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禹一心扑在治水事业上,节衣缩食,自己住在十分简陋的屋子里,而把全部财力都用在开沟挖渠的水利工程上。治水十三年,他踏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人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大禹。至帝密三十五年(辛卯,前2130),他终于引百川归海,治服了泛滥的黄河和长江,完成了治水任务。
姒禹治水成功后,尧帝姜密为了表彰他,将他封在了高密(即阳翟,在今河南禹州市),并赐给他黑色的玉圭,特许他手捧着玉圭入朝。他治水归来入城时,全城百姓都扶老携幼走出来,争相观看这位了不起的治水英雄。
公元前2128年,六任尧帝姜密去世,虞舜即天子位,迁都于蒲坂(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南蒲州镇),改国号为虞,仍命姒禹为司空,掌管农业和水利。
由于姒禹治水立了大功,他的名气在全国也越来越大,声望已经超过了帝舜,他便渐渐有了谋取天下的野心。他先使匠人在一块绿色的石板上镌刻了一幅图,乘黄昏夜色朦胧之际,使人秘密潜入水中,用一条涂成黄色的雕刻着龙头的独木舟,将石板推上洛水岸边,连呼三声“文命”,然后又悄悄从水下把独木龙舟推走,这便是所谓的“黄龙献图”。姒禹命人将石板抬上岸。石板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红色文字,姒禹找来贤者辩识,说这是天书,载有“洪范九畴”,意思是禹乃真命天子,受命治理天下,舜应该让位于他。当然这一切都是姒禹的亲信精心策划安排好了的。
虞舜十四年(丁未,前2114),虞舜醉心于歌舞音乐,疏于朝政,引起一些大臣的不满。司空姒禹借机广交朋党,招纳英雄豪杰,在国内形成了强大的势力。这年春天,一个爽心悦目的晴朗天气,虞舜正率一班大臣在宫中欣赏歌舞和音乐,钟、鼓、石、磬、笙、竽之声播散在国都上空,十分悦耳。就在这时,姒禹突然率军队包围了宫殿,凶恶的士兵手拿着武器冲入了宫中,一下子打破了宫中美好和谐的气氛。突发的暴乱仿佛晴天霹雳,烈火烧屋,宫中立刻大乱,演奏的艺人吓得丢掉鼓槌,推倒钟、罄,舞蹈的艺人吓得抱头卧地,乐队的指挥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姒禹命令现场安静,然后在现场发表讲话,他列举了虞舜数条罪状,对他进行了尖锐的批评,指责他贪欲误政,已经没有资格再当天子,强迫他把天子的神权交给贤德之人。于是朝中的一些大臣便请求虞舜让姒禹代行天子之事。虞舜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早就看穿了姒禹的阴谋,但自己年事已高,子孙中又没有一个是出类拨萃的人,也只好顺水推舟,同意让姒禹来代行天子之事。于是,虞舜传旨诏告天下,由司空禹代替他行使天子神权。他自己只负责管理朝廷上的一些普通政务。
虞舜三十三年(丙寅,前2095),姒禹已经全面控制了朝政,完全把虞舜架空了。他首先对国家的行政区域进行了改革,废除了虞舜的十二州,将全国重新划分为九州。
这件事摆明了是在向虞舜示威,因为这九州制当初就是姒禹治水时,根据父亲崇伯鲧的“天下水行图”和亲身走过的地域而提出来的。当时虞舜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硬是把九州分割成了十二州。当时姒禹还羽翼未丰,也没敢反驳。如今他大权在握,恢复自己的建制那是理所当然的。恢复九州制后,一面安排亲信出任各州的州牧(州长),同时向各州牧摊派赋税(岁贡),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税收制度。虞舜虽然对这项改革不满,但他已经无力与其抗争,也只好听之任之了。
虞舜三十五年(戊辰,前2093),南方的有苗氏(古国名,又称三苗,为九黎蚩尤氏后裔)作乱,他们以姒禹专权为借口,不但拒绝纳贡,还向虞舜政权的边境发起攻击,疯狂掠夺边境居民的财产。虞舜以前曾多次派军队征讨,一直未能平服。姒禹决定亲征有苗,便把国内的工作都做了妥善安排,择吉日领兵出发。这一次征战打的十分艰苦,足足持续了三年。最后终于获胜,迫使有苗一族迁往三危(今甘肃九泉敦煌市东南)。
姒禹南征期间,朝政名义上仍交给虞舜管理。但是,虞舜已经是八十多岁,虽然有心乘机恢复自己的旧制,无奈年事已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上朝中上上下下四梁八柱的主要官员都是姒禹的人,想恢复旧制谈何容易,也只好作罢。
虞舜三十七年(庚午,前2091),岁尾,姒禹南征凯旋而归。文武大臣和城中百姓都出城迎接,欢迎南征的大将军归来。
虞舜三十九年(壬申,前2089),虞舜已经八十四岁,身体仍很健康。姒禹念念不忘当年先父遭尧帝和舜的迫害,全族流亡于羽山,使得父亲悲愤而死的旧账,心想:如今虞舜已经年老无能,我正好借机报复他一下,也给死去的父亲一点安慰。
于是,他在朝廷上宣布,为了体察民情,舜帝近日动身前往江南巡狩。
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众所周知,四千年以前的中国,还没有象样的道路,远行主要靠乘船走水路。如果走陆路,必须要有一拨人在前边开路,后面的人才能顺利通过。因此那时的出巡绝非像乾隆皇帝下江南那般潇洒,更不像我们今天坐火车乘飞机旅游那样轻松。那时的巡游极为辛苦,不要说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意长途跋涉的远行。但是,虞舜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姒禹已经向全国发布了帝舜南巡的公告,他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上路。他知道此番远行恐怕是再无归期了,便拉着爱妃女英的手老泪纵横。他的爱妃女英坚持和他同行,说是要和他生死相依永不分离。
