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权谋高手李鸿章:力挽狂澜
6895000000004

第4章 癫狂的前奏(3)

这千真万确是个妖人,证据有两个:一是此人是个信天主的教民,二是他身边带着孩子。如此充足的证据,此非妖人而何?

愤怒的民众将妖人扭送官府,天津县令刘杰不敢怠慢,急忙升堂审案。这一审,险此没把个刘杰气死,被民众扭送官府的妖人,名叫沈希宝,他是带着自己的儿子出门,不慎被到处寻找妖人的人民群众发现。群众认准了他是教民,身边又带着孩子,定然是诱拐孩子的妖人,不由分说打了个半死,给送到官府来了。

一场虚惊过后,天津城群体捕捉妖人的活动,却是愈演愈烈。不多时果然又捉住一个叫武兰珍的女人贩子,在群众的暴力殴击之下,武兰珍为了保命,不得不顺着大家的要求,编造说是教堂里的王三,拿迷药给她,让她去诱拐孩子。而后县令刘杰押着武兰珍去教堂对质,可是武兰珍所说的教堂里边的物件路径,与教堂丝毫也不搭界,让她指认拿迷药给她的王三,她也说不出来。

事件进一步恶化,群众开始围攻教堂,抛砖掷瓦,追打教民。法国领事丰大业一时想不开,竟然找来官府要求保护。他真不该来,因为三口通商大臣祟厚,对法国人印象极坏,却非常热爱俄国。就在这起事件的九年而后,厚道的祟厚瞒着朝廷,偷偷的切割了不少于五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俄国,还替俄国人做主,要求朝廷赔俄国佬500万卢布。祟厚这么个搞法,差点没把个朝廷活活吓死,当时就把祟厚直接逮起来,塞进了天牢去了。

祟厚偷割国土给俄国佬,是九年以后的事儿。目前他正在天津处理妖人拐卖之案。在他给朝廷的奏章中,法国领事丰大业的举止乖张,行为怪异,带有着鲜明的精神癫狂者的特色:

……适丰大业来署,当即接见,看其神气凶悍,腰间带有洋枪二杆,后跟一外国人,手执利刃,飞奔而来。未及进室,一见即口出不逊,告以有话细谈,该领事置若罔闻,随取洋枪当面施放,幸未打中……讵意该领事路遇天津县刘杰,自该堂弹压而回,该领事又向其放枪未中,误将刘杰之家人打伤。众百姓瞥见,忿怒已极,遂将丰大业群殴毙命。传锣聚焦各处民人,将该教堂焚毁……

目前有关天津教案的资料,全都是引用祟厚这个怪异的记载,而且没有人对此有所质疑——不能乱质疑,一质疑你的屁股就坐错了地方,有可能坐到帝国主义的战车上去,那麻烦可大了。

祟厚在他的奏章上还承认,当时的天津城,已经被黑社会性质的暴力团水火会所控制……街市聚集水火会已有数千人,劝令不可出去,恐有不虞。

此外,祟厚报告称,黑社会性质的暴力团伙水火会,在殴毙了法国领事丰大业之后,大闹天津城,冲入教堂活活打死十名修女,神甫七名死无全尸。另有三名霉摧的俄国佬也因为形貌古怪,死于骚乱之中。此外还有两名比利时人,一名英国人及一名意大利人,也被水火会活活打死,教堂被焚六座,中国籍教民被杀者三四十名。

这是一起空前严重的外交事件,法国人当然不肯罢休,俄国人、比利时人、英国及意大利人,也要求朝廷给个说法。所以祟厚急忙展开调研,撰写了这么一个调查报告,递交朝廷。在祟厚的笔下,把个被打死的丰大业描述得神经兮兮,要知道当时水火会包围教堂,官府正在紧急弹压,丰大业最合理的举止,应该是寻求与中国官方的合作,可祟厚却说他官衙里四处开枪,摆明了是找死。

祟厚的报告虽然诡异,但丰大业已经死了,而且天津城中,能够找到的外国人,都已经被水火会打死了,腿快的已经逃之夭夭,或是躲藏起来,所以这个报告结果再离谱,人们也只能听着,即使质疑也找不出实证来。

祟厚在奏报中要求,派曾国藩来处理这件事。一来曾国藩已经处理过许多类似的教案了,二来曾国藩在洋人心目中有影响,可以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

朝廷传旨,命直隶总督曾国藩立即启程,前往天津会同祟厚办理此案。曾国藩启行之后,未至天津,一路上但见络绎不绝的群众拦轿,喊冤之声惊天动地,口口声声请求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则个。曾夫子停轿,问尔等有何奇冤,众人上前,绘形绘色向曾夫子讲述教堂迷奸妇女,剜人眼睛,割子宫阳物等恐怖罪行。曾夫子再问:你们可曾亲眼看到?于是告状的百姓们霎时间就全都消失了。

消失这可不行啊,你们打死了这么多人,单只是修女就活活打死十个,问你拿出实证你就躲了,没实证你凭什么杀人?

