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识词解字】
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文话白说】
应该知道一些生活常识,例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这三个构成生命的基本要素。什么叫“三光”?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微言大义】
世界是博大的,知识是广阔的,人的视界也是无边无际的。我们的知识不能局限于身边的小圈子,应该把知识和视野拓展到更广大的领域。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去改造自然。
【经典故事】
万户飞天
火箭是发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载工具,是我们祖先首先发明的。起初,只是用于过年过节放烟火时使用,到13世纪,人们把火箭用作战争武器,以后传入欧洲。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是明朝的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万户考虑到加上风筝的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这是很少有人能想到的。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评点:万户的飞天梦想虽然破灭了,但他征服天空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不仅要认识宇宙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征服宇宙,让宇宙为人类造福。
【知识链接】
宇宙:“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等,是无始无终的。
在现代,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中。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一切。所以它包含了全部。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识词解字】
纲:纲领。义:合乎礼仪的原则。亲:亲近。顺:顺从,和顺,和睦。
【文话白说】
所谓“三纲”,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微言大义】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讲究礼仪的国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地位,日常交往都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从现在角度而言,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要认清自己的地位,人人从我做起,遵守公认的原则,才能天下安宁,社会才能平稳发展。
【经典故事】
缇萦救父
公元前167年,临淄地方有个小姑娘名叫淳于缇萦。她的父亲淳于意,本来是个读书人,因为喜欢医学,经常给人病,出了名。后来他做了太仓令,但他不愿意跟做官的来往,也不会拍上司的马屁。没有多久,辞了职,当起医生来了。
有一次,有个大商人的妻子生了病,请淳于意医。那病人吃了药,病没见好转,过了几天死了。大商人仗势向官府告了淳于意一状,说他是错了病。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要把他押解到长安去受刑。
淳于意有5个女儿,可没有儿子。他被押解到长安去离开家的时候,望着女儿们叹气,说:“唉,可惜我没有男孩,遇到急难,一个有用的也没有。”
几个女儿都低着头伤心得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她想:“为什么女儿偏没有用呢?”
她提出要陪父亲一起上长安去,家里人再三劝阻她也没有用。
缇萦到了长安,托人写了一封奏章,到宫门口递给守门的人。
汉文帝接到奏章,知道上书的是个小姑娘,倒很重视。那奏章上写着:
“我叫缇萦,是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父亲做官的时候,齐地的人都说他是个清官。这回他犯了罪,被判处肉刑。我不但为父亲难过,也为所有受肉刑的人伤心。一个人砍去脚就成了残废;割去了鼻子,不能再按上去,以后就是想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给官府没收为奴婢,替父亲赎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汉文帝看了信,十分同情这个小姑娘,又觉得她说的有道理,就召集大臣们,对大臣说:“犯了罪该受罚,这是没有话说的。可是受了罚,也该让他重新做人才是。现在惩办一个犯人,在他脸上刺字或者毁坏他的肢体,这样的刑罚怎么能劝人为善呢。你们商量一个代替肉刑的办法吧!”
大臣们一商议,拟定一个办法,把肉刑改用打板子。原来判砍去脚的,改为打500板子;原来判割鼻子的改为打300板子。汉文帝就正式下令废除肉刑。这样,缇萦就救了她的父亲。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了。
评点:小缇萦有胆量有孝心和爱心,用她的一片真打动了汉文帝,不仅救了父亲,也使一种醋刑得以废除。是爱心救了父亲,也救了她自己。自古以来,孝心是最大的人伦,不管是谁统治,都提倡孝心,奖掖孝心,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链接】
三纲
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他认为,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责备三种关系是最主要的,而这三种关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君为主、臣为从;父为主,子为从;夫为主,妻为从。亦即所谓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三纲。
三纲的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识词解字】
曰:说到,提到的意思。运:循环,运转。不穷:没有停止的时候。中:中心,中央。
【文话白说】
说到我们四周的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确定下来。
【微言大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之所以出现季节轮回的现象,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尽管古代人对四季的认识是低层面的,但总算找到了基本的根据。为了确认方面,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可见,古人对大自然的认识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懂得利用自然现象为人类服务。
【经典故事】
南辕北辙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评点:我们学习和做事都是这样:如果目标错误了,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目的,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所以,我们在做事前,必须把目标确定对。
【知识链接】
古代四季的划分方法
古代划分法以立春(2月4日或5日)作为春季开始,立夏(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开始,立秋(8月7日或8日)作为秋季开始,立冬(11月8日或9日)作为冬季开始。
我国民间习惯上用农历月份来划分四季。以每年阴历的1~3月为春季,4~6月为夏季,7~9月为秋季,10~12月为冬季。正月初一是全年的头一天,也是春天的头一天,所以又叫春节。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识词解字】
五行:就是水火木金土。本:根源。数:天理。
【文话白说】
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指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微言大义】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中“五行”学说就是独具中国特色的一门学问,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如果不进行深入钻研,很难深透下去。不过,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如果有兴趣,我们可以从现代天文学入手,做一名天文学家。
【经典故事】
大禹治水
在远古时代,洪水泛滥,人们经常受到洪涝的侵害。在尧帝当政的时候,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洪水灾害:大地上一片汪洋,房屋被冲塌,田地被淹没,死人成堆;人们扶老携幼,到处漂泊逃难。尧看到人民如此受苦,心里忧虑不安,就派鲧去治理洪水。鲧带领大家治水,采用挡阻的办法,哪个堤岸冲了补哪个,结果挡来挡去,这边的挡住了,那边的又冲垮了,劳民伤财了9年,一无所成。
舜做了部落的首领后,他看鲧治水毫无起色,耽误了大事,就下令撤了他的职,流放到羽山;又命令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深知治水的事事关重大,他认真总结了父亲失败的教训,感到用堵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大胆地设想了一个与父亲背道而驰的治水方案——疏通河道,顺其流势,将水引走。方案制定后,禹决定走遍天下,察清地势,探明河道,引水下流。他带领大批助手,踏遍了闹水灾的9个州,测量好地势高低,分别竖立木桩作为标记。那时,大多数地方荒无人烟,禹风餐露宿,经常冒着大风大雨,在恶劣的环境中奔走。然后,禹根据调查得来的资料,从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开始治水。禹和大家一起,用石斧、石刀等简陋的工具挖河修堤。他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脚底长满了脚垫,脸也顾不得洗,经常蓬头垢面。由于长年累月地泡在水里,他的脚指甲都脱落了,人们看到了都感动得落泪。
13年后,禹历经千难万险,开沟修渠,终于战胜了洪水的灾害,促进了农业发展,使百姓能安居乐业。禹因为治水有功,被舜立为君位的继承人,成了夏朝的第一个君主,所以历史上称他为夏禹或大禹。
评点:大禹治水,运用正确的方法,终于战胜了水患。可见,土能掩水,也能被水所冲毁。凡事相生相克,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产生作用。
【知识链接】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是上古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阴阳学说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孳生着、发展着和变化着的。五行是一种文化,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物质世界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物质,是由于这五种最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运动变化而构成了物质世界。五行是说这五种物质是相互变化的,相互影响的。这种变化和影响就是生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