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6036000000007

第7章 既然都看重面子,那就给人面子吧(2)

最容易步入“得理不让人”误区的,是在能力、财力、势力上都明显优于对方时,也就是说你完全有本事干净利落地收拾对方。这时,你更应该偃旗息鼓、适可而止。因为,以强欺弱,并不是光彩的行为,即使你把对方赶尽杀绝了,在别人眼中你也不是个胜利者,而是一个无情无义之徒。

《菜根谭》中说:“锄奸杜佞,要放他一条生路。若使之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所谓“狗急跳墙”,将对方紧追不舍的结果,必然招致对方不顾一切的反击,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这也算是一种让步的智慧吧。

给人下台阶的机会

一位丈夫请妻子到餐馆吃生日餐,有道菜是“蚂蚁上树”,可端来的菜盘里只有粉丝不见肉末。

妻子故作不知,问服务小姐:“服务员,这道菜叫什么?”

服务小姐仔细一看。不好意思地回答:“蚂蚁上树。”

“怪了,怎么只见树不见蚂蚁?”妻子有些得理不饶人。

面对一声高过一声的诘问,服务小姐十分窘迫。

丈夫见状,马上接过话来:“老婆,大概蚂蚁太累了,还没爬上来。服务员,麻烦你给老板说一声,赶紧给我们换一盘爬得快的蚂蚁。要知道时间就是生命呀。”

服务小姐如释重负,赶紧为他们换了一盘名副其实的“蚂蚁上树”。

这位丈夫真是善解人意,他的话幽默风趣而又大度,既缓解了紧张的气氛,又让双方都找到了体面下台的契机。妻子听了他的话,会心地笑了;服务小姐呢,则带着感激的心情,想办法补偿过失。

其实,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都会注意自己社交形象的塑造。在这种心态支配下,如果让人下不了台,他会对你产生比平时更为强烈的反感。同样,因为你为他提供了“台阶”,使他保住了面子、维护了自尊,他会对你更为感激,产生更强烈的好感。

郑国国君郑庄公,有个一母所生的弟弟段。因为他的母亲武姜非常喜欢段,想让段当国君,就支持段反叛,结果被郑庄公灭了,武姜被发配到边远地带。

武姜临行前,郑庄公发誓说:“不及黄泉,未相见也”,不见黄泉路,不跟她见面,意思是到死都不想见母亲了。

因为这件事,百姓背后议论纷纷,郑庄公背上了“不孝”的名声。

后来,郑庄公后悔自己做的太绝了,但是“金口玉言”,说过的话,也不好反悔,所以有点进退两难。

这时,有个叫颖考叔的人,出了个主意:在地上挖个大坑,一直挖到出水,就是见到了“泉水”,这样就相当于见了“黄泉”。然后放个梯子,武姜和郑庄公顺梯子下去,在大坑里见面,就等于誓言实现。

郑庄公依计照办,母子相见,抱头大哭。郑庄公把母亲接回王宫奉养,百姓交口称赞。

这个故事有的版本说是修建了台阶下去的,所以后人把帮人保面子打破尴尬局面的事情,称为“下台阶”。

当然,给人台阶下,除了需要宽大的胸怀,还需要智慧。

19世纪英国,有位军官一再请求首相狄斯雷利加封他为男爵。可此人有些条件不能达标。

狄斯雷利无法满足他的请求,可他并没有直接说“不行,你不达标!”而是用温婉的语气说:“亲爱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给你男爵的封号,但我可以给你一件更好的东西。我会告诉所有的人,我曾多次请你接受男爵的封号,但都被你拒绝了。”

消息传出后,大家都称赞军官谦虚,淡泊名利,对他的礼遇和尊敬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位男爵。

后来,这位军官成了狄斯雷利最忠实的伙伴和军事后盾。

可见,给尴尬者以“台阶”下,尊重其人格,给以宽容和体谅,使对方感受到你的诚挚与温暖,谁还会以怨报德而一错再错呢?

