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分养,七分教:培养优秀孩子的黄金法则
6942300000013

第13章 养而教之,父母之责(4)

然而,许多年轻的家长并没有注意到,每当子女用自己的方式哭、吵闹、软磨,迫使父母让步,实现自己的愿望,在父母面前取得胜利的时候,他们实际上给子女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他们是全家关注的中心,全家人都要服从他们的意志,他们的愿望不受限制,他们的行为不受约束;凡是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都能得到;凡是他们不喜欢做的事情,在这个家里就行不通;父母的任何要求都是可以对抗、可以改变的,父母的权威是不存在的。当子女不服从家长的正当教育时,这些好心的家长就以新的许诺换取子女暂时的“听话”。于是,子女最初的反抗胜利了,父母的管教失败了。

所以,一味满足子女的要求,这不是在爱他们,而是在害他们。如果父母对子女提出的各种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律满足,那么,长此以往,就会助长子女嚣张的气焰,什么都想要,而且想要的东西必须得手,这样就会养成坏习惯,甚至步入歧途。

【教育感悟】

失掉“权威”的父母是不能教育好子女的。

不推卸自己的责任

成功的父母,他们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那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是积极地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从不给自己找任何借口,从不去以各种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而不成功的父母,总是为自己教育不好孩子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或借口。其实,每个借口都是事实,只是失败的父母才把它们当作事实,而成功的父母从来就不把它们当作不可改变的事实。

今天,面对青少年频频发生离家出走、自杀及违法犯罪等事件,持消极心态的父母往往会从游戏厅、网吧等外界因素找原因,结果只会简单地禁止孩子去上述场所,或者是被动地等待政府采取取缔措施;而持积极心态的父母,则会更多地从孩子的灵魂深处找原因,从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进中寻找治本的方法,真正培养出孩子的自律精神与自控能力。

【教育感悟】

每个借口都是事实,只是失败的父母才把它们当作事实,而成功的父母从来就不把它们当作不可改变的事实。

要教子成龙,不要望子成龙

从孩子的降生开始,到孩子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带着望子成龙的心情为孩子倾注了无限的爱。但过分的溺爱并不能使孩子成才,望子成龙这句话应该改为育子成龙,因为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倾向是颇令人担忧的。曾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仁爱是人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童年过得很艰辛,再不能让孩子经受我们的那些磨难了。”正是怀着这种想法,父母们尽其所能地从各方面满足孩子的需求,包括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无理的要求,代替孩子完成一些理应由他们自己完成的事。如做作业、干家务、值日扫地等等。他们尽力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平平顺顺的,似乎这样就能保证孩子幸福健康地成长。但是事实上,这种幸福观很容易导致孩子的灾难。

【教育感悟】

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反复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19世纪的哲学家、教育家爱德华·谢根博士,提出了顺其自然地引导孩子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

他把物品的名称分三个阶段教给孩子,比如,把铅笔、圆珠笔和毛笔拿给孩子看,第一阶段首先拿出铅笔,指着铅笔对孩子说:“这是铅笔。”第二阶段是并排拿着3枝笔问:“哪枝是铅笔呢?”让孩子自己选择。第三个阶段是拿着铅笔问:“这是什么?”

这样以“这个”、“哪个”、“什么”来提问、让孩子回答的方法即为“谢根三阶段”,这样反复做来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教育感悟】

从易到难,分阶段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永不放弃孩子

大卫·洪贝克曾经指出:当大人对孩子产生信心时,将有两件事情会发生,第一,大人本身会变得更为乐观,因此当他和孩子沟通时,其言语及行动都更为正面;第二,大人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加勇敢、更加热诚。他还指出,只要校方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成功”,那么学校本身也会办得更成功。

这种信心就是你需要的,如此你才能带给孩子最好的。具体地说就是:永不放弃孩子。这是作为成功父母最重要的秘诀。如此,父母的信心就展现出一种可为的态度,这样的态度推动你去做,让你知道这些事一定可以办到。你会知道你的孩子做得还不错,而且你也是一个不错的父母,同时,许多人都站在你这边,大家都会帮助你教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不管每一天或是外面的世界如何,这些都是真的。

【教育感悟】

“我永不放弃孩子”这是作为成功父母最重要的秘诀。

重要的是保护自己

有记者曾以“当你遇到坏人时该怎样做”为题,对一些初中生和小学生做过一次调查,结果大多数孩子回答是“我和他拼了”、“我带一把水果刀放在书包里,遇到坏人时,我用刀捅死他”。

这话听来似乎很勇敢,其实是很危险的。一个十几岁的小孩,用水果刀同坏人对抗,能胜得了吗?

