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又是谁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介绍给国人,并使这门学问在中国站稳脚跟的?外公张耀翔于1937年在《我的教学生活》一文中这样写道:“知我者莫若自己。最后请让我对自己十七年的工作,试下一个客观评价:张某对心理学并没有什么特殊贡献,不过他把心理学在国人心目中演成一个饶有兴趣、惹人注目的学科,则是事实。民国九年(1920年)以前,心理学在中国太神秘了,太枯燥了。凡听过他讲授或读过他文章的人,大都感觉兴趣,留下深刻印象,从此对心理学注意的不知凡几。因受他影响而志愿专门研究,终以心理学得名的也大有人在。他的学生,毕业出去担任同样学科而成功的,亦不乏人。这些,当然同时也要归功于他人。”
这段论述说明外公张耀翔自信对中国心理学的建立、发展和普及,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外公张耀翔1893年生于湖北汉口。外曾祖父张光禄是个秀才,靠教私塾过活。外曾祖母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他们共育有四个子女,因家境贫寒,其中两个不幸夭折,只剩下外公和他的姐姐耀芬,从小跟父亲学习读书识字。外公10岁那年,汉口文华学校来了个美国传教士。他有个中文名字,姓孟,当地人都管他叫“孟洋人”。孟洋人为了尽快掌握汉语,跟私塾先生张光禄商量住进他家,每月付给张家酬金三元。就这样,外公小时候家里住进来一个美国人,每天朝夕相处,对他影响很大。
两三年后,外公的父母相继病逝,他和姐姐成了可怜的孤儿,举目无亲。好心的孟洋人感念张光禄的施教之恩,送姐弟二人到文华学校读书,并免去了一切费用。
孟洋人最初希望将外公培养成一个中国本土传教士,可外公很快就接受了新思想,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特别喜欢读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以及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刊》等刊物,最厌做礼拜和传教。他对同学说:“只有科学才能救中国,要提倡科学,首先得破除迷信。”
外公从小天资聪颖,课后常跟同学玩七巧板、九连环,还特别喜欢下围棋。他说,从这些游戏里,可以测知人们的智力差别和学习、办事能力。他还自编了一套“常识问答”,里面有一百个涉及各科的常识题,称其为“养脑片”,用以测验同学们的反应快慢。那时他虽不知世上有一门学问叫“心理学”,却对这方面的问题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3年,外公20岁。孟洋人告诉他,美国用部分退还的庚子赔款,办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在全国设立八个考点招生,其中之一就在武汉,建议他一定试试。结果外公当年就考取了清华留美预备班,插入高等科三年级,从此改变了命运。
据外公生前回忆,他们这些被录取的学生到北京后,学费、生活费全免,伙食甚好,学校还管给做衣服。为了使学生尽快做好赴美留学准备,教学内容主要是英语和西方国家社会风俗习惯,两年后毕业。
赴美前夕,外公张耀翔跟同级生廖世承商量选学什么专业。他俩都相信教育救国,认为强国必须强民,要像范源廉先生(当时清华学堂校长)那样,身许祖国教育事业。学校为这批即将赴美的1915级学生拍了集体照和个人照作为留念,外公在个人照背后题了一首打油诗:“湖海飘零廿二年,今朝赴美快无边。此身原许疗民瘼,誓把心书仔细研。”
1915年秋,外公由清华学堂保送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心理学,五年后获得硕士学位。他本来还准备继续深造,参加博士论文考试,题目为《中国古代学者关于“性”说的介绍与剖析》。就在这时,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陈宝泉先生赴美考察教育,到哥伦比亚大学参观。他邀请几位留学生回国任教,许以教授头衔,于是外公应聘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