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七月烤火
6561800000015

第15章 考场黑状

清朝雍正某年秋天,海州盐商庄志明家来了一个讨饭的后生,当时,庄家老太爷、庄顺年正在大门口送客,回过头来,猛然间看到墙角站着个讨饭的后生,长得细皮嫩肉,面目清秀,上下打量一番,怎么看,怎么都不像是穷人家的孩子,便问道:“你这后生,为何沿街乞讨?”庄老爷原认为这是盐区哪家大宅门里的公子讨学或是与父母斗气跑出来的,想做件好事,一时收留下来,通知他们家里来人领去。

岂料,那后生一回话,让庄老老爷大吃一惊:“回老爷话,小生家中落难,不得已,才流落得这般地步。”

庄老爷一听,这后生出语不俗,问他:“你是个书生?”

那后生“扑嗵”一下,给庄老爷跪下了,连连磕头,说:“父母遇难之前,小生确实在学堂里念书。”

庄老爷猛一愣神儿,心想:这后生果真不是穷人家的孩子,随盘问起来,方知,眼前这后生,姓郑,名小龙,是邻县赣榆人士。父亲原为该县衙门里的小官吏,因陷入一桩公案,被官府惩办,母亲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了。撇下个尚未成年的后生,流浪街头。

庄老爷伸手把他扶起来,拉过他一双白嫩的小手看了看,一时间,既怜悯又爱惜,好半天,轻叹一声,说:“这样吧,你既是读书之人,就别沿街乞讨了,暂时留在我家,我的儿子和你年纪差不多,正苦于读书无伴,你就跟他们一起读书吧,我家不缺吃穿。”庄老爷想,多此一人,对他们庄家来说,无非是多一双筷子而已。

郑小龙看到这户人家高门大院,陈设古雅,书籍甚多,一时间喜出望外,连连叩头谢恩。

庄老爷,时年已六十有余,他是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前面的夫人早逝,遗一女,已出嫁,续弦刚过四十岁,故膝下二子,都很年轻,长子十四岁,名思先,次子十二岁,名思祖,年纪尚轻的庄夫人和两个儿子们对郑小龙均很热情,尤其是喜欢儿孙满堂的庄夫人,见郑小龙聪明伶利,高兴地说:“真没想到,半道上,上帝又赏赐给我一个宝贝儿子。”以至连庄家出嫁的大姐,回到娘家后,看郑小龙和她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玩耍在一起,也把郑小龙当作亲兄弟看待。

郑小龙在庄家兄弟中排行老大,他比大弟弟思先年长两岁,时时处处以大哥哥的身份,领着两个弟弟在南书房里读书、认字。

南书房里,庄老爷专门请来私塾先生教他们兄弟三个。偶尔,先生外出有事,他们也偷偷跑到盐河码头上去看看风景。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是捞不到跑出院子的。盐河口,水多船多,河汊子多,庄老爷不放心他们到外面疯玩。但,读书之余,可以在自家院子里做游戏、捏泥人,寻开心。

有一天,兄弟三个捉迷,郑小龙跑到床底下,让两个弟弟四处寻找,就在思先、思祖告饶找不到哥哥的时候,就看郑小龙从床底下钻出来,怀中却抱着一个古色古香木盒子。

大弟弟一便知道那个父亲的宝物,每年只在祭祖的时候,父亲才把那木盒子摆到香案,让全家人对其顶礼膜拜。至于,那个木盒子里装得什么,两个小弟弟皆不知道。但,此时,郑小龙从床底下把个木盒子抱出来了。大弟弟庄思先当场下了一大跳,劝小龙哥赶快放回去,否则,让家父看到了,是要挨板子的。郑小龙问:“是什么物件儿,这么神秘?”两个弟弟说不上来,只晓得那里装得东西是祖辈传来的宝物。