如果因此把坏人激怒了,或他夺走了你的刀,用那刀来对付你,你是不是会受更大的伤害?所以,还是告诉孩子在自己处于弱势的时候,最为重要的是想办法保护自己,使自己受到的伤害减到最小。在弱势中,如果坏人要抢你的钱,就把钱给他,要抢你的表、项链,就自己摘下来给他。

如果孩子遇到歹徒,我们应当告诫他们,首先要尽量保护自己。要见义“智”为,不要蛮干,学会机智地与坏人周旋,设法报警或通知成年人,努力做到既要保护自己,又要制服坏人。

【教育感悟】

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有多大力量,都要记住,重要的是保护自己。

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

罗素曾讲过他教子的一件逸事。一次,罗素的妻子给年幼的儿子讲黑胡子(法国民间故事中连续杀掉6个妻子的恶人)的故事以后,儿子在游戏中坚持选择扮演黑胡子,并认为黑胡子的妻子不服从命令,杀死她是她应得的惩罚。在游戏中,他甚至表演把女子的头颅血淋淋地割下来的恐怖情景。

有人质问罗素:作为一个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你怎么可以允许幼稚的儿子有杀人的念头并津津乐道呢?

面对这一问题,罗素坦然地认为: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在孩提时代通过装扮黑胡子,可以大致地满足一下他的权力支配欲。如果成人把孩子的权力支配欲在儿童时期就消灭于萌芽状态,他就会心灰意冷,死气沉沉。他不做好事,也不伤害他人。这种不做好事也不做坏事的懦夫,不是世界需要的人,也不是我们要努力培养的孩子。

在儿童年龄尚小、不足以造成破坏时,应当顺应他自然的天性,任其在梦想的王国里过着远古野蛮祖先的生活。不要害怕孩子将总是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因为他会追求更为高尚的趣味,并获得更多满足高尚趣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罗素说:“我在小孩子时,特别喜欢翻跟斗,但是现在我再也不翻了,尽管我认为这么做没有什么邪恶之处。同样地,喜欢扮演黑胡子的孩子也将会改变口味,而学习以其他方式寻求权力。”

【教育感悟】

教育主要在于本能的培养,而不是压抑本能。不要害怕孩子将总是保持在这一水平上,因为他会追求更为高尚的趣味,并获得更多满足高尚趣味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谦让不等于懦弱

谦让是受人称赞的一种美德,但谦让不等于懦弱、自卑,否则就不能称为一种美德,而是一种个性的缺陷了。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当警惕谦让后面所隐藏的这种个性上的缺陷。例如,一个小孩子得到一本自己非常喜爱的故事书,他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不时翻阅一下。一天被邻居家的孩子看到了这本书,便十分强硬地要求借给他看。孩子的脸上显现了矛盾的表情,哼哼叽叽,说不出所以然。邻居家的孩子进一步加强攻势,最后孩子有些不情愿地答应了。邻居家的孩子没有丝毫感激的意思,还颇有理所当然的味道。

在这种心理格局中优势属于邻居家的孩子,而那个孩子只充当随从的角色,他的承诺是出于无奈甚至是违心讨好的成分。

谦让是传统的美德,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化的今天,也仍不失其价值。然而,谦让的行为如果是出于畏惧而非一颗博爱之心,那便归于懦弱了,一个出于怯懦而不敢维护自己应有权利的人,总是愤慨人与事的不平,这种愤慨易使人偏激,最终使人变得暴力,或使人丧失了自信与抗争的勇气,让自身的懦弱吞噬自己的灵魂。

