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东汉开国风云录
6129500000037

第37章 四方游走集众兵,众志成城抗官军

刘秀一行冲出敌营快马南行,见未有敌军追杀,稍松了口气。可北上汉军原本只为徇傍诸县,震慑颍川。谁知本欲打只野兔,竟引出头猛虎,何曾料到招来朝廷全国之力倾轧?北伐总共也就不足三万之众,且为占据偌大北境,征缴军需,松松垮垮四散在诸县,如何能迅速集结?而宛城尚不知昆阳之事,即便知晓,又能分出多少人马?刘秀越想越头疼,与众人边走边商议,预料马武或在定陵、郾城之中,遂议定先往两城寻到马武再聚众兵,又分遣一人往宛城报信,警醒大军。

众人且行了一阵,远瞧一队人马迎面而来,看得是汉军旗号,便迎上前去,止住军队,呼问何人统兵。人群中走出一骑,却是绿林部将柱天将军李宝。刘玄登基后,提升刘縯做了大司徒,为削弱其影响,去掉刘縯柱天大将军的称号,转封给绿林部将。这李宝本默默无闻之辈,却因属绿林而得刘玄提拔重用,顶上柱天将军这等荣耀,诸刘虽心有不愿,却也不欲为一将军头衔而与刘玄反目。只是这李宝却真真对不起“柱天”二字。北伐时刘玄分兵李宝攻打舞阴,城中守军闻风而逃,可当地豪族李氏拥城自守,硬是把李宝拒之门外,惹得更始帝另换他人才得入城。而李宝连一危城都难以攻陷,却得享高位,引得军中颇有微词,瞧他不起。李宝在北境游走月余,也无甚斩获,灰头土脸,欲往昆阳听命。

刘秀虽不齿李宝其人,但见他有千余整编人马,便问道:“李将军欲往何处?”

李宝认出众人皆是军中举足轻重之流,忙上前打着哈哈:“原来是诸位大人,末将有礼了。末将正要率部前往昆阳效力,却未料会在途中与诸位大人不期而遇,实是末将之幸。”

众人微皱眉头,这李宝统兵无甚本事,拍起马屁倒有一套。李轶上前说道:“敌军合围昆阳,我等奉命征集诸部救援,李将军权且随我等同往各县征兵,待集合诸部人马,再往昆阳。”

李宝并不知李轶暗中相助绿林之事,只是见李轶既受刘氏看重,又与朱鮪等绿林贵将亲近无间,便笑迎道:“既然五威中郎将有令,那末将自当遵从。其实末将奉命循猎诸县,也无明确军令,只要中郎将吩咐一声,就算没有昆阳征召,末将也自当任凭调遣。”

众人听李宝马匹拍得如此露骨,又是一阵反感,李轶随意支应了一声,便不再理会。李宝自觉无趣,率部随在左右。

刘秀等人一路南行,随处可见宿于野外的汉军队伍。这段时日,因汉军北伐之故,北境除了颍川数城外,几无官兵对抗,所以汉军多分兵百人小队征缴粮饷,许多部队未及入城,又知并无敌情,便随意驻于城外。刘秀边行边集合队伍,至定陵时,已集有五千余人,而天色也早已大亮。刘秀唤人叫开城门,也不停留,直奔府衙,不见马武,却只看到邓晨之侄邓奉留守。

邓奉看到刘秀诸将入府,忙上前请安。自新野因救来歙不及,致其重伤而深受刘秀责怪后,邓奉便一直心有余悸,知刘秀来找寻马武后,忙报奏:“马将军现驻守郾城,以便督办各处军需。若刘将军事急,我这便速去相请。”

刘秀仔细看了邓晨一眼,经过数月苦战磨砺,当初那个莽撞结实的小伙子俨然化身一员悍将,一身戎装散发出强烈的勇武气息。刘秀看得欣喜,又为前番迁怒于他而略感歉意,和声说道:“邓将军防守定陵辛苦了。只是今日事急,耽搁不得。我等奉命征调北军各部人马驰援昆阳,事不容缓,即刻自往郾城发兵,邓将军速速集结队伍,也往郾城合兵吧。”

