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信即是缘
5888400000008

第8章 以“道”用人——人间“正道”是沧桑(2)

在刘海旭刚刚创业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难,但难能可贵的是,无论他处于怎样艰难的境地,无论当时情况看起来多么让人绝望,他终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而这些都离不开一直追随他、相信他的伙伴们,如果没有他们的不离不弃,刘海旭的成功之路可能没有这么快。

沈阳的冬天异常寒冷,在一间刚刚粉刷过的民房里,放着两张旧货市场搬来的办公桌,桌子上有一部电话机和一部传真机。

这就是刘海旭和他的11位伙伴在创业初期的办公环境,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团队伙伴仍然选择跟着他继续奋斗!

“老大,虽然这房子旧了一点,但是,地方还是够用的,再配一部电话,我们就可以开展工作啦!”团队成员鼓励刘海旭说,“老大,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公司一定会搬到沈阳市最好的写字楼里,我们的公司一定能够做大、做强!”

“我一没钱,二没背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还如此相信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面对大家的相信和鼓励,刘海旭反复思考后决定带领大家一起创业。

就这样,在这间破旧的办公室里,他们怀着满腔热情,全力以赴地工作着。7个外勤员工任职团队长,一番计划后,他们便开始打市场;4个内勤则紧张有序做起了公司内部的相关工作;此书中的主人公——刘海旭,也在时时刻刻思考着该如何扩大发展……

虽然各个岗位的工作都已经启动,但是公司还没有完成注册,而且这些员工每天只能吃清水煮挂面,条件异常艰苦。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员工都百分百相信刘海旭,每个人都心无杂念地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从未有过一丝怀疑。

很快,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在这一个月当中,刘海旭带领大家不分昼夜地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队伍也不断壮大,在第一次开新人培训班时,就有30多人来听课。

很快刘海旭身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眼看就要到该发薪水的时间了,该怎么办呢?令刘海旭意想不到的是,一起创业的团队伙伴徐妍、刘瑞秋、郝伟、高舸等人不但没领工资,而且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积蓄,用作大家的生活开销,到最后大家甚至一起透支信用卡来维持生活。

看到这样一群既团结又有爱心的员工,刘海旭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触动,更让他感动的是,大家对他无条件的信任。那时,虽然刘海旭没钱,但这些优秀的员工就是他最大的财富,有他们的支持,刘海旭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就这样,11个人相互扶持一路走来,没有抱怨,没有背叛,艰辛并快乐着,这一切皆因对刘海旭的一份信任,对保险行业的一份热爱。

凭借这样一份信任和热爱,他们终于迎来了团队的第一张保单。这张保单是在公司没有注册、他们一无所有的情况下签下来的,可见员工的付出有多大!

这一单签来了4000元的保费,但它带给刘海旭和整个团队的震撼和感动,远远高于这4000元的价值!

公司想要迅速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海旭开始四处寻找股东。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刘海旭以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者的态度,影响了一名投资者的情绪:“某总,保险代理行业目前处于‘发展期’,一切都刚刚开始,如果我们能在这个行业迅速占领市场,未来的发展真的是不可估计,并且,这也是一项富有意义的事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某总对刘海旭相见恨晚,当场决定加入公司,成为公司的股东并且注入100万元的资金。

就这样,经历了很多挫折与打击、坚持与努力,刘海旭和他的团队推动着公司前进的步伐,金诺安康正式起航……

2007年5月10日,在金诺安康的开业典礼上,刘海旭红着眼圈对伙伴们说:“伙伴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你们支持着我,我真的要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从我踏入保险行业的那一天,从我了解到保险行业有你们这样一群人的那一天,从你们分别找到我、支持我创业的那一天,我便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对你们的未来负责,未来,我们一定会生活幸福,并且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现代企业,我们不可能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去奋斗,而是应该更加注重团队的力量,让团队精神焕发出一种超强的凝聚力,从而帮助我们达到人生的目标。