曾夫子入得天津城,再行细审,这一审可了不得,难怪祟厚在奏折中,把事情全都推到了死者丰大业身上。原来,这个祟厚才是事情的肇始者。

洋人挖眼取心之说,全系谣传,毫无实据……臣抵津后,查讯挖眼取心有无确据,绅民俱无辞以对。内有一人言眼珠由陈大帅自带入京。大帅者,俗闲称陈国瑞之名也,其为讹传已不待辨。原其讹传所起,由祟厚前月二十四日专弁到京,向总理衙门称有搜出眼珠盈罎之说。其时仓促传闻,该弁未经考实,致有此讹。其实眼珠若至盈罎,则堂内必有千百无目之人,毁堂之时,何无一人见在?即云残害,其尸首又将何归?此可决知其妄者。

曾国藩的这个奏折,名字叫《覆陈津事各情折》,上奏的时间是同治九年九月初五。

由于祟厚本是肇事人,却和曾国藩同堂审案,所以曾夫子不能把话说得太明白。但奏折之中,该说的也全都说了。

追究天津教案,详细经过是这个样子的:陈大帅陈国瑞,挑着几坛子金银珠宝入京,大力宣讲《辟邪纪实》中的故事,这些故事流传到天津,丝毫也没有走样,引发了天津民众的心理惊恐。这节骨眼上祟厚又推波助澜,他专诚派人进京报告,说是在教堂里搜出了几坛子剜出来的人眼珠,此事回馈到了陈国瑞处,再转回来,就变成了陈国瑞挑着几坛子从教堂里搜出来的人眼珠进京。这样虽然天津人没有在教堂里发现人眼珠,但仍然坚信此事为真。若无此事,人家陈大帅挑入京城的那几坛子人眼珠,又是哪儿来的?

既然你教堂里已经搜出来几坛子人眼珠,难道大家不该打死这些修女神甫吗?打死你都是轻的!

这就是天津教案的全部事情经过。

(6)朝廷如何坑害曾夫子

弄清楚事情究竟之后,曾夫子叹息不止。

我们来看看天津教案事发的整个流程:

第一个阶段:是林公林则徐虎门销烟,为了解夷情,以夷制夷,遂招集专业人士,编纂《四洲志》一书。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启蒙阶段。

第二个阶段:鸦片战争失败,林公贬窜伊犁,于是在镇江将《四洲志》交给魏源,嘱其专心研究,以强天朝。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传薪阶段。

第三个阶段:魏源撰《海国图志》,国人淡漠,却引发了日本人强烈的海权意识,并意图将其边防线扩张到中国版图中来。这个阶段,堪称理性阶段,虽然中国人没什么理性,但人家日本人有,魏源有心栽花,无心插柳,实属悲哀之事。

第四个阶段,职场失意者崔暕阅读《海国图志》,去其精华,取其糟粕,另行编纂《辟邪纪实》,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思想嬗变阶段,但实际上却是正本清源,虽然这个本有点邪门,这个源有点离谱,但中国人不爱听什么海权之类的,最爱听的就是群居迷奸割子宫这类污秽兼色情的奇谈,不仅爱听这个,而且还信这个,你又能有什么法子?

第五个阶段,《四洲志》久已被人遗忘,《海国图志》石沉海底,无人问津,唯有《辟邪纪实》爆火走俏,纵然是官府一再查禁,却又一次次的死灰复燃。这个阶段又叫自我催眠阶段,或称自我肯定阶段。概因人的思维有一个筛选机制,只选择那些符合自己观念的信息来接受,不符合自己观念的就排除。林则徐的《四洲志》被排除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也被排除了,人民群众能够接受的,只有《辟邪纪实》这种奇谈妄言,并沉浸于这一类信息中不能自拨。

第六个阶段,称行动阶段。人的行动,受其观念所主导,有什么样子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中国人的脑子有一个固定的操作系统,在这个操作系统上,无法运行林则徐的《四洲志》,也无法运行魏源的《海国图志》,只能运行崔暕的《辟邪纪实》。所以国人必然是被《辟邪纪实》中的信息所操纵,去砸教堂杀修女。天津教案,只是诸多教案中的一件,并非是最严重的。

单只是同治七年这一年里,就先后爆发了四川的酉阳教案、秀山教案、台湾的凤山教案、江苏的扬州教案、湖北的天门教案、贵州的遵义教案、安徽之安庆教案、江西之南昌教案等。其中最严重的,是四川的酉阳教案,教士李国安及教民三十九人被杀,事后教众纠众报复,杀死对方百余人。

