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对挫折和失败的体验,能使人对待风险应付自如,一旦发现自己能挺过来,那么对失败的恐惧就更少了。要是孩子们失败了没有受到严厉的指责,他们就会觉得尝试失败的行为是一种轻松的体验,从而更多地去尝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下次遇到问题时,就会比较从容自若地应付,而再下次,就更加从容了。没有达到目的是很令人失望的,但这也能使孩子接受教训和总结经验。家长们应该鼓励孩子们进行积极的尝试。
从失败中学习新事物非常重要。若能如此,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更不会失去信心。日本学者戴斯雷里曾说:“没有比逆境更有价值的教育。”如果把失败弃之不顾,不加反省就意志消沉,那么即使开始下一项工作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遇到失败,若只是简单地以“跟不上人家”为借口,就不会有任何进步,没有在失败中的学习精神,便永远得不到成长。况且,只有在失败中,才有值得学习的东西。
【教育感悟】
要及早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等他们长大了,就会拥有应付逆境的一套本领。
溺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
许多父母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千万不能亏待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没面子,千万不能让孩子受委屈。于是百般呵护,小心侍候。等把孩子的虚荣“喂”大了,坏习惯“养”成了,孩子的心灵也麻木了,父母们这才如梦初醒。
父母的爱总是仁慈的,但是仁慈的心要用得恰到好处,过分的溺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伟大的心理学家阿德勒博士在其个性心理学畅销书《自卑与超越》中讲到:有三种儿童成年后,常常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有器官缺陷的、被忽视的、被宠坏的。特别是被宠坏的孩子,很可能成为社会中最危险的一群。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任巴甫什中学校长时,就在校门屏风上写有这样一个校训:“要爱你的妈妈!”有人很不理解,问他为何不写“爱人民、爱领袖、爱祖国”?他回答:“对孩子的教育应当从具体的形象入手,试想,一个人连他的妈妈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
现在许多孩子之所以对父母不体谅,就是因为他们不能从生活中体会父母工作的劳累、挣钱的艰辛,感恩之心缺乏萌芽的土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有意识地为他们提供这种机会,悉心加以培养,让子女从小养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把子女教育成既懂得接受爱、又懂得回报爱的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只有心怀感恩,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幸福,从而珍惜所有,否则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来由地愤世嫉俗。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让孩子明白感恩既是一种做人的道德,又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教育感悟】
有三种儿童成年后,常常是生活中的失败者——有器官缺陷的、被忽视的被宠坏的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日本著名学者高桥先生,在他《丑陋的日本人》一书中,曾详细记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当年,高桥敷先生在秘鲁一所大学任客座教授,曾与一对来自美国的教授夫妇毗邻而居。有一天,这对夫妇的小儿子不小心将足球踢到了高桥先生家的门上,一块花色玻璃被打碎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高桥先生和他的夫人按照东方人的思维习惯,估计那对美国夫妇会很快登门赔礼道歉。然而,他们想错了。
那对美国教授在儿子闯祸之后,根本没有出现。
第二天一大早,是那个孩子自己,在出租车司机的帮助下,送来了一块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礼地说:“先生,对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为商店已经关门了,所以没能及时赔偿。请您收下它,也希望您能原谅我的过失。”
理所当然地,高桥夫妇不仅原谅了他,而且喜欢上了这个通情达理的孩子,他们款待孩子吃了早饭,还送给他一袋日本糖果。事情本来可以划上句号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当孩子拿着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对美国夫妇却出面了。他们将那袋还没有开封的糖果还给了高桥夫妇,并且解释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个孩子在闯了祸的时候,不应该得到奖励。
