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天崩地解的特殊时期。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驻守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打败并追剿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此后,清军相继扑灭了各地拥立朱明王室后裔的福王、唐王、鲁王、桂王等各路军队,又荡平“三藩之乱”,期间共用了38年时间。
这38年,从海河流域、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满目烽烟弥漫,血雨腥风。从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与明王朝各地军队的持续厮杀,继而清朝军队与明廷军队的相互攻伐,到清军入关后的统一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极大的破坏。剑与火导致了百姓的流离失所,妻离子散;铁与血造成了尸骨遍野,千村萧条。
这38年,清王朝把主要精力花在军事战争和政权巩固上,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其间产生三大事件,对汉族文人士大夫很大的精神打击,也对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和演出产生较大影响:剃发令、丁酉科场案和奏销案。
“剃发令”是顺治元年公布的。顺治二年六月再次严令实施:“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已定地方仍有明制,不遵本期制度者,杀无赦。”[1]一时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成为清王朝一项绝对法令。而汉族自古以来就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2]的传统观念。这就激起了各地汉民的强烈反抗,彼伏此起,连续多年。尽管遭受血腥镇压,但对文明的亵渎和人格的侮辱,长期在汉族士人心灵深处烙上沉重的创伤。
“丁酉科场案”发生在顺治十四年。清初为选拔各级官吏,也为笼络慰藉汉族士人,连年开科考试。丁酉年科场舞弊,被严惩查处。包括顺天、江南、河南、山西、山东五闱。从主司、房考,到考中的士子,清初名士如丁澎、陆庆曾、吴兆骞等,皆入案中,或斩决诛戮,或谪戍边疆,无以数计。清廷对科举的整顿,以此羁络汉族士人,巩固统治。致使戏剧作品中多次以科场舞弊为题材,宣泄不满情绪。
“奏销案”发生在顺治十六年。清王朝下令,凡江南士绅拖欠钱粮者,依照情节轻重,给予各种惩处。顺治辛丑,又严令催缴顺治十七年奏销钱粮,仅苏州、常州、镇江、松江四府,就有进士、举人、贡生、监生一万三千多人,以“抗粮”罪名,或革除功名,或降级调用,甚至议罪入狱。一时牵连甚广,江南许多名士,如吴伟业、翁叔元、叶方霭、董含等,皆入此案之中。这不但使江南士人在经济上受到严重损失,再无实力供养家庭戏班,而且给予精神打击,使其社会地位一落千丈。这就激起汉族士大夫对明王朝怀念追思和对清王朝的恐惧怨恨。这种情绪也反映到戏剧创作之中。
从清军入关,到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连年用兵后统一全国,至《长生殿》、《桃花扇》产生及康熙末年的70多年里,清王朝为恢复生产、复苏经济,也为笼络汉族士人,文化政策相对比较宽松,创作也比较自由。这为戏剧作品的大量产生,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空间。这里,把顺治、康熙两朝,统归之为“清前期”。
