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鲜见,很多家长就像李海艳的妈妈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求孩子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另一方面却对孩子没有信心,总担心孩子没有办法做到独立学习,担心孩子学习不自觉。因此,总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以“关心”为名打扰孩子独立学习。殊不知,家长这种不信任孩子,“舍不得”让孩子独立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做法,不仅会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让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的习惯,而且使孩子无法集中精神专注地学习,影响了其记忆力。
事实上,充分地信任孩子,让孩子独立学习,不但能培养孩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因此,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孩子认真地对待作业,鼓励他们遇到问题时独立思考,帮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查资料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干涉孩子的学习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提供一些机会给孩子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判断: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一个人的与众不同有许多表现,其中最有意义的方面在于能够展示并表达其独具特色的思想。一个成功人士,也许有多方面的建树,但最引人注目的应该是他那极具个性的思想,以及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能不能全面而深入地思考问题,决定了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结论的正确性。因此,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很重要。
美国物理学家雷恩沃特小时候非常善于思考,他能够从其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中想到一些更深层的问题。
雷恩沃特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语文课上,老师问道:“同学们,你们说1加1等于多少?”
“等于2”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只有雷恩沃特若有所思地看着老师,没有回答。
老师有点疑惑,就问他:“雷恩沃特,你怎么不回答呢?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雷恩沃特想了想,对老师说:“老师,我不是不知道1加1等于2,可是,您为什么要问我们这样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呢?您是不是有其他的答案?”
听了雷恩沃特的话,老师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老师提这个问题的目的被雷恩沃特言中了!老师微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雷恩沃特说得没错。从数学的角度来说,1加1等于2,但是,从其他角度来说,1加1未必等于2。就像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两个人互相帮助,两人的力量就大于他们单个人力量之和。所以,我们要互相帮忙,互相关心,做个乐于助人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将失去生活的最大乐趣。”可见,家长一定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打扰孩子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孩子
如果家长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只是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了”,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多赏识孩子
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间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记忆力不佳的孩子来说,家长更应该本着一颗平常心去欣赏他、赞美他、信任他、肯定他的每一点进步,努力挖掘他身上的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亮点。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自信,逐步迈向成功。
星雅8岁的时候,有一次,她一个人在书房翻着书本看。妈妈回来后,禁不住赞叹:“哇,你真是个好学的孩子!”星雅从房间跑出来,对妈妈说,“我会书上的一首古诗了。”妈妈当即让她试一试,没想到星雅果真一字不差地背了出来。妈妈高兴极了:“你真是太了不起了!你的记忆力真是好!”妈妈发自内心的夸奖,从此让星雅爱上了学习。
瞧,这就是赏识孩子的好结果!
家长应与孩子一起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叠加的过程,孩子记住的东西越多,他获得的力量就越大。当知识积累到一定极限后自然就转化为了智慧,记忆力在这个过程中也迅速增长。
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都会有一段属于故事书的快乐时光。他们坐在家长的膝下,听着家长绘声绘色地把有趣的故事娓娓道来,自己也不禁向往起属于书里的那个世界……这是一份只属于自己的美好回忆,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回忆。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孩子掌握了阅读的能力,家长也不再耐下性子为孩子讲故事了,而为了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家长应和孩子一起快乐阅读。
与孩子一起读书,给予孩子的成长价值无法估计,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感也无可限量。
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经常读书,孩子从小耳濡目染,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喜爱阅读的习惯,甚至哪天不读书,总感觉欠缺点什么。调查得知,凡是有阅读习惯好的学生,都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据说犹太家庭给孩子读的书上都抹过蜜,孩子捧过书的手就是甜的,这让孩子从小尝到读书的甜头。
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格。《围炉夜话》里说“教弟子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也许今天家长能给孩子万贯的家财,无上的地位,炙手的权力,但这些在未来有太多的不定因素,万贯的财产有散尽的时候,权力地位也总会有逝去的日子,古语说“遗子千金,不如遗子一经”,这一经,就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从小培养好孩子的品格,有了良好的意志品格,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大富还是贫贱,孩子都能坦然面对。“喜欢读书的孩子,你能从他的脸上看到他内心的宁静。”这话一点不错。
