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带病活到天年
6341600000004

第4章 病人懂得“经营”,才能活到天年(1)

第一节 不被疾病所左右

疾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弃

在我的生活中,我最喜欢的植物是常春藤,它的花语是“感化”。在我看来常春藤意味着持久的坚持与希望。喜欢上它,只是因为一个故事,可能您也听过,就是美国作家欧·亨利为我们所讲述的《最后的常春藤叶》,现在我再次讲给您听:

一个学生名叫琼西,她得了肺炎,医生说恢复的希望只有十分之一。琼西心情落寞而绝望。当时正值深秋,她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很是感伤。她说,最后的一片叶子代表她,当它落下时,就意味着自己也将独自走上那神秘的、遥远的死亡之途。

可令人惊奇的是,那一片叶子竟然一直都未落下,一直闪着翠绿的希望。琼西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她坚定了必须活下去的信念,绽放出往日的笑容。最终,琼西战胜了病魔,恢复了健康。

而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依然留在古老的墙面;它不是一片普通的叶子,那是画家贝尔曼在下着暴雨的夜里,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前,用心灵的画笔为琼西所画的“常春藤叶”,“永不凋落”。

这是一个善良而真实的谎言,谁能不为之动容呢?一片常春藤叶拯救了绝望的心灵,不落的叶子,延续了生命。我们有理由相信,能够战胜疾病的唯一方式不是那些药物,而是我们自身的意识,是我们心中的那片常春藤叶。

“意识”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一个人思维的波动,更牵动着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只要你相信自己有奇迹发生,那么就能够创造奇迹。医学上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疑难问题,而我们用意识却能达到;也许对许多问题而言,用科学的方法也得不到答案,可这不代表我们无法实现我们的想法。

人的意识有一个宇宙,而这个宇宙的能量是我们没法预测、想象的。就如前人预料的那样,想象的空间无限,人类的极限也是无限的。那么,对于疾病,当我们与它做斗争时,也需要用意志来化解它。

现年70岁的孙老先生,多年从事医疗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疾病会比其他人了解更多。而他也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疾病痛苦。在2003年初,60多岁的孙老被确诊为中晚期胃恶性肿瘤。

一得知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孙老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陷入一种无法自拔的地步。本已是一位老人,此时的恶性肿瘤可谓雪上加霜,生的希望没有了,而死神却越来越近。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孙老当时的身体状况越来越不好,在家人的竭力劝慰下,孙老终于同意接受治疗。

从抗拒到接受,最后再到与病魔抗争,孙老的心路历程不是一帆风顺。但也正因为他选择了面对而不是自暴自弃,最终,孙老战胜了心魔,战胜了病魔。

孙老说:在与疾病相伴的日子,我逐渐明白必须与病魔进行斗争,不能对抗肿瘤失去信心,我需要找到希望。只要用坚定的心态去迎接病魔的挑战,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孙老成功的抗病经历,让我们颇有感触:其实病魔并不可怕,若降临到自己头上,首要工作是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保持心理平衡。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做到意志坚定,定能创造奇迹!

而且,无论怎样,一旦遭遇了疾病,千万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要及时就医,希望就会有。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请记得:真正的疾病来自我们的心灵。因此,我们也要坚定自己的信心,战胜疾病靠医生、药物,更要靠我们坚强的意志!

疾病是根弹簧,你弱它就强

疾病,意味着机体功能或器质的异常,是相对于健康而言。疾病有大有小,有重有轻;大,可到重要脏器心、脑、肝、肾发生病变,小至皮肤小小的癣症;重,可到无药可医的癌症晚期、艾滋病,轻至匆匆而过的伤风感冒。

可无论疾病的轻重和大小,恐怕没有人会傻傻得欢迎疾病的到来。因为疾病毕竟是一种异常,一种痛苦,一种偏离正常的状态。可是,你的不欢迎,并不能阻挡不速之客的敲门。

当疾病这根弹簧向你发出挑战时,你该如何应战出手呢?挥舞倚天剑、亮出屠龙刀便可斩断弹簧?面对此,还不如紧紧拉住弹簧,因为你强,它自然弱。

接受疾病的事实,了解病情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把疾病当做一位远道而来的朋友吧,开门迎接,斟一杯茶,静静的坐下来,叙叙旧,聊聊天。就如很久不见的友人,总有许多疑问需要解答。