清初的改朝换代,激起了思想界的反思,产生了一股启蒙主义思潮。以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质疑封建伦理,反思封建秩序,批判封建皇权,张扬个性,给戏剧名作的产生,提供了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思想空间。
清前期,大批文人投入传奇杂剧创作,形成了一个创作与理论批评的辉煌期。少数由明入清的剧作家,维持了创作余威,艺术手法更加老辣,如“苏州群”的许多作家。大多数后起之秀,承袭了前辈的创作经验,艺术手法更臻圆熟。改朝换代带来的生活波折,有的亲眼见“骨成堆,城堞夷毁,路无行人”,“县无宦,市无人,野无农,村巷无驴马牛羊,城中士宦屠杀尽矣”。[3]清朝贵族入主庙堂引起的思想震荡,作为敏感的一代汉族剧作家感受颇深,“世变沧桑,人多怀感”,在剧本中描述个人感慨:“或抑郁幽愤,抒其禾黍铜驼之怨;或愤懑激烈,写其击壶弹铗之思;或月露风云,寄其饮醇近妇之情;或蛇神牛鬼,发其问天游仙之梦。”[4]这一时期剧作家人数众多,剧本数量多,质量高,反映社会生活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成为中国戏剧史上一个创作丰收的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剧作家及存有剧本,主要的名家如下:
李玉(约1573—1619),字玄玉,亦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今苏州)人。崇祯年间举人。素喜词曲,作《清忠谱》、《麒麟阁》、《牛头山》、《风云会》、《太平钱》、《武当山》、《洛阳桥》等传奇20余种。其中著名的有“一、人、永、占”,于崇祯年间刊印流行。《一捧雪》描述义仆救主的故事;《人兽关》描述忘恩负义的小人恶有恶报;《永团圆》描述穷书生得志扬眉,一夫两妻;《占花魁》描述秦种与辛瑶琴曲折的爱情故事。
朱素臣(约明万历年间至清康熙初年),一字九仙,号笙庵。为人仗义,淡泊功名,平生所著传奇约20种,有《未央天》、《朝阳凤》、《龙凤钱》、《锦衣归》、《聚宝盆》、《文星现》等。其中有刊本流传的为《秦楼月》一种,写书生与名妓的爱情故事,落入才子佳人戏的窠臼。最享盛名的是《十五贯》(又名《双熊梦》),描述熊氏兄弟含冤入狱,被况钟所救。此剧今日仍搬演于舞台。
朱佐朝(生卒年不详),字良卿。作《双和合》、《五代荣》、《御雪豹》、《石磨镜》、《吉庆图》、《乾坤啸》、《缨珞会》、《夺秋魁》等传奇30余种。其作品以《渔家乐》最负盛名,至今脍炙人口。该剧描述东汉时的宫廷夺位斗争,人物众多,不按史实,舞台效果良好。
叶时章(生卒年不详),又名稚斐,字子章,又字英章,吴县人。所作传奇著录在册的8种,多佚失,有《琥珀匙》和《英雄概》两种传世。《琥珀匙》二十八出,写胥埙与佛奴的曲折的爱情,当今川剧《芙蓉奴》便是据此改编;《英雄概》二卷三十二折,写黄巢起义时英雄李存孝的故事。
张大复(生卒年不详),又名彝宣,字星期、星其、心期、心其,号寒山子。精通曲律,著有《寒山堂南曲谱》。对佛学和释学有研究,所作剧本多倡导善恶报应。一生作多种传奇,现有《如是观》《醉菩提》《海潮音》《钓鱼船》《快活三》等11种存世。《如是观》是《精忠记》的翻案之作,写岳飞打破金兵迎徽宗、钦宗还朝,处死秦桧。
毕魏(生卒年不详),字万后。作传奇《红芍药》、《竹叶舟》、《呼卢报》、《三报恩》、《万人敌》、《杜鹃声》6种。《三报恩》二卷三十六出,描述鲜于同感恩报德和陈易名以怨报德的故事。《竹叶舟》二卷二十九出,写石崇在梦中经历人生荣华后又因祸杀身,梦醒后悟道出家。所作传奇唯有这两种留存。
