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位年轻人向总裁汇报这项工作的进展时,意外的是,他没有见到总裁。一位工作人员交给他一封信,总裁在信中说:“当你看到这封信时,也是我祝贺你升任新厂总经理的时候。同时,你的年薪比原来提高10倍。据我所知你是不能看懂这图纸的,但是我想看看你会怎样处理,是临阵退缩还是迎难而上。结果我发现,你不仅具有快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还有出色的领导才能。当你在信中向我要求更重要的职位和更高的薪水时,我便发现你与众不同,这点颇令我欣赏。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想都不会想这样的事,或者只是想想,但没有勇气去做,而你做了。新公司建成了,我想物色一个总经理。我相信,你是最好的人选,祝你好运。”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那种大胆尝试的勇气。事例中的这位年轻人拿出了勇气主动出击,终于使那些“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每一位家长、孩子学习。
如果家里有胆子小的孩子,家长不妨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引导:
第一、家长做好表率。可以想象,家长如果在日常交际中也畏首畏尾,比较怯弱的话,孩子胆子大的可能性就会很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会仿效家长的做法,以至在与人交往中表现被动。所以,要想孩子摆脱怯弱,家长自己首先就应该做好表率。
第二、创造畅所欲言的环境。家长应制造活跃、融洽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里畅所欲言,培养快乐、活泼的性情。
第三、抓住孩子的兴奋点,及时引导。孩子一般都有表现欲,在兴奋的时候胆子最大,表现欲也最强,这时家长及时引导、督促,孩子就会勇敢地表现。
第四、多给予鼓励。即使家长批评害羞的孩子时,也一定要注意措辞,尽量以鼓励为主,不要在言语上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平时,不要在别人面前给孩子戴上“这孩子就是胆小”之类的帽子,这种定性的话只会起到负面的强化作用。时间长了,孩子会以为自己天生就是胆小的人。
第五、多带孩子外出,开阔眼界。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使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扩大认识及交往范围,使他在接触陌生人的交往中,不断地增强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
第六、让孩子经历磨难。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制造一些障碍,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克服;或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有意识地袖手旁观,让孩子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战胜困难。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在独立克服困难后,会更有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激起一个人勇气和信心的力量。当然,当孩子的力量实在单薄无法与困难抗衡时,家长再适时地伸出手。在恰到好处的时候再帮助孩子,这比一味溺爱更能教育孩子,更能鼓励孩子。
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蔡晶晶已经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了,可她对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看法。在家里,她经常问妈妈:“妈,我明天是穿裤子,还是穿裙子呢?”在学校里,她经常问老师:“老师,你说我是参加活动好,还是不参加活动好?”在生活中也是一样,蔡晶晶看到别的同学穿背带裤,她也要求妈妈给她买,但背带裤买回来后,她才发现,由于她个子矮,根本不适合穿,最后只得送人。
很多内向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遇到事情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更有甚者,喜欢人云亦云,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一味无原则地迎合和迁就别人。这样的孩子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常常成为受人欺负的对象,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与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如果孩子的言语中表示出“但愿”、“我做不到”或“我不得不”等字眼时,就表明孩子的心态是消极的,做事是被动的,这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应给予关注并努力去改变孩子这种不良的心态。相反,如果孩子习惯于说“我选择……”、“我要……”、“我认为……”等句子时,这就表明孩子拥有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这种心态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应给予及时鼓励。
小红从幼儿园一直到上小学,她的事情都是由妈妈包办的,她则乐得逍遥自在。可是,在学校这个大集体里,孩子的弱点很快就显现出来了,老师说什么,她就做什么;同学讲什么,她也就信什么。
为了让女儿对事情有自己的见解,妈妈为她提供了许多实习的机会。买衣服时,让她自己选择款式、颜色;买书包时,无论是米奇卡通公主系列的,还是史努比减负系列,都由她自己决定;买文具、课外书等都是如此。
开始时,小红动不动就问妈妈哪一种更好,妈妈会告诉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自己喜欢哪一种就要哪一种。”
就这样从买东西开始,小红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每当她们母女俩的眼光出现差异时,小红都会对妈妈说:“妈妈,我认为我选的这个样式比较好。”而且还会像个小专家似的说得头头是道。
如果想让孩子做一个积极主动、对自己负责的人,就要让孩子立即行动起来,严格要求自己。当然,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监督工作。
要培养孩子果敢、决断的性格,家长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好动的,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成人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成人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
第二,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一个人在做出一个决定之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后,再做出最佳选择。成人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如去商店给孩子选购衣服,价钱由家长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花色。
第三,从意识上真正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家长不妨回忆或反思一下:在关系到孩子个人生活和学习的事情方面,自己是否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是否尊重了孩子的意见?是否给孩子充分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就从这些方面入手吧。
