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蜚声中外的中国建筑(下)
5876400000005

第5章 福建土楼

据说美国人造卫星遥感技术拍摄的照片,发现我国福建西部一带有许多奇特的圆形建筑物,十分巨大,疑为大型的核反应装置。后来才弄明白这是我国的一种特有的民居形式,闹了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福建闽西地区的这些奇特的民居多为圆环形(也有方形的),一圈房屋有三四层高,内有环形走廊,每家占几个开间。中间是圆形的院子,院子正中还有祖堂,可见是一令聚居的家族,有共同的祖宗。这种民宅建筑,大的直径达70余米。相对于汉族地区的民宅而言,这种形式确实很奇特。它的由来,还得追溯到魏晋时代。相传当时内乱外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侵,所谓“五胡乱华”。西晋王朝内部又自相争斗,酿成“八王之乱”。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攻陷都城洛阳,那里的百姓无论是有钱有势的还是平民百姓,皆纷纷南逃。有的大家族则举族南迁。但在南逃的过程中,他们一直难以落脚安居,因为经常被当地土著驱赶。后来好不容易逃到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处,总算定居下来了。然而,年复一年,死的死,走的走,也不知道这个家族原来是怎样的结构,难以论资排辈地居住,于是干脆造个圆形的大屋,大家住在里面,不分彼此。另外一个原因是,他们经常要与当地土著发生矛盾,甚至斗殴,因此平时只好生活在宅内,务农时出去。土楼里储有大量的粮食、油盐、蔬菜等,几个月不外出也无妨。圆形建筑正适应了这种需要。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比较封闭的生活形态,他们的语言也自成一格。如今福建、台湾一带说的“客家话”,就是源于这种家族。据说客家话较接近古时候的语言,因为他们少与外界交往,所以相对地说更保持古时候的语言特征。

闽西南靖县坎下的怀远楼。这是一座中型的圆形土楼。直径近40米,共有四层。这座楼的外环为穿斗式木结构,外围用夯土墙,上薄下厚,底层墙厚达1.3米。四层的用途是:底层为厨房、杂屋,二层作粮仓,三四层是起居及卧室。环的内侧有廊环通,设有四座楼梯(公用),分别设在东北、西南、东南、西北四处。环内中心设圆形祖堂。祖堂内有一个半圆形的小天井。祖堂外环墙不开窗。墙外披屋,设各家的猪圈、鸡舍等杂屋。全楼仅有一个大门,位于宅南。底层不对外开窗,二层只开小小的窗洞。顶层在楼梯间位置伸出四个了望台作为防卫之用。整个土楼坚实雄伟,像一座大型的堡垒。

福建永定县的聚奎楼。这是一座方形的土楼。这座建筑的平面布局;外围也是一圈住房,内环一圈走廊,四角均设有楼梯。中间是一圈杂屋,为各家的猪圈鸡舍,中心是天井。祖堂位于外环北侧,成坐北朝南之势。建筑的屋顶高低错落,正面以木板壁(上部)与土墙(下部)结合,造型上很有特色。

福建永定县的承启楼是最大的圆型客家土楼,直径达70余米,高四层,房屋共有三百余间,内外共有四环,中心环亦为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