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看见村头:三农创新实践深度报道集稿
6093600000005

第5章 山村早露新农村建设端倪(4)

从上游的槽渔滩镇文山村,到下游的将军乡阳坪村,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共涉及7个乡镇、26个村、约7.5万农民,规划总投资超过13亿元。她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以农业优势产业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为重点,兼顾场镇村貌治理,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以“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生态田园”为主题,打造生态农业观光精品园区。

立体化布局

做出生态农业园区的产业化与多功能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川西“绿海明珠”洪雅一张常常引以为自豪并对外宣示的“名片”。

但是,生态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出路在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此,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勤劳质朴的洪雅人民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国家级“生态农业建设先进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无公害绿茶基地县”、“牛奶生产强县”……他们的努力和成就一次又一次赢得了认可与赞誉。

“纵向比,自我感觉良好。横向比,感到差距很大。”面对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使命,洪雅应该怎样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呢?接过发展接力棒的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面临前所未有的抉择考验。

2006年冬天,县委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总要求,设置45个课题开展县情大盘点,组织全县干部群众研讨洪雅今后五年的总体发展思路,找准了建设“四川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方位。县委书记朱建文用“实施三句话、描绘三幅图”,简明扼要地阐释了洪雅迈向生态经济强县的行动路径。他的“三句话”是指突出工业强县,突破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对应三句话的是三幅宏伟蓝图:洪雅工业园区发展图、一线四区旅游发展图、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发展图。

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成为产业富民、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庞大载体,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突破口与首善之域。

“在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上,我们突出因地制宜,立体化布局。就是要从洪雅实际出发,探索以优势农产品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动力、以基础设施完善为保障、以拓展农业功能为重点、以人居环境治理为补充,覆盖一、二、三产业,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综合功能的高效率、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朱建文说,它不仅仅是现代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的一体化强势发展区,更是推进以产业支柱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和乡村治理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从而实现园区功能和目标的立体化布局。

同时,在发展主体、主导产业、区域分布、经营方式上突出立体化布局理念,着力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模式。

在低山区,成片建设工业原料林。在丘陵区,规模发展茶叶、奶牛、牧草、生猪、长毛兔、藤椒产业。在平坝区,集中发展优质粮油、农副产品加工业。

农户、业主、龙头企业成为园区建设的主力军。整个园区内,以茶叶、牧草、藤椒等为优势产品的现代种植业,以奶牛、长毛兔等为优势产品的现代畜牧业,以优势农产品就地深加工转化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以生态农业景观、新农村生态家园风貌为主要特色的乡村观光旅游业,形成了一条长长的生物链、产业链,形成了“种养—加工—营销”的一体化经营格局,从而使生态农业园的功能和效益达到最大化。

前不久,省农工办负责人在实地考察后相当兴奋,“这是一幅壮观的山水画卷,更是洪雅县委县政府瞄准生态经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成功杰作。项目规划区全面建成后,无疑将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样板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乡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精品区。”

园区化经营

用项目和机制推进农业工业化

在洪雅县止戈镇安宁村,作为眉山茶业领跑者的尚林生物资源开发公司已规模初具。以茶叶种植为基础、精加工为依托、深加工为产业延伸的尚林生物,2007年8月落户洪雅以来,在收购道泉茶业的基础上,投资4000万元建设茶叶深加工项目和茶博园。预计明年项目投产后,年处理干茶可达4000—6000吨,产值将突破1.5亿元,可带动近1.5万户茶农增产增收。他们坚持走“公司+基地+农户+科研院校”的发展道路,期望担当茶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责任。

尚林生物郭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在这里,我们受到了政府周到热情的服务。这么好的发展环境,我们有信心在3年内打入全省绿茶生产前三名,5年内拿下中国驰名商标。”

如今,在青衣江园区,像尚林生物这样的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就有13家,先后入驻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达30余家,加工品类覆盖了园区的所有优势农产品,一个优势农产品有一个龙头来带动。

