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皇上的重赏,董京的事迹被老百姓广为传颂。但就在这时候,董京做了一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他竟然向皇上请求不要升官。而且他大揭其短,向朝廷交代曾克扣过下放的赈灾银两,把克扣的银两如数退了回来。
董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是这样的,当时山东出现旱灾,没有任何收成,民不聊生。董京进行赈灾的时候,看到到处都是老百姓的尸体,到处的房屋都空了。亲眼目睹灾民悲惨的状况,再想到自己克扣下的赈灾银两,董京觉得自己的罪过太大了。
在抗旱赈灾的时候,汗水不仅冲走了董京身上的尘埃,也清扫了他心灵的尘埃。所以,他才会在得到奖赏和荣耀时,大曝其短,以减轻他内心的愧疚,想要求得宽恕。从此之后,董京一直为官清明。
董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亲眼目睹生死和经历过生死的人,心灵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清扫无象之境。
作为现代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社会,我们更要学会“净化自己的心灵”。
(1)在一天的忙碌过后,让自己安静下来想一下,抛弃不好的,留下美好的,让我们自己的生活拥有简简单单的快乐。
道家曾有言:“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就会痛苦。”所以我们要抛弃心中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多看看眼前的人和事,少一点仇恨,多一点希望,让自己心中的仇恨转变成欢喜。
(2)每天在闲暇时静思一下:自己是否有善行善举,自己是快乐还是不快乐,是否多说对别人有益的话,多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了?
当我们做善事时,我们的心是快乐的。助人为快乐之本,当我们帮助别人时,也就提升了心灵,净化了心灵。多行善,多静思并注重细节,烦恼就会越来越少,快乐会越来越多。
(3)心灵的净化,要靠自我。
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心灵的尘埃在何处,只有自己才可以动手扫走心灵的尘埃。当我们敞开心扉时,便会看到心灵上的尘埃和污垢,如果我们老是用双手遮住自己心灵深处的尘埃,那么,尘埃是永远也清扫不净的。
(4)心灵的净化,贵在经常。
我们要经常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想想自己的对与错,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正确,想想自己一天下来学到的好的以及坏的。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发扬好的,避免坏的。天天清扫一下自己心灵上的尘埃,尘埃就不会积厚成疾,难以除去。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淡然无极而各种美德归属于他。”生活中我们要做到柔和平顺,不为各种名利所诱惑,这样各种美德自然就会来到我们的身边。净化我们的心灵,保持我们心灵的纯净,保持一颗童心,清扫无象之境,让我们在世间,保有真自我。
8.无起无落成就玄道人生
无论是谁,都有一件事是自出生以来就命中注定的,那便是死亡。人从生到死,匆匆数十载,人们常常对自己即将失去的名利权势悲痛不已。
但是对于名利权势,任何人都不可能终生占有,只有把名利权势当作浮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以超然的心态去对待它们,我们才会摆脱它们的束缚,真正做到喜怒不惊、超然物外,做一个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人。
保持淡泊虚静的心境
老子曾言:“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描绘人们空明宁静的一种心境。但是由于外界对我们有很多干扰因素和诱惑,我们人的私欲有时候会占了上风,心灵受到蒙蔽,所以我们要“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
但是我们所说的致虚守静,并不是说要人们远离尘世,隔世隐居。而只是要求人们排除外在人事的影响,隔绝欲念的干扰,在内心清静状态下,成就玄道人生。
而且,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些人的见解,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有异曲同工之妙。陶渊明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也确实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陶渊明是个无欲无求之人。
或许是因为老子和陶渊明都有出世情结,他们才能够做到致虚守静。但是一心想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的诸葛亮也有这样的思想:“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的话也是告诫我们,就算身处闹市,也要淡泊守静。
清朝初期,官员的薪俸是十分低的。
当时在封疆大吏之中,有个山西永宁人叫于成龙,他由知县、知府而至总督,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称。但是于成龙做官并不是为了发财。他有句名言:“埋头做去,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1661年,于成龙奉命为广西罗城知县。去罗城路途遥远,需要跋涉几千里才能到达。但是他只骑着一匹老马,带着几个仆人就去赴任了。大乱之后,去罗城的路上人烟稀少,时常有野兽出没。而且因为自然环境不一样,北方人视南方为烟瘴之地,许多人死在去南方的路上。临行前,于成龙把家产全都交给了儿子,并嘱咐家人不要惦记他。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到达了罗城,但是刚刚结束二十年战火的罗城却是让于成龙触目惊心。这里的百姓面黄肌瘦,见着来人如惊弓之鸟。说是一个县城,但是只有几户人家;而县衙只是几间茅屋,根本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四周的野草长得都能没过膝盖了。于成龙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开始办公了。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枕头底下都会放一把刀,来预防猛兽的突袭。
