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的精神生活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人的心灵得以寄托的场所。每个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精神生活的归宿地。人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想信念、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追求、精神风貌、科学文化素养等方面。其中,思想道德居于统帅和支配地位。一个人要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必须有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观念作为支撑。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和科学的理论去塑造人们的精神世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需要看,既要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时,人们精神世界的健康,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是积极有利的。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扩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更加丰富,人们能够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但也要看到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比如某些地方越富裕,封建迷信越盛行,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在某些人的头脑中有所滋生和蔓延,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缺失,传统美德受到冲击,有的人失去了基本的道德良知,出现见利忘义、重财轻德、甚至为了谋取物质利益而不惜冒违法犯罪的风险;有的人信仰缺失,生活失去精神支撑和正确航向,生活在迷茫之中,精神世界空虚,找不到幸福感或者幸福指数下降;有些人在改革与发展的环境中不知所措,产生新的思想困惑,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和不适心态;有些人不能正确看待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问题,动摇理想信念,失去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信心,有的人寻求一时的享乐,有些人则寻求低级庸俗的满足和刺激,有些人甚至实施有损国家、社会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西方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涌入,形成了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在相互激荡中共存的局面,有些人由于缺乏鉴别能力,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崇洋媚外。在物质生活有所改善的条件下,有些人忘掉了艰苦朴素的作风,铺张浪费盛行。有些地方社会风气令人担忧,黄赌毒沉渣泛起,不良社会风气盛行,黑恶势力有所滋生和蔓延,某些犯罪依然猖獗。实现全社会道德风尚的根本好转任重道远。这些情况说明,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解决人们精神层面存在的问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好务,是我们目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理论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导群众,自觉同各种错误的落后过时的思想和观念作斗争,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持洁净的心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总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一直追求的目标。并且明确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为社会的公平正义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和谐文化,为社会和谐奠定思想基础;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的安定有序;激活社会活力,增进社会的团结和睦。其中,怎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所有思路中必须解决的课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我们党一直注重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毛泽东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在1957年2月27日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科学的判断和阐述,并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人民内部矛盾是相对于敌我矛盾而言的,要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必须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毛泽东指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的内容和范畴不同。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工人、农民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还强调,要重视对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在一般情况下,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但如果处理得不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对于人民内部矛盾不仅要处理,而且要处理好,那就是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坚持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并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著名公式。他进一步告诫全党:“人民内部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但是如果处理得不当,或者失去警觉,麻痹大意,也可能发生对抗。”
刘少奇同志到几个省调研以后,于1957年4月27日,对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人民内部矛盾包括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矛盾、是与非的矛盾。批评了当时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的错误倾向。强调要重视并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如果人民内部矛盾得不到正确而妥善的处理,就会导致矛盾的激化。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倾听群众的意见,领导干部要带头多作自我批评。指出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常犯的错误倾向:站在人民之上、只分清群众是非而不分清自己的是非、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力服人、把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来处理等等。只有纠正这些错误倾向,才能做好群众工作,才能真正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
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在坚持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观点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新的论述。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但是我们又要看到,还存在许多人民内部矛盾需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包括,生产力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与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城乡低收入人口和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就业压力加大,尤其是源自美国的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农民增收仍然困难,“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发展差距在拉大;由于土地承包、干部作风、企业拖欠或者克扣工资、拆迁补偿、民工返乡、下岗职工权益等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由于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官僚主义、反映社群民意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工作作风粗暴等引起干群关系的紧张;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与社会建设及社会管理之间的矛盾突出;反对司法腐败、要求司法公正的呼声还很高;民族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这些情况说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特别是在实现小康任务以后,人民内部矛盾会更加凸显出来。这要求我们正视而不能回避现实,尤其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处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
必须清醒地看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探寻反映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状况和特点的机制和办法。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发展的事业。人民内部矛盾是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途径只能在发展中解决,离开了改革与发展,将失去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才能使这些问题和矛盾不断得到解决。二是创新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各种科学可行的机制。建立健全反腐防变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既要充分发挥国家机关在协调处理矛盾中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民间力量及各种社会力量在矛盾化解与调处中的作用。比如现在出台的领导干部接待日制度,领导干部、代表、委员联系群众制度,机关或者干部调研机制、领导干部任期问责制、基层群众调解机制等。三是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严格依法办事,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严格依法办事的表率和模范,司法机关要独立行使职权,做到公正司法,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们懂得有矛盾和问题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多种手段中,要灵活运用,不能单一化、片面化,需要多种手段多管齐下,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四是注重疏导工作。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主要的是涉及群众的问题,要正视矛盾的存在,不能让矛盾积累,更不能让矛盾激化而影响到改革与发展的大局,这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好事前工作,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发现矛盾或者问题的苗头,就要及时加以教育、疏导和解决,使矛盾和问题消化在萌芽状态,把治标与治本结合起来,更要注重治本。有些影响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往往是由于平时忽视疏导工作,矛盾越积越深,一有导火索,矛盾就会升级并且一触即发。这种情况值得我们反思,既要注重对事态的积极妥善处理,更要未雨绸缪。五是要改进领导作风。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名利观、政绩观、群众观,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领导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就会得到巩固和健康的发展,坚决克服粗暴的工作作风甚至侵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各种手段和方法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中的根本方法。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特点在于它注重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思想认识问题不是通过简单的外部强制手段就能解决的,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做思想政治工作核心是人的工作,要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育引导和疏导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善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群众,把党的政策及时宣传给群众,把党的温暖送给群众,处处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全面地耐心地倾听群众诉求,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才能形成安定团结的局面。
(四)完成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党的纲领是党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的集中概括。党的纲领是党的一面旗帜,代表党的形象,是统一全党的意志、行动和步伐,团结群众和组织群众共同奋斗的一面旗帜。
党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人类最终追求的远大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流血不止,奋斗不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需要人民有克服和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在革命时期,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不畏艰险,就是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精神支柱。在建设与改革时期,共产党人能够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靠的就是这种精神力量。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辛的历史过程,需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奋斗,通过若干阶段性的具体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在推进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发展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行动纲领,即最低纲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伟大实践。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没有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就会失去灵魂,偏离正确的方向;没有最低纲领,没有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阶段性实践,最高纲领就只能是美好的空想,成为可望不可即的空中楼阁。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才有共同奋斗的精神动力。但我们又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立足于每一个阶段的实践,努力完成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现阶段就是要努力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任务是我们现阶段的最低纲领。任何时候都不能把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对立起来,割裂开来。因此,怎样树立起远大理想,把人们组织起来脚踏实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