丁耀亢(1599—1669),字西生,号野鹤,别署紫阳道人,木鸡道人,野航居士,山东诸城人。曾作传奇13种,今存四种:《化人游》十出,描述何野航寻访异代名家美人;《赤松游》三卷四十六出,描述汉代张良的一生;《西湖扇》二卷三十二出,描述南宋顾史与宋娟娟、宋湘仙的曲折爱情;《蚺蛇胆》二卷三十六出,描述杨继盛与严嵩集团的斗争。
叶承宗(1602—1648),字奕绳,号泺湄啸史,山东历城人。作剧本《四啸》、《后四啸》等多种。今存杂剧4种:《孔方兄》一折,通过书生金茎之口,批判拜金主义;《贾阆仙》一折,描写贾岛祭诗的故事;《十三娘》二折,描述侠女荆十三娘为友李正郎报仇斩奸的故事;《狗咬吕洞宾》四折一楔子,描述吕洞宾为度石介被狗所咬的故事。
来集之(1604—1683后),字元成,号倘湖,浙江萧山人。存杂剧6种。《冷眼》一折,描述蓝采和借批评戏剧讽刺世人;《英雄泪》一折,描述阮籍哭邻家新亡女;《侠女新声》一折,描述铁铉的两个女儿为父申冤;以上3种原刊本称“秋风三叠”。《女红纱》一折,描写两位女仙以红纱奖惩考生;《秃碧纱》四折,描述王播升官前后的世态;《小青挑灯》一折,描写广陵女子小青挑灯闲看《牡丹亭》之事。
傅山(1606—1689),原名鼎臣,字青竹,后改名山、真山,字青主、侨山、松桥、仁仲,号石道人、公之它、蔷庐山、五峰道人、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人。存有杂剧3种:《红罗镜》六折,描述书生陆龙与妓女弱娟的恋爱故事;《齐人乞食》一折,借乞儿之口流露内心不平的激愤之情;《八仙庆寿》一折,借庄子、东方朔、寒贫、李正阳、幼伯子、女丸、麻姑、酒客8人之口流露出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富贵功名、人伦道德的看法。
吴伟业(1609—1671),字骏公,号梅村,后署大云居士,江苏太仓人。存杂剧2种:《通天台》二折,描述南朝梁沈炯梦见汉武帝;《临春阁》四折,描写南朝陈亡后冼夫人入山修道。传奇1种:《秣陵春》二卷四十一出,借五代末南唐名臣后裔徐适入宋后的奇异经历,表现对明朝的故国之思和黍离之悲。
黄周星(1611—1680),字九烟,号圃庵。明亡后改名黄人,字略似,号笑苍子、笑苍道人、将就主人、汰沃主人,江右信丰人。存杂2种:《试官述怀》一折,以试官的嬉笑怒骂揭露封建社会考场弊端;《惜花报》四折,描写南岳魏夫人遇仙得道飞升。传奇1种:《人天乐》二卷三十六出,以生平自述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李渔(1611—1679),字笠鸿,又字谪凡,号笠道人,晚号笠翁,人称李十郎,浙江兰谿人,移居金陵。著作大多收录在《李笠翁一家言全集》,戏曲创作和戏曲理论有大成就,作传奇《李笠翁十种曲》(《怜香伴》、《意中缘》、《凰求凤》、《比目鱼》、《巧团圆》等)和戏曲理论《闲情偶寄》。最著名的传奇作品为《风筝误》,一部由误会串联起来的才子佳人爱情喜剧。他还改编前人的曲本,如《琵琶记·寻夫》、《明珠记·煎茶》,曾经改《西厢记》为南曲。
郑瑜(1612—约1667),又名若羲,字玉粟、无瑜、伯昆,号西可、正谊、西神,江苏无锡人。今存杂剧4种:《鹦鹉洲》一折,描述东汉谋士祢衡死后与鹦鹉的对话,为曹操“歌功颂德”;《汨罗江》一折,描述楚国诗人屈原与渔父对饮,笑谈人生荣辱;《黄鹤楼》一折,描述吕洞宾重登黄鹤楼与柳树精互相问答之事;《滕王阁》二折,描述初唐文人王勃风送滕王阁故事。上述4种杂剧合称“郢中四雪”。
