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听说后,便用比紫丝贵重的彩缎,铺设了五十里屏障,比王恺的屏障更长,更豪华。
两个人争来斗去,王恺虽然低了一筹。但是他还不甘心罢休,便向晋武帝请求帮忙。这个晋武帝也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听到这样的事情,他居然觉得很有趣,就把宫里收藏的一株两尺多高的珊瑚树赐给王恺,好让王恺在众人面前夸耀一番。
王恺如获至宝,连忙发出请帖,特地请石崇和一批官员上他家吃饭。宴席上,王恺得意地对大家说:“我家有一件罕见的宝物,请大家观赏一番怎么样?”
说完命两个侍女小心翼翼地捧出珊瑚树。那株珊瑚有两尺高,红中带粉、晶莹透亮、枝条匀称、棱角分明,是珊瑚中的上品。大家看了赞不绝口,都说真是一件罕见的宝贝。
可石崇只轻蔑地扫了一眼,站在一旁冷笑。他看到案头有一支铁如意,便顺手抓起,将珊瑚树噼里啪啦敲了个粉碎。
官员们都大惊失色,王恺更是气急败坏,让他赔“国宝”。石崇仰天大笑说:“这破玩意根本就不值得心疼,我现在就赔你一个。”立即明随从回家去取。一下子搬来了几十株珊瑚树,三四尺高的就有六七株,株株条干挺秀,光彩夺目,个个都是稀世珍品。王恺这才明白,自己家的财宝确实敌不过石崇,只得作罢。
家财天下第一,连皇帝都自叹不如,石崇可谓挣足了面子,可他的下场又是什么呢?
晋武帝死后,赵王司马伦发动了宫廷政变,掌握了大权。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石崇的大靠山贾谧是司马伦的死对头,贾谧别杀后,石崇也只能任人宰割。司马伦的中书令孙秀不但抄没了他的所以家产,还直接判了他死刑。
就刑前,石崇仰天长叹:“这个狗奴才是贪图我的家财啊!”押送犯人的小官听到石崇的叹息,应声道:“你早知道财货伤身,为什么还一心炫耀?怎么不散结乡里,收买民心?你哟现在的下场,都是为了一个面子啊!”
像石崇这样位高权重的人也为面子所害,穷人就更不必说了,因为人小势微,对面子的追求越狂热,下场必然更惨。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刹住攀比之风。
示弱有时胜过逞强
在一辆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个彪形大汉因为有人踩了他的脚而怒气冲天,他站起身,晃动着拳头,正要砸向哪个踩他脚的人。那人突然来了一句:别打我的头啊,我刚动了手术出院。大汉听了这话,顿时如断了电的机器人一样,高举的手定格在半空中,然后如泄气的皮球倒在自己的座位上。过了一会儿,大汉居然起身,要把自己的位子让给那个踩了他的脚的人。
这一幕极具戏剧性的场景,是笔者亲眼所见。它令我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纠纷,不光只是靠讲道理或比实力来解决的。有时候,主动扯下脸面示弱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化解方式。人都有一种争面子当强者的心态,而要当强者至少有两条途径:与人角力斗争获胜,可以满足自己的强者心态;而对于弱者的迁就与照顾,实际上也满足自己爱面子的强者心态。
人人都喜欢当强者,但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味地好强,自有强人来磨你,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示弱效果好。在强者面前示弱,可以消除他的敌对心理。谁愿意和一个明显不如自己的人计较呢?当“强”与“弱”出现明显的差距时,自认为的强者若与弱者纠缠,实在是把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降低。就像一个散打高手,根本就不屑于和一个文弱书生动手——除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之下。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不懂事的小孩骂了你,你会和他对骂吗?肯定不会,除非你也是一个小孩,或者你自愿成为一个只有小孩心胸的成年人。
除了在强者面前要学会示弱外,在弱者面前我们也应该学会示弱。在弱者面前示弱,可以令弱者保持心理平衡,减少对方的或多或少的嫉妒心理,拉近彼此的距离。在弱者面前如何示弱呢?