在这对美国父母看来,这个小“男子汉”应当学会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任。之所以这样做,是让他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只有付出代价之后,他才能接受教训。
由于家长总是出面认错,代孩子“受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有家长给他“兜着”,很容易放任自己的言行,逐渐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教育感悟】
孩子做了错事,由家长替孩子认错、向别人道歉,其用心是出于疼爱孩子。然而,这种“疼爱”不是真正的疼爱,它在客观上是在袒护孩子的过错。
坐享其成者,很少能成就大业
作为父母,特别是母亲,对子女常常会有不合理的偏爱。在家庭中,最大或最小的孩子都可能得到优待。惟有居中的子女容易受到忽视,但他们往往是最有出息的。
在子女小时不应对他们过于苛吝,否则会使他们变得卑贱,甚至投机取巧,以致堕入下流,即使后来有了财富也不会正当利用。聪明的父母对子女在管理上是严格的,而在用钱上则略为宽松,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在子女还小时,父母就应当考虑他们将来的职业方向并加以培养,因为这时他们最容易塑造。但在这一点上要注意,并不是孩子小时所喜欢的,就是他们终生所愿从事的。如果孩子确有某种超群的天赋,那当然该扶植发展。但就一般情况来说,下面这句格言是很有用的:“长期的训练,会通过适应化难为易。”还应当注意,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子女,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
【教育感悟】
聪明的父母对子女在管理上是严格的,而在用钱上则略为宽松,这是非常正确的做法。
与人分享,不吃独食
几乎每个家庭都实行“孩子优先”的原则: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都是子女优先,碰上奇缺的东西,就由子女自己独自享用了。可是随着子女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年轻的父母们发现,子女手中的东西不愿与人分享,甚至不愿意给父母和爷爷、奶奶。这时,父母可能会很尴尬,并且有些心酸,子女怎么成了“白眼狼”?
自私的孩子是谁造成的?是家长自己长期过分溺爱、娇纵的结果。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生活条件优越,特别是祖辈和父母众星捧月的态度,把孩子放在了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助长了他们的独占欲,强化了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孩子们只知享受和索取,却不知付出和奉献,长期下去,逐渐发展成极端自私的情感和行为。
总之,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家长的溺爱密切相关的。很多父母和长辈出于对孩子的爱,把好吃的、好玩的全让给孩子,孩子偶尔想让长辈分享,长辈在感动之余却常说:“我们不吃,你自己吃吧。”长此下去就强化了孩子的独享意识,他们理所当然地把好吃的、好玩的据为己有。
做父母的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爱。千万不要一味地给予孩子爱,这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懂得爱别人。因此,父母在爱孩子的时候,应该教孩子学会与人分享。
【教育感悟】
孩子吃独食,不愿与他人分享,是与家长的溺爱密切相关的。
让孩子明白:在获取的同时也要付出
家长不要认为孩子是你全部的生活内容,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的牺牲品。你也有自己的需求,请你不要忽视这一点。如果孩子的要求越来越过分,你就一定要及时制止,让孩子明白:在获取的同时,也要付出,爸爸妈妈和孩子一样,都有自己的需求。
张女士的女儿特别喜欢吃烧鸡,尤其爱吃鸡腿。每次买来烧鸡,张女士都先将鸡腿放在女儿的面前,而自己只吃鸡头、鸡爪。一次,朋友请张女士母女吃饭,给她们母女各夹了一只红烧鸡腿。没想到张女士的女儿说:“我妈妈不爱吃鸡腿,妈妈爱吃鸡头、鸡爪。”张女士听后感到不是滋味,没想到自己对女儿的一片爱心,被误解成了自己的一种饮食爱好。后来又一次吃鸡时,张女士只将一只鸡腿送到女儿面前,自己也拿起一只吃了起来。女儿立刻瞪大了眼睛,大声吵了起来:“你怎么把我的鸡腿吃了?”这时张女士郑重地对女儿说:“不是妈妈喜欢吃鸡头,是爱你心切,才把鸡腿让给你吃。”可女儿并没有理解妈妈的苦心,总觉得这次少吃一只鸡腿很委屈。
类似的事情并不少见。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心态,只要孩子能学有所成,大人吃点苦、受点累无所谓。这种“不求回报”的无私母爱,会被孩子视为理所当然而习惯于这种模式,同时父母也失去了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关心他人的机会。
【教育感悟】
这种“不求回报”的无私母爱,会被孩子视为理所当然而习惯于这种模式,同时父母也失去了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关心他人机会。