邱园(1616—1689),字屿雪,苏州人。擅长绘画,自成一家。著有《名教表征路》、《既耕堂草》、《梅圃诗解》、《竹溪杂兴》。所作传奇有《幻缘箱》、《岁寒松》、《百福带》、《闹勾栏》、《蜀鹃啼》、《虎囊弹》、《党人碑》7种,其中现存的有《百福带》、《党人碑》、《幻缘箱》3种。《百福带》二十七出,描述一场夹杂忠奸的斗争;《党人碑》二十八出,描述司马光等人与蔡京的斗争;《幻缘箱》二卷三十三出,描述方生与婉容、月娥之间曲折的故事。
尤侗(1618—1701),字同人、展成,号梅庵、艮斋、西堂老人,江苏长州人。存有杂剧5种:《读离骚》四折,描写屈原故事;《桃花源》四折一楔子,描述陶渊明的故事;《吊琵琶》四折一楔子,描写王昭君和番之事;《黑白卫》四折,描述唐代侠女聂隐娘故事;《清平调》一折,又名《李白登科记》,描写李白入长安后的故事。传奇1种:《钧天乐》二卷三十二出,揭露封建社会科考之弊,影射顺治丁酉年江南科场舞弊案。
龙燮(1619—1692),字二为、理侯、石楼,号雷岸、改庵、雷峰居士,望江(今属安徽)人。存有传2种:《江花梦》二卷二十八出,描写扬州才女袁餐霞、侠女施云姬与书生江霖的爱情故事;《芙蓉城记》七出,描写许廷辅、孙秀、武承嗣、元稹、李益转世的故事。
赵进美(1620—1692),字嶷叔、韫退,号清止,名楚。现存杂剧二种:《瑶台梦》一折,描写书生遇仙女的故事;《立地成佛》四折,描述一屠夫听佛法后放下屠刀出家的故事。
毛奇龄(1623—1716),字大可,号西河,浙江萧山人。存杂剧2种:《不卖嫁》,表扬女子利哥情愿侍奉双亲到老不嫁;《不放偷》,表扬孤介君子忽碖放偷之日不偷。
嵇永仁(1627—1676),字留山,号抱犊山农,江苏无锡人。存有皆为一折的杂4种:《刘国师教习扯淡歌》描述明初刘基教子弟演唱自编的《扯淡歌》;《杜秀才痛哭泥神庙》描述杜默在项羽庙中责备项羽;《和尚街头笑布袋》描述布袋和尚街头嘲笑世人;《愤司马梦里骂阎罗》描述西川士子司马貌酒醉,梦中指责阎罗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上4种杂剧合称“续离骚”。传奇2种:《扬州梦》二卷三十二出,描述杜牧在扬州的风流韵事;《双报应》二卷三十出,描述善恶有报的两个案例。
徐沁(1627—1683),字冰浣、治公、野公,号野畦、荐山、若耶野老,浙江余姚人。曾作《曲波园七种》等,今存传2种:《载花舲》二卷三十二出,描述户部尚书之子荀与妓女王朝霞的悲欢离合;《香草吟》二卷三十二出,描述桑寄生与红娘子的爱情故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山东淄博人。存有皆为一折的杂3种:《考词九转货郎儿》描述一秀才在考场的窘况;《闱窘》描写一举子在参加乡试时的洋相百出;《钟妹庆寿》一折,描述钟馗之妹送胖鬼和小鬼为钟馗庆寿之事。
廖燕(1644—1705),初名燕生,字人也,号柴舟,广东韶关人。存有杂剧4种:《醉画图》一折,描述作者面对堂上所4幅画图饮酒对话;《诉琵琶》一折,描述作者自编自弹自唱;《续诉琵琶》二折,描述作者邀请师伯与酒仙逐去穷鬼之事;《镜花亭》一折,描述作者至水月村镜花亭为才女改诗之事。上述作品皆为作者自述之作。
裘琏(1644—1729),字殷玉,号蔗村、废莪子,浙江慈溪人。存有传奇1种:《女昆仑》二卷四十出,描述书生叶李在仙人隐娘帮助下,与梅小素成就百年之好。杂剧《明翠湖亭四韵事》:《昆明池》二折,描述唐中宗游昆明池,命上官婉儿评定群臣应制诗的优劣;《集翠裘》二折,描述狄仁杰与张宗昌比赛双陆,把赢得的集翠裘付与家奴之事;《鉴湖隐》四折,描述贺知章归隐鉴湖;《旗亭馆》三折,描述王昌龄、高适、王之涣在旗亭饮酒,听伶人演唱3人所作诗歌。
洪昇(1645—1704),字稗畦,钱塘(今杭州)人。擅长诗文词曲,精通音律。著有《稗畦集》、《稗畦续集》。所作戏曲有《长生殿》、《四婵娟》、《舞霓裳》、《廻龙记》、《沉香亭》、《锦绣图》、《天涯泪》等10种,现存的只有《四婵娟》和《长生殿》。《四婵娟》写谢道韫咏雪、卫夫人簪花、李清照斗茗、管夫人画竹;《长生殿》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蕴意深刻,艺术高超,广为流传,至今不衰,不仅是他本人的创作高峰,也是清代创奇的代表作品。
