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带病活到天年
6341600000006

第6章 病人懂得“经营”,才能活到天年(3)

就连最不起眼的倒睫都是不容忽视的,倒睫是眼睫毛向眼球方向内卷,使眼睫毛内倒刺激眼球。患者常有眼红、畏光、流泪、眼痛和持续异物感,如不及时早期治疗,就可能形成角膜白斑,有的会发生角膜溃疡穿孔,严重的可使眼球内部感染而失明。

由此看来,小病也可以酿成大患的,所以,生病之后,就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渐,对小病给予高度的重视,树立“疾病无大小,微恙也伤身”的观念,才能重获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大病还是小病,你会判断吗

当你的身体出现一些不舒服的症状时,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来临的征兆。可是,我们该如何来判断它们是“大”还是“小”呢?做出正确的判断,就不至于耽误治疗,也不会过于紧张而让人笑话。看看下面五种常见不适的判断方法,希望可以给你一点提示,但不可完全依靠这种判断方法。

头痛

1.小病信号。因工作压力过大,精神疲劳、紧张;三餐吃不饱、血糖过低;长时间呆在温度较高、空气不流通的屋子里等。这些原因所导致的头痛虽然令人烦恼,不过并不危险。

2.大病信号。若是大脑的一侧反复出现持续性的、与心脏一同跳动的抽痛,并开始逐渐蔓延到整个大脑,那很可能是颞动脉炎在捣乱。这个病多发于老人,若处理不及时,将导致失明。

若是头痛很突然、程度严重,则有可能是中风或是脑动脉瘤的信号,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

若是头痛伴随发热、脖子发僵等症状,那么很有可能是病毒或是细菌性脑膜炎,它可对大脑造成永久性伤害,不及时治疗将会危急性命。

腹胀

1.小病信号。当吃了豆类食物或是吃得过多、过敏性肠道综合征、月经来临时,都会令腹腔有胀满感。

2.大病信号。若是腹胀经常出现,同时伴随恶心、尿急、骨盆或是腹部疼痛和一吃就饱的症状,那很有可能是早期卵巢癌的征兆。

呕吐

1.小病信号。若是因为吃得过饱、酒或是咖啡喝得过多所导致,那么服用中和胃酸的药物就可以得到缓解,不用太担心。

2.大病信号。消化不良的感觉逐渐演变成肚脐周围的疼痛,随后疼痛又转移至腹部右下方,那有可能是阑尾炎。

若是吃了油腻食物后,腹部右上方出现由轻而重的疼痛,有可能是胆结石。

若是每次运动后,总会感觉到消化不良,而且服用中和胃酸药物也不见好转,那很可能是心脏病。

寒战和发热

1.小病信号。若是症状可在一周内减退,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够得到缓解,那么尽管放心,多是由感冒引起的。

2.大病信号。喉咙疼痛、突然发烧、吞咽困难而且感到恶心,那有可能是肺炎的早期信号。

体重突然减轻

1.小病信号。若是你最近运动量增加、饮食减少,或者因失去工作、亲人去世而情绪不好,那么可不用担心。

2.大病信号。若是体重突然减轻5公斤,却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释,那么很可能是你的甲状腺过于活跃或是患上了癌症。这时,检查越及时,治疗效果越好。

若是在体重减轻的同时,还伴有疲劳、口渴、视力模糊等症状,那么请检查一下血糖,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第五节 求医不如求己

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

生活中,因为疾病的存在而多了一类特殊人群:医生。他们穿着白大褂,带着听诊器,多数时总是很严肃。对医生,我们总是充满着敬畏之情,特别是“有病在身”的病人们,更将医生视为“救星”。

是的,疾病是医生和病人共同的敌人。他们本就该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共同面对疾病,两者应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有不少病人生病时,就像溺水的小孩,牢牢的抓住医生,认为治病只是医生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更谈不上积极配合;而有的病人又认为自己的病太严重,一度被悲观消沉、自暴自弃的思想所笼罩;还有的病人又完全不相信医生的建议,对开出的药方也是将信将疑,治疗停停走走……

诸如这些行为,就是对医生、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根本就没有确立正确的的医患关系,不明白医生在疾病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错误的角色定位只能贻误疾病的诊治。

当身处疾病中时,我们需要医生。但不能完全依赖医生,也不能完全否定医生,医生只是扶着我们走路的人。这就如孩提时,第一次学走路,是妈妈扶着我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一步开始迈步。他们是教练,是老师。因此,治病是医生的事,更重要的也是自己的事。

