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60个重大事件
5852400000006

第6章 20世纪50年代(5)

1959年9月29日,第一批崭新的10辆CA72型“红旗”轿车停放在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前展览。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当天,两辆“红旗”轿车参加了检阅,六辆“红旗”轿车参加了群众大游行。国产“红旗”轿车的出现,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很多人看着漂亮气派的“红旗”轿车,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中国人也能造高级轿车了!”

从此“红旗”这一品牌便和民族轿车工业的兴衰联系在一起。

1960年“红旗”轿车参加了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尔后又参加了日内瓦展览,受到了海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1962年12月31日,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成为第一位乘坐“红旗”轿车的外国首脑。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率领访华团来中国前,曾要求自带车辆,可周恩来总理的回答是:“我们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汽车,你们尽可放心。”当尼克松一行走下飞机时,所有的迎宾车辆全是加长型红旗轿车,令这位初次踏上中国土地的美国首脑大吃一惊。周总理还特意安排把自己乘坐的6号CA772“红旗”保险车给尼克松专用。访问结束后,美国客人对“红旗”轿车连声称赞。1993年,德国总理科尔访华,更特意点名一定要坐一坐中国的“红旗”轿车。结果,身材高大的科尔对CA722防弹型“红旗”轿车非常满意。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乘坐“红旗”轿车,已经成为外国贵宾来华访问的最高外交礼遇之一。此外,“红旗”轿车还先后出口到朝鲜、越南、利比亚等国。

从此,“红旗”,这个革命而领先的名字,这个中国民族轿车工业的代名词,这个充满神秘、充满自豪、充满回忆的名字,走过几十年的风雨岁月,也走过改革开放的年代,迄今已经形成检阅车、礼宾车、加长车、商务车、旅行车、警备车、运钞车、皮卡车等拥有数十个品种、档次齐全、车型完备的“红旗”大家族。

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问世时的欢欣鼓舞,到“红旗”轿车给国人带来的巨大骄傲,我们看到的是一行自强不息的闪光足迹,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骄傲……

(燕娟)

中国体育的“第一”:铭刻于史

1953年8月,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中国选手吴传玉以1分6秒4的优异成绩夺取了男子100米仰泳冠军!

那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队”的名义参加世界大赛的中国运动员赢得的第一块金牌。

从那以后,中国运动员创造了无数个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次”。

55年后的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上,凭借赢得的51枚金牌登上金牌榜首位,创造了历届奥运会中国的夺金之最。

这个“夺金之最”,是几代中国体育运动员艰苦拼搏的结果,是中国体育以无数个“第一次”积累而成,也正应了那句老话:万丈高楼平地起。

让我们再回首那些曾经令人激动的、为中国体育写下“第一次”的情景吧。

出人预料:吴传玉为中国夺得世界大赛的第一枚金牌!

那一次的胜利来得太出人预料!

颁奖现场的乐队甚至没有练习过演奏中国国歌,比赛现场也没有准备中国国歌的唱片!大会组织者根本没料到中国人能夺冠。比赛结果一公布,工作人员急得满头大汗,翻箱倒柜地寻找中国国旗和中国国歌唱片!

后来,他们终于借到了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唱片,前后耽搁了一个小时,也打破了国际体坛赛后发奖升旗仪式的最长间隔纪录。

发奖仪式终于开始了,庄严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首次响彻世界大赛体坛赛场。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国际大赛的场馆上空冉冉升起!

那个夺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叫吴传玉。

1953年8月,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联欢节期间,首次举办了规模宏大的国际友谊体育赛事,即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这是仅次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国际运动会。54个国家的4366名体育健儿,在竞技场上各展风采。吴传玉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游泳比赛,并在仰泳预赛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决赛。

8月9日下午,100米仰泳决赛拉开了战幕。观众们惊奇地发现:决赛队伍中还有一名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选手。中国选手能与游泳强国的高手同池竞技,本身就是一大新闻。“中国!”“中国!”顷刻间,游泳馆里轰动了,观众们议论着。

最终,正是这个中国选手吴传玉以1分6秒4的优异成绩夺取了第一!这个成绩比一年前吴传玉在奥运会上的成绩提高了5秒9。

新中国运动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第一次获得了金牌!吴传玉向全世界成功展示了新中国的形象!而他夺得的这个100米仰泳金牌,是对中国体育史、对大业初创的新中国都有着深刻意义的第一枚金牌。

“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陈镜开第一次打破世界举重纪录!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的杠铃,打破了美国运动员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但是,当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报纸发表文章,说陈镜开的世界纪录是“写出来”的,而不是“举起来”的。陈镜开十分气愤,难道在我们国内创出的世界纪录就不算数吗?他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总有一天要在国际体坛上,让外国人看看,我们中国人创造的世界纪录是真的还是假的。

1957年8月,世界青年联欢节举重比赛在莫斯科举行。然而,56公斤级比赛开始后,陈镜开由于身体有伤,在前两个回合中,成绩不太理想:抓举、推举(这一举姿后被取消)两项落后苏联名将哈里芬17.5公斤,要想夺取冠军似乎是天方夜谭。很快,在接下来的挺举比赛中,哈里芬又成功举起122.5公斤。要夺取冠军,就意味着陈镜开必须举起140公斤的重量,而当时的世界纪录为137公斤。在其他人眼中,这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奇迹!更何况陈镜开在前面的比赛中已经出现抽筋现象……

就在此时此刻,主持比赛的苏联人,已经把他们国家的国旗挂到了第一名的旗杆上。陈镜开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国徽,一股神奇的力量从心底涌起。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他沉着坚定地举起了140公斤!