孔尚任(1948—1708后),字聘之,一字季重,号东塘,又号肯堂,自号云亭山人,又号岸堂主人。特授国子博士,任户部主事,擢户部员外郎。著有《阙里新志》、《岸堂文集》、《湖海诗集》、《会心录》、《节序同风录》等,作有《桃花扇》等传奇。《桃花扇》讲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与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穿插融汇,写出历史兴亡。《桃花扇》匠心独运,旨意深刻,艺术造诣很高。
张潮(1650—?),字山来、心斋,安徽歙县人。存有皆为一折的杂剧4种:《瑶池宴》描述穆天子绝域遨游之事;《穷途歌》描述阮籍穷途痛哭之事;《乞巧文》描述柳宗元扮女装乞巧之事;《拜石丈》描述米芾具袍笏拜石之事。以上4种合称“笔歌”。
曹寅(1658—1712),字栋亭、子清,号荔轩,襄平(辽宁辽阳)人。存传奇1种:《续琵琶》二卷三十五出,描述蔡文姬生平故事。另杂剧1种:《太平乐事》十折,歌颂太平盛世。
黄之隽(1668—1748),字石牧,江苏华亭人。著有皆为四折的杂剧《四才子》:包括演王维故事的《郁轮袍》,演杜牧故事的《梦扬州》,演张旭故事的《饮中仙》,演裴航故事的《蓝桥驿》,四种都以才子为主角。另有传奇1种:《忠孝福》二卷三十出,演后周殷旭忠烈和其子忠孝的故事。
张坚(1672—1754),字齐元,号漱石,别号洞庭山人,江苏江宁人。创作4种传奇:《梦中缘》二卷四十六出,演钟心与文媚兰爱情故事;《梅花簪》二卷四十出,演徐艺与杜冰梅爱情故事;《怀沙记》二卷三十出,演屈原故事;《玉狮坠》二卷三十出,演黄埙与裴玉娥爱情故事。合刊集名《玉燕堂四种曲》。杨恩寿评说:“四种中《梅花簪》、《玉狮坠》俱少余味,《怀沙记》衍屈大夫故事,组织《离骚》颇费匠心,稍嫌近里。惟《梦中缘》排场变幻,词旨精致,洵为昉思后劲,足开藏园先声,湖上笠翁不足数也。”[5]
马世俊(?—1666),字章民、甸臣,号汉仙、士参、水湄生等,江苏溧阳人。存杂剧两种:《古其风留人眼小说》八折,描述贫苦读书人邵宏夫在主人家教书的苦难经历;《齐人记》四折,借《孟子》齐人故事,表达穷当益坚之志。
万树(?—1687),字红友、花农,号山翁、三野,江苏宜兴人。存有传奇《拥双艳三种》:《风流棒》二卷二十六出,描述书生荆瑞草与两位才女的曲折恋情;《念八翻》二卷二十八出,描述书生虞柯与两位女子的曲折爱情;《空青石》二卷二十九出,描述书生钟青与两位女子的悲欢离合。
张韬(生卒年不详),字叔留,号紫微山人,浙江海宁人。存有皆为一折的杂剧《续四声猿》:《霸亭庙》描写杜默哭霸王庙之事;《蓟州道》描写梁山泊好汉戴宗去蓟州寻找公孙胜破妖法之事;《木兰诗》描写书生王播发迹前后之事;《清平调》描写李太白进长安赋《清平调》之事。
周如璧(生平里居不详),字芥庵。存杂剧2种:《孤鸿影》六折,描述官宦小姐温超超独择苏东坡为婿,事不成而亡;《梦幻缘》描述书生史珏与少女刘梦花梦中撮合幻成花烛之事。
徐石麟(生卒年不详),字又陵,号坦庵,江苏扬州人。存有杂剧4种:《大转轮》四折,描述司马貌断阴司狱之事;《买花钱》四折,描写南宋书生于国宝题诗酒肆屏风遇皇帝赏识之事;《浮西施》一折,描述范蠡将归国的西施沉江之事;《拈花笑》一折,描述封妻妾争风吃醋之事。传奇1种:《珊瑚鞭》二卷三十二出,描述苏友白与白红玉、卢梦梨的爱情故事。
南山逸史,真名生平无考,曾作《啸斋曲十种》。今存杂剧5种:《半臂寒》四折,描述宋祁妻妾争相脱衣为夫御寒之事;《长公妹》四折,描述苏小妹三难新郎之事;《中郎女》四折,描述蔡文姬归汉之事;《京兆眉》四折,描述张敞画眉之事;《翠钿缘》五折,描述韦固与幼妻之事。
