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所得:从28岁起,和珅长期担任户部尚书(相当于财政部长)。而户部的职责就是管理天下钱粮。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贪污。除了户部之外,和珅还掌管着内务府的粮库、绸缎库、颜料库、圆明园茶膳房、选办处、上驷院、太医院、御药房等与财政有关的部门,这就意味着他掌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他还负责各种内宫所用物品的制造,宫殿园林的建造和维修。实际上,和珅虽然不曾担任工部的职务,却把工部的职权也收到自己手中。这样一来,他就把整个国家的财政大权都由自己控制了。
主动勒索:和珅从32岁起长期担任吏部尚书(相当于人事部长兼组织部长)。而吏部的职责就是管理百官的。因此,和珅就可以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勒索百官。当然,也有那真的跟和珅较真、不想被和珅勒索的人存在。
由于贪婪无度,乾隆一死,新即位的嘉庆皇帝立即将其赐死,并将其家产统统充公。和坤一生敛财,到头来还是为他人作嫁衣。据说,和珅被收监后的第7天,曾在大牢中写下了《上元夜狱中对月》的诗,其中有“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的句子,可谓“悔之晚矣”。
时下,好多落马贪官的忏悔录,也时常流露出自己遭人暗算,或者不参加政治学习、放松自我要求和忘记党的教诲等,如此忏悔,同和珅的悔悟一样,未免太迟了。例如,原湖北省黄石市委书记陈某这样剖析自己的犯罪原因:“我错误地认为,在黄石工作近40年,功劳、苦劳、职务都有了,年龄大了该享受一下了,因此热衷于吃喝玩乐。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些人掌握了我的心理,天天围着我身边转。吃了别人的嘴短,拿了别人的手软。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个个饭局,最终成了难以挣脱的锁链。”北京市建委原副处级调研员陈某因受贿被判刑,他在忏悔中说:“我没想到被一个情字毁了前程。情妇对我是绝对痴情的,跟了我5年,为我生了孩子。我万万想不到,我用100万元偿还我欠她的情债,却葬送了自己的前程。成都市原市委宣传部长高某忏悔道:“我感觉社会很现实,还是有钱才能办事。我开始看重金钱和物质,于是利用自己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关系销售自己的书籍,并接受所谓好朋友的钱物……在我的思想深处,一直有一种错误认识:一定不要沾公家一分钱,只要不拿国家的钱就没事。”河南交通厅原厅长曾某回首往事,更是痛心疾首:“我是倒在亲戚、朋友、老乡为我设置的圈套里啊!”兰州市原市长张某则说:“我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心里清楚这些行为的严重后果,但总觉得反腐败不会反到自己头上。”
如此“忏悔”的贪官,不一而足。这些事例说明,虽然古今贪官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一样的痛悔,不一样的心情却是如出一辙。忏悔虽迟,总比死不悔过和死不认账要好,起码还有一丝良知,能把自己惨痛的教训告知后人,也算起到了惩前毖后的作用。前车之鉴,后人之师。领导干部们只有从贪官们那些痛心疾首的真诚忏悔中,得到警醒,时刻警钟长鸣,才能汲取教训,不断增强防腐拒变的免疫力,避免重蹈贪官的命运。
好货,天下贱士也。
这句话出自北宋苏轼的《志林·五》。意思是,喜欢聚敛财物,都是些人格下贱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穷人住在一间破旧的房子里,穷得连一张床也没有,晚上只能躺在凳子上。
望着自己穷困潦倒的生活,穷人经常幻想富裕的生活,他自言自语地说:“我要是发财就好啦,如果我拥有一笔财富,就大大方方地享受它,决不吝啬。”
他的话,恰恰被上帝听见了。上帝来到穷人身旁,说道:“好吧,我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让你发发财。记住,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你可以使劲拿,不过,在你觉得钱拿得足够了时,要把钱袋扔掉,这样你才可以使用这些金币。”
上帝走后,穷人身边果然出现了一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穷人一直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他想:这么多的钱,已足够我花上一辈子了。
第二天,他感觉很饿了,本来可以拿金币去买食物,但一想到上帝的话,在买东西之前要把袋子扔掉。他舍不得,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每次当他想把钱袋扔掉时,总觉得钱还不够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穷人完全可以去买吃的、买房子、买最豪华的车子。可是,他对自己说:“还是等钱再多一些吧。”他不吃不喝地拿金币,已经快堆满一屋子了。同时,他也变得枯瘦如柴。即使这样,他仍然虚弱地说:“我不能把钱袋扔掉,金币还有源源不断地出来啊!”
终于,他累倒了,活活累死在堆满金币的房间里。
如此贪婪到不知足的地步,不会适可而止,反而把手越伸越长,到头来被贪欲所累。这样的人,可怜又可恨,只会给后人留下笑柄而已。
在官场上,像这样贪婪而不知节制的人,也大有人在。滥用职权是他们满足私欲的手段,但最终还是难逃丢官或被杀的命运,与上面那位“穷人”真可谓殊途同归。例如,有一个叫羊舌鲋的人,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见诸文字记载的大贪官,也是第一个被以“墨”刑,并杀头示众的人。
羊舌鲋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贵族,论地位,他官至晋国大夫、代理司马、代理司寇等;论贪污,在当时无人可及。他贪的方式,一是大发战争财。羊舌鲋骁勇善战,而且又凶狠擅杀,凡晋军兵过之地皆血流成河,城乡被抢劫一空。他率兵同邾子国交战后,该国金银财宝,大半进了他的腰包;二是借兵威胁索贿卫国,并先后拥兵压服了郑国、卫国、齐国等十几个国家,搜刮无数,满载而归;三是扣押鲁国的人质,鲁国知道羊舌鲋的为人,为换回人质,派人带着绸缎和食物行贿羊舌鲋。
羊舌鲋身居高位,贪婪无度,不是以身护法,反而以贪坏法,卖法纵贪,落得锒铛入狱,死无毙身之地的下场。
过去的贪官已遗臭万年,新时期的贪官大有后者居上之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有人总结了现代贪官的十种敛财手段:
一是封官许愿、买官卖官。这样的干部一般职权比较大,或为某党政一把手,或为部门、单位一把手。他们往往利用换届选拔的机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贪念,将一些职务按照油水的轻重进行标价,卖给那些想当官而且能拿得出钱的下级。这些通过花钱买官的人,得手之后想到的就是想法本钱捞回来。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大搞项目,推旧换新。这类的干部上任之后,为了捞政绩,也为了捞得油水,把前任领导已经规划和建设好的项目,一律推翻重来,将原来的房屋推翻了重建。例如,你搞中式建设,我就搞欧式建设;你搞树木绿化,我搞草皮绿化;你修城市高架桥,我建也重建高架桥……这类干部通过大搞项目建设,从中获取个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