单论死的人数,天津教案是排不上号的。但天津近在畿辅,且有外交官与众多洋人被杀,轰动一时。再加上曾国藩、李鸿章师徒二人双双介入的因由,在中国历史上极是拉风。其它教案,缺少了名人效应,也就无声无息了。

事实上,到了这一步事情仍然只是个持续阶段,还没有真正的大爆发。还要再等三十年,于1900年时,义和团重新发现《辟邪纪实》,最终引发八国联军入京的超大规模群体性癫狂。李鸿章活该倒霉,枉他足智多谋,翻云覆雨,却终其一生,都是踏在这桩群体性癫狂的节奏上行走,可知他是何等的艰难。

然而李鸿章再难,也比不过老师曾国藩之悲惨。

话说曾夫子弄明白了前因后果,拿起笔来写结案报告,可这个报告如何一个写法,却是让夫子煞费脑筋。

从崔暕的《辟邪纪实》写起如何?扯!有点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写起如何?更扯!那就从林公林则徐的《四洲志》写起如何?太扯了,扯得太远了!朝廷要看的是你对天津教案的分析结果,你扯到林公林则徐那里,这岂是正常人的脑子能够消受的?会把人看得神经错乱的。

曾夫子只能就事论事,把天津民众群体骚乱的深层次心理契因,分析透彻到位,这就算完成任务了。

夫子的这个奏折,名字叫做《查明津案大概情形折》,写于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此奏折超长、超长、超级长。按理来说我们不该引用如此之长的奏折,一来会害得读者没了胃口,二来有拼凑字数之嫌疑。但没胃口有嫌疑也没得法子,这个奏折,我们必须要引用。

因为夫子一生的名节,就是毁在这个奏折上。

不引用这个超长奏折,你就无法认知中国的国民性,与官场上秘而不宣的诸多诡异规则。

《查明津案大概情形折》

(同治九年六月二十三日)

奏为查明天津滋事大概情形,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臣国藩于六月初九日,静海途次承准军机大臣字寄,六月初八日奉上谕:曾国藩奏起程赴津筹办情形一折。据称教堂牵涉迷拐之案,讯供稍有端倪,尚未能确指证据等语。此案启衅之由,因迷拐幼孩而起,总以有无确据为最要关键,必须切实根究,则曲直既明,方可再筹办法。至洋人伤毙多人,情节较重,若不将倡首滋事之犯惩办,此事亦势难了结。着曾国藩、祟厚悉心会商,体察事机,妥筹办理,以期早日完案,免滋后患。曾国藩拟将误毙俄国人命及误毁英美两国讲堂先行设法议结,不与法国牵混,所见甚是,着即会祟厚妥为商办,以免轇轕。将此由五百里各密谕知之,钦此。

臣等伏查此案起衅之由,因奸民迷拐人口,牵涉教堂,并有挖眼剖心作为药材等语,遂至积疑生愤,激成大变,必须确查虚实,乃能分别是非曲直,昭示公道。臣国藩抵津后,逐细研讯教民迷拐人口一节,王三虽供经供认授药与武兰珍,然尚时供时翻,又其籍在天津,与武兰珍原供在宁津者不符,亦无教堂主使之确据。至仁慈堂查出男女一百五十余名口,逐一讯供,均称习教已久,其家送至堂中豢养,并无被拐情节,至挖眼剖心则全系谣传,毫无实据。臣国藩初入津郡,百姓拦舆递禀数百余人,亲加推问挖眼剖心有何实据,无一能指实者,询之天津城内外,亦无一遗失幼孩之家控告有案者。惟此等谣传,不特天津有之,即昔年之湖南、江西,近年之扬州、天门及本省之大名、广平,皆有檄文揭贴,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厥后各处案虽议结,总未将檄文揭贴之虚实剖辨明白。此次详查挖眼剖心一条竟无确据,外间纷纷言有眼盈坛亦无其事。盖杀孩坏尸、采生配药,野番凶恶之族尚不肯为,英法各国乃著名大邦,岂肯为此残忍之行?以理决之,必无是事。

天主教本系劝人为善,圣祖仁皇帝时久经允行,徜戕害民生若是之惨,岂能容于康熙之世?即仁慈教堂之设,其初意亦与育婴堂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穷民为生,每年所费银两甚巨。彼以仁慈为名,而反受残酷之谤,宜洋人之忿忿不平也。

这就是曾国藩的奏折。或者说,这就是大家看到的曾国藩奏折全部。

大家是从什么地方看到的呢?是从朝廷公布的邸报上看来的。原来,朝廷接到曾夫子的奏折,大喜,立即将夫子的奏折,给登报公开了。

夫子一生,磊落光明,公正无欺,事有不可背人做,话无不可对人言,不怕你朝廷将奏折登报。更何况,朝廷将夫子奏折登报的目的和意图,或许是希望借助夫子的影响力,把天津教案的是是非非说清楚,以息民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