孙郁(生卒年不详),字雪崖,直隶大名人。存有《漱玉堂三种传奇》:《绣纬灯》二卷二十出,描述费直驯制悍妇之事;《双鱼佩》二卷二十四出,描述苏州学子柳应龙与花想容、乔衣云的恋爱波折;《天宝曲史》二卷二十八出,描述唐玄宗李隆基与杨玉环、江采苹的生死恋情。
范希哲(生卒年、里居不详),号四顾居士等。存传奇8种:《万全记》二卷三十出,描述卜丰一生富贵荣华之事;《十醋记》二卷三十六出,描写唐代郭子仪一生的故事;《四元记》二卷三十六出,描写北宋洛阳才子宋再玉中解元、两次会元、一次状元的故事;《鱼篮记》二卷三十六出,描述于楚与尹若兰的爱情故事;《补天记》二卷三十六出,描述刘备以身补天、诸葛亮以心补天、关羽以节补天、张飞以义补天、赵云以力补天、鲁肃以贞补天、周仓以气补天;《双瑞记》二卷三十六出,描述周处除三害之事;《双锤记》二卷三十六出,描述张良和大力士一生的故事;《偷甲记》二卷三十六出,描写《水浒传》中时迁盗甲之事。
汪光被(生卒年不详),字幼安,号苍山子等,安徽徽州人。存传奇2种:《广寒香》二卷三十三出,描述才子米遥与湘娥、端藩二女的悲欢离合;《芙蓉楼》二卷二十九出,描写才子孟珩与才女杜若兰、李清华的爱情故事。
朱英(生卒年不详),又名寄林,字树声,松江(今上海)人。今存传奇2种:《闹鸳鸯》全本二卷三十八出,描写花镜、素月易装相配之事,又名《倒鸳鸯》;另存《闹乌江》残本。
张匀(生卒年不详),字宣衡,号鹊山,浙江秀水(今嘉兴)人。存传奇2种:《长生乐》十六出,描述刘、阮天台山遇仙女之事;《十眉图》二十八出,描写状元辛茹与黄李娘、黄夜舒姐妹的爱情故事。
车江英(生卒年不详),江西人。存杂剧《四名家传奇摘出》:《蓝关雪》四折,《柳州烟》四折,《醉翁亭》五折,《游赤壁》五折,分别描写唐宋文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东坡轶闻趣事。
李应桂(生平不详),字叶梦、孟芬,号蕊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存传奇2种:《小河洲》二卷三十七出,根据清初小说《好逑传》改编;《梅花诗》二卷二十九出,描述石液与凌春、临莺的爱情故事。
许廷录(生卒年不详),又名逸,字升闻,号适斋,江苏常熟人。存有传奇2种:《五鹿块》二卷二十八出,演晋公子重耳为避骊姬陷害而出逃故事;《两种情》二卷三十出,演申纯与表妹娇娘爱情故事。杂剧1种:《蓬壶院》四折,演杨玉环死后与李隆基蓬壶院团聚故事。
此期存有1种剧本者尚多。杂剧如王夫之《龙舟令》,陆世廉《西台记》,邹式金《风流冢》,邹兑金《空堂话》,叶小纨《鸳鸯梦》,宋琬《祭皋陶》,堵庭芬《卫花符》,张源《樱桃宴》,沈玉亮《鸳鸯冢》等。传奇如余怀《温柔乡》,刘键邦《合剑记》,黄祖颛《迎天榜》,邹山《双星图》,顾彩《小忽雷》,吕履恒《洛神庙》,查慎行《阴阳判》,林以宁《芙蓉峡》,等等。并有许多无名氏作品传世。此期还有创作多种而不存剧本者,如吴绮曾创作传奇《啸秋风》、《绣平原》、《表忠记》三种,都不存。只有别号而存有传奇者,如惕三道人《云石会》,介石逸叟《宣和谱》,浣霞子《雨蝶痕》,逸民外史《虎口余生》等。
这一大批汗牛充栋的剧作,粗略可分之为四大类:
第一,历史演义剧:抑郁幽愤,抒其禾黍铜驼之怨。
这一时期创作的历史剧数量较多,思想和艺术成就都很高。如丁耀亢把自己50多年“目击时事发指眦裂者”,写入以杨继盛为主角的《蚺蛇胆》中,“今有《后疏》一折,借黄门口吻,指前代弊政,缙缋陋习”[6];朱佐朝描述亡国太子四处流亡的《渔家乐》和《万寿冠》;陆世廉的《西台记》纵情讴歌文天祥、张世杰英勇抗元,兵败殉国;叶稚斐的《逊国记》,斥责明初建文帝逊位误国;孙郁反映李隆基和杨玉环故事的《天宝曲史》。