面对这样的罗城,于成龙做了两件事:使社会安定有序,保障老百姓的人身安全;发展当地的经济,让老百姓有饭吃,生活可以富裕些。凡事他亲力亲为,给老百姓做榜样。一段时间之后,罗城就富裕起来了。这时,他又组织老百姓扩建罗城,让外来人在这里居住,这样这个破败的边陲小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于成龙和罗城的老百姓和睦相处,他在当地很少穿官服,也没有官架子,为人亲切和蔼。他还经常和老百姓一起干活,体察民间疾苦,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阿爷”。
1667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1680年,于成龙又因功绩显著升任直隶巡抚,不久,又升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就这样不断地升迁,二十年间从七品知县升至封疆大吏,但无论身处何位他始终为政清廉,深受老百姓爱戴。
于成龙为官多年,因此没能亲自侍奉母亲,这让他一直觉得很遗憾。在他母亲去世后,他回乡葬母,然后就任江南、江西总督。按照清代法律规定,沿途地方应当接待他,但他不想多加叨扰,便自雇一辆骡车,悄然无声地到达任所。到任后,为了了解民风世俗,他经常身穿布衣出访,体察民风民情。为了倡导为政清廉,他还曾告诫部下:“若一味爱钱,只恐子孙纵会做文字,绝不出头。更恐神鬼怨恨,生出瞎眼子孙,上长街唱莲花落,要看字也不能够了。莫笑老夫迂谈。”
有了他的带头,一般的官吏也不得不收敛一些,开始勤政节俭。虽然当时于成龙年事已高,但他依旧非常节俭,他天天都是粗茶淡饭,吃的菜也都是青菜,所以江南的老百姓给他起了个“于青菜”的绰号。
于成龙享年68岁,卒于任上。在他死后,人们检点其遗物时,发现只有几件衣服和一些饮食器皿,几罐盐豉。身居高位而如此清寒,历史上能有几人?于成龙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老百姓们痛哭失声,纷纷绘像祭拜。
正是于成龙淡泊虚静的心态,使得他肯埋头苦干,成就一番作为,深得老百姓的爱戴。他为官不为名不为利,一心只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最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
一个人如果可以做到淡泊虚静,便会无起无落,平静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做到喜怒不惊,成就玄道人生。
如何做到淡泊虚静
社会上有人聪明在眼前,有人聪明在长远。大智慧的人行为总是很超脱,他们的胸怀宽广坦荡,性格淡泊虚静,从不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计较。而稍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去总喜欢察言观色、纠缠不清、鸡蛋里挑骨头、无事生非。这实在是可悲。
人生那么短暂每个人都应该做到淡泊虚静,这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世人偏偏总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包袱,处处争强、处处好胜,想想又有何意。
一天,一位朋友去拜访老子,发现老子家中凌乱不堪。朋友当时便怒火中烧,指着老子大骂一通便愤然离去了。原来,这位朋友以为老子如此是因为不重视他,故而做出凌乱的样子接待他。面对朋友的指责,老子没有做任何辩解,而是默默地听着。
翌日,朋友感觉自己做得有些过火,便向老子道歉。老子淡然说道:“看来你非常在乎圣贤之名,其实对我而言,圣贤之名毫无意义。所以,昨天你即便是说我是马,我也会承认的,因为别人这样说,就一定有这样说的理由。如若我当时顶了回去,那么你一定会更加生气的,骂的也就更加厉害了。这就是我不去反驳你的原因。”
由此可见,老子是一位极富智慧的人,丝毫不在乎世间的虚名,对世俗的牵绊毫不在意。这种淡泊虚静的心态,不仅对周围的人和物有好处,对我们自身的内心修养、身体健康也是极为有利的。可见,淡泊虚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淡泊虚静呢?
(1)淡泊虚静要做到释怀。
生活中,我们也许因为起起落落而伤心难过、耿耿于怀,时不时地就会拿出来唠叨一番。
但是很多时候,你会发现那些我们曾经为之伤心生气的事情,在多年以后看来,你根本想不起来当时执著于它的理由了。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情是平静的,而那些曾经久久不肯放下的,也都变得可以释怀了。
淡泊虚静,并不是我们在历经沧桑后回首往事才发现的真理,它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只是常常会被我们忽略而已。
假如,能够在喧嚷的世界中找到一份专属于自己的静,不同于仲夏夜所聆听到的风铃,不同于漆黑夜晚树上的斑驳光影,不同于追忆似水年华时所发出的感慨。那么,我们的静便可成为现实,成为我们心灵的指向标。
(2)淡泊虚静要做到贫穷。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有时候我们的心大得能装下一切,有时候却小得容不下一粒沙。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充满了太多世俗和名利,一旦我们拥有太多,难免会为此感到疲惫。
导致我们的心灵不平静的最终原因是我们的妄想与贪念。它让我们看到的世界云雾缭绕,而真实则躲在其后,不肯露面。就好像湖面突然起的一阵风,让原本平静的湖面波澜起伏,水中的倒影也变得支离破碎,无法看清。所以要想做到淡泊虚静还是贫穷一些吧,这样才会更加明白生活的真实。与其纷扰不断,不如贫穷、淡泊虚静,生活便无起无落。
不一样的道家思维
人生怎样才能无起无落?有一颗淡泊虚静的心,平静地看待人生,处事喜怒不惊。物来即现,物去不留。当我们可以做到淡泊虚静时,那些曾经追逐的名和利也就不再那样的遥不可及。无起无落,不是放弃,不是消极,而是顺其自然。无起无落,方能成就玄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