例如:地位高的人在地位低的人的面前不妨展示自己的奋斗过程,表明自己其实也是个平凡的人;成功者在别人面前多说自己失败的记录、现实的烦恼,给人以“成功不易”、“成功者并非万事大吉”的感觉;对眼下经济状况不如自己的人,可以适当诉说自己的苦衷,让对方感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某些专业上有一技之长的人,最好宣布自己对其他领域一窍不通,袒露自己日常生活中如何闹过笑话、受过窘等;至于那些完全因客观条件或偶然机遇侥幸获得名利的人,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曾有一位记者去采访一位政治家,原本打算搜集一些有关他的一些丑闻资料,作一个负面的新闻报道。他们约在一间休息室里见面。在采访中,服务员刚将咖啡端上桌来,这位政治家就端起咖啡喝了一口,然后大声嚷道:“哦!该死,好烫!”咖啡杯随之滚落在地。等服务员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烟倒着放入嘴中,从过滤嘴处点火。这时记者赶忙提醒:“先生,你将香烟拿倒了。”政治家听到这话之后,慌忙将香烟拿正,不料却将烟灰缸碰翻在地。政治家的整个做派,就像一个糊涂之极的老人。
平时趾高气扬的政治家出了一连串洋相,使记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觉中,原来的那种挑战情绪消失了,甚至对对方怀有一种亲近感。
其实,整个出洋相的过程,都是政治家一手安排的。政治家都是深暗人性弱点的高手,他们知道如何消除一个人的敌意。当人们发现强大的假想敌也不过于此,同样有许多常人拥有的弱点时,对抗心理会不知不觉消弭,取而代之的是同情心理。人皆有恻隐之心,一旦同情某一个人,大多数人是不愿去打击他的。
有资格嘲笑的是自己
自嘲,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嘲笑自己,自己“胳肢”自己,拿自己开涮,让别人跟着乐。
美国一位身材肥胖的女士曾经这样自我解嘲:“有一次我穿上白色的泳装在大海里游泳,结果引来了俄罗斯的轰炸机,以为发现了美国的军舰。”引得听众哈哈大笑。这种自揭其短、自废武功的话语,室得大家根本就不会认为她的胖是丑,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她的风趣上。结果,肥胖不再是她的劣势,反而成为她的特点,使她在社交中游刃有余。
自嘲是一个人心境平和的表现。它能制造宽松和谐的交谈气氛,能使自己活得轻松洒脱,使人感到你的可爱和人情味,从而改变对你的看法。
李老师去上课,他刚推开虚掩着的门,门上掉下的一把扫帚正好打在他身上。面对学生的恶作剧,李教师并未火冒三丈,而是俯身捡起扫帚,轻轻拍了拍衣服,然后笑着对大家说:“看来我的工作问题不少,连不会说话的扫帚也向我表示不满了。虽然这不一定是最好的表达方式,但对我敲打一下也未必不是好事。只是希望今后还是当面多提意见的好,我一定会虚心接受的。”李老师豁达大度的自嘲,既帮助自己摆脱了窘境,缓和了课堂的紧张气氛,又和谐了师生关系,为恶作剧的学生创造了一个自我教育的机会。
人的一生,是很难一帆风顺,事事顺意的。面对各种缺陷和不快,自卑和唉声叹气固然无补于事,一味遮掩辩解又会适得其反,最佳的选择恐怕就是幽默的自嘲了。君不见,“光头谐星”凌峰不就是用“长得难看出名”,“使女同胞达到忍无可忍的程度”,这么几句自嘲的话,而令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观众发出会心的微笑,进而接受他、喜爱他的吗?
君子处世要有大气。所谓大气,就是豁达,就是舍得。不斤斤计较,不过分认真,多想自己的缺点和无能,舍得拿自己开涮。
威廉对公司董事长颇为反感,他在一次公司职员聚会上,突然问董事长:“先生,你刚才那么得意,是不是因为当了公司董事长?”
这位董事长立刻回答说:“是的,我得意是因为我当了董事长,这样就可以实现从前的梦想,和董事长夫人同床共枕。”
董事长敏捷地接过威廉取笑自己的目标,让它对准自己,于是他获得了一片笑声,连发难的人也忍不住笑了。
自嘲不伤害任何人,因而最为安全。你可用它来活跃气氛,消除紧张;在尴尬中自找台阶,保住面子;在公共场合表现得更有人情味。总之,在社交场合中,自嘲是不可多得的灵丹妙药,别的招不灵时,不妨拿自己来开涮,至少自己骂自己是安全的,除非你指桑骂槐,一般不会讨人嫌,智者的金科玉律便是:不论你想笑别人怎样,先笑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