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廖店之变:长毛兔与水泥路的辩证法
在廖店村4组村民张永富家,几位身穿白大褂的村民正在剪兔毛。张说,自从三年前交通条件好了以后,他家就开始养长毛兔,拥有产毛兔300多只。现在村上村下都是水泥公路,收购商乐意上山收毛,当日的毛价涨到了124元/公斤,“行情最好时还卖过168元呢!”
看到家家户户都在为增收致富忙活路,看到公路沿线新楼房一天天多起来,村支书刘兴贵和村主任杨仕富对当年做出的“边修路边养兔”的决定,感到很满意。
2002年毛坯公路建成后,一班人着实睡了几天好瞌睡。但是,不久的一天发生的一件事情,让刘兴贵睡不稳了。
那天下起了小雨,一辆进山装运毛竹的农用车下山时滑进了泥沟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司机与货主等了半天也没碰上帮忙推车的人,只好跟村上打电话。刘兴贵和杨仕富叫上几个村民火速赶来,左推右扛,一直忙到天黑也没把车弄起来。大家只好将几吨竹子卸下来,才把车推上了公路。不想司机脾气犟了起来:“老子一辈子都不想再上你廖店来了!”说完开起空车就跑了。刘兴贵只好和村民一起,帮着货主将毛竹一捆一捆地扛到张场,另找车子运走。
一班人发誓要把毛坯路铺成水泥路。然而,经过县上的交通工程技术人员一测算,硬化12.8公里毛坯路至少需要160万元。如按全村人口分摊,人平要出1400多元。
160万?人平1400?村班子着难了。
刚刚修通的出山公路给廖店村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听说马上要铺水泥路,大部分村民都表示赞成,“自己的事情还得自己办。”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邓卓祥听说消息后,马上把首批公路集资600元送到村班子,以示支持。这600元,是他当天到镇政府说通有关部门后提前预支的民政定额补助金。
老党员的举动和群众的呼声让刘兴贵着实感动了一番。但是,连年“征战”有损民力啊!“修路的目的是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不是让大家生活更困难。集资办路要搞,同时也要想办法帮村民找到公路款的出处,让他们一手出、一手进。”
2003年正月十八,也就是刘兴贵担任村支书三周年这天,经过支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两轮磋商,一个边修路边养兔的新思路形成。
发挥山地优势,结合退耕还林种草,大上长毛兔养殖等短平快项目。几年来,通过参观考察、兔业技术培训、养殖大户示范引路和村级集体经济奖励扶持等办法,全村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长毛兔专业村。2005年,全村长毛兔存栏3.5万只,户平350只,一半农户养兔100只以上,存栏500只以上的大户就有20多户。当年,全村实现幼兔收入140万元,兔毛收入540万元,兔业纯收入达330万元。
养兔见效,村民手里有了现钱,水泥路集资比过去容易多了。有人建议修路提速,一步到位。但是,刘兴贵坚持认为,对村民仍以“少取”为宜,水泥路还是分三截,每年铺一截,三年到位。2003年,人均集资330元,硬化5公里。2004年,人均集资380元,硬化3公里。2005年,人均又集资630元,硬化黄金峡段4.8公里。2006年1月,全长12.8公里、宽3米的水泥路,在不欠分文债务的情况下如期竣工,廖店村内外水泥路最终全线联网合龙。
一条路分成三截,分三年集资建成,惜民之心铮铮可鉴;基础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路带兔,兔促路,村民“一手出、一手进”,其意志与智慧熠熠闪光。这也许就是刘兴贵和廖店村民朴素的辩证法。
下篇——
廖店之梦:新村壮歌不做休止符
记者和刘兴贵等人步行半小时,爬上了高高的金象岭。
这里海拔1200多米,气温较低,云雾缭绕。站在山巅,远眺蜿蜒绵亘的总岗山峰,近观山岚盈翠的茂密茶园和茶丛里的采茶农民,以及穿插在树林与山峦之间的村落,春的气息和山村的生机让人心旷神怡。
刘兴贵告诉记者,金象岭上的800多亩老川茶,至今属于集体茶园。山腰上的新茶“平阳特早”、“福鼎大白131”,则是去冬才发展起来的户办茶园。对于集体老茶园,将在明年第一轮承包期满后重新发包,打算引进业主来承包,对老川茶进行全面改良。然后依托这个基地建立茶业专业协会,注册“金象岭有机茶”品牌,培育和带动全村第二条产业支柱。
“村民富,因为村里有个好支部”。与山上采茶村民的接触,让记者又一次想起了仁寿县梨树村村民的这句“民言”。6组村民周从祥说,过去卖春茶鲜叶就是4元/公斤左右,现在公路通了,收购商进来了,抢“鲜”价一下就涨到15元/公斤,每亩产值比往年增长至少500元。
刘兴贵称,茶业的兴起实际上是村民推动的结果。去冬公路大功告成之际,在村支部先进性教育活动民主评议会上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就提出,村干部应该带领大家再上点啥项目。养兔市场风险很大,廖店人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建议把老行当茶叶重新抓起来。当然,抓坡地种茶,灌溉水源要跟上。
刘兴贵闻言大喜。一个初春的早晨,刘兴贵带着100多号村民,步行几十华里去名山县的一个茶村考察“平阳特早”的栽培技术和制茶工艺,那阵仗把沿途的路人看得直傻眼。“心头装着群众,手中抓着项目”。村班子一边积极向镇上、县上争取退耕还林项目支持,同时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挤出资金奖励村民发展茶业。到今年3月,全村茶叶种植面积一下增加了700多亩,5亩以上的农户达到160户,10亩以上的有11户。全村人平1.4亩茶,预计今年仅茶叶一项,就可让人均纯收入增加60多元。
与此同时,村班子积极向上争取旱山村集雨节灌项目支持,去年共投入30多万元,新建水池水窖73口、塘堰3口,形成了覆盖全村的灌溉水源网络,使村民发展茶园经济和兔草种植的信心大增。
如今,这个村思发展、谋项目、学技术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已经出现剪毛工、采茶工、饲料配送工、兔毛收购货郎、鲜茶收购员等新的劳动分工。在张场镇近三年举办的“梅林杯”剪毛能手比赛中,廖店村的曾维香、李孝成、李孝连三人一直包揽前三名。曾维香创下的1分49秒剪毛5两8钱的纪录,至今全县无人能破。
制约廖店发展的交通、水利两大“瓶颈”算是基本破解,村民的积极性也起来了,多数人的小富梦想也算圆了,那么,刘兴贵下一步还想干什么呢?
“松不倒劲啊!”刘兴贵对廖店这次未能被列为市、县首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觉得很对不起乡亲们。他说,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下一步将借助不断壮大的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组织村民把兔业和茶业做大,打造“金象岭有机茶”品牌和“丹棱长毛兔第一村”,以雄厚的产业实力早日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让丹棱“下有梅湾,上有廖店”!
■来源:眉山日报|■时间:2006年4月上旬陆续见报|■作者:与通讯员许政合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