县长黄国清说:“正是园区效应和优势农产品产地优势,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产生着极大的吸引力,而农产品加工营销业的崛起又反过来牵引和刺激种养业的大发展。我们常说,要跳出‘三农’抓‘三农’,要用工业思维抓‘农业’,要用工业龙头反哺‘农业龙头’,农业园区化经营就是一种具体实践。”

而且,洪雅人的精明还在于——把办工业集中区的成功经验“嫁接”到农业发展上来,采用项目化、工程化等推进方式扎实建设农业园区,并配套落实资金投入、农民培训、组织保障、土地流转、后续管理等五大机制。在产业化龙头培育上,他们以雅雨露茶业、新希望乳业、川农高科、幺麻子有机食品等原有龙头企业为基础,依托八大优势农产品资源,引进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品牌效应好、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县上给予类似工业集中区一样的最惠待遇。在园区资金投入机制上,坚持“政府引导、业主投资、部门帮扶、社会参与、农民主体”的原则,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目前,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已经成片规模发展茶园4万亩、草场3万亩、桑园0.5万亩、藤椒1.5万亩,奶牛存栏1.1万头,长毛兔存栏30万只,年出栏优质生猪15万头。新建观光道9.8公里,形成了50公里的旅游观光环线,建成了“戏水百花”等多个优美景点。砖混结构农房占到农户总数的49.3%,电视、电话户通率分别达58.7%,入户道路硬化率达59%,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24元,今年可以超过4600元。

生态化发展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一条条水泥路贯穿新村,一座座小洋房面向青衣江错落有致矗立一旁,房前屋舍之间全是造型各异的“植物墙”;院坝和河堤花园里绿草茵茵,寒冬中仍有鲜花怒放;青衣江碧波荡漾,江中小岛山水相映……这是今日洪雅县莲花村的乡村美景。

莲花村9组村民王洪容今年3月利用新建楼房办起了“望江农家乐”,仅半年时间纯收入就达4万多元。

“我们这里经过了环境治理,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景色,客人来吃的是自产的生态菜、生态鸡,喝的是生态茶,生意咋个会不好哟?”村支书王永东说,“像王洪容这样的农家乐,9组已有3家。”

种草养畜,观光旅游,莲花村正以“草(菜、稻、果)—牛—沼—旅”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打造自己的主导产业。记者在这里看到,村民们将牛粪、生活污水用沼气池、污水净化池处理,沼气用于煮饭、烧水,沼液、净化水则引进草场、茶园、果园和菜地里灌溉,整个村庄干干净净,几乎闻不到养殖场的异味。

莲花村只是青衣江园区生态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一道剪影。“对我们洪雅来说,‘生态经济’永远是主旋律,决不能为经济的一时发展而牺牲环境。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必须在保护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来加大保护的力度。”县农办主任张启良说。为此,该县在项目实施中始终注重农业生产经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互补,净化水质、土壤、空气,突出洁、净、绿的生态优势。在农村,把实施村庄治理工程和生态农业发展有机结合,在治理农村“脏、乱、差”现象的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在产业发展中,统一推行“无公害种植”、“健康养殖”、“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对农业投入品和畜禽养殖添加物进行全程强制性监管,逐步实现整个园区农产品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主体。

洪雅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了。伴随园区成长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走廊,也迅速成为洪雅大旅游环线上一大热门景点。省环保局副局长谢天日前在视察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时指出,洪雅县以生态经济为支撑建设“生态县”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为全省当前正在积极推进的“生态省”建设提供了示范样板。

在这15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洪雅人民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激情与智慧,正似源远流长的青衣江奔腾不息。

·热土聚焦·

青衣江畔新八景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三四山花已入画。五处茶亭六里草香,七八村落自成诗。”随着洪雅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向纵深推进,十多个万亩级的生态种植、养殖、加工、景观产业带陆续形成,为奔腾不息的青衣江平添几分美丽与富饶,一条新的生态农业观光休闲走廊绚丽登场。