邓奉听刘秀对自己甚是客气,不尤受宠若惊,一边传令校尉集合城中守军,一边亲送刘秀等人先行赶路。

刘秀率军急匆匆来到郾城,却大失所望。马武虽驻守郾城不假,但其军早已分派出城前往各县,城中并无多少守军,只有马武留宿于县衙,亲兵卫队数百人分守各门。城中四处堆积着收来的粮草辎重,仅有数人看官,待车队来时,才慢悠悠地装车运走。县衙内又是另一番模样,堂前堂后停着数十辆大车,装满金银财货,显然马武所获甚巨,看来不仅各县府库掳掠一空,周遭商贾百姓也没有少受盘剥。

刘秀心中不喜,绿林诸部匪性难改,前番事态严峻才有所收敛,如今危势稍减,即本性暴露无遗,汉军尚未夺取天下已是这样,若他日终掌大权,任由一群土匪盗寇治理天下,岂非又是一场祸事?可眼下自己兄弟两人深受绿林压制,哪还有斥责众将的底气?且昆阳危在旦夕,汉军迫在眉睫,还指望马武率军救援,怎能与其再起争端?

刘秀强忍胸中闷气,率众将进了大堂。马武初时听闻刘秀入城,疏不在意,自顾自地饮酒作乐。后又听说李轶、宗佻亦来,才忙出迎。见了众将,笑呵呵一拜:“诸位大人远来辛苦了。有事遣人通报马某即可,何需诸位亲身奔波?倒让马某未及相迎,有失礼数了。”

刘秀也不愿多费口舌,直言道:“马将军不必多礼,军情紧急,还请将军速速传令各部回城集结,随我等往昆阳救援。”

马武心知刘氏兄弟今非昔比,落地的凤凰不如鸡,虽有刘縯荣任大司徒,位居三公,可绿林势头早已盖过柱天都部。若不是当初向刘秀献马,略有交情,怎会将刘秀放在眼里?众将此来却似乎以刘秀为首,倒让马武暗暗奇怪。又听闻昆阳受敌所困,更觉诧异。颍川周遭也就严尤、陈茂还稍有军力,即便二将率部攻打昆阳,以王凤手头兵力足以支应,亦无多大凶险。刘秀奉命征调其他各部,马武只当是大惊小怪,问道:“不知昆阳有何紧急军务,需召我军救援?据马某所知,严尤、陈茂不过数千残军,已如惊弓之鸟,而昆阳足有近万汉军,如何敌不过那些残兵败将?”

刘秀耐着性子说道:“严、陈二将不足为虑,今有莽朝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受暴君王莽调遣,率大军四十余万南下,意在剿灭南阳汉军,如今已经合围昆阳,虽有成国上公与廷尉大人坚守,可若不尽早救援,怕也难以招架。还请马将军速速决断,召集诸营,随我往昆阳一行。”

刘秀话音刚落,身后传来“哐当”一声,众人回身看去,却是李宝失手掉落佩剑,只见他抖似筛糠,面色惨白。“这……这……将军莫与我说笑……我以为昆阳无甚大碍,才随将军前往。”李宝强压恐惧,才把话说清楚:“我等就这点兵马,去了不也枉送性命?莫不如……不如……”

众人一阵厌恶,李轶喝道:“住口!胆敢胡言乱语扰乱军心,仔细你项上人头!”

李宝吓得一哆嗦,才闭口不提,在众人鄙夷之中退至一旁,嘴里却还低声嘟囔个不停。

马武虽负勇力,却也知敌军何止数十倍于己,李宝胆小怯战,也无可厚非,毕竟敌我悬殊。如自己奉命前去昆阳,怕是会飞蛾扑火,自投死路,不禁心生踌躇,面色沉重。良久才说:“刘将军,非是马武胆怯,然敌势浩大,我等即使去了,也是杯水车薪,非但救不了昆阳,我等亦是有去无回。不如同回宛城,合兵一处,方有胜算。”

李宝听马武都不愿意送死,又跳将出来:“马将军所言才是正理,我等还是……”还未说完,被众将恶狠狠一瞪,灰溜溜地识趣走开。

刘秀不去理睬,正色道:“马将军,正是因为敌军势大,我等才当以命相搏。宛城还未攻陷,我等若放弃昆阳,退回宛城,敌军袭来,城中里应外合,汉军又无坚可守,必败无疑。驰援昆阳则完全不同。昆阳凭坚而守,官兵急难下之,而我等攻其软肋,尽握主动,与城中遥相呼应,未必没有胜算。即便不能攻破敌军,亦可为宛城争取时间。我已遣人报于宛城,陛下闻讯必然催兵加紧攻城,待宛城一破,大军北上,王寻、王邑何足道哉?”

