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32

第32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与原则(1)

一、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怎么样,关键看是否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否取得工作实效,工作实效取决于工作方法是否正确,工作方法正确与否取决于是否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说,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并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经验,思想政治工作应遵循知行统一以及内化外化统一、思想行为与物质利益相联系、人与环境互动、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适应性与前瞻性统一、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多种手段统一等规律。

(一)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和影响人的工作。要使这一工作取得成效,就要认真处理好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的辩证关系,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就是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相互转化而统一的过程。

知与行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即人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意识或者思想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这就是人们总是要“三思而后行”的缘故,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表现;行为是一定思想观念或者意识的具体表现,表现为人们的各种具体实践活动。在这两者的关系中,知支配行;行又推动知的发展或者提升。知与行有统一的时候,也有不统一的时候,即当人们的行为在实践中总是碰壁而行不通的时候,人们就会反思原有的知,看到知与行的巨大差距是导致行遇到障碍或者无法进行的认识或者思想根源,从而对知进行反思和修正,使知得到发展和进步,从而达到与行的统一。知行的这种相互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两者是相互渗透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向前发展。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遵循知行统一的规律,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教育和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这只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步,要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还要进行第二步,使人们把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认识转化为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行为,才能收到实际效果。

因此,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化与外化的相互转化和统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要解决的问题。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和外化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在思想矛盾运动过程。内化就是要帮助和引导人们将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过程。外化就是要帮助和引导人们将自己已经形成的思想道德品质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内化和外化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内化是外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内化,也就没有外化,人们只有认同并接受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和价值观念,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和观念发生变化,才能进一步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有可能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外化是内化的目的和归宿,没有外化,内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因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相互渗透的。内化中有外化,人们新的思想的认识、情感、信念和意志的巩固与强化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长期践行新的思想道德行为的过程;外化中也有内化,人们思想道德行为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思想品德认识、思想道德情感、信念和意志综合作用的过程。既然思想政治工作过程是内化与外化辩证统一的过程,那么,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积极推进内化过程,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意识,从而为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施正确的改造世界的行为奠定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又要善于引导人们的外化过程,促进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诸心理要素的均衡发展,激发人们把优良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外化为具体行动。实现知行的统一、内化与外化的统一的表现,就是实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如果知与行相分离,内化与外化相脱节,思想政治工作就很难收到成效。

知与行、内化与外化相统一的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期望一蹴而就就能实现这种统一是不现实的。遵循这一规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要有耐心,有时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收到成效。

(二)人们的思想、行为与一定利益相关的规律

思想和行为与利益相关是一条基本规律。从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看,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需要才有思想和行为的心理动机。从这个角度讲,人的利益需要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们的利益需要是多方面的,从需要的领域看,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从主体划分,人的利益有不同阶级的利益、不同阶层的利益,或者群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从物质与精神划分,包括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正因为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和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马克思主义者历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都非常重视群众各方面的利益。马克思说早就提出人们为之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的著名论断。在人们的各种需要中,物质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物质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并得以延续、发展的基本条件,衣食住用行等物质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人们对某种利益的追求是其思想和行为的动力源泉,在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调整人们的行为习惯时,忽视人们的利益要求是不客观的,因而很难收到效果。只有找到人们思想和行为背后的利益需要,并加以正确分析,掌握一定的思想和行为的客观基础,才能找到解决思想和行为的客观依据和办法。

我们党能够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历来都是在解决人们所关心或者关注的利益中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从而不断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是人们的共同利益,同时能够照顾到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假如我们对这些问题注意了,解决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我们就真正成了群众生活的组织者,群众就会真正围绕在我们的周围,热烈地拥护我们。”这样才能团结人们取得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能够以历史空前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广泛的利益创造了现实条件。后来,由于认识上出了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一种荒谬的观点:“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导致生产力停滞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因此,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江泽民同志概括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中国最广大人们的根本利益,为了代表和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以满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求全党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我们党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满足和保障人民的各项合法权益。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是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最快的三十多年,也是人民不断享受改革与发展各方面成果的三十多年。因此,我们党始终能够紧紧地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把各方面的力量最充分地聚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遵循人的思想和行为与利益相关的规律,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注意寻找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状况及其变化的根源,才能掌握人的思想和行为演变的轨迹,才能选择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运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教育并帮助人们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或者行为习惯,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与物质利益的联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对物质利益的关心也更为强烈。人们有更多的利益诉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思想、行为与利益相关的基本规律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始终把满足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一切工作,只有始终以不断满足和保障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需要,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永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获得力量的源泉。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群众,必须随着群众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有活力,就在于它不是僵死的,而是随着人民群众利益诉求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通过讲物质利益原则,鼓励通过公平竞争、守法经营、诚实劳动取得合法需要和合法利益,用这一原则来激励人们的内在力量,强化人们的自立自强的创业意识、奋斗热情和奉献精神,使人们保持务实心态,引导人们投入到积极劳动中去,为实现更为丰硕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而努力奋斗。因此,贯彻好群众利益原则,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改革为加快生产力发展打开了广阔的通途,给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但由于改革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一系列改革的重大举措的出台,势必要触及或牵动每个阶层、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很难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同时得到相同的利益和实惠。加之与改革相配套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还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人们对切身利益暂时受到的一些冲击、影响,难免会引发心理上的失衡和不满的情绪。这些困惑和不满的解决,单靠行政干预和空洞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原则结合起来,通过关心人们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帮助解决人们的实际困难,比如切实解决再就业、农民养老、教育、医疗、住房、入托等老百姓关注的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对改革充满信心,也才能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因此,改革的顺利进行,迫切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好物质利益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是建立在物质利益原则基础上的,利益机制在人们行为导向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物质利益在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会带来许多负面的问题,比如在金钱的诱惑下,一些人产生投机心理,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忘掉社会职责和人格良心,弄虚作假,损人利己,导致拜金主义思想滋生,贪污腐化横行、假冒伪劣现象泛滥。一些人通过不法手段和特权而暴富,严重地挫伤了人民群众通过合法手段致富的善良愿望,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所以,怎样既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使人们堂堂正正地争取自己合理的物质利益,又使人们正确对待利益问题,在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自觉把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