与孩子一起阅读,可以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且不说苏洵、苏轼、苏辙一起读书最后三父子皆登进士榜的美誉,也不说曾国藩经常与子女分享读书心得的佳话。仅说《听杨绛谈往事》里的,“不是两人,是三个人一起读书。圆圆坐高凳上,也学我们读书。我们买了一大册Alfred Tennysond的全集,专供圆圆学样。圆圆不闹,很乖。”圆圆是三岁的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其中的温馨情景真让人艳羡不已。
可以想象,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情景:家长和孩子坐拥书城,满面春风,那是一份多么惬意的感觉。而在家里,家长沏一杯清茶,茶香清清涩涩借着袅袅蒸气上升,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家长和孩子的读书声也在弥漫……没有人强求我们读书,没有物欲引诱我们读书,读书如同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活需要,又如同饮食、空气一样自然。这,也许就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了。
然而,当被问及“你常和孩子一起阅读吗”的问题时,家长的回答似乎并不那么乐观。
最近,一份由少年日报社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小学生每天读报的占16%,每天读杂志的占10.6%。在中学生中,这一比例更低,仅8.8%的中学生每天读报,6.2%的中学生每天读杂志。但看电视、上网显然比课外阅读来得有趣,超过20%的中小学生选择每天看电视,9.1%的中学生每天上网。另外,一成多小学生家长“从不”与孩子一起阅读与交流,近一半小学生家长“偶尔”与孩子一起阅读。27%的学生称在学校里从没受到老师阅读报纸的指导。
为此,专家呼吁,孩子容易在纷繁炫目的信息海洋中迷失方向,对孩子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必要。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最好给孩子一个单独的阅读房间,里面存放孩子喜欢的各类书。在特定的时间内,全家一切事服从阅读,停看电视,并且家长身先士卒。
·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根据孩子的阅读能力来选择书籍,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孩子在阅读中发现快乐,就会逐渐产生阅读兴趣,产生阅读欲望。
·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这些习惯包括:爱惜图书,保持图书整洁,不撕书,不折页;鼓励孩子保存看过的图书;合理安排时间,家长每周可为孩子安排一次或数次专门用于阅读的时间;定期买书或借书,教给孩子利用图书馆的技能;鼓励孩子记笔记。
·勤于指导,优化方法
孩子阅读,不能只注重过程,更要注重结果。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法是不足取的。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深思,字得其训,句索其旨。”阅读与思考要紧密相联。深入领会文章语言的运用、内容主旨、布局谋篇等方面的精妙,从而把握文章的精髓。家长不仅要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还要在此基础上,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指导时,家长最好根据作品的情况和孩子的实际,有选择有重点地向学生讲清写作背景、作者情况、作品中的疑难问题、阅读时应注意的问题、阅读时可运用的方法等。同时家长要对孩子在课外阅读中遇到并提出的疑难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解决。
·因势利导,提高水平
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读写的关系上,他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惟有先读书,打好基础,才能搞好写作。”古人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也是这个道理。阅读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陶冶孩子的情操,增长孩子的知识,启迪孩子的智慧。家长要自觉地掌握孩子阅读心理发展情况,因势利导,把孩子独立阅读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在阅读的问题上,孩子既是家长的学生,又是家长的老师,更准确地说是合作者。孩子被家长引入阅读的殿堂,其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仅仅学会阅读的方法,而是为了获得一种了解世界、了解自身的途径,同时获得一种生活的趣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依靠记忆力积累的知识会使其成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更为可喜的是,孩子的大脑会因此越来越灵活,记忆力也会越来越好。
孩子房间要遵循的指标
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与外界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很多家长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孩子的房间光线太暗、空气不顺畅、常受嘈杂声干扰的话,孩子就很难集中精力学习,记忆力也就必定不能发挥尽致;而如果换了卧室,孩子会因为外界的舒适,自然而然就能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学习上,记忆力也就明显提高。因此,在培养孩子记忆力的开端,家长就首先要帮助孩子排除对房间各种不利的刺激和干扰,发展其记忆的稳定性与持久性。
那么,孩子的房间应达到什么样的指标呢?
·室内的噪声指标
噪声对孩子脑力活动影响极大,一方面,使孩子在学习中记忆力减退;另一方面,长时间接触噪声可造成孩子心理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据报道,人们如果较长时间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噪声主要是对听觉产生影响,持续性噪声能够引起耳蜗基底部损害,造成噪声性耳聋。同时,在噪声的影响下,人的记忆力甚至会降低到平时的20%。在噪声的影响下,人们看红橙色比看蓝绿色模糊吃力。更为严重的是,强烈持久的噪声会使人过度烦闷,微弱而稳定的噪声又可使人昏昏欲睡。在80~100分贝的噪声中,人们会产生疲倦感却又睡不好,而且还会感到头疼,容易发怒,心情烦躁。突然出现的巨大声响以及没有规律的间断噪声,更容易降低人的记忆力。正常情况下,孩子房间的噪声幅度控制在50分贝以下。
如果家住在临街面的地方,而又无法搬迁,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动手,减少噪声等不良刺激的干扰。
先来看看墙壁有没有可改造的地方,墙壁不宜过于光滑。如果墙壁过于光滑,声音就会在接触光滑的墙壁时产生回声,从而增加噪声的音量。因此,可在小床旁的墙上钉一块布。这个小窍门源于电影院,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电影院里的墙壁是凹凸不平的,因为凸凹小平的墙壁可以吸收一部分声音。
再来看看家具的摆放,尽量把房间里的家具合理放置,家具过少的房间会使声音在室内共鸣回荡,增加噪声。
女孩子喜欢的布艺装饰品也有不错的吸音效果。悬垂与平铺,其吸音作用和效果是一样的,如挂毯、布制的装饰花甚至窗帘等。其中,以窗帘的隔音作用最为明显,既能吸音又有很好的装饰效果,是不错的选择。
·室内的一氧化碳指标
一氧化碳浓度应小于5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是室内空气中最为常见的有毒气体,容易损伤孩子的神经细胞,对孩子的成长极为有害。因此,家长要保证燃气的正确使用,保持室内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