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27

第27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8)

社会公德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历史的演变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社会公德具有基础性、全民性和相对稳定性等特征。它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社会公德要求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者涉及社会公共利益时,履行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是作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基本要求,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人们所尊重。那些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将被人们所不齿。只有人们遵守社会公德,才能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社会公德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稳定而深刻、广泛而持久。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这些传统美德深深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社会公德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从人们实践社会公德的自觉程度和普及程度,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如果社会公德遭到了践踏和破坏,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就会面临瓦解的危险,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就失去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就不可能真正搞好。社会的精神文明当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但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的道德风尚通常是衡量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整个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反映和体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精神面貌总是先从社会风尚中表现出来。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社会必须高扬的基本道德。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责任感考虑自己的行动,遵循体现社会群体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公共规范。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加强以下规范的教育: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讲文明,讲礼貌;诚实守信,表里如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团结友爱;勤劳俭朴,移风易俗;关心公益,匡扶正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美化公共环境,维护生态环境;讲究公共卫生;维护公共安全,敢于见义勇为等等。通过社会主义公德教育,使社会公德规范深入人心,增强公德意识,矫正与社会公德不相符的行为,使全社会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蔚然成风。

(三)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是在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自发形成的、调整人们的职业活动或者职业行为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职业人员的职业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的一般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每个从业人员,不论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基本的共同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往往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标语口号等形式表达,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又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职业道德主要调整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调节从业人员内部关系,加强职业、行业内部人员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是调节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用来塑造本职业从业人员的形象。不同的职业由于职业特点不同,又形成各个行业或者职业的特定的道德准则。商业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文明礼貌、诚信无欺;公交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正点、方便周到;医疗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救死扶伤、高度负责;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热情友好、不卑不亢;文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情操高尚、作风正派;教育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公用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为民着想、讲究质量;个体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是:遵纪守法、买卖公平;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是: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国家公务员的职业道德是:廉洁奉公、甘当公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范和调节职业活动中从业者的行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社会生产生活中各职业的形象、信用和声誉的提高,有利于提高职业活动的效率和社会效益;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四)家庭美德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幸福和睦,社会才能健康兴旺,蓬勃发展。家庭美德是维系家庭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它调整夫妻之间、长幼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良好的家庭美德,可以让家庭洋溢着欢乐。缺乏良好道德的家庭,就会少了欢笑、多了忧愁。家庭的安宁与和谐,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一个真正有家庭美德的人,在单位,就会遵守职业道德;在公共场所,就会遵守社会公德。通过弘扬家庭美德,提倡家庭讲文明、树新风,能够达到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稳定社会基础的目的。家庭美德建设,需要以家庭为阵地,以社会为舞台,开展宣传教育、典型激励、评比表彰、社会约束等活动,大力倡导夫妻平等、互敬互爱、互忠互信、提高素质、共同发展,大力倡导尊老爱幼、赡养老人、优生优育、教子有方、相互关爱,大力倡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和文明程度,激励更多的家庭走进文明家庭的行列。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家庭美德依然是保障家庭美满的思想和认识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家庭关系中,家庭成员之间不仅有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也有道德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要形成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要求家庭成员之间不是过多享受权利,而是要积极主动地承担家庭义务和责任,才能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得到实现。现代家庭关系总体是健康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家庭健康和谐稳定发展的因素,比如八○后的青年家庭的“闪婚”、“闪离”现象,根源在于这些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权利意识很强,义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淡薄、情感脆弱;还有不少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最终引发受害者采取报复等极端方式解决问题的悲剧;有的家庭存在遗弃老人或者儿童的现象;有的家庭存在婚外情婚外恋或者背叛配偶,不履行忠贞的义务,导致家庭破裂的现象;有的家庭忽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引导,甚至存在父母的不良道德行为对子女的负面影响的现象,将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程中留下难以抹去的消极的道德阴影,不仅会影响到良好家庭的建立,而且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些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家庭的稳定与和谐,根本原因在于家庭美德有所缺失,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它涉及到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

家庭美德建设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相互间多一份理解、尊重、关爱、包容,才能共同分享家庭的温馨,尤其是家庭美德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父母的道德素养和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性工程。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仅体现在道德教化方面,更重要的是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道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仅是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公德建设的重要基础。父母对孩子实施道德教育和道德影响,不仅是家庭责任和义务,而且是每一个家庭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五)个人品德教育

个人品德,就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或者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贯的道德特点和倾向。个人品德的存在,构成了其它三个道德的基础。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都要诉诸个人品德。离开个人品德,其他三德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十七大把道德建设从“三德”建设发展为“四德”建设,是我党道德建设上一个重大贡献。它深化了对道德建设规律的认识,找到了道德建设大厦的基石,个人品德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其他三德建设最终都要落实在个人品德上,即其他三德都是个人品德变换不同角色的道德表现,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涵。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对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个人品德的内容很多,例如忠诚老实、坚定勇敢、谦虚谨慎、艰苦朴素、正直无私、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勤奋刻苦、自尊自强、遵纪守法等等。个人品德涉及很多因素,它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所构成。道德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德的首要环节,是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情感是个体在社会实践和生活经历中,基于自身立场、观点所形成的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爱憎等的心理活动。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或决定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自觉自愿地作出抉择、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它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影响。道德意志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道德品质转化的关键。道德行为是个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习惯。只有在道德实践中,个人品德才能形成、巩固、成熟,成为人生整体行为的一贯倾向和稳定特征。社会实践不仅是个人品德形成的客观基础,而且是改变已经形成的个人品德的条件。

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会有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是由单个人组成的,个人品德的高低,决定了社会公德彰显的高度。社会公德的核心内容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互相友爱,济贫扶困。个人品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每一名职员都代表其所属职业的形象,其个人品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对其职业道德的评价。不讲职业道德是由于缺少个人品德修养造成的。只有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才会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才能实现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道德要求。个人品德修养是治国立身之本。中国从古至今都十分重视个人品德的修养,并把它提到治国安邦、立身处世的高度。《礼记·大学》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指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道理,在于净化自己的灵魂,在于用这种德性去使民众自信,在于使人们达到善的最高境界。书中接着说道:“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这些经典名言都特别地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品德建设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注重修炼个人品德,重视个人品德建设,以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实际上是要求党员干部要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中做出表率。我们的党员数量占人口总数二十分之一,同时在干部队伍和公务员队伍中,绝大多数是党员,党员的品行表率做好了,就能产生辐射作用。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的作用发挥好了,在大量法律与制度约束难以奏效的情况下,必须坚持制度建设与个人品德建设并重,发挥道德模范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积极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可以达到治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