借助团队的力量,首先就是要赢得团队成员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振,有助于单位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要赢得团队的信任,首先要充分给予他们信赖和尊重。刘备“三顾茅庐”力请诸葛亮,显出一个“诚”字,魏征犯颜进谏,得益于唐太宗的一个“信”字,这都体现了对人才的充分信任。信任可以缩短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距离,使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企业发展获得强大的原动力。

给人信任就是给人知遇之恩,所以,有时人并不在乎他是什么,而是在乎你把他当作什么。你给他信任,他就会产生一种“决不辜负”的动力,就会努力给你回报。这一点对于尚在争取地位、力图证明自己的青年员工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领导

唯才是用,这是每一个身处管理地位的人都应该首先考虑的用人之道。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开来,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世界上没有无用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人才,而放错位置就是领导者的失误。

善于用人,除了要善于将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还要懂得如何发挥他们的最大特长,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特点,甚至“变废为宝”。

古往今来,认识人才、发现人才的事例可以说俯拾皆是。用人之道,历史上很多圣贤智者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最困难的不是选拔人才,而在于选拔后怎样使用人才,使他们的才能发挥到极致。因为发现人才,识别人才,选拔、推荐人才,都是为了善用人才。

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开国皇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九月,继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刘邦与萧何、曹参等也举行起义。他们先投靠项梁、项羽起义军,推翻秦王朝后,又与项羽“争权天下”,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楚汉战争,于公元前202年打败项羽军。

对于刘邦和项羽,单从个人实力上讲,刘邦远远不如项羽。

项羽是贵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出身高贵,将门之后;而刘邦只是市井小人物,游手好闲,文化不多,平头百姓一个,是不折不扣的草根,三十多岁才当上泗水亭长,是秦朝最小的官。

然而,两个人大战较量的结局是:草根刘邦,最终打败了兵多将广、王侯之后的项羽。究竟是为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但刘邦本人的总结却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

刘邦登基后不久,大宴群臣。他问群臣道:“请大家说说,朕何故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陛下平时待人有点粗暴无礼,似不如项王宽仁,但派人攻城略地,有封有赏,能与天下人同其利。项王忌贤妒能,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将士不肯尽力,因此失掉了天下。”刘邦听了,笑道:“尔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楚汉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说起。运筹策划,预见长远,朕不如张良;主持政务,保证供应,朕不如萧何;带兵打仗,战取攻守,朕不如韩信。这三人是当今豪杰,朕能依靠他们,所以能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尚不能用,所以被我打败了。”

刘邦真是一语道破天机,就连项羽的第一谋士范增在鸿门宴上都曾做过这样的预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五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曾12次受重伤,几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张良、萧何、韩信等人,屡败屡战,终于以弱胜强,取得最后胜利。这就是用人的智慧,也是刘邦的胜出之道!

刘邦用人之道之一就是能知人善任。他用韩信带兵,张良出谋,萧何保后,刘邦也因此而成为他这个集团的一个核心。

其次,刘邦还能不拘一格用人才。他的队伍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刘邦能把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组合起来,各司其职,让每个人才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实属难得。在善于使用人才的领导中,谁更会使用看上去不是“人才”或者是“一无所长”的人,谁就可以做到更胜一筹,“泰山不择细壤,故能成其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刘邦用人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不计前嫌。在刘邦的队伍中,有很多人曾经是项羽的部下,在项羽的部队里待不下去便来投奔刘邦,刘邦一视同仁表示欢迎。比如,韩信原来就是项羽手下的人,不被重用来投奔刘邦;陈平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发挥作用投奔项王,不能发挥作用再投奔汉王,刘邦“大悦之”,并立即任命他为都尉。其实一个领导者也应该有如此宽大的胸怀,广纳人才,如果小肚鸡肠,斤斤计较,肯定不能招到好的人才。

刘邦还有一条用人之道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对属下坦诚相待。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项羽来剿灭刘邦的消息,便问刘邦,大王打得过项羽吗?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过类似的问题,刘邦依然坦诚相告,“固不如也”。

