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闲话三分
6224900000006

第6章 蔡邕与董卓

蔡邕是好人,是著名的经师、史家、文学家、书法家。董卓是坏人,是土豪、恶霸、军阀、奸臣、屠伯和政治野心家。可是历史太无情,竟把他们拴在同一条死亡线上,蔡邕也算是不忠之人了。

斜阳古道赵家庄,

负鼓盲翁正作场。

身后是非谁管得,

满村听说蔡中郎。

这是陆游有名的诗篇,可见宋代民间说唱文学已将蔡邕其人其事为题材了。元末明初,高则诚写《琵琶记》,更把蔡邕编作不孝不义之人。连明末的妓女李香君(《桃花扇》里的女主角),当她在南京桃叶渡送别侯方域公子时,也唱《琵琶记》中曲,并对侯说:“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于董卓,不可掩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无复歌矣!”(见侯方域《壮悔堂文集·李姬传》)

《三国志演义》说“董卓暴尸于市,忽有一人伏其尸而大哭”,这个人就是蔡邕,王允“命将蔡邕下狱中缢死”云云。这“哭尸”和“缢死”都非史实,是小说家夸张了。据《后汉书·董卓传》,吕布刺董卓后,陈尸于市,有“主簿田仪,及卓苍头(老仆人)前赴其尸,布又杀之”。《三国志》田仪作田景,并说吕布“凡所杀三人”。另一个是谁呢?也不是蔡邕。这时蔡邕还是王允的座上客,《后汉书·蔡邕传》:“及卓被诛,邕在司徒王允座,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王允勃然叱之……即收付廷尉治罪。”王允叱之这一段话,和马日<石单>劝说王允那些话,演义写的基本上与正史相符。但《蔡邕传》“邕遂死狱中,允悔,欲止而不及”,可信未必是王允叫人缢死他的。

蔡邕在汉灵帝光和年间,被阉宦的党羽迫害,受了“髡”刑。灵帝死,少帝立,董卓废少帝,另立献帝(刘协),他起用蔡邕,蔡邕是被董卓强逼出来做官的。董卓很重视他,“三日之间,周历三台,……拜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蔡邕也知道董卓这人是“不济”的,想“遁逃山东”不成(均据《后汉书·蔡邕传》),乃终于有此祸。

但蔡邕未尝不有“知遇之感”吧,这一点,正史就不如演义,小说家把它明写了出来。

本“一分为二”之旨,蔡邕好处应占几分,错处应占几分,那就凭看官们去评量了。

就是董卓,九十九分的恶,也有一分善:他一上台就为陈蕃、窦武平了反;继又擢用蔡邕、郑泰、何颙、荀爽、孔伷……这一批清流。如果说对蔡邕“不以一眚以掩大德”(立言仅稍次于立德)的话;那么,董卓也不应因其百恶而掩其一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