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26

第26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7)

形势教育是日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形势教育的任务是:通过进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教育,使人们及时了解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消除人们头脑中的疑虑和困惑,看清主流与支流,保持正确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认识和了解我们国家、地区、本单位和个人所处的环境,明确自身的任务和责任,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人们完成特定形势下的任务的信心,把一切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同心同德地完成党的历史任务。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重视以形势教育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从战略相持转入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为了使全党和全国人民认清战争形势,对革命的前途充满信心,团结一致,鼓足勇气,毛泽东同志发表了题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讲话,明确指出,人民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战胜蒋介石反革命集团,因为我们是正义的、人心所向的。对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比较,革命力量已经赢得优势和主动,指出革命胜利后的目标,以及当前要做的事情,最后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只要共同努力,团结奋斗,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这对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是我们党历史上形势教育的一个典范。形势教育包括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两个方面的教育。

国际形势教育,就是要让人们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深入地理解我们党和国家对外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如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及其障碍、世界局部地区矛盾和冲突不断的根源、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国际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及其根源和对策、怎样看待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关系、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及其根源和对策、国际竞争状况及趋势、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现状及趋势和应对措施、世界军事动态及发展趋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和平演变”战略的严峻形势、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文化科技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情况等等。在当今国家之间联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国际环境,我们只有对世界政治经济运动过程表现出来的焦点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回答,才能帮助人们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选择和制定正确的对外政策,才能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才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发展的良好机遇,才能在复杂的国际舞台赢得主动。只有对国际形势作出正确科学的判断和理解,才能深刻领会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和平、发展、合作的方针,才能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现行的外交政策和方针。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营造和谐的国际环境。更自觉地顺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

国内形势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要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及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大的全局性问题开展教育。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明确当前的形势与任务,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形势,尽最大努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我国经济建设的稳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要使群众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改革以及其他各方面改革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正确认识党的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正确认识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耐心向群众解释工资、物价、住房、教育、医疗、交通、养老和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宣传党和国家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同时,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还应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形势与任务教育。

(二)搞好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要求:

1、明确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目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使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当前的形势,正确判断形势,理解党应对形势的正确政策,增强贯彻党的正确政策的自觉性。为达到这一目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过程应始终坚持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始终。因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才能顺利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和考验。

2、应针对全局性的、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开展教育。只有抓住全局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和重大战略部署进行。比如,由美国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全球及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以及党和国家采取的对策措施,为了应对金融风暴,尽量减少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我们以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积极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应对危机,参与国际金融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在国内出台各种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实现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促发展的目标,包括“三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既看到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严峻形势,同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自觉领会、支持和贯彻党和国家的各项应对危机的正确政策。形势与政策教育要抓住全局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问题是相对的,有全国性的,也有地方性的和部门或者单位的。只有抓住全局性的问题开展教育,才能让人们分清全局与局部、主流与支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只有抓住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形势与政策教育才能吸引最大多数群众的关注,才能引起群众的情感的变化,否则,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同时,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及时进行,才能让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判断形势,掌握政策,才能及时把广大人民群众调动和团结起来,才能达到形势教育的目的,否则,就不是形势教育而是历史教育了。只有及时,才能不耽误党和国家改革发展的工作大局。

3、讲形势一定要注意实事求是,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这要求按照“三贴近”的原则进行,即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既要讲成绩,也要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讲成就要理直气壮,谈问题不遮不掩,使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即使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都能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才能有决心和信心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共克时艰。

4、形势与政策教育,既要注重普遍性,又要注重特殊性,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展开。比如干部、工人、农民、学生、军人,既有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有各自关注的问题。

5、形势与政策教育应当是党的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因为社会形势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也随之在不断的调整,这需要经常性的形势教育,才能让广大干部和群众明白并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

6、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队伍建设。要使形势与政策教育真正做得有声有色,要组织精兵强将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团队,这个团队的组成人员既可以是各级领导干部,又可以是各行业的专家或者理论工作者。只有一批高素质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团队,才能把形势与政策讲透彻讲明白。

7、要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实,才能使群众乐于听,听得明白。

8、形势与政策教育重在树立信心,鼓舞斗志。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任务是帮助全党和广大群众认清形势,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光明,使全党和广大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同时又要看到面前的困难和问题,只要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是能够克服任何困难的。否则,不是给大家鼓劲,而是给大家泄气的话,就会适得其反,就背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初衷。

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面对困难和问题时绝不能采取推诿和敷衍塞责的态度,否则,只能使群众产生不满和反感情绪。同时,要及时提出新形势下的新任务,把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与本单位的具体任务联系起来,使之产生更大的凝聚力。要启发群众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分析形势,切不可将支流当作主流,将局部当作全局。要注意教育的及时性,形势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但是每次教育必须注意时效,这样才能及时帮助群众解难释疑,增强信心。实践证明,经常不断地向人民群众进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地分析形势、认识形势,对于积极正确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完成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增强人民群众对实现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是极为重要的。

七、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一)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推动社会道德水准和道德风尚的根本好转,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实现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道德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衡量人们行为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等的准则或者规范的总称。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教育的力量,实现人们思想认识的自觉和行为的自律。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作为评判人们行为的准则或者规范,是在后天形成的,不同社会、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们具有不同的道德。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都具有自己的道德。剥削阶级总是要确立其道德的统治地位,以调整和维护有利于其统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批判旧道德,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最先进的道德。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们按照这些基本道德规范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要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八荣八耻的内容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的科学概括,它对于培养“四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对于实现社会风尚的根本好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何进一步推进新形势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从“三德”建设发展为“四德”建设,这为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找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点。

(二)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着不同阶级的道德,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维持社会起码的秩序,都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道德规则。因此,社会公德指与组织、集体、民族、社会有关的道德。它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如遵守公共秩序、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救死扶伤等。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