也许,在聊天的过程中,你便会了解疾病是为何而突然造访,而它已发展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又需要做什么来更好的进行补救治疗……这些都是你需要认真了解的事情。只有这样,你才能在这场“弹簧大战”中首战告捷。

不要做拒绝疾病,仇视疾病的愚昧之人,疾病与与健康没有绝对的对立,否则,你只会徒增对疾病莫名的恐惧和担心。这种压抑的心理状态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压力,加重心灵的负担,甚至进一步扰乱机体的平衡,降低抗病能力和修复更新的本领。

可疾病,的确是很正常的生物,只要我们新陈代谢过程还没有停止,就无法躲开疾病,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细菌病毒,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生存上的竞争。

与医生沟通,听听他的建议

偶尔短时间的不舒服我们可以抵抗过去,自然修复,不过,要正确自检,有必要时一定要去医院看病,与医生沟通,听听他们给出的诊断和建议。而且,即使疾病有所好转,也不可就将医生的话丢一边,“治病要断根”,不可半途而废。否则,很可能为疾病提供卷土重来的机会。

另外,有一些疾病并非一两天便可以治愈的,吃药打针可能也无法立竿见影。此时,不要过于怀疑医生,怀疑疾病,要相信医生,不可自行停药或放弃治疗。

总之,任何情况下,都要调整心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措施。在医生的帮助下,帮你拉住这根弹簧,让它逐渐弱下去。就将一次疾病治疗作为自己健康的转折点吧,以避免机体更大的创伤和损害。

不要听信无根据的“偏方”

古罗马哲人塞硫路斯曾叹息过“有些药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没错,疾病的产生,毕竟不只是病菌与抗生素的个人恩怨而已。可有些人因为急着要治愈疾病而期望着有什么“民间偏方”,可很多都是毫无根据的“骗方”,多骗人钱财,最终只能“人财两空”。甚至,还有人相信神婆这些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这样的错误只会成为疾病占据上风的助动器。

所以,在认识到带病生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同时,我们应该学会在这头积极地拉住“弹簧”,就要积极主动的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绝不可胡乱吃药,到处投医,其结果只能是花钱买罪受,甚至招来对肝肾等重要器官的更大伤害。

面对疾病,拿出强者风范

面对疾病这根弹簧,你想做强,就要有强者风范,不要闻病色变,唉声叹气,即使是绝症,也要鼓起最大勇气与之斗争,将多活一天当作多赚一天。只有拥有坦然的心态、豁达的性格、科学的态度,才是疾病真正害怕的克星。

也许,你会说面对死亡,怎能不害怕?是的,对生的渴求是我们的本能,但有时我们需要做出最坏的打算,以克服自己的恐惧,这样反而更容易变得乐观、坚强。而死亡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现实,在一闭眼、一睁眼之间,我们需要随时都做好“将每一天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准备,我们只需为当下做更好的努力,那万事万物在眼里就会与众不同。

而且,谁又真正了解生死呢?生是开始,死也未必就是结束。生死之间的过程,经历才是唯一的拥有。真正的强者不会在乎结果。

不要认为:健康的人一切都是完好,健康的人不会存在任何不适,健康与疾病是对立的极致。事实上,按这样的标准来衡量,世界上就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健康者”!一位医学专家说,这样的人体只能在解剖图谱中才能找到。

我们应该明白,在健康与疾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你越过于害怕疾病,斤斤计较疾病,反而会使自己偏离健康状态。疾病只是一根弹簧,我们有办法比它强。

第二节 别自己吓唬自己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国外有一位医师说,“我相信、而且知道,没有什么病是治不好的。所谓的“绝症”都曾经被治好过。在我心中以及我所创造的世界,“无法治疗”是不存在的。”而《黄帝内经》中也这样说:“疾病无有不愈者,言不可治者,是因为未得真法矣。”

从古至今,扁鹊、华陀、孙思邈等著名医家都能因人、因时、因病,采用针炙、推拿、药物等配以养生、食疗、运动、锻炼等综合手段治好很多疑难杂证,几乎没有不治之症。

可能,浮躁之人看到这些说法,多会表现出嘲笑、愤怒,甚至觉得在夸大其词、胡说八道。但是,生活中总有这样一些人:珍惜生命、渴望健康且拥有超常悟性,或是具有超常智慧并积极顽强地寻找希望与健康的治疗方法,或是不认命且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并对未来依然充满希望……在这些人心中,没有治不好的病。