对于一个有健康心态的孩子,我们不必过分介入他们与其他孩子的交往中。但对于懦弱、自卑的孩子,需要父母在心理上的支持,需要树立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维护自己利益的勇气。

【教育感悟】

对于懦弱、自卑的孩子,需要父母在心理上的支持,需要树立他们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维护自己利益的勇气。

别老是想“管”住孩子

“严格”不等同于“管”。你最好是从此不要再用“管”这个词,而要多想如何“激励”和“引导”孩子。老是想“管”住孩子的父母,多数都会以失败告终。因为孩子要么是永远都管不住,要么是父母必须管他一辈子。

严格的教育和训练虽然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但适度的压力是推动人前进的重要动力。当父母的严格要求取得了孩子自己的认可,当来自父母的压力最终转化为孩子内心给自己的压力之时,孩子才会取得更大、更长久的进步。

【教育感悟】

老是想“管”住孩子的父母,多数都会以失败告终。孩子要么是永远都管不住,要么是父母必须管他一辈子。

不要把你的孩子推向错误的怀抱

拥抱不仅会给你的孩子安全感,同时也满足了孩子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将来会落实到孩子的伴侣身上。这一点对于家中有女儿,特别是青春期的少女的父亲尤为重要。当女儿进入青春期时,许多爸爸都下意识地避免与女儿身体的接触。可怜的女孩,她不仅要适应自己身体的变化,而且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刻,遭遇父亲的冷落。

其实她还是你的小女儿,她仍然需要你的拥抱和亲吻。如果你不能给女儿渴望的爱和关怀,她的心会转向任何一个愿意给她这种关爱的人。不要把你的孩子推向错误的怀抱。

请记住一个忠告:你在女儿很小的时候逗她玩的那些做法,也许已不适合一个13岁的女孩。但她长大之后仍然渴望你对她的关爱和教导。当妈妈告诉女儿成长的秘密时,爸爸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悄悄地向女儿传递如何与异性相处的信息。爸爸信息的中心内容是:鼓励、保护并保守她女性的尊严与纯洁。

【教育感悟】

当妈妈告诉女儿成长的秘密时,爸爸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悄悄地向女儿传递如何与异性相处的信息。爸爸信息的中心内容是:鼓励、保护并保守她女性的尊严与纯洁。

帮助孩子了解工作与金钱的关系

把金钱浪费在没有用的东西上,和省下每一分钱存起来而从不乱花的乐趣之间,要找出适当的平衡点,我们需要多年的经验,其中也会犯很多错。事情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就如詹姆士所说的:“上帝给我们记忆,好让我们长大后,能把钱处理得比小时候好。”说到小孩和花钱,你别期待他们很快就会有清楚的洞察力。他们可能得花上好几年的时间来学习分辨“想要”和“需要”,以及如何做明智的选择。

如果你是消防员,而你的孩子曾见过你扑灭火焰,他们就可以想到你工作的情形;如果你是牙医,而你的孩子曾到过你的诊所或看过你检查病人的口腔,他们就会明白你是做什么的。

如果孩子并不完全明白父母每一天中在做些什么,他们当然也不会清楚父母不在家的这段时间,和他们在超级市场里买的糖果之间有何关联。

帮助孩子了解工作和金钱的关系是父母的职责。任何时刻都有讨论这一话题的机会:当你带着孩子一同工作时、当他要求买某种昂贵的东西你说不行时,或者当你在付每个月的账单时。

孩子帮忙做家务时,我不认为应当付钱,因为他们做的只是身为家庭一份子应做的日常家事——铺床、把玩具收拾好、挂好他们的衣服、晚餐后帮忙收拾碗筷、遛狗等等。我们当然不想教出一个在我们请他把垃圾拿出去,或者把洗好的碗筷从洗碗机里拿出来时会问“你要付我多少钱”的孩子。

【教育感悟】

我们当然不想教出一个在我们请他把垃圾拿出去,或者把洗好的碗筷从洗碗机里拿出来时会问“你要付我多少钱”的孩子。

厌学是万恶之源

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这句话虽有些偏激,但偏激的话往往更深刻,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