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风起西凌
6828700000223

第223章 借贷抵押

沈定文更是吃了个哑巴亏,还做不得声。他并不傻,当然知道自己落入了一个圈套,这个圈套是许如尘、喻子兴、孙五还有其他不知名的势力交织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引自己到温世贤的别院去,查获官银。貌似是送了个大功劳给他,其实却是离间自己和温世贤的关系。自己坏了温世贤的好事,从今往后就休想再继续合作了。

只是他虽然想明白了此事,却没有丝毫办法。温世贤肯定是不会再相信自己的,自己也不能拿许如尘怎么样。有什么证据证明许如尘下套?

所以他极度郁闷,当他率领人马班师回城的时候,更是赫然发现许如尘率着众多官员候在顺化门,热烈恭贺他破获官银失窃案。许如尘更是极其亲热地亲自将他从马上扶下来,两人把臂言欢,俨然多年好友一般。在现场所有军民官吏眼里,简直就是两人互通有无的铁证。

官银失窃案告破之后,持续二十多日的全城封锁自然就没有了借口,所有关卡都被移除,街上再也没有军士巡逻盘查,百姓们的生活终于恢复了正常。

那些在别院捕获的贼人们被投入监狱,然而还没等到被提审,这些人便在一天夜里全部暴毙,根据仵作的检验,证实都是中毒而亡,而毒药的来源便是在他们的饭菜里面。是谁杀了他们灭口?其实答案是无须多说的。然而这些贼子们既死,线索一断,幕后之凶自然就无从查起。再说了,对于沈定文来说,也就等于丢掉了烫手的山芋,他根本就没兴趣继续追查下去。

此案就此了结,南昌城里恢复了平静,市井再度繁华起来,人心都是健忘的,要不了多久,这段时间的腥风血雨就会被人们遗忘,毕竟,大家都是要过日子的。

可是在有心人眼里,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许多矛盾都开始公开化了。既然撕破了脸,也就再也没有回圜的余地,暗斗转化成了明争,官场也再度震荡起来。

莫思凡和谢小花两人已经从锦衣卫衙门搬了出来,住进了西凌工坊店铺的后院,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虽然封锁已经解除,但是并不代表着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巧施妙计,成功地离间了温世贤和沈定文,但是一个小小的官银失窃案,根本奈何不得温世贤,所以他并没有奢望用这个筹码就能扳倒他。但是这个筹码并非全然无用,有道是千里长堤,毁于蚁穴,有时候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以改变整个世界。

官银失窃案告破后,许如尘上了一个奏折,表面上是为了替沈定文请功,实际上却是在告状。不管怎么说,偷盗官银的是温府总管温福,那处别院又高度怀疑是温世贤的,不管温世贤如何否认,总是逃不了干系的。当然了,作为严党中的重要一员,严嵩对这位老部下还是挺念旧的,而且在事发之后,温世贤也立即派人上京送了不少礼物。所以在嘉靖皇帝朱批之时,严嵩替温世贤说了不少好话。更是强调官银已全部追回,甚至还多出了数千两——银锭重熔会有火耗,重量只会少不会多,现在多出来的部分自然是温世贤忍痛自掏腰包拿出来的——请求皇帝给予从轻发落。嘉靖皇帝恩准,不再追究责任,只是让严嵩派人前往江西将温世贤狠狠地训斥了一通。

虽然被免于处罚,可是温世贤自己都明白,好运不可能一直罩着自己。由于多次犯错,自己在严嵩心目中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现在满朝皆是严党,严嵩从来不缺打手和爪牙,如果再不做几件让严嵩满意的事情出来,厄运迟早会要降临的。可是怎样做才能讨得严嵩的欢心呢?这可让他犯了难。建豪宅这门生意已经被许如尘抢了去,如今正建得如火如荼,自己再建的话,那就是拾人牙慧,也显得太没有诚意,那还有什么更好的主意呢?

