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5876400000002

第2章 北京四合院

中国古代民居以北京四合院最为典型,在此,我们分析一座最为典型的北京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年代比较长,到了明清时代,这种形制无论在应用上、结构布局上或是材料选用上,都已基本定型。当然,北京四合院的种类是很多的,有小型的一进的,也有复杂的多进的。甚至还有数条中轴线并列而多进的,在范围气势和占地诸方面,如一个大型的住宅群,往往还有花园。

最典型的就是这种三进四合院。这种建筑有一条严整的南北向中轴线。宅的入口多布置在东南角上,这完全符合民俗习性,因为人们对东和南有好感,有“紫气东来”、“寿比南山”之说。进门之后,迎面是一块影壁,壁上往往饰有精致的砖雕,影壁前多置一些盆栽花卉,使空间有生气。影壁在空间上还起到轴线转折的作用。从空间艺术上说,转弯抹角是一种含蓄的手法;但在古代,主要意图是为了避邪。据说转几个弯,煞气就不能进入宅内。影壁不让人们直接看见宅内的情形,家不露财,家丑也不可外扬。这些都是中国传统观念在住宅建筑上的充分反映。

进入宅内,是一个小而狭的院子。南侧有一排朝北的房子,叫“倒座”,这是仆人住的房间。也可供来客过夜住,其他则堆放杂物。小院的北首有一垛墙,正中(宅的中轴线上)有一扇装饰华丽的门,叫垂花门,门内一个大院,即“四合院”的主院。主院是一个植有绿化、进深较深的庭院。庭院正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正房,中轴线贯穿其中,坐北朝南,体量是整个宅院中最大的,这里住的是宅主(长辈)。其两侧还带有东西耳房和小跨院。正前方的左右是厢房,那是晚辈住的地方。厢房则开间小,进深也浅。建筑之间有廊相连,雨天不走湿路。正房之后有小院,这里是第三进,一排房子坐北朝南,叫“罩房”,一般是女佣的住房、库房、杂屋等。整座宅子外围一般都不开窗,空间作内封闭,比较幽静。

古代封建礼教在住宅建筑上也有严格要求,如妇女不能随便到外院,客人不能随便到内院,内外分明。

从艺术来说,这种四合院建筑也很重视它的装饰。可以说,中国古代木构民居是古代民间艺术最丰富的一座“活的博物馆”。宅内的门窗、梁枋、檐柱等,都有雕刻等装饰。其他如隔扇、博古架、挂落、圆光罩等,不但是一件件的装饰品,而且使空间更有艺术情趣。通过这些部件、饰物,使室内空间虚虚实实,层次丰富,变化多样。

从家族制度来说,北京四合院的形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扩张”。古时候,家族的发展不像今天这样都是独立的小家庭,而是大家族。按姓氏组成。如果家族人丁兴旺,有财有势,家宅可以向其四周无限扩展。建筑的门窗向宅内的院子方向开启,可以任意拼接,只要留出一个大门的位置,有一条通道即可。这种住宅形制,符合我国古代的家族型制及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