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33

第33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与原则(2)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关注人们的合理利益,又要进行适当引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从人们的切身利益入手。过去一定历史时期,由于受“左”倾思想影响,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往往抛开物质利益而讲大道理,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大话空话套话的代名词,由于离开了群众的利益,工作显得苍白无力而没有实际效果。为此,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利益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又要加以正确引导。一是既要关注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引导人们把个人利益的实现融入到集体利益的奋斗当中去。人们通过正当途径获得的个人利益,应当得到肯定和法律保护,以此激发人们的需求动因,给个人提供致富的思想动力,并最终为社会的共同富裕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础。在承认和保护个人合法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大力宣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观念,使人们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自觉抵制不义之财,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的思想和行为,把为社会多做贡献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从而把个人利益的实现融入为集体利益的奋斗当中去。二是既要引导人们着眼现实利益,又要为长远利益而奋斗。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最容易注意身边的、眼前的利益,容易忽视长远利益。要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辩证关系,离开眼前的、身边的物质利益谈长远利益,长远利益就会显得遥远而空洞,人们就会失去稳固而强劲的动力。但只顾眼前利益而不思长远,就容易急功近利、杀鸡取卵。在推进改革中应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改革本身就是利益的调整,许多改革措施是直接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社会生产的角度出发的,从长远来说,对群众是有利的,但是却不能直接为人民群众带来利益,甚至可能会使一部分群众牺牲某些暂时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流于形式或空谈,就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妥善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眼前困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只有贴近群众的思想脉搏,帮助人们解决现实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才能使群众自觉认识到改革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连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实现改革的速度与群众的可承受力的统一。三是在肯定人们追求物质利益合理性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奉献精神。尊重物质利益原则,并不是不讲奉献。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意克服物质万能和精神万能的错误倾向,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利益,又要提倡奉献精神。不讲物质利益,奉献精神就丧失了物质基础,不讲奉献精神,社会的各项经济活动就会失去航向而陷入混乱状态。思想政治工作倡导奉献精神,鼓励人们发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是要教育人们正确地处理奉献和获取的关系,实现义利的统一,发扬敬业和创业精神,从而动员人们积极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各项事业。

第四,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有机结合起来。2008年从美国引发的世界金融海啸,对世界经济的冲击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影响,我国党和政府为把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实施积极的刺激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国务院已经决定到2010年底,中央财政投入4万亿元人民币,用于扩大内需,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的有机统一。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的显著特点是做到国家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有机结合,在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中,核心是创造就业机会,改善民生。各级党委和政府在落实中央的这些政策措施中,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受益,又能够改善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党的各级组织和政府都要把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贯彻好、项目落实好,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引导和安排好大学生就业和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妥善解决弱势群体的特殊困难。国家在大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采取各种积极的调控物价、防止通胀的有力措施,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才能真正领会到国家的各项政策的落实都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信心百倍地投入到改革与发展的各项事业中去。

(三)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性包括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内容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教育人,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公民。教育和影响人的过程,就是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境界的过程。但是由于不同的人群以及同一群体中的个体的差异性,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境界又是参差不齐的,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就会因过于表面化而缺乏针对性,就很难落到实处,结果也只是留于形式,解决不了深层次问题,就难以收到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性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不同对象的情况,安排适当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实现人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上的变化。研究事物的特殊性,把握事物的特殊规律,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工作对象进行具体的分析。由于人们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职务、经历、性别、民族、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思维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对策。比如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有很多不同特点,普通群众与共产党员以及领导干部具有许多差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也有许多不同特点,积极进步的人与不思进取甚至违法犯罪的人是不同的。同时,影响人的各种客观因素是在不断变化的,因而人的思想行为也是不断变化的,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深入细致的分析,把准工作对象的脉搏,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好地发挥教育疏导作用。只有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启迪、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工作热忱,为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贡献力量。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不同群体或者不同个体都有共性,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最终都会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会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即使是犯了极其严重的罪行必须判处死刑的人,最终也会有悔罪的表现,正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特殊性是普遍性的特殊表现形式,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对象接受的观念、信仰及道德的快慢、多少,接受的环境条件、方式等都是有区别的。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开展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注意解决矛盾的普遍性问题。同时,又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对一些特殊的群体和个体又要有重点有针对地进行,采取特殊的方法,寻找实现个体思想观念转变和政治觉悟提高的有效途径,帮助具有这样那样思想或者心理问题的人员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或者心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治政觉悟,又能够帮助那些特殊的群体实现思想观念的根本转变和政治觉悟的提高,重点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那些犯错误的人包括犯罪分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实现思想认识上的根本转变,从而真正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四)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

人与环境相互影响是指作为活动主体的人与客观外在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谐相处的过程。

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是指人依赖于环境并对环境具有能动作用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对辩证关系。首先,人依赖客观环境,客观环境决定人的思想和行为。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其中,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决定性作用,人脑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客观世界作用于人脑的结果。人作为社会的人,既离不开自然环境,也离不开社会环境,就是说,特定条件下的人对其所生活的环境是不能选择的,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和行为,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其次,人的思想和行为对客观环境又具有能动作用。人虽然不能创造环境,但客观环境是可以被人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在认识自然环境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人们在认识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有所作为。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人的思维的认识,是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经历了自然界是主宰到人是自然界的主人再到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观。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的科学成就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

学习和掌握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规律,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以思想政治工作所处的客观环境为依据,全面深入地了解客观环境,同时又要充分利用客观环境,改善环境,争取取得工作实效。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活动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正确审视和解决那些影响干部群众思想活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认识清楚了,处理好了,我们进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一个根本的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总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的一项社会活动,离不开特定的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大环境又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客观环境不仅指物质的因素,也包括精神的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决定性作用,在现阶段,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我国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获得历史空前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已经基本实现小康并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前,我国经济持续以百分之九以上的速度增长,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得到彰显。这些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两基”任务基本完成,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质量,公民素质大为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素养有明显的提高,民族精神在各种困难面前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风尚明显好转,科学技术成就喜人,神舟七号飞船顺利升空使中国人扬眉吐气,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取得圆满成功,这些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社会生产力总体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人们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分配不公依然存在,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然存在,教育不公和入托难还比较突出,某些犯罪依然猖獗,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还有表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令群众深恶痛绝,社会生活中的享乐主义、利己主义、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封建残余思想在社会生活中还有这样那样的表现,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对我实施“和平演变”之心不死,多种文化和价值观念交汇在一起,造成一些人的信仰混乱或者发生危机。这些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的环境和条件。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以客观环境及条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依据,绝不能离开特定环境条件搞不切实际的闭门造车,又要有所作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积极的有利的环境,使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更好的实效,又要积极面对不利的环境和条件,尤其是要避免不利环境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化挑战为动力,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人们的认识,转变观念,变不利的环境为有利环境,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