如果,你还是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绝对,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更为准确的说:“没有治不好的病,只有不能及时找到好的治疗方法,先天的缺损除外。”

癌症,曾一度被认为是“不治之症”。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就宣告,45%的恶性肿瘤能够治愈。时至今日,手术、放疗、化疗,再加上后来的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种种治疗手段日新月异,令“不治之症”的癌症变身为可以治愈的疾病,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绒癌

绒癌可能是最早得到彻底治愈的癌症,多发于育龄女性。在上世纪50年代前,此病还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手术,死亡率仍会高达90%。不过如今,绒癌已经成为第一个可通过化疗获得根治的转移性肿瘤,其死亡率从90%降至10%,并且不用切除子宫就可获得痊愈。

乳腺癌

乳腺癌可以算得上是“早发现可获得治愈”的典范。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高达90%以上,医学检查与自检相结合,令越来越多的乳腺癌可以得到及早的诊治,其整体治愈率也相应提高到70%~80%。

宫颈癌

疾病之所以难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明。当医学界发现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相关时,宫颈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若是能做到早期发现,治愈率几乎能够达到100%。并且,自从宫颈癌疫苗最早被研发出来后,这一希望更是得到大大提升。

而鼻咽癌也是如此,在医学发现95%的鼻咽癌都是由EB病毒引起后,采取血清学检查,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提高到了如今的70%~80%、而且,也使得早中期鼻咽癌病人大大提高了5年生存率,即使单用放疗,也可以达到50%~70%。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随着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药物的出现,这一原来甚为危重的疾病,如今5年无病生存率已经超过90%,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大肠癌

大肠癌是综合治疗提高治愈率的代表。在手术、放化疗等传统癌症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再加入内分泌、免疫等方法,使得综合治疗实力显著提升。现在,大肠癌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而中期也能达60%~70%。

恶性淋巴瘤

昔日,恶性淋巴瘤被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绝症,可近年来靶向治疗药物的问世,令它的5年生存率超过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更是可达到80%以上。

总之,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疾病,我们应该放松心情,相信医学,坚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癌症、精神病……所有的疾病总能找到方法,而你心中的肯定也是一剂良药。

很多病人都是被吓坏的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魔鬼差小鬼到一个城市去传播病菌,要它杀死一千人,可结果死的却有两千人。

于是魔鬼就责问小鬼,小鬼回答:“大王啊,我是遵命而行的,我杀的只有一千人。”

魔鬼说:“还想狡辩,现在明明死了两千人,那另外一千人是怎么回事?”

小鬼说道:“他们是因为惧怕而死,那些人疑神疑鬼,自己吓死了自己。”

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并不少见。很多时候,夺人性命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病人疑心太重,恐惧心太重,自己吓死了自己。

如非典型肺炎,就令不少人谈非色变,即使在一些城市没有非典病例,防病措施也做得比较充足,可最难以应对的还是在所有措施做足的同时依然怀有惧怕的心理。

在非典流行的那年,有不少人在患了普通的感冒、发烧之际都不敢去医院就医,生怕到医院被传染了非典,于是自己在家胡乱吃些药,实在受不住了才上医院。这就是内心的惧怕心理在作怪。而有些人,感冒咳嗽没有及时治疗,又害怕染上非典,反而患上了更严重的疾病。

同样,有些人是患了癌症的病人,有些人意志消沉、心灵背负了巨大的重担的患者很快便离开人世,惧怕会让疾病加速地吞噬人的生命,令死神的脚步更快。而那些意志力坚强、心态乐观的患者就可以活得长久些。

有一位白血病患者这样讲述他的心路历程:

在我被查出白血病后,心中充满了恐惧,我害怕死亡,感到人生已经是数着天数过日子了。家人帮助我,鼓励我,为我找来很多有关白血病患者应注意的事项和有关的病例等内容的书,我看了大有收获,在精神上有了安慰。我不断地问自己:得了这种绝症该怎么办呢?等死吗?还是让血癌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