奶业景观·核心景点——蒙牛现代牧场

【印象】一头奶牛三年楼,田园牧歌解忧愁

【解说】千亩养殖小区,万亩生态草场,万头荷斯坦奶牛,好一幅绿色无垠的草原风情。位于东岳镇千丘村占地1025亩的洪雅蒙牛现代牧场,是集奶牛养殖、销售、饲草加工、种植、收购及有机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奶业龙头企业,由蒙牛·现代牧业集团总投资3亿元建设。

奶业是青衣江生态农业园区的第一支柱产业,农民中曾有“一户一头牛,三年一栋楼”的说法。目前整个园区种植饲草1万多亩,建立奶牛小区7个、奶牛存栏1.1万头,拥有年产值1.4亿元的新希望·阳平乳业做龙头。2010年园区奶牛存栏将达2.6万头。

旅业景观·核心景点——天开画卷

【印象】天开画卷天生城,戏水百花莲花村

【解说】位于东岳镇团结村4组的天生城遗址历史悠久。传说当年张献忠义子刘文秀收复四川有功被封为蜀王后,选定这里建立反清复明、进军川西的大本营,修筑王城名为“天生城”。站在这一制高点,整个青衣江两岸农业园区尽收眼底。现在团结村正在天生城修建村委办公楼,同时在三楼设观景台、在一旁建游客接待中心。县委书记朱建文给这个景区取了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天开画卷”。该景区涉及3个村幅员面积约10平方公里,包括天生城、皇城山、龙背嘴和马井岩等景点,村民已在茶园中成片间植樱桃等花木。

充分整合、发挥与依托自然人文和产业资源优势,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具有洪雅特色的乡村旅游,是生态农业园区开发现代农业多种功能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成果。园区内,伴随着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了莲花、青杠坪、曲沿、阳坪、史华、前锋、团结等一批生态家园观光休闲特色村。水电奇观、千亩草场、万亩茶园、人工林海、天开画卷、戏水百花、桃花岛等20余景点,正在融入洪雅“一线四区”大旅游版图,形成了上看瓦屋山、下看青衣江的格局。

茶业景观·核心景点——中山茶叶夜市

【印象】夕采鲜叶鹧鸪夸,朝至江浙泡早茶

【解说】清明时节,鹧鸪和鸣。茶农白天采茶,茶厂晚上炒茶,凌晨两点送到中山场的夜市上交易。坐等数日的外地客商立刻提起余温尚存的茶叶袋子,连夜直奔双流机场发货。于是头天采制的洪雅明前茶,第二天早上就会在江浙茶贸市场上现身,甚至会在日本等国茶客的早茶桌上出现。

随着5万亩生态优质茶园的发展,中山茶叶夜市的繁荣景象已是今非昔比。2008年,园区内新发展茶园1万余亩,改造老川茶2万多亩,阳坪—青杠坪—丁沟、前锋—团结等两大万亩级优质茶叶成片示范基地明春进入盛产期。大型茶业龙头企业尚林生物生产的“道泉”、雅雨露茶业生产的“雅雨露”等茶品成为海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林业景观·核心景点——槽渔滩林海

【印象】竹子树子浑身金,高产高效又省心

【解说】地处青衣江畔的槽渔滩镇,森林面积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林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去冬今春结构调整大会战中,全镇新发展工业原料林7800多亩。文山村民伍国全2002年在山地上种巨桉,实现每年每亩1800元的好收成。

广种竹木让山增绿、地增收、厂增料,林海和茶园、草场如今已成青衣江两岸的山水标准色。园区内现有竹木5万亩,2008年新发展工业原料竹木3万亩。东力雅木业、恒星木业、爱心木业、世圣竹业、利森木业等规模以上竹木加工企业纷纷落户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