第四,帮孩子摆脱依赖心理。遇事能够征询他人意见,借助他人智慧自己做出正确决策,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缺乏主见的孩子不是这样。他们遇到一点事就问别人怎么办,完全等着别人拿主意,这是孩子的依赖心理在作怪,必须想方设法帮他拿掉这个“拐杖”,他的自主意识才能成长起来。如当孩子遇事向家长讨主意时,家长不要马上说三道四,而是要引导和鼓励他拿出自己的意见,哪怕孩子说出的意见没有多少价值,也要先予以鼓励的语言,后再帮其完善,最后要让孩子感到,这个决定是自己做出的,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自信、自强、自立的勇气和信心,久而久之,果敢性格就会逐渐形成。
第五,家长不要过分严格要求孩子。爸爸、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爸爸、妈妈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不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孩子做事不会天生就果断,家长应注意教育孩子,并让孩子在自我锻炼中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
第六,鼓励孩子当断则断,勿求“万全之策”。有些孩子遇事犹豫不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总怕自己考虑的不周全。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周全与否是相对的。万事不可能十全十美,很多人就在追求完美中犹犹豫豫,甚至坐失良机。让孩子懂得,凡事能有七、八分的把握,就应该下决心了,这对于孩子形成果断性格会大有裨益。
总之,一个人遇事反反复复、犹豫不决、总拿不定主意的现象,是意志薄弱的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选择能力的形成,而选择能力的强弱又对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人是在各种各样的选择中度过人生的每一步的。其中,有些选择会直接影响自己或他人一生的命运,而优柔寡断、犹豫不决,正是选择的大敌。
孩子将来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局面,身边再没有大人的话可听,而自己又拿不定主意,那可能要误事吃亏的。因此,做家长的要尽早教会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教会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锻炼他们“拍板”的能力。
心胸狭窄喜欢计较
于平今年读五年级,他做事认真,学习成绩较好,但就是性格内向,心胸狭窄,容不得别人对自己“使坏”。有时,在达不到自己的愿望时,他会乱发脾气。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后,他也常常怀恨在心,还会把一些陈年旧账翻出来,诋毁、威胁同学。
有一次,班长在管理班级事务时没有处理好而冤枉了于平,于平由此和班长发生矛盾冲突,产生报复心理,对班长大打出手,幸亏班主任及时赶到解了围。于平觉得非常委屈,明明是自己有理,为什么老师还批评自己呢?从此以后,他对班主任非常不满,学习成绩也因此下降了很多。
生活中,不少性格内向的孩子由于封闭自我、缺少与人交往的机会,以至心胸越来越狭窄,不能包容别人的哪怕一点点过失。在这些孩子看来,别人对自己的“不敬”,其实就是别人在与自己作对。常有家长为此困惑,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锱铢必较呢?为什么孩子老觉得别人对不住自己呢?为什么孩子不能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呢?其实,这都是孩子不懂宽容惹的祸。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儿子出生时,给他写了一封信,作为儿子人生之始的礼物。他以自己的方式,把这封信投进了未来岁月的信箱。他在信中写道:“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那么孩子,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在马上到来的世纪里,也许和平和安静很昂贵,不过,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宽容会使你随和,让你把一些看得很重的事情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致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里过夜。”
是呀,如果一个人总为一件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是不会开心起来的。家长应开导孩子做一个胸襟豁达的人。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力大无穷的英雄叫海格力斯。有一天,海格力斯在山路上行走时,发现路中间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便踢了它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踢开反而膨胀起来。海格力斯有点生气,便狠狠踩了一脚想把它踩破,哪知那东西不但没踩破反而又膨胀了许多。海格力斯恼羞成怒,*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狠砸起来,那东西竟然加倍地膨胀,最后大到把路堵死了。
一位圣人路过,连忙对海格力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忽略它,离开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的心里老记着它,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前进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仇恨正如海格力斯所遇到的那个袋子,开始很小,如果你忽略它,它就会自行消亡;如果你老是想着它,它就会在你心里不断膨胀。人的心中一旦充满了仇恨,就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这种状态下,人最容易失去理智,在仇恨的指引下干出后悔莫及甚至葬送自己前程的事情。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人处世,当以宽大为怀。宽容,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生活之中难免有磕磕碰碰,一句善意的道歉,一个真诚的笑脸,就足以让矛盾冰消云散,就足以让不快随风而去。从历代的帝王将相,到民间的凡夫俗子,从一个大国,到普通的小家庭,之所以能够和睦相处,就因为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盛开着一朵宽容之花,那是天底下最美的花朵。
作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教育方式,让孩子在生活中抛弃狭窄的胸怀。
第一,教孩子勇于承认错误,抛弃积怨。家长要告诉孩子,不念旧恶,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能力、爱好、性格和心态,对孩子循循善诱,有意识地教孩子学会发现错误,唤醒孩子的责任心,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承认错误,化“敌”为友,抛弃积怨。尤其要疏导、转移孩子对矛盾结果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反思原因,检讨自己的过失,宽容别人的缺点与失误行为,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有利于增进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