健康,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是硬道理

曾经收到过这样一条短信:

“1+0”的健康定律: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1”,其所拥有的一切财富比作“1”后面的“0”,如:金钱、事业、爱情、家庭、荣誉、地位。有了“1”,后面的“0”越多,人生才越有意义。如果“1”不存在了,那么,将一无所有。

当你看过这样一条很有意义的短信后,我想无须太多的语言,就能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没错,没有健康,一切皆空。

而健康的拥有,靠不了任何人。不论是这个专家,还是那个营养师,或是某位医生,他们可以给你很多关于健康的建议和意见,为你指点迷津。然而,只有你自己切身实施、重视后才能有效。

我们在生活中就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正确对待疾病。不可早期漠视,晚期又乱投医。特别是早期若不关心自己的病情,在面对医生的病情追问时,就无法提供准确而有效的信息,这样很可能为治疗造成困扰,甚至影响到健康的恢复。

很多人会把这种不关心归咎于工作繁忙,家庭事务烦琐,生活压力大,以及早期疾病征兆不明显等原因。有很多慢性病在早期基本上没有明显症状,忙碌的人们更容易因此而忽略,或是自行服用一些药物了事。可是,这样做在无形中将小病越拖越大,到最后非治不可了,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时间、金钱来医治。

所以,疾病发生时,最清楚的是自己,而不是医生。我们必须在疾病开始时就投入关心,而不是单纯的依靠医生为我们解决疾病问题。

走出阴霾天空,只能依靠自己的意志

在疾病中,尤其是难治的疾病,心中有压力是人之常情,而为患者排解压力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家人需要给予关爱,朋友需要给予帮助,医生需要给予鼓励,这些都只是旅途中的双手,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的心理调节,依靠自身的意志战胜悲观情绪。而且,临床很多的案例也证明,心态影响着疾病的康复:一个拥有良好心态的病人比心态坏的病人康复率高。

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调整心理素质的方法,比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活动。当然,生病了还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

康复更需要与医生配合

生病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并不起决定性因素,他可以给你好的治疗方法,可是你若不积极配合,一切都是徒劳的。

慢性乙肝是患者和家庭的长期困扰,有很多得了慢性乙肝的患者一开始总是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找到一位“神医”。治疗中一旦出现任何波折,病人心理上就会立刻产生巨大落差,转而抱怨医生技术,对治疗的配合度下降,甚至到最后会对治疗失去信心。其实,要想取得好的疗效的前提应是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有的患者往往会满足于一时的疗效或是短期的好转,过于乐观,或是急于回到工作与学习当中,没有遵从医嘱按要求坚持完成治疗,从而造成治疗的前功尽弃,这样就会给后续的治疗造成更大困难。也有的患者盲目悲观,短期治疗还未见效果,就认为治疗无效,从而放弃治疗。却不知,乙肝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只有通过医患间良好的配合,才可将治疗的疗效提高到最高,令患者最大可能的从中受益。

古人云“医只能治病,不能救命”。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人可以取代。我们可以依靠医生来想办法,但在治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从生理到心理,这些是医生以及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克服的。所以,你必须抛开所有侥幸,踏踏实实的迎接每一个困难;坚持做好每一个有关健康的细节;积极学习更多有利于健康的常识,让这些成为你生活中一件快乐的事情。

当然,我们说医生只是扶着你走路的人,我们才是走路的主体。这强调了治病中,病人是关键,但绝不是说因此可以忽视医生的重要性。我们只是希望病人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正确看待疾病。而对于医生,病人需怀抱相信与坚持的信念,与他们努力沟通;同时医生自身也需要端正医务态度,真正为病人着想,共同对待同一个敌人——疾病。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古希腊有这样一个神话:

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偷给了人类,便怒不可遏,决定惩罚人类。他下令将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间,并让她随身携带一个密封的盒子作为嫁妆。好奇的潘多拉打开了盒子,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了出来。而盒子里只剩下惟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可是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便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

因此,人类开始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可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其实,在我们的手中,也有个这样的盒子。那里有疾病,但也有希望,而希望是自己;我们是自己最好的医生。当我们沦为了病人,一切都是那般狂乱而迷惘,若只将希望寄托于医生,而自己却坐以待毙,那么我们注定只能被盒中的疾病所缠绕。

当身体生病,当然需要听从正规医护人员的指导,采用适当的医疗方法,而也有的病,只要多休息,时间就是最好的治疗剂。如感冒这种小病,一年总要光顾自己几次,若是自己懂得,感冒了,多喝水、多休息、少出门,这就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