姒禹为帝舜南巡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文武大臣都护送到出城才止步。
虞舜和他的妃子女英在卫队的保护下乘车离开帝都。
由于舟车劳顿,南巡的队伍渡过长江以后,虞舜就病倒了。
行至苍梧之野(今湖南永州市宁远县),虞舜便含恨去世。
他的妃子女英悲痛欲绝,独自跑到竹林中痛哭。她的泪水滴在竹叶上,竹叶上便出现了斑斑纹络,就形成了后来的“斑竹”。唐朝诗人胡曾有诗云:“虞舜南捐万乘君,灵妃挥泪竹成纹”,说的就是这段故事。女英又称灵妃,她痛哭之后,不愿再苟活于世,遂投河而死。
虞舜死后,姒禹的亲信和那些见风使舵极力巴结讨好他的大臣,都劝他自立为帝。姒禹是个极为聪明的人,他为了掩人耳目,进一步收买人心,没有采纳大臣们的意见,而是假惺惺地把虞舜的孙子美叔扶上了帝位。他这样做,既掩饰了他迫害君王的真像,又显示了他忠君贤孝的美名,可谓用心良苦。
姚美叔是一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物,空长了一副好皮囊,思想颓废,灵魂空虚,根本不堪为帝。他虽然坐上了帝位,但姒禹并没有给他实权,他只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帝王。好在他这个人对权力并没有多大兴趣,在他心目中,人生的价值就是享乐,天下兴亡无关紧要,每天只要能尽情地寻欢作乐,身边时刻有美女相伴这就足够了。其实姒禹早就看透了他,早就知道他是个不成器的花花公子,把他扶上台只是为了完成一个过渡阶段的使命而已。因此,他便极力满足美叔的奢华和欲望,让他终日沉迷于音乐歌舞和美女之中。
美叔的宫中有妃子和宫女百余人,都是姒禹从各地为他挑选来的美女。他贪色纵欲,日夜乐,强健的身体逐渐衰弱。但是,他却对姒禹感恩不尽,是姒禹满足了他生理上的种种欲望,姒禹才是他最值得尊敬的人。
美叔十六年(戊子,前2073),由于姚美叔终日荒无度,身体日益衰弱,他知道自己阳寿不多了,便破天荒地临朝,召集大臣祭天告祖,宣布立姒禹为帝位继承人。
美叔十八年(庚寅,前2071),姒禹再次向二任舜帝姚美叔进献了两位极为性感的江南美女。姚美叔喜不自胜,对二女爱之颇深,日夜不离,仅月余便被二位美女靠的油尽灯干,一命呜呼。
姚美叔称帝的这一段历史,在正统的历史书上是看不到的,为什么呢?因为正统史书都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唐尧、虞舜都是儒家所塑造的圣贤,圣贤怎麽可以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呢?所以便把这段历史改写了,让虞舜活了一百岁,又编撰了动人的禅让故事,世代流传,家喻户晓。而真正的史实却被当成了荒诞不经的野史,只能在民间悄悄流传。
美叔十八年(庚寅,前2071),二任舜帝姚美叔病死,姒禹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夏,以辛卯年(前2070)为夏禹元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诞生了。
姒禹即位时已经九十岁,他出于政治目的将国都迁至阳城。史书上说尧、舜、禹都是圣贤之君,他们传贤不传子。其实这都是后世儒家学者编造出来的谎言,他们把心目中的帝王理想化,创造出了一系列所谓的圣贤。而实际上却是:虞舜为大臣时,网罗党羽架空了帝尧,并把尧的儿子朱放逐到丹水,阻止他回朝参与国政,最后夺了尧的天下。夏禹又效法虞舜,以自己在国中的强大势力,迫使虞舜退居二线,然后又把舜的儿子义钧放逐于商,最终夺了舜的天下。尧和舜都曾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后代,但他们没有能力做到。他们的所谓禅让,完全是无奈之举。
中国古代从黄帝开始便把帝王称为天子。当时所谓的天子,实际上就是各部落联盟的总首领。姒禹用十三年的时间领导人民抗洪排险,防治水患,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赢得了天下百姓的敬仰和爱戴。他被拥立为帝是当之无愧的。姒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的总首领,也是新兴的奴隶制夏王朝的奠基者;他是中国上古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开创了“父传子,家天下”的奴隶制社会,把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姒禹虽然正式称帝较晚,而实际上他早在虞舜十四年(丁未,前2114)时就已经主理朝政,代行天子之事,完全控制了虞舜政权。当时南方的有苗氏和北方的共工氏不服,他们断绝与夏王朝的交往,停止纳贡。姒禹大怒,亲自领兵征讨,南征有苗,北伐共工,经过了数年的残酷战争,终于降服了有苗和共工两大部族。姒禹将上万名俘虏分发给有功的贵族充当生产奴隶,为新兴的奴隶制政权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接下来,姒禹废除了虞舜的十二州行政区域,重新恢复自己治水结束时所拟定的“九州制”。为了便于统治,姒禹打破了原来以血缘氏族集团制分统治区域的旧的行政机构,建立以“州”为单位的新的地域制行政机构,这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禹定九州”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