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甚至当兵还是破格的。他谦逊低调,帮助了遇到困难的陌生人,在被人问起姓名时,常笑嘻嘻地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他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绩,他的生命,也只有短短的22年,短暂得让他还来不及在人生的舞台上尽情挥洒。
他清澈得像一滴露珠,朴实得像一颗麦粒。
他的名字就叫做:**。
他的年龄太小了,连长把一支钢笔送给他,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了保卫和建设中国。
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里。这年是农历“庚辰”年,于是父母给他取了个乳名叫“庚伢子”。
**的祖父多年靠种地主家的10亩田勉强维持生活,在高地租、高利贷和苛捐杂税的重重盘剥下得了重病。**3岁那年冬天,祖父因被地主逼债含恨去世。
**的父亲雷明亮,曾经参加过毛主席领导的湖南农民运动,当过自卫队长。1938年被抓壮丁,遭到国民党兵的毒打,造成内伤残疾,回到家乡后边养病边种地勉强度日。1944年又遭到日寇毒打,伤势更加严重,第二年秋天不幸逝去。
**的哥哥12岁时外出当了童工,由于劳累过度,死于肺病。
**的母亲十几岁时就被送到雷家当童养媳,成婚后辛苦操持一家人的生活。公爹、丈夫、大儿子相继辞世后,生活变得日益艰难。终于,一个中秋之夜,在受到地主的凌辱及逼害之后,她狠心丢下幼子悬梁自尽了。
就这样,还不满7岁,**就成了孤儿。
后来,本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这个可怜的孤儿。为了减轻六叔奶奶的劳动负担,年幼的**常常到山上砍柴。但当地的柴山都被有钱人家霸占了。有一天,**到蛇形山砍柴时,竟被徐家地主婆抢走柴刀,还在**的左手背上砍了三刀……
1949年8月,湖南解放了。一天,一支人民解放军部队路过**的家乡。**看见宿营的队伍一住下来便向老乡问寒问暖,还帮助老乡挑水、扫地,买柴买菜按价付钱,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就从心底萌生了参军的愿望。他找到一位连长,坚决要求当兵。但他的年龄太小了,连长把一支钢笔送给他,鼓励他好好学习,长大了保卫和建设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这个孤儿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1950年,乡政府送他上学读书,1951年,**光荣加入少年儿童队。小学毕业后,他先后做过乡政府通信员、县委公务员,后又被派往团山湖农场,成了优秀的拖拉机手,并很快加入了共青团。1958年9月,**来到鞍钢做了推土机手。次年又被调到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
1959年12月初,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已经开始。当时**已经是焦化厂的一名青年工人,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当年那位连长的鼓励,一心要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可是焦化厂的征兵名额有限,而且**在工地上的表现十分突出,领导也舍不得放他走,不同意他报名。
这可急坏了**。他火急火燎地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人民武装部,向负责人讲起自己的经历,表明自己参军的志愿和决心。武装部的余政委和部队来接兵的同志专门研究了**的入伍问题,认为他是苦孩子出身,政治素质好,虽然身高、体重等身体条件差些,但凭借他在农场开过拖拉机,在工厂开过推土机,还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相信他入伍后会成长得更快。
最后,他们决定接收**入伍。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在日记上写下的话,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人们说:**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从1961年开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出差机会多了,他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
一次**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就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上前一打听,原来这位妇女是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的,车票和钱在路上弄丢了。**二话没说,急忙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追问:“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笑笑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5月的一天,**要去沈阳办事。为了赶早车,他早晨五点多就起床了。天正下着雨,他带了几个馒头披上雨衣就上路了。路上,他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里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急忙上前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再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并把自己带的馒头拿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又一直把她们母子三人平安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
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为人民做好事或为国家建设出力的机会。
一个星期天,**肚子疼得很厉害,于是请假到团部卫生所开药。在回营房的路上,他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那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顿时忘记了病痛,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了……直到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了感谢信,部队才知道病中的**又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
一次,抚顺市望花区召开大生产动员大会,声势很大。**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就立刻到银行从自己的203元存款中取出200元,捐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负责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深情厚谊,只好收下一半。余下的那100元,在后来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又被**拿出来捐献给了辽阳人民……
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但对**来说,简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就像他说的那样:“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同志学习”。
1960年11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他入伍后表现突出,沈阳军区《前线报》开辟了“向**学习”的专栏。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并出席了沈阳部队共青团代表会议。1961年,**晋升为班长,更被推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
**成了英模之后也有些人不服气。卸车时,就有人指着装满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让他扛。**心里很不好受,但他却心平气和地说:“我虽然扛不动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别人干得更出色。”
**还常说:“革命需要我去烧木炭,我就去做张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枪眼,我就去做***。”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言行,一点一滴地映射出**高尚的信念、道德和情操。
1962年8月15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当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发动汽车到空地上清洗。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时,为安全起见,**下车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
“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的水沟,车身猛一摇晃,碰倒了一根战士们平常晾衣服、晒被子用的方木杆子。不幸的是,**正好被方木杆子砸中头部,扑倒在地……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也很快赶到了医院,医院也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的病床前。
但是,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严重障碍。**,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和我们永别了!
8月17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着**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
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生前所在的班为“**班”;共青团中央追认**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了社论、评论和介绍**事迹的文章。
1963年3月5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题词:“向**同志学习”。
几十年来,每逢3月5日,人们都会以做好事的具体行动来纪念**。任何社会都需要美好的事物,**不仅仅属于他的时代,**精神已穿越了时空。
(陈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