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思想政治工作原理
6944400000050

第50章 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方法(6)

第一,要善于发现典型、选好典型。在我们党领导人们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涌现出无数的英雄和模范人物,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人生信条,并付出了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体现和代表了时代精神,代表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在不同的时代不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善于发现和发掘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的眼睛。在发现和挖掘典型的时候要注意选好典型。一是典型要真实。即典型应当是来自生活和工作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杜撰的,尤其要避免弄虚作假,杜绝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名利的现象。为此,在塑典型的程序上要发动群众充分而广泛的参与,增强透明度。只有做到真实,才能使人感到可信,才有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应当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最好是来自各条战线群众中的典型,才能用老百姓身边熟悉的典型教育和感动群众。比如央视一套推出的身边的感动栏目就是典型示范教育的一个好的方式;二是要有典型性。选择的典型应当是各个行业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具有代表性,才能为各个行业的人们树立起榜样,才能发挥榜样的吸引力;三是要有先进性。社会生活中既有积极进步的典型,也有消极不求上进的典型。典型示范是要选择代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要求的典型,发挥典型的积极导向作用。在当前,应当选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特别是在抗拒各种灾害、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才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典型,以典型人物作为自己的楷模,防止消极典型的负面影响;四是要有时代性。时代性就是要求所选择的典型应当紧扣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的要求。在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选择的典型应当是在各个领域的改革先锋、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促进社会全面和谐进步的佼佼者。五是典型要有针对性,比如在当前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应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如何促发展、保民生、保稳定,贯彻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应当注重树立和宣传在大学生自主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典型,树立和宣传主动为困难企业排忧解难、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典型,树立和宣传解决和推进“三农”问题的典型,树立和宣传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典型。树立这些典型并发挥其示范教育作用,目的是要教育和带动全国各族人民自觉投入到改革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才能达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

第二,保护典型,用好典型。对待典型也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把模范人物与完美划等号,否则,就容易造成两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典型人物是完美无缺的,完全盲目崇拜;二是容不得模范人物有瑕疵,一看到模范人物的不足就对模范人物采取否定态度。保护典型不是要迁就典型人物,而是要不断教育和培养,不断引导他们继续前进。典型要发挥持久的影响力,不是树起来就完事。因为典型人物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犯错误也是难免的。因此,典型人物依然要不断接受教育并进行自我教育。尤其要教育典型人物不骄不躁,把成绩和荣誉看成历史,看成继续进步的新起点,而不是人生历程的终点。这才是真正的爱护典型。在爱护典型的同时,要用好典型。就是要为典型人物继续进步和发展提供更好条件和更多的平台,让他们有施展才华的更广阔的空间。要充分发挥典型人物所长,要避免对典型人物使用上一刀切的现象,比如对典型人物都给一个乌纱帽,用官本位的观念来看待和使用典型人物,不一定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对于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将其放到领导岗位上,无可厚非,但对于在业务上是骨干而不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即使其优势得不到发挥,又做不好领导工作,就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对于专业领域中的佼佼者,应当多关心他们的生活,多为他们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以便不断创造新的佳绩。爱护典型,用好典型,才能在全社会彰显正气,抵制各种歪风邪气。如果把典型树起来,而不注意保护和正确使用,也难以发挥其教育和引导作用。

第三,加强对典型人物的管理。要使典型人物发挥持久的影响力,必须加强对典型人物的教育和管理,克服骄傲自满情绪,更不允许典型人物搞特殊化。否则,树起的典型很快就会倒下,不但难以发挥典型人物的持久影响力,而且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要建立典型人物信息库,加强跟踪管理,使典型人物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四)情感陶冶法

1、情感陶冶法的含义

情感陶冶法是指教育者利用特定的环境条件或者创设特定情景,对受教育者进行积极的影响或者鼓励,使其受到生动的教育和感染,达到耳濡目染、触景生情的效果,从而陶冶高尚情操、实现观念和行为转变的一种方法。

2、情感陶冶法的特点和重要性

情感陶冶法的突出特点是充分利用情境的暗示和感染作用,将情与理、情与境统一起来,使受教育者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情感陶冶法需要有一个过程,即通过情感的感化从而引起思想观念和行为上的变化,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转变,不可一蹴而就。

