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30

第30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11)

具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前途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和尊崇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团结、兴旺发达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华民族追求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实践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积淀、传承和不断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孕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母体;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民族精神是形成中华民族精神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中华民族精神最早的文化记载,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提出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在后来中华民族历经各种自然灾难和外族侵扰或者入侵的磨难中,经受住考验,得到发扬光大。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尽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话语表达,但其中都贯穿着一条红线,这就是爱国主义精神。它表现为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及深切的眷恋,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期盼,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坚决捍卫,对卖国求荣的无比鄙视,对爱国志士的无比崇敬等。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发展和强大,进行了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英雄事迹。从上古神话的女娲补天、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到屈原、文天祥、郑成功、邓世昌、杨靖宇等,是同自然灾难和侵略进行斗争的杰出代表。在中国文化典籍中,就有许多爱国诗句,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陆游的“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生老沧洲!诉衷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李清照的“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近代历史上,西方列强的一次又一次侵略、蹂躏,中华民族没有屈服,也没有任人宰割,而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救亡图存的英勇斗争,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的弘扬和发展。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天下为公”,毛泽东建国感怀先烈所写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些都是那些为救国救民和振兴中华而不懈努力的志士仁人们的爱国精神的集中表达。

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根植于延绵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党的十六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最新的科学概括,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跌宕起伏、生生不息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在当代和平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又有了崭新的表现。在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中,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我国航天工作者在长期的奋斗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在2008年抗击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战斗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再一次经受住考验,大灾有大爱,危难见真情,在共同抗击自然灾难的战斗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和发展,凝聚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其内涵是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历史空前的体现。中华民族在抗击大地震造成的严重灾难的同时,成功举办了北京二十九届奥运会和残奥会,形成了北京奥运精神,其内涵丰富,最基本的就是世界情怀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团结协作、互相关爱的精神。奥运会的举办大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提高了各行各业的服务水平,社会风气良好,文化氛围浓厚,体现出礼仪之邦的风采。北京奥运会的精神遗产最为宝贵、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和谐、文明、开放的精神。和谐体现的是弘扬团结、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精神;文明体现的是实践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开放体现的是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精神。北京奥运是中国人精神、情感经历的一次洗礼。北京奥运是中国人加速与世界文明接轨的一个契机。通过体育的平台,国人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友好热情,学习借鉴各国的文化特色和现代文明。北京奥运是中国人在大国日渐崛起过程中心态逐步成熟的标志。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更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国人在全球聚焦下日益自信从容,改革开放在带来物质富裕的同时,正塑造着大国的心态和风范。

当前,在我们民族前进的征途中,机遇和风险同在,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我们不但要强化机遇意识,提高把握良机、运用好良机的能力和水平,而且要强化忧患意识,提高战胜灾难、攻克厄运的信心和决心。只有充分估计到风险,并且增强战胜风险的能力,才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变逆为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历史发展过程的本土性产物,自然会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激励和推动作用。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中华民族是一个积极的、负责任的、有作为的一员。历史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和谐、向往和睦、缔造和美的民族,她对于和平的珍惜、对于友善的珍视在世界各民族中不仅独树一帜,而且旗帜鲜明。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中华民族在努力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的同时,都在努力促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和共同发展。可以说,以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核心和灵魂的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是世界文明和世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鼓舞下努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并且争取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在自美国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的破坏和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人民将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高举国际主义精神,与世界各国紧密合作,积极应对,尽量把危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限度,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进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就是要使广大人民在新的实践中始终不忘支撑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灵魂,尤其是在日益开放的世界环境中,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相互影响日益明显的形势下,要使广大人民群众不迷失方向,坚持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性格不能丢,并且使我们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与现时代紧密结合起来,使之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目标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切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民族精神的团结、凝聚作用,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三)时代精神教育

从本质上说,时代精神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的精神。它是在继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今时代的客观实际,着眼于未来发展的奋斗目标,适应时代变化、引领时代发展的一种精神力量。时代精神集中表现于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只有那些代表时代发展潮流,标志一个时代的精神文明,对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思想才是时代精神的体现。时代精神对于推动时代的巨大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时代精神的能动作用归根结底取决于它对时代潮流反映的程度。

时代精神具有时代的、历史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推移,不断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在阶级社会中,时代精神具有阶级性。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处于该时代的中心,决定该时代主要内容、主要方向和主要特点的阶级思想,就是该时代的时代精神。当一个阶级由进步趋于反动,不再处于时代的中心地位,它的思想就不再代表时代的发展趋势时,就要被代表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阶级的思想所代替。在当今的历史时代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思想是时代精神的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它总是能够对新的时代出现的新的矛盾和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从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容。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精神,就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动摇,才能在不断改革创新中顺应时代潮流,促进中国各项事业的大发展。党的十七大概括了新时期的“三个最”,即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七大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显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崭新的精神风貌。弘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于团结和凝聚全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针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国内出现的复杂局面,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路线不动摇,继续推进改革和发展的伟大事业,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开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弘扬时代精神,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全社会都倡导、推崇、遵循、践行的重要价值观。在当今中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弘扬时代精神,首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树立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既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又汲取社会主义时代精华的价值原则,集中体现为“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