又如李玉的《清忠谱》、《万民安》、《千忠戳》,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都是中国戏曲史上的扛鼎之作。尤其是《千忠戳》、《长生殿》,传达出兴亡之感,体现了时代精神,吐露了民众心声,迅速流传四方,有的唱段成为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因而留下“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的记载(指《千忠戳》中“收拾起大好河山一担装”一段唱,《长生殿》里“不提防余年值乱年”一段唱)。
第二,人生寓言剧:愤懑激烈,写其击壶弹铗之思。
这一时期,“盖士之不遇者,郁积其无聊不平之慨于胸,无所发抒,因借古人之歌呼笑骂,以陶写我之抑郁牢骚;而我之性情,而盘旋于纸上,宛转于当场。……亦恒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7]。这批寓言剧,与历史剧根本不同之处是剧作者借剧中历史人物之口,抒发自己的胸臆。如吴伟业借《通天台》里沈炯之口表白自己,丁耀亢在描绘汉初张良一生的《赤松游》中,最后部分虚构了《劝隐》、《三笑》、《修韩》、《祀石》、《归山》几出戏,表现张良听从妻女姬氏劝阻,激流勇退,在重修韩王陵墓、再访赤松、追祀黄石后,辞官归隐,实则剧作家自己的理想。又如尤侗的《吊琵琶》虚构蔡文姬对昭君墓的凭吊。薛旦的《昭君梦》,增加王昭君在匈奴思念故国,梦中回到汉宫,游访旧苑。又如尤侗的《钧天乐》,直接影射“丁酉科场案”。
这一时期创作的寓言剧,既有一些以历代文人怀才不遇暗寓自比的剧本,也有一些直接写屈原和命名《离骚》的剧本。如《续离骚》、《读离骚》等。甚至有剧作家直接登场的,如丁耀亢在《化人游》中,指明何野航就是自己。廖燕在《醉画图》中,直接写自己在家里二十七松堂壁上,挂杜默哭庙、马周濯足、陈子昂碎琴、张元昊曳碑四幅画,对图举杯,邀请画中人与自己同饮,直接发表议论。另如“秋风三叠”、“郢中四雪”、《续四声猿》等,也是借题发泄,吐露心声。
第三,才子佳人剧:月露风云,寄其饮醇近妇之情。
这一时期的才子佳人剧也不少,如《李笠翁十种曲》,龙燮的《江花梦》,王鑨的《秋虎丘》和《双蝶梦》,万树的《拥双艳三种》等,都有巧妙的戏剧情节的安排,多演才子与佳人的奇遇,故事曲折,文辞优美,适于演出。其中演书生柳应龙与美女花想容悲欢离合的《双鱼佩》和充满误会喜剧性的《风筝强》等,有相当的艺术成就。
第四,神佛道化戏:蛇神牛鬼,发其问天游仙之梦。
这一时期,一些剧作家以佛教道教为个人的精神家园,产生了一批神佛道化戏。例如,苏州作家群有专写神佛鬼怪、因果报应戏的张大复。他创作的《醉菩提》,描述济公和尚的故事;《海潮音》,描述观音大士修行成佛的故事;《钓鱼船》,根据小说《西游记》的刘全进瓜故事改编;《紫琼瑶》,描述仙子尹喜,因过失而被谪凡尘,能呼唤天兵天将,破敌妖术。又如薛旦存有传奇《齐天乐》和《续情灯》,都与得道升仙有关。再如张匀存有传奇《长生乐》,描述刘晨、阮肇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赵进美的杂剧《瑶公梦》、《玄地成佛》等。
清代前期文人剧作的杂剧演出,已较为稀少,主要以文人创作的传奇演出为主。传奇角色行当齐全,一般有十门脚色,即生、小生、旦、老旦、贴、外、末、净、副、丑,以生、旦、丑为最重要。传奇剧本常以一生一旦为全剧之纲领,通过他(她)们的悲欢离合串联人物事件,反映社会生活。少数传奇突破了这种格局,如《清忠谱》全剧二十五出,生扮主角周顺昌,但以他为主的戏,在第十七出“囊首”就结束了。旦扮周妻吴氏,以她为主的戏仅“闺训”、“泣遣”、“表忠”三出,显然不符合一般生、旦规则。康煕后期,据高奕《新传奇品序》:“传奇至于今,亦盛也。作者以不羁之才,写当场之景,惟欲新人耳目上,不拘文理,不知格局,不按宫商,不循声韵,但能便于般演,发人歌泣,启人艳慕,诉情动俗,描写活现,逞奇争巧,即可演行,不一而足。”[8]