人具有两面性,既有自然属性的一面,又有社会性的一面。人的社会性是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要素。在社会生活中,人总是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按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情感需要居于人的心理需要的中间层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之所以能够表现出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其内在推动力就在于人们具有心理上的需要,某一个层次的需要突出,满足这种需要的欲望就显得强烈,这种欲望将成为创造或者抓住满足这种需要的环境或者条件的强大动力,当低级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们就会积极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居于最高层次,人们在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从人的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到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纵向心理需要。从横向看,人们同时存在着多种需要,在综合性需要中,人的情感需要是贯穿其中的不可缺少的需要。情感需要包括友爱需要和归宿的需要,它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与理解,是对亲情、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情感需要显得更细微、难以捉摸。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友情的欲望,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理解、帮助、关爱等。同时具有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希望得到团体的认同并成为团体的一员,在遇到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能与知己倾吐心里话,哪怕是发发牢骚,或者不良情绪的发泄。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它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因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而有所不同,虽然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但又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没有社交的需要或者社交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其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充分利用人们的情感需要,所设计和安排的内容才能通过对象的情感感受和体验内化为其信念,才能最终转变为其积极向上的行为。中国有句古话,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情感需要,这是一个普遍的心理规律。如果无视人的情感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讲的道理就会成为与对象无关的空洞的、干瘪瘪的说教,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会出现达理不入情的情况。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只有尊重并尽量满足人的正当情感需要,才能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国有句俗话叫做“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从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来看,要培养“四有”公民,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智商,而且要提高他们的情商。现代许多人不乏智商,但情商很低。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

3、用好情感陶冶法

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要尊重人的情感需要,要尽量创设有利于引起对象心理共鸣、触动其情感的情境。

第一,创设有效的情境。创设情境进行教育又称为情境教育法。创设的情境可以是直接的情境,也可以是间接的情境。直接情境是让教育对象直接参与的情境,如扶贫济困的募捐活动,扶持的对象既可以是教育对象本人,也可以是其他的弱势群体,还可以创设一种优雅、团结、文明、宽容、理解、信任的集体环境;间接情境,可以利用播放特定场景或者场面的方式,如播放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场景,使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和人间大爱和温暖,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护人权的决心和超常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感受到许许多多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无论直接情境还是间接情境,只要真实,就能陶冶人、感染人。还可以通过音乐、美术、诗歌、小说、影视等方式创设情境,使人入境生情。健康逼真恰当的情景能够为情感陶冶法创造良好的条件。当然,创设什么样的情景,应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不能千篇一律。

第二,注意情与理的结合。动情是消化理的媒介或者催化剂。动情是为说理服务的,在动之以情时,要及时抓住契机,晓之以理。做到情与理的有机结合,既要使理通俗明了,又要使理恰当而巧妙地融入到生动逼真而细腻的情感之中,才能实现情理结合,做到通情达理。在情理结合时,要学会换位思考,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善于从对方的情感需要或者从对方的角度想想,也要引导教育对象学会换位思考,才能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情理的结合。在任何一对社会关系中,要使双方从对立走向统一,必须换位思考,才能达到统一。

第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情感陶冶的关键环节或者难点在于怎样打动人。能否打动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人格魅力显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取决于其人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打动人,要做到“七心”,即诚心、爱心、虚心、宽容心、细心、耐心、用心。诚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真心实意地帮助教育对象,体现教育者的诚意,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讲信誉,说话算话,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教育对象可信赖的朋友;爱心就是从关爱的角度去关心教育对象,用爱心照亮教育对象的心灵;虚心就是放下架子,不盛气凌人,抱着与教育对象平等协商的态度与教育对象沟通与交流;宽容心是指对教育对象的缺点和不足要多宽容,否则,就难以消除教育对象的自卑心理,宽容还表现在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斤斤计较,心胸坦荡;细心就是善于关注教育对象的各方面的表现和状态,不放过教育对象的每一个细微的情感需要和变化,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教育机会,才能找到打开情感的金钥匙,才能打动教育对象的情感;耐心是要把情感的影响和转化看作一个过程,不能只看某一次结果,而应当注重感染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要经过若干次的不断尝试,或者包括失败的尝试,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这种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执著精神也会打动和感染教育对象;用心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全身心的投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提高工作技巧,增强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和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是靠地位和权力,而是靠崇高的人格魅力使教育对象受到影响和触动,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这种人格魅力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深远而持久。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做好表率,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言行在受教育者的心理才能历历在目,在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相处中,使其受到熏陶和影响。

(五)心理咨询与疏导法

1、心理咨询与疏导法的含义

心理咨询与疏导法是指心理咨询专业人员针对来访者就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判断,给予帮助、疏导和调适,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的方法。

心理咨询与疏导方法是随着人们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并且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的情况下掀起的一种方法。

2、心理咨询与疏导方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