见马武仍犹豫不决,宗佻急道:“马武!即使不为大局着想,你难道忍心王凤大哥困死城中?绿林义气何在?”

马武看众人皆望着自己,等着回话,深吸一口气,叫到:“罢了!我这便传令诸营回城,随刘将军北上。大不了拼得性命,也算对得起兄弟情谊了。”

待数十名斥候分散出城传令而去,刘秀等人才长舒一口气,在马武安排下,宿于县衙之内。可诸营甚是分散,待斥候一来一回传令,各队人马赶回郾城集结已是七、八日之后的事了。即便如此,也只赶回了数千将士,加上邓奉千余人马,郾城将就凑得万余士卒。

刘秀心中焦虑,恐昆阳有失,便欲率领城中队伍北上救援。等各部集于北门,正欲开拔,刘秀却觉人数所差甚远,待问诸将缘由,马武上前报奏:“郾城物资甚巨,若弃之不管,有敌军入城,必为所取。故而马某分兵两千守城,以护军资。”

刘秀听得又气又笑,马武必是舍不得城中所存财货,却以保护军需为由头,真是欲盖弥彰。刘秀忍住心中的不满,劝道:“马将军,若是我等可以倾尽全力,北上破敌,所获珍宝军资何止万倍?如心存侥幸,早留退路,不能效必死之心,如何能抗朝廷大军?待我等为官兵所败,身首异处,性命都不得保全,还留着这些身外之物有何用处?”

一席话说得众人点头称是,马武知自己那点小算盘为众人所识破,面有愧色,而刘秀所言在情在理,命都没了,要钱何用?一咬牙一跺脚:“传令各门校尉,点兵集合,随我同往昆阳。”

大军将行之际,见南门行来数千人马,忙遣人探问,回报称偏将军赵熹奉更始皇帝军令,率军驰援昆阳。

刘秀惊喜,对这赵熹有所耳闻。其人字伯阳,宛城人士,虽年未二十,却以信义著称,人言赵熹十五那年,其堂兄为人所害,赵熹结客报仇,却发现仇家皆重病卧床,无能起身反抗之人。赵熹不欲杀疾弱报仇,乃释全之。后仇家病愈,自缚相见,赵熹却避而不见。自汉军围困宛城之后,赵熹趁守军不备,于夜中翻墙而出,投入汉军。更始皇帝听闻赵熹旧事,甚为欣赏,对他很是看重,拜为偏将军,准其统领宛城降卒,军前效命。前番李宝攻舞阴不下,正是换赵熹北上代为攻伐。而城中李氏知赵熹信义无双,由其作保,不战而降。赵熹连攻数城,皆望风投降。更始皇帝派此人北上,看来派往宛城的信使已经报于刘玄昆阳之事,刘秀心中稍安。这援军虽仅数千,却也弥足珍贵。对赵熹更是心存敬意,引众将上前与赵熹见礼。

赵熹向众将一拜:“皇帝闻昆阳之急,心中甚是不安,宛城战事正在紧要关头,松懈不得。昆阳众将能临危不惧,心存朝廷,自守城池以拒敌军,陛下甚为欣慰。虽然敌势凶猛,然昆阳不容有失,否则国家破灭,何来诸公荣华加身?陛下知北伐军力不足,急调末将统帅三千人马北上,助诸位将军一臂之力。待宛城一破,陛下将遣大军即刻增援,还望众位将军以国家为重,寸土必争,决不后退。赵熹虽武技平庸,然有效死之心,愿为先锋,以报朝廷恩遇。”

刘秀甚是欣慰,有了赵熹之兵,昆阳又多了一分胜算,与众将谢过赵熹,即合兵一处,舍弃无用之物,仅随身携带数日口粮,轻装上阵,昂首阔步往昆阳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