所以,你如果想让属下为自己出谋划策,前提必须要坦诚,不能隐瞒对方。你怎样对待你的下属,你的下属就会怎样对待你。只有你信任对方、尊重对方,他们才会给予你同样的信任和尊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是刘邦值得我们学习的用人之道。他一旦决定重用某人,就会让他放手去做,从不怀疑。比如,陈平投靠刘邦之后得到重用,这让刘邦的很多老随从很不满意,于是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但是刘邦依然对陈平委以重任;而且刘邦还曾拨款黄金四万斤给陈平,不问出入,可见其对属下的信任程度。

最后,刘邦还懂得运用奖赏来管理人才,给属下应得的报酬,与属下一起分享胜利果实。刘邦夺取天下以后,根据各个人的不同功绩,对功臣论功行赏,不但封赏了萧何、张良、韩信、彭越等一批人,还封赏了他最不喜欢的人——雍齿。

正是由于刘邦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才把当时天下的人才,都聚集在了自己的阵营,最终依靠他们的力量,夺取天下。

而反观项羽一方,他信不过谋士范增,才导致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放了刘邦,最终酿成大祸。

带兵打仗,他又不能给手下的大将冲锋陷阵的机会,虽然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却总给人一种与将士争功的感觉。

脾气暴躁的他也体恤士卒,为受伤的将军哭泣,并亲自给他们送饭、喂汤。然而,却忌讳有功者,在打了胜仗,该封赏的时候,对封王的大印爱惜不已,直到把“圆的磨成方的”,把印玩出缺口才肯给人家。正是因为项羽这样不爱惜人才,韩信、陈平、英布这样的人才才会离开他投奔刘邦。长此以往,项羽身边就没有什么能冲锋陷阵的人才了。

所以,项羽只能做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但是却不适合做万乘之尊的皇帝。

三国时的哲学家刘邵在他写的《人物志》中说:“一个官员的责任是以一味调和五味,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则是以‘无味’调和五味。大臣们以自己能胜任某种工作为有才能,帝王却以会用人为有才能;大臣们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听取臣民们的意见为有才能;大臣们以能身体力行为有才能,帝王以赏罚得当为有才能。最高统治者正是因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统筹众多有才能的人。”

★举荐贤能是各级官员的功绩,善用贤能才是帝王的功绩。

——《尸子》

这就是管理者用人的秘诀所在,正像《尸子》里所说:“举荐贤能是各级官员的功绩,善用贤能才是帝王的功绩。”纵观历史,但凡取得伟大成就的帝王,都是善于用人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他们之所以夺取天下,都离不开其唯才是举的用人策略。

将历史的眼光拉回近代企业。这一古老的原则仍然体现得淋漓尽致。

管理者从重视自己到重视下属,正是管理的智慧,也是现代企业家应该学习的真谛。

★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者。

——俞敏洪

新东方学校创始人俞敏洪说的:“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者。”身为领导者,就是应该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以达到人事相宜的效果。

在新东方,俞敏洪管理学校也是根据每个老师的特长和优势来安排他们的工作岗位,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俞敏洪而言,他虽然能力很强,但有一门课也是他不能胜任的,就是GRE考试中的数学“逻辑”。因为这是俞敏洪的弱项,一个高考数学只有14分的人,怎么可能去当数学老师呢?但对于一个真正的管理者而言,这并不是问题,因为管理者最擅长的不是亲力亲为,而是知人善用。于是,俞敏洪外请了一个厉害的数学老师,经过新东方的磨砺和培养,成为了这个领域中最有权威的老师。

“一直以来,对有能力的人,我一般都会安排合适的岗位发挥他们的长处;对犯错误的人,一般是悉心教育;对待有大功劳的人要重奖、要提拔。这样就形成了新东方后来的积极向上的团队力量。”俞洪敏这样评价自己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