给人以台阶,是件心态与智慧并举的事情。具体来说,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如果是对方或是身边人失误,而造成不好下台的局面,那么“指鹿为马”是巧妙化解矛盾的方法。

第二,如果是自己失误而造成不好下台,聪明的办法是:多些调侃,少些掩饰;多些低姿态,少些趾高气扬;多些自嘲,少些自以为是。

第三,善用假设,巧避锋芒。比如,一件事情,双方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争执不下,你可以说一句“如果你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相信对方也就不会再争辩了。有一次,一个男生和班主任老师争论起来,焦点是男生能不能到女生宿舍串门。班主任老师一口咬定绝对不能,学生认为可以适当串门,可是两人谁也没能说服谁。男生看到不能说服老师,又见老师似有怒意,只好结束话题:“如果老师您说得正确,那我肯定错了。”班主任老师听了,沉默一会便不再争执了。这个假设句本来是一句废话,既没有肯定老师的观点,也没有否定自己的观点,然而却让老师偃旗息鼓。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学生用的是假设句,他表达了放弃,老师当然会适可而止。由此可见。争执不下的时候,不妨多用假设句来表达,这也是一种互给台阶下的方式。

第四,善于利用对方的虚荣心。有一次,解缙陪朱元璋钓鱼,整整一天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命解缙写诗记下这一天的情况。这诗可怎么写呢?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信口念道:“数尺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朱元璋听完,龙颜大悦。

第五,承认自己的错误。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很正常,伤害了别人的人,多些自我反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向受害人诚恳道歉,便不难化解矛盾。

攀比之风害人不浅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人为了面子互相攀比,铺张浪费。新人结婚时一定要大摆宴席,豪华名车成队,知名人士捧场,仿佛不这样就不算是结婚,就会非常没有面子。

其实,这样的攀比风是万万要不得的。这里有个故事就正说明了这一点——

晋武帝时期,在京都洛阳,有一个超级大富豪石崇,可以算得上是富甲天下。但钱多了就坏事,财富让他变成了一位极度虚荣的人。

为了炫耀自己的豪富,他特地派人到全国各地采集珍贵的奇花异草,在住宅的边上造了一个有鲜花簇拥着的金谷园,园中又建造了一座精致的绿珠楼,里面有他用五斗珍珠买来的歌女。

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记载,他家的厕所比现在的五星级大饭店的卧房都阔气,装饰豪华自不必说,还备有甲煎粉、沉香汁等高级香料和化妆品,甚至还摆了一张丝纱帐的大床,用途为何,这就不得而知了。更令人瞠目的是,连厕所里一天到晚都有十来个漂漂亮亮的小丫环,身穿华丽的衣裳,涂脂抹粉,打扮的花枝招展,轮流值班侍候前来上厕所的人。上完厕所后,她们就会让你脱下身上的衣服,换上一件新衣服后才能出来。凡上过厕所,衣服就不能再穿了。

这样的豪华的厕所,还弄出不少笑话。一次,一个叫刘实的人去摆放石崇,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忙退出来,笑着对石崇说:“对不起!我不小心进了你的卧室。”

石崇听了,哈哈大笑道:“你进去的正是厕所啊!”

那么,石崇到底有多少钱呢?据《耕桑偶记》载,外国进贡火浣布,晋武帝制成衣衫,穿着去了石崇那里。石崇故意穿着平常的衣服,却让从奴五十人都穿火浣衫迎接武帝。石崇的姬妾美艳者千余人,他选择数十人,妆饰打扮完全一样,乍然一看,甚至分辨不出来。

石崇刻玉龙佩,又制作金凤凰钗,昼夜声色相接,称为“恒舞”。每次召唤她们的时候,不称呼姓名,而是听佩声看钗色。佩声轻的居前,钗色艳的在后,次第而进。侍女各个口中含着异香,一笑香气就从口气中飏出。石崇又在象牙床上撒上沉香屑,让所宠爱的姬妾踏在上面,没有留下脚印的赐真珠一百粒;如果留下了脚印,就让她们节制饮食。

由此可知,石崇的富裕程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可当时还真有人不信他这一套,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那就是王恺——当朝皇帝的舅舅。每次听见别人说石崇如何如何富有,便怒从心头起,有心跟他比一比。

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他家里用糖水洗刷锅子,并在家门口两旁,用珍贵的细丝线编织成屏栏,足足有四十里长。人们要上王恺家,就必须走过这道长长的细丝线屏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