郑小龙要打开看看,两个弟弟出于好奇,也想打开看个究竟。结果,兄弟三个一拍即合,当场将木盒打开,只见里面是一方凉冰冰的大铜块。两个弟弟年幼,不知何物,可郑小龙自小在县衙门里长大,他一眼就看出那是县太爷用的官印。但他没有说,很快又将官印放回原处。

转眼,数年过去,郑小龙在庄家学有所成,想起先父临终时对他“光宗耀祖”的嘱托,他跃跃欲试地想参加科举。

没料到,郑小龙的这个想,并没有让庄老爷高兴起来,反而让庄老爷为难了。庄老爷把郑小龙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跟他说:“我们庄家,世代读书,但是,只为修身养性,并不求做官。”

庄老爷看郑小龙不理解,便把心中的话,如实告诉郑小龙,说他们庄家祖上,曾经是大明朝的官员。明朝被大清推翻之后,遭杀身之祸。至此,庄家人罚誓,世代不做官。

眼下,郑小龙来到这个家庭,他虽说是庄家的人,可他的骨子流淌的不是庄家人的血液,庄老爷思考再三,最终还是掏了银子,让郑小龙去参加官府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

考场上,郑小龙面对考题,并没有顺理成章,而是抓耳挠腮,提笔忘词。他郑小龙在庄家只是闭门读过几年私塾,并没进过正规学堂。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是庄家人,没有让子孙参加科考的想法,家中请个先生,只是为了教小儿认字、识数罢了。

这样以来,郑小龙心中的那点墨水,自然难登大雅之堂。但,考卷的背后,有一道附加题,让郑小龙为之心动。附加题上说,考生若有报国之心,甘愿为大清国效力,既便是登不上金榜,也可以作为“贡生”,留在府衙内重用。其条件是:其一、要有特殊才能,如能写会画,能歌善舞,吹拉弹唱等;其次是,武力过人,或是有举报他人罪责等行为。上述几条,一经核实,都可以作为“贡生”,留在衙门里为朝廷所用。

郑小龙看到“举报他人罪责”这一条,忽而想到庄老爷家中,藏在床底下的那个“铜块”,那可是大明朝的官印。郑小龙自从与庄家两兄弟捉迷藏时发现了那枚官印,他曾选在庄家人不在家的时候,专门翻出来仔细看过,他觉得庄家人私藏大明朝的官印,骨子里有巅覆朝廷的嫌疑。此时,若把庄家的“藏印”一事,写在考卷上,其不是神不知、鬼不觉得立下一功。此事,一旦引起官府重视,没准随着“金榜”揭晓,他郑小龙也能混到衙门里弄个一官半职的席位。

想到此,郑小龙只为自己的前途着想,不顾庄家人的死活了,提笔把庄家人私藏大明朝官印的一事,写进考卷,并如实将官印的年号、形态、大小,以及藏在庄家床底下的某个角落里,全都一一写得清清楚楚。

考试结束后,郑小龙因为做了对不起庄家人的亏心事,拿着庄家给他参加科考的银子,跑到贡院旁边一家小旅店住下,乍一看,他与其他考生一样,在等待金榜揭晓。其实,郑小龙的心里和别人想得不一样,他在考虑,他那张揭发庄家人罪责的考卷交上去以后,庄家人是否会招来杀身之祸。

果然,就在金榜揭晓的当天,庄家大院里,突然闯进来十几个捕快,把庄家夫妇及两个儿子绑了,并轻车熟路地搜去祖上遗下的那枚官印,同时搜走的还有一些书籍、文稿。随后,衙役们在庄家大门贴上了封条,庄家老少四口人,同时被关进官府大牢。

知府大人以“不忘前明亡国之恨,私藏官印,图谋颠覆大清圣朝”的罪名,给庄家老少定为乱国要犯,庄老爷声辩:“老夫家藏祖先为官的官印,只是作为文物,或是纪念祖先而已,决没有反大清之意。”