温世贤苦思不得其解,这情形落在他儿子温伯璋的眼里。这小子不学无术,但是却有些小聪明,捞钱的手段比他老子还狠,上次将木料以次充好的事情就是他弄出来的,当然事情败露以后,吐出来的比他赚的还多,典型的得不偿失。他知道父亲为什么事情苦恼,就出了个主意——一个绝不逊于建豪宅的主意。

那就是为严嵩建一座生祠。

建生祠的历史由来已久,所谓生祠,就是为活人所建的祠堂,生祠不是随便就能建的,如果不是有举世公认的贤德,或者当政时做出了造福万民的政绩,那就根本没有资格立祠。而这两点,貌似严嵩一样都占不到。不过不要紧,建生祠有百姓自发,也有下级出于阿谀奉承的目的为上级官员立祠。温伯璋出的主意自然就是后一类。

建生祠的费用有多有少,多者数万,少者几千,温世贤既然是要巴结严嵩,那生祠自然得建得豪华气派。几经考虑,他决定将生祠建在南昌著名的东湖百花洲上。百花洲位于东湖湖心,风景秀丽,洲上有楼阁亭台十多处,湖光洲景美如画。著名的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便是在这里。这样一块风水宝地,若是能建一座生祠,必定能够搏得严嵩的欢心。

不过出主意简单,真要建生祠的话,那花费就海了去了。特别是要想邀宠的话,建得差了肯定不行,那还不如不建呢。要想建好,根据温世贤的估算,至少要花十几万,这笔钱不能由官家来出,一则公器私用,会惹来麻烦,二则许如尘建豪宅也没有用官家的钱,他没办法开这个口子。但建生祠又势在必行,那就只能自己掏腰包来建。

温世贤虽然是个大贪官,也经常贪墨藩库里的官银,但要一下子拿出十几万,那也得立即吐血,毕竟贪污十万两所冒的风险极大,上次就是砸锅了的。所以他始终弄不明白,许如尘是从哪里弄了那么多钱来建豪宅?难道他当真贪得比自己还厉害?

虽然不服气,但银两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还是得想办法自己筹集。怎么筹?这种高难度的活儿最后还是落到了温伯璋的头上。

温伯璋有自己的生意,街市上有许多店铺就是他名下的,这些都是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得来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市井百姓在哭泣。当然这些都是他自己的钱,拿一小部分出来可以,太多了自然会肉痛。不过没关系,温公子自然有他的办法,搞得好的话,甚至不用他出半厘钱。

什么办法呢?那就是借贷。市井上钱庄不少,但最出名的无疑是商工银行了。这个才建了几年的银行如今在南昌城里已经是家喻户晓,所有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没钱了,可以找商工银行,它可以给你贴心的借贷服务。有钱了,同样可以找商工银行,它会给你带来丰厚的存款利息。至少这几年来,这句话从未让人失望过,它不同于恐怖的高利贷,更没有利滚利那样吸血鬼似的盘剥市民。它的贷款利息很低,抵押也不复杂,办完手续后立即就可以拿到银子,确实无愧于贴心服务这句口号。就算是到期后还不出钱,也不会有黑帮分子提着砍刀上门砸家毁屋。他们还会给一个缓冲期,实在是还不出钱了才会收取抵押之物来替代贷款。甚至在民间传说之中,有些家境实在困难的,还给免掉了贷款,等于白捡了一笔钱用。当然这只是个例,倘若群相效仿,那商工银行也用不着再开了。

温伯璋想到的办法就是去商工银行借钱,在他看来,堂堂的布政使公子去商工银行借钱,那是一种赏脸,看得起你才来借。谁知他派去借钱的下人的回报却是:不借。

温公子自然是大怒,还真是给脸不要脸了,这么不给面子,当心他老爹派人封了这个铺子。他派人将这番威胁的话传了过去,得到的答复仍旧是:不借。他封铺子可以,却得当心惹祸上身。要知道,如今在京城里都有商工银行的店铺,不少朝中大臣都是银行的客户。温公子若是敢乱来的话,说不定铺子刚贴上封条,朝堂上弹劾他老爹的奏折就递给皇上了。这种奏折不一定能够要人命,但架不住他老爹才犯了大错,两者叠加在一起,后果就很难料了。

温公子气得要发疯,却又无可奈何。他虽然混不吝,却也不敢给自己老爹招祸。只好放下身段,亲自到商工银行店铺里去了一趟。

接待他的是一个胖胖的掌柜,面对大名鼎鼎的温公子,胖掌柜显然并没有丝毫畏惧,始终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明说了吧,要怎样才可以借贷?”

“依小店规矩,任何借款均须有担保抵押。”

“我父亲乃右布政使,位高权重,难道还不能做担保?”

“不能。”

“为什么?”

“令尊虽然贵为右布政使,但朝廷任免时常有变,不可尽信。令尊任职已有数年,随时有可能调走,到时候令尊若是调走,我们向谁要银子去?需知这不是几十两,而是几十万两。小店赔不起。”

“一定要有抵押?”

“不错。至少要价值相当的抵押放在小店,才能将银子借出去。”

“那好。我给你抵押,我要借银锭二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