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要实现人们思想道德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的。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评价的指标更多,除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外,还有健康素质,健康素质又包括包括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2002年党的十六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不仅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不断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看,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须坚持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其中就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心理咨询与疏导法正是借助心理活动的科学方法,对人们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正确疏导的方法。
人的心理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虽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两者又是有联系的。人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答和疏导,有利于改变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调整行为方式,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和认识水平,有利于人们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能够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做思想政治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是没有多少实际效果的,只有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掌握了人的心理状况,把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在教育与人的内心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开启工作对象的心扉,才能引起对象内心世界的变化,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收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做思想政治工作,要充分运用心理咨询与疏导法。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变迁之快是历史空前的,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收入分配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激烈的变化,有人对这些超乎预料的发展变化能够适应,也有人感到严重的不适应。同时,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增多,工作的节奏快,竞争的压力增加,就业的压力加大,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在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中就会出现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那些不能很好适应各方面变化的人的心理失衡,存在这样那样心理障碍的人越来越多。这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这说明加强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中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做好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维护人们的心理健康,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善于运用心理咨询与疏导方法,对于克服或者消除人们的不良心理,保持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具有积极意义。
3、做好心理咨询与疏导的基本要求
第一,获取信任,掌握第一手材料。赢得来访者的信任,是咨询者获得第一手真实信息,并使心理咨询与疏导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咨询者或者心理咨询师要真诚地、热情地接待来访者,使来访者消除心理戒备。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要聆听其诉说,表现出一种认真、谦和、关注的神态对待来访者的谈话。听完来访者的诉说后,还可以通过交谈、观察、问卷、测试等方式获取第一手材料。为做出心理判断做好充分准备,只有获取第一手真实的资料,才能为心理问题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第二,进行诊断分析。就像医生把脉一样,要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判断,得出来访者的心理状况的科学结论,才能为下一步的心理咨询与疏导提供客观依据。
第三,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解答与疏导。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对来访者的心理感受作出科学的心理说明,使来访者知道或者明白在自己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怎样调适的方法。心理疏导应根据来访者的心理症状采取相应的方法,比如移情法、移置法、认知法、松弛法、排泄发、领悟法、激励法、突破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加以疏导,帮助来访者排除心理障碍,调适心理平衡,使其情感、意志、认知等心理状态修复到正常状态。
第四,回访检查巩固。心理咨询与疏导不是一次就能完成,需要对来访者进行跟踪检查,既可以检验以前的诊断和措施是否正确和有效,又使良好的心理状态得到巩固。
第五,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心理咨询与疏导要做出成效,要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懂得心理咨询与疏导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学专业培训。因为目前专业心理咨询与疏导方面的服务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许多学校建立起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业人员,有的城市还有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但开展的工作还是很有限的,而且很多地方根本就没有心理咨询与疏导服务。因此,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加强学习和接受培训,可以解决或者弥补当前心理咨询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才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真正使用心理咨询与疏导的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第六,运用心理调适与疏导方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要把工作深入到内部。尤其要改变比较普遍的一种倾向,就是只知道给人们施压,怎样帮助人们在重压中减轻心理负担,学会心理能量释放的方法,则很少有人问津。在工作中要学会顾及人们的心理感受,特别是不要使人伤心。使人们合理的积极的心理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帮助人们克服消极的心理,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
(六)社会实践法
1、社会实践法的含义
社会实践法是社会实践教育法的简称,它是指通过有目的的指导、组织人们参加或者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完成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目的的方法。
2、社会实践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社会实践法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推动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或者是否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实践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方法,它使人们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能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能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为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实践基础,因为理论教育最终都要落实到社会实践中去。社会实践是一所伟大的学校。人们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在社会实践的熔炉中得到磨练,不断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在社会实践中,使人们了解社会发展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增强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的认识,使人们找到评判其观念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从而自觉进行思想斗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才能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与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达到统一,做到思想观念的与时俱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选择何种社会实践方式,应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作出选择。对于现代独生族的青少年存在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意志薄弱、以我为中心的不足,可以组织集体劳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操,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感受劳动的乐趣和价值;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使他们亲身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但仍然能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取得胜利的长征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还可以组织青少年到偏远落后地方进行生活体验,既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同情心和爱心,又可以让他们养成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要多组织到基层调查研究和各种基层锻炼活动,培养眼睛向下的意识,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树立宗旨意识,有利于防止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对于那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薄弱的人,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参观考察活动,使他们全面了解新中国六十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巨大成就,百闻不如一见,亲身感受到的信息比间接获得的信息要丰富得多,而且真实生动,印象深刻。为培养人们的公益心和社会责任感,可以组织各种服务活动,比如志愿者服务,送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文化下乡活动,送法律下乡活动,组织扶贫济困的捐款活动等等。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在学好基本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必要的社会实践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总之,社会实践教育法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要重视和用好这一方法。
3、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运用社会实践教育法的基本要求
要使社会实践教育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科学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们面对的社会现象是纷繁复杂、五花八门的,社会生活中既有令人感到欣慰和备受鼓舞的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如意的方面,怎样使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确把握和认识社会生活的主流,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给予指导,如全面看问题的方法,一分为二的辩证方法,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法,现象与本质的方法,等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正确看待社会,培养勇于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的精神,在实践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进行理论思考,对解决新问题的新鲜经验进行新的科学概括。正确看待社会,才能分清主流与支流,才能在实践中找到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既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又增强克服困难和问题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