知府大人不予理睬,只想着向朝廷请功。大清国自开国以来,一向重视从字里行间反对朝廷的隐患,抓住这个庄氏要犯,上奏朝廷,势必要得到重用,想到这些,知府大人便迅速将该案报到巡府衙门,并逐级上奏朝廷。

庄家出嫁的女儿不知道底细,一听说家父、继母及两个弟弟双双入狱,四处奔走,但她一个女人,实在无能为力,听说他那个大弟弟郑小龙赶考尚未回来,便找到郑小龙,苦诉家中的不幸,哀求郑小龙,看在父母这几年对他养育的情份上,一定要想法帮帮他们庄家。

郑小龙在大姐面前,装成好人一样,假惺惺抹着泪水,说:“大姐,你们全家,这些年来待我胜过亲骨肉,在这种情况下,我当然不会坐视不问?”他帮助大姐出主意,让大姐筹划些钱财,他要利用这次科考时结识的朋友,竭力把庄家人买出来。大姐听了郑小龙的话,非常感动,投亲靠友,凑了些银子给郑小龙,让他多往州府衙门里跑跑。

郑小龙拿了大姐的银子,确实是天天到州府衙门里去,可他每次回来,不是去讲情的,而是利用大姐给他的银子,去打点官府,为自己铺平升官的道路。反过头来,回到大姐身边,他再哄骗大姐,说他见到了什么人,跟人家说了多少好话,嫌了人家多少白眼之类。

忠厚老实的庄家大姐,始终没有想到,揭发她们庄家私藏前朝官印的,正是她眼前的这只“白眼狼”。大姐一再给他银子,让他去打通关节,把庄家父母弟弟保出来。郑小龙呢,每次接到大姐银子时,他都信誓旦旦地要去把父母和两个弟弟救出来,可他背后所干的勾当,尽是落石下井的事。他担心庄家私藏官印一事,罪责不够大。万一庄人从大牢里活着出来,知道是他郑小龙是“告秘者”,他就无脸见庄家老少几代人了。想到此,他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要致庄家人于死地。于是,郑小龙把庄家的两个儿子的名字:庄思先、庄思祖,加以夸大其辞,又一次上书官府,阐明庄家儿孙起名字,都蓄意谋反。

知府大人仔细一掂量,勃然大怒,再次提审庄老夫子说:“你的儿子取名思先、思祖,岂不是仇恨我大清圣朝吗,居心何在?”

庄老爷争辩,道:“我的祖先是位清贤正廉的好官,我确有教育子孙学习他的品德之意,但无反对当今圣朝之心。”

知府大人怒斥道:“大胆,你的祖先是大清国的罪臣,何有清贤好官之谈。”随后棍棒伺候。庄老爷受不了皮肉之苦,只好承认他有巅覆大清的恶意。这样以来,果然,罪加一等,押入死牢,等候秋后问斩。

但是,狱中的庄老爷前后一想,能够知道他家底细的人,只有郑小龙那只“白眼狼”。可此时的郑小龙,因为举报有功,已经被官府留用,这更加验证了庄老爷的猜测。

转眼,数月过去,刑部对庄翁藏印一案有了下文,批示:鉴于前期文字案定罪过激,有拂民意,今后凡此类案件,均须谨慎查核,据实审定,今查,庄顺年虽怀念大明祖先,盖缘于孝行,私藏祖先官印,至今已近百年矣,其间,已传数代,并无作乱之实,应视为无罪,其在押所有人犯,经训诫后,允予保释。

遗憾的是,接到此御批之后,庄老爷在狱中已被折磨死了,庄氏领着两个儿子出狱后,四处寻找郑小龙讨个说法。可此时的郑小龙官场春风得意,已被官府起用到邻县任候补知县。庄家人明知他是一只“白眼狼”也奈何不了他。

无奈之后,庄家的两个儿子庄思先、庄思祖,做起了编书、说书、卖唱的营生,专门编写一些忘恩负义的唱本,来恶骂郑小龙。其中,《农夫和蛇》的故事,就是庄家的兄弟那时间编出来,时至今日,仍有人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