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反式脂肪酸 在高温下,顺式双键可能反式异构化。有研究证实,油脂加热时间越长,产物中反式脂肪酸比例越高,从百分之零点几,最多可升高到百分之十几。反式脂肪酸的害处,咱们已经说过多少遍啦……
再说说油脂的颜色。煎炸过程中,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在高温、中水分活度下发生美拉德反应,迅速产生褐色的颜色。同时,自然也会产生一部分丙烯酰胺。油脂氧化所产生的含羰基物质也会促进美拉德反应。产生的褐色物质溶在油脂里,油脂的颜色就变深了。
说到油脂的质量,其实有很多指标。长时间油炸之后,油脂的酸价上升,碘价下降,黏度加大,烟点降低,起泡多,含羰基物质多,极性大,等等。碘价下降,意味着维生素E少了,不饱和脂肪酸少了,饱和脂肪酸多了,反式脂肪酸多了,氧化聚合产物多了,挥发性毒物多了。这样的油脂,真值得吃么?
不过,颜色和味道一起,都可以用白陶土等吸附剂脱色的方法来去掉。所谓滤油粉,其实就是用来给煎炸油“美容”的东西。滤掉渣子,滤掉颜色,滤掉味道,煎炸了很久的油脂就显得“返老还童”了。经常做滤油处理,看似“糊弄人”,其实是有意义的。因为油脂中的渣子往往是含蛋白质物质或含淀粉物质,它们长期高温处理可能产生致癌物,及时滤去有利于提高油脂的安全性。
如果这些加热过的油再用来炒菜,而且是冒油烟的炒菜,会怎样?这种油的烟点会大大降低,烹调时油烟产生量急剧增加,而油烟是一种致癌物,研究证据确凿,绝对不容忽视!
可乐中隐藏的致癌物
最近,媒体曝出可乐原液中含有三种防腐剂的事情,很多人都在质疑,这三种防腐剂有毒吗?它们是否会让可乐不安全?
按照媒体所说的数据,可乐原液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盐类,又称为尼泊金酯及其盐)的浓度是2.062克/千克,而在中国内地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中,这种防腐剂在可乐饮料中的许可添加量是0.2克/千克。按照这个标准,可乐原液所使用的浓度的确是超标了,但是因为原液还要经过稀释才能最后出售,且不止稀释10倍,所以最终产品中的含量是不会超标的。
另外,可乐原液中两种测出来的防腐剂,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品种。一种是苯甲酸钠,另一种是己二烯酸(山梨酸)。这些都是酱油、醋、酱菜、果冻、果脯蜜饯之类食品中常规添加的防腐剂。在最终产品中的含量也未超过国家许可标准。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松一口气,相信可乐对我们的健康并无损害呢?且慢得出这个结论。首先,防腐剂并非是可乐原液中唯一令人关注的安全问题,还有其中焦糖色素中致癌副产物的问题一直受到置疑。其次,可乐并不是一种有利于健康的饮品,哪怕它不含有任何有毒物质,也不含有添加剂,它仍然是对健康有害的食物。
先说说可乐中的焦糖色素,它就是给可乐带来黑色的物质。很多人从未质疑过,为何可乐颜色那么黑?因为它的焦糖色素使用量相当大,甚至根本没有限量,国家标准中的说明是“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这种焦糖色素,并非我们生活中炒糖色那么“自然”,它是用亚硫酸铵催化法生产出来的工业色素。
美国有专家质疑,这种催化法生产的焦糖色素已经“相当不天然”了,其中含有两种致癌的副产物,即2-甲基咪唑(2-MI)和4-甲基咪唑(4-MI)。于是我想起来,就在几年之前,我的同事陈敏老师有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4-MT的测定方法,因为它是亚硫酸铵催化法生产焦糖色素时难以避免的麻烦,需要监控其在产品中的含量。
就在2011年的2月16日,美国有几位在致癌物动物实验方面具有多年经验的科学家联名给FDA写信,要求FDA支持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铵法或亚硫酸铵法催化生产的焦糖色素。他们说,在两年的毒理实验当中发现,4-MI会在雌雄小鼠当中导致肺癌,同时在雌性小鼠当中导致白血病。研究还发现,2-MI会在雌雄小鼠中导致肝癌,还在雄性小鼠中导致甲状腺肿瘤,在雌性小鼠中导致甲状腺的癌前病变。在大鼠中,4-MI导致雄性的甲状腺滤泡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在雌性中则增大了甲状腺癌的发生率。National Toxicology Program(NTP)认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这两种物质具有致癌性。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OEHHA)要求,对于4-MI这种可能致癌的物质,每天摄入16微克以上的情况下就应做出警示。然而,由于可乐中的焦糖色素用量很大,1听易拉罐可乐(355毫升)中所含的4-MI含量竟高达100微克以上!对于喝可乐的人来说,无论是零能量可乐还是普通含糖可乐,这个值都足以引起关注。
有很多人认为,可乐之类的“垃圾食品”只是营养差一点,并没有什么安全问题。还有人认为,既然美国人喝了几十年都“没事”,证明它的安全性没问题。这些想法都是很天真的。反式脂肪酸也是吃了几十年,但现在发现它有害,就要广而告之,让消费者自己做选择。糖精也是用了几十年,但科学研究对它产生了质疑,很多国家就不再使用。薯片吃了几十年,到2003年才发现薯片中含有疑似致癌物丙烯酰胺。可乐中的致癌物也是一样,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们的作用会逐渐大白于天下。