在音乐方面,清传奇采用曲牌联套体音乐。至孔尚任创作《桃花扇》,考虑当时舞台演出实际情况而突破原有的剧本模式:“每本传奇,每一长出,例用十曲,短出例用八曲。优人删繁就简,只用五六曲。去留弗当,辜负作者之苦心。今于长折,止填入曲,短折或四或六,不会再一同删故也。”[9]杨恩寿《词余丛话》转录和肯定了孔尚任这段精彩论述后,总结描述了剧坛所受的影响:“自《桃花扇》、《长生殿》出,长折不过八支,不令再删,庶成真目。”[10]每个登场人物都可以唱,除独唱外还有对唱、齐唱。既用南曲曲牌,也吸收北曲曲牌,并运用“借宫”、“集曲”、“犯调”、“南北合套”等音乐手段和音乐形式,以增强表现力。清传奇绝大多数用昆曲演唱,少数用弋阳腔、京腔及其他声腔演唱。昆曲曲牌异常丰富,据乾隆十一年(1746)编成的《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调宫谱》统计,昆曲化的北曲共有568个曲牌,变体1670种。南曲共有1513个曲牌,变体2808种。无论南曲、北曲,每一个宫调皆统属着若干曲牌,并有一定的连缀方式和组织规律。南曲曲牌包括引子、过曲和尾声,而北曲仅有只曲、尾声两类。
而这一时期的昆曲演出,出现了以家班固定演出盛行向职业戏班流动演出过渡的变化过程。为何出现这一重大变化呢?据当时张宸《平圃杂记》所言:“近世士大夫日益贫,而费用日益奢。世祖皇帝时禁筵宴馈送,当时以为非所急,及禁池,而追叹为不可少也。壬寅(康熙元年)冬,余奉使出都,相知聚会,止清席用单柬。及癸卯(康熙二年)冬还朝,则无席不梨园鼓吹……”[11]
其次,这一时期的职业戏班,除演出保留剧目之外,还排演一些新创作的剧本,主要是新创作的剧本颇有演出市场。从李渔戏班屡排自创新戏,至《长生殿》、《桃花扇》等新创剧本被众多职业戏班搬演,并能增加演出费,演出市场对新剧目的需求,反过来刺激了剧本创作。
再次,清前期职业戏班排演新创作的传奇剧本时,因嫌其长而往往改编缩短。如剧作家洪昇所言:“今《长生殿》行世,伶人苦于繁长难演,竟为伧辈妄加节改,关目都废。”他向戏班推荐朋友吴舒凫所改编的二十八折本,“分两日唱演殊快,取简便当觅吴本教习,勿为伧误可耳”[12]。
注释:
[1]《清世祖实录》卷一七。
[2]《孝经注疏》卷一。
[3]丁耀亢:《出劫纪略》,清刻本。
[4]邹式金:《杂剧三集小引》,《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第464页。
[5]杨恩寿:《词余丛话》,《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
[6]郭棻:《蚺蛇胆原》,《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齐鲁书社1989年版,第1524页。
[7]吴伟业:《北词广正谱序》,《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第79页。
[8]《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69页。
[9]《桃花扇传奇凡例》。
[10]《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第256页。
[11]谢国桢:《明清笔记谈丛》,引虽县王大隆《庾展丛编》。
[12]《长生殿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