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这山这水这人
6540000000034

第34章 发“羊财”的海殿金

彭阳县交岔乡关口村回族农民海殿金,利用山区荒山多、草场大的自然条件,靠发展养羊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他家仅养羊一项年收入6000多元,人均收入1000多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富民政策温暖了庄户人的心,他们充满信心,寻找致富的路子。海殿金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在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逐步扩大羊只饲养数量。1980年,队里承包时按人给他分了20只羊,他全力以赴进行发展,第二年增加到50只,到1985年以后,每年保持在120只左右。这时,经济收入也在逐年上升。家庭生活虽说有所好转,但仍然摆脱不了贫困。养了100多只羊,光阴还是好不起来,是咋回事?带着这个问题,他走南闯北到处询问,后来终于开了窍。原来,他虽然养了那么多羊,只是图了羊数了,不讲经济效益,眼瞅着老羊、乏羊死掉,羯羊老掉膘,还舍不得卖。吃亏就吃在不懂得把羊作为商品来经营,看来思想不解放,老“皇历”不扔掉是不行了。

有了经验他就付诸实施,当年淘汰老、乏羊和羯羊30多只,一下子收入1200多元。羊群也显得年轻精干了。从那以后,海殿金总结出一条经验:年初存栏求发展,年末出栏提高商品率,老、乏、羯羊全周转,冬春饲养好管理,把羊只的饲养量每年都控制在150只左右。平时,他很注意羊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羊群结构。用他的话说就是:“背靠大山,面向市场。”起初,绵羊的皮、肉值钱,他一直养绵羊。后来山羊绒、山羊皮价格上涨,他马上“掉过船头”,用绵羊倒换进来10多只山羊进行饲养繁殖,经济效益成倍提高。有一年,光山羊绒就收入600多元。

他相信科学,注重运用科学方法养羊。每年入冬以前他趁早给羊只添草添料,以防春乏。进入“三伏”天,注意防止疾病发生。每年冬春两季他坚持给羊打针喂药,防治疾病。放牧时,他坚持“冬放避风湾,夏放山头尖,春放阳面坡,秋放壕沟道”。1991年天旱,山上的草长得不好,羊只不揽膘,他预料难过春乏关,就趁早把老乏羊卖了出去,并停止给母羊配冬羔,避免了损失。为了发展羊只,他很重视种草、贮草,他家种苜蓿、沙打旺等牧草30多亩,每年种青草不下10亩,每年秋后打贮野草5000公斤左右。由于贮草充足,在1991年下半年到1992年上半年,持续近一年大旱的情况下,他家的100多只羊没有因为缺草而死亡,反而个个膘肥体壮。从1982年至今,10多年来,海殿金共养羊1100多只,出栏销售近1000只,总收入7万余元。

海殿金家靠养羊换来了电视机、缝纫机、录音机和新式家具,过上了富裕日子,但他没有就此满足。从1992年起,他除了养羊外,又干起了贩牛行道。每逢集日,他到王洼、草庙等北部乡镇买回牛犊、老牛,在家精心饲养一段时间,等膘肥后赶上市场卖掉。到1992年底,他共出售牛18头,收入8210多元,养羊收入4600多元。

1993年7月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固原地区小康人物传》一书收编,与徐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