马其顿人几乎无法赤足走路,而他们却发现这些印度人居然能整天一动不动地赤裸着身体或站、或坐、或卧,有时甚至是在石头上和钉子上!亚历山大真不知应怎样对待这样的人民、这样的国家,他其实对婆罗门高深的哲理,也心存疑惧,否则,就不会让卡兰努斯参加他的远征。要知道,在亚历山大以前,没有哪一个国王曾经或试图征服过印度,亚历山大自己对他征战印度的后果,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2.战象来袭:一次特殊的战斗
太克西利斯渴望亚历山大能尽快消灭他的仇敌波鲁斯,他之所以投靠亚历山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借亚历山大之力打击波鲁斯。波鲁斯的王国在希达斯皮斯河以东,他已经在河的东岸集结他的全部兵力,决心阻止亚历山大过河。波鲁斯已是亚历山大征服印度必须集中力量打击的主要对象,在这一点上,他和太克西利斯不谋而合,他也希望在出征波鲁斯时,能得到太克西利斯的帮助。
亚历山大在向波鲁斯的辖地进军前,把太克西利斯的辖地扩大了,并仍交给他掌管。他接见了前来谒见的印度山区各部族土司阿比萨拉斯的代表团。他还在太克西拉举行了例行的祭典以及体育和骑兵竞赛,任命菲利普为这个地区的总督,留下驻军和病残人员,然后率领增添了5000名印度人的大军进发了,5000名印度兵由太克西利斯和该地其他官员率领。同时,他派科拉斯回到印度河,把准备顺印度河而下用的战船分批运到希达斯皮斯河。
公元前326年6月初,亚历山大率军抵达希达斯皮斯河西岸,并在河岸扎营。在营地就可以看见对岸的波鲁斯。波鲁斯身材高大,骑在大象上,颇为威武。他有200头战象,300辆装有弯刀的战车,骑兵4000人,步兵3万人。亚历山大拥有的兵力和波鲁斯差不多。亚历山大的优势在骑兵,但他的马害怕象,害怕象的吼叫声和所散发的气味。这给亚历山大出了一道难题,但先要解决的是如何过河的问题。
当时正值印度雨季,大雨连绵,所有的河流都水涨流急,这时渡河相当困难,何况对岸还有强大的敌人进行阻击。波鲁斯时时处于警戒状态中,他在沿岸可以渡河的地方都派兵驻守,严防马其顿军队过河。
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想出了一个分散敌人注意力、麻痹敌人、寻找机会突然渡河的策略。他自己带领一支部队,寻找和侦察可以渡河的地点,让其余的部队分成好几队,一队接一队地向不同方向出动,整个河岸到处都有部队活动,不是骑兵,就是步兵;他还命令他的战船在河上来回游弋,让一部分士兵将皮革拿到河边往里填充干草,摆出一副马上要渡河的架势,使波鲁斯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也让他无法集中兵力防守一个地方。为了制造一个偷渡的良机,他在夜间率领大队骑兵在岸边来回奔跑,高呼冲锋口号,还用其他各种方法搞得人喊马叫,一片喧嚣,造成大军马上就要强渡的假象。波鲁斯以为敌人要渡河,就带着他的部队,包括象队,随着声响的方向在对岸平行奔走。波鲁斯就这样被亚历山大牵着鼻子日夜不停地随着这边的部队东奔西跑,但几天下来,什么事也没有,波鲁斯不胜其烦,认为对岸的喧嚷都是假的,马其顿人根本无法过河,于是他再也不对对岸的喧嚷在意了,只在沿河布置一些侦察哨,而把大部队,包括象队,撤回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