赛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事后,一位记者问陈镜开:“是什么力量使你把这么重的杠铃举起来的?”他自豪地回答:“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

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的名字是一个里程碑!

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西德的多特蒙德举行,在参赛的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代表队的二百多名优秀男选手中,中国运动员容国团过关斩将,并于4月5日击败最后一个对手,荣获男子单打世界冠军。

容国团在和这些世界名将的交手中,闯过8关,连败7将,其中包括1个前世界冠军、1个欧洲冠军、1个国家冠军、1个国家亚军。他先后总共拼杀了62个回合,才最终以3比1的优异成绩,战胜了曾九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匈牙利选手西多。

这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自1927年举办以来,中国人第一次赢得世界冠军的光荣称号,也是中国运动员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的第一个冠军。

容国团运用自己独特的直拍快攻打法,在当时不可一世的日本、匈牙利强手的包围中连闯8关的胜绩,打破了日本、匈牙利在世界男子单打比赛中掌控多年的局势。容国团代表“龙的传人”第一次站到了世乒赛、也是世界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上。

中国奥运的春天:许海峰夺得奥运会首枚金牌!

经过中国政府、体育界几代领导人的不懈努力,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于1979年10月25日正式通过了著名的《名古屋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体育和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标志着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的开始。

1980年2月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是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后第一次组团参加奥林匹克运动赛事。那次我国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人数较少,一共派出28名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滑冰、滑雪、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但无一人进入前六名。

1984年7月29日,在美国洛杉矶第23届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决赛中以566环夺得冠军。这既是该届奥运会的第一枚金牌,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枚奥运会金牌,从此打破了中国人奥运会金牌“零”的纪录,宣告了中国体育春天的到来。

就在这次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参加了篮球、排球、田径、体操、游泳等16个项目的比赛,共夺得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9枚。其中“体操王子”李宁一人独得3枚金牌。当时一家外国报纸在报道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时,标题用了醒目的大字:巨人走出帷幕。这六个字最能概括中国首次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时取得的成就。

不可忘记的:那些首次的“零突破”

1984年奥运会,吴小旋获女子步枪三种姿势射击项目的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奥运会女子冠军。

1984年,中国女排荣获奥运会女排冠军,这是中国第一个团体项目冠军。

1992年第26届奥运会,林莉夺得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并打破该项目世界纪录,这是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子奥运冠军。

……

(李艳丽)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放飞梦想

1956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新华社9月8日消息,今天下午4时,在某地举行了喷气式飞机制造成功的国家验收签字仪式……这种飞机……提前一年零五个月完成了试制任务……”

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的试制成功,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喷气式歼击机的历史。而文中提到的“某地”,就是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原112厂)。

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创业,我国第一个歼击机制造厂终于在一片荒原上矗立起来了。

1951年6月29日,担负飞机修理任务的112厂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诞生。

1952年7月31日,为了贯彻中央关于航空工业从修理发展到制造的方针,政务院会议决定将112厂扩建为喷气式飞机制造厂。

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156项重点建设的协议,其中包括112厂从1953年开始扩建,到1956年建成年产1000架喷气式歼击机的制造厂,制造的第一种机型为米格-15比斯等条文。1954年1月13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了由二机部四局拟定的112厂扩建为喷气式歼击机制造厂的总体设计任务书。

至1954年10月,苏联政府又建议中国停止试制米格-15比斯飞机,改为试制更新式的米格-17Ф歼击机。周总理对此十分关心,并于10月22日电示我驻苏大使馆,就缩短飞机试制时间等问题向苏方提出了要求。11月25日,苏方同意向我国移交米格-17Ф歼击机的制造特许权。与此同时,二机部部长赵尔陆向中央军委、国务院上报了关于试制米格-17Ф歼击机的报告。随后,二机部四局正式向112厂下达了试制命令,并要求于1956年10月1日前试制出第一架飞机。

1954年,中央从军队和地方抽调大批地师和县团级干部充实了112厂各级领导班子。当时调来的包括原山东省级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其恭(到厂任党委副书记)等156人。7月至9月,全国铁路系统和上海公交部门向112厂输送了大批技术工人,仅上海调来的技术工人就达419人。至1956年,先后从上海共调来870名技术工人。同时,国家还分配来三千多名大中专与技校毕业生。各种急需的材料、设备也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运来了。

全国的有力支援,极大地鼓舞了112厂建设者们的干劲,全厂迅速掀起了建设未来歼击机制造基地的热潮。

当时基建任务的特点是:建设规模巨大(改扩建工程79项,总建筑面积为二百多万平方米),进度紧张,安装任务繁重。对此,建设者们采取了边设计、边施工与边土建、边安装的平行作业方法,有效地把握住了建设进度。在吊装厂房高跨钢屋架时,建设者们还打破了冬季限制施工的常规,冒着严寒进行高空作业,只用32个工作日就完成了1617吨预制品的吊装任务。到1956年年底,新建和改建项目全部完成,建立起37个车间和六十多个科室,投入使用的机动设备达4752台,职工人数达到17732人,完全具备了由修理走向制造的物质条件。

经过全厂干部职工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创业,全部基本建设任务比计划规定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完成。我国第一个歼击机制造厂终于在一片荒地上矗立起来了!

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5”飞机“中0101”号出现在沈阳于洪机场,并成功地飞上了祖国的万里蓝天。

112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人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对于搞歼击机的制造,可以说是在做前人从未做过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