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让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会下棋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刚学下棋时,往往仅考虑自己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而并不考虑别人会怎样。只有棋下到一定水平后,才会考虑我怎样,对方会怎样应对,对于对方的应对,自己应当如何采取措施。如此考虑的回合数越多,个人的水平也会越高。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也是如此,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站在父母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站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老人的那份关爱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考虑,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教育感悟】
能够“心理换位”,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生活中的许多矛盾就都容易化解了。
贪吃者弱智
大脑发育的优劣,关系人的智力发育。婴儿降生后至4周岁是孩子智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营养素缺乏不仅影响其功能,而且影响脑细胞的分裂,永久性脑细胞数量减少,使孩子痴呆、弱智。但是如果吃得过多,同样会使孩子痴呆、弱智。
大脑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和旺盛的机能,物质代谢也十分活跃,脑需血量占输出量的1/5,需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1/40。人在大量进食时,消化道血管扩张,周身血流重新调整,大量血流集中在胃肠,以致脑部缺血,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正常发育,影响其智力的发展,使幼儿产生头昏、无力、困倦的感觉。
再有,婴儿出生时,脂肪组织仅占体重的16%,4~6岁时约占20%。正常情况下,脂肪组织的增长量很少。但若吃得过饱,食入的热量大大超过消耗的热量,热能就变成脂肪在体内蓄积起来,导致肥胖。脂肪在脑组织堆积过多,就会形成“肥胖脑”。大脑的沟回越明显,皱褶越多,智力水平越高。而“肥胖脑”使沟回拥挤不堪,导致脑沟回减少,皱褶消失,大脑皮层必然呈圆滑性,且神经网络的发育也差,使智力水平降低。脑活动方式是兴奋和抑制相互诱导,即某些部位兴奋,其毗邻区域处于抑制状态。若胃肠消化中枢因贪吃而连续兴奋,势必引起邻近的智能区的抑制,使智力变差。
幼儿零食多属高档精细食品,在加工中除去大量纤维素,因而导致便秘。便秘时,粪块在肠内运转迟缓,细菌作用产生大量有害物质,被吸收后经血液潜入大脑,会使脑细胞中毒受损,影响正常发育。
因此,从长远意义上讲,孩子贪吃、营养过剩,会加速大脑早衰,使孩子痴呆、弱智。
【教育感悟】
从长远意义上讲,孩子贪吃、营养过剩,会加速大脑早衰,使孩子痴呆、弱智。
慎用物质激励
当孩子成绩不佳时,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或者请家庭教师,或者反复给他讲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当所有这些都不奏效时,他们便许诺一旦成绩达到多少多少分,就给他买高档跑鞋,出外旅游等等。这种做法的确能对一个孩子的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孩子产生高度的积极性,可效果往往是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注定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一个小孩受到多次“贿赂”时,他们会变得愈来愈依赖“贿赂”,甚至做点小事也是如此。
“贿赂”还会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它可能成为孩子努力追求的首要目标,而不是起着使孩子内在动机发生转变的作用。当追求“贿赂”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或者行为的动力时,家长如果再对孩子继续“贿赂”的话,孩子就可能和家长谈条件,要求加大“贿赂”的价码。
【教育感悟】
当一个小孩受到多次“贿赂”时,他们会变得愈来愈依赖“贿赂”,甚至做点小事也是如此。
不要在众人面前炫耀孩子的优点
仅仅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或喜或忧的人是最蠢的。
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麦克,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这次,他在班上得了“最佳朗读”的奖状,他心中充满了骄傲,回到家里跟女佣吹牛:“看看你能不能念这个,诺曼。”
这个善良的妇人拿起课本来,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结结巴巴地说:“唉,麦克,我不知道怎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