虽然饮用少量可乐时,两种疑似致癌物的摄入量与动物实验的量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且,其致癌效果还有一定争议,但是,这至少证明这种饮料并不比其他食物更安全,很多人认为可乐是“全球首选安全饮料”的想法是不符合事实的。
一种食物必须给人类带来健康好处,否则它就没有价值。可乐等碳酸饮料,虽然不是毒药,并非不可以偶尔饮用,但每天常规饮用,特别是每天饮用不止一罐,害处就相当大了。国际上的调查和研究证明,甜饮料与肥胖、糖尿病、痛风、胰腺癌、食管癌、不育、提前衰老等都可能有关,而可乐妨碍矿物质吸收的作用最强,还与龋齿、骨质疏松等疾病有关。
古人云: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科学研究的目标,就是把食物中的真相放在我们面前,获得信息之前,我们可以说,自己不知道。获得信息之后,如何选择饮料,就是消费者自己的事情了。喝,或不喝,多喝,或少喝,没有人来强迫你,归根到底,健康生活方式是自己的选择。
范老师讲堂:怎样吃香椿才安全
阳春三月,正是采食香椿的季节。不少专家都提到,香椿不仅风味独特,诱人食欲,而且营养价值较高,富含钾、钙、镁元素,B族维生素的含量在蔬菜中也是名列前茅。另有一些研究还发现,香椿对于预防慢性疾病有所帮助。其中含有抑制多种致病菌的成分,还含有帮助抗肿瘤、降血脂和降血糖的成分,以及相当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成分。
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香椿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远高于一般蔬菜;而香椿中蛋白质含量高于普通蔬菜,还有生成致癌物亚硝胺的危险,故而食用香椿具有安全隐患。那么,怎样才能吃到安全又营养的香椿呢?不妨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首先,选择质地最嫩的香椿芽。
研究发现,不同地区、品种和生长期的香椿,其中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都有差异。最要紧的是,香椿发芽初期的硝酸盐含量较低,随着香椿芽的不断长大,其中硝酸盐的含量也在上升。到四月中旬之后,大部分地区香椿芽中的硝酸盐含量都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也就是说,香椿芽越嫩,其中硝酸盐越少,那么将来储藏中产生的亚硝酸盐也越少。
第二,选择最新鲜的香椿芽。
测定还表明,到了四月中旬之后,香椿芽中的硝酸盐含量尽管上升,亚硝酸盐含量仍然较低。所以,如果吃新鲜的香椿芽,仍不至于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问题。然而,在采收之后,室温下存放的过程中,大量的硝酸盐就会转化成为亚硝酸盐,从而带来安全隐患。所谓香椿芽亚硝酸盐含量高,正是这样的原因。
也就是说,新鲜从树上采摘的椿芽立即食用是安全的,而从市场上购买的椿芽,因为已经经过了运输过程,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大幅度地升高。如果已经到了叶子一碰就掉的时候,必然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
第三,焯烫除去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如果香椿芽已经不够新鲜,但香气犹在,扔掉又很可惜,那么不妨焯烫一下。在沸水中焯烫1分钟左右,可以除去三分之二以上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同时还可以更好地保存香椿的绿色。无论是凉拌、炒菜还是炸香椿鱼,都不妨先焯一下,可以极大地提高食用香椿时的安全性。由于香椿的香气成分主要来自于香精油,它是不溶于水的成分,所以焯烫并不会明显影响菜品的风味。
第四,速冻之前也要焯一下。
香椿是季节性蔬菜,很多人喜欢把它冻藏起来,周年食用。但是,香椿速冻之前也要焯一下。研究数据表明,焯烫50秒钟之后再冻藏,不仅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维生素C也得以更好地保存。冻藏2个月时,焯烫过的香椿中维生素C含量相当于鲜品的71%,而没有烫过的只有35%。同时,无论是颜色还是风味,都是烫过再冻的更为理想。焯烫之后,装入封口塑料袋,放在冰箱速冻格中,即可储存1个月以上,保持嫩绿和芳香特色。
第五,腌制椿芽时间长一些。
很多人喜欢把香椿用盐腌两三天再吃,这是一个非常不安全的习惯。因为香椿腌制之后,亚硝酸盐的含量会迅猛上升,在三四天的时候达到高峰(添加盐量为10%~20%时),含量远远超过许可标准。焯烫之后再腌制,可以大大减少硝酸盐含量,也就降低了腌香椿的危险,但是最安全的做法还是把焯烫后的香椿腌到一周之后,待亚硝酸盐含量降低之后再食用。加入维生素C、茶叶等配料可以降低腌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最后,要把香椿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一起吃。香椿本身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蔬菜水果,如果能够吃新鲜香椿,维生素C可以帮助阻断致癌物亚硝胺的形成。如果香椿已经不够新鲜,那么不妨把它和其他新鲜蔬菜水果一起吃,就能尽量避免亚硝酸盐带来的隐患。
总而言之,嫩芽、鲜吃、焯烫、慢腌,就能保证吃香椿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