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故事精选(二)
6968200000011

第11章 受诏辅政,坚守大义——西汉权臣霍光的智谋故事

公元前119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北塞,大破匈奴,奏凯而归。在河东郡的一座普通民宅里,霍去病执意逗留了三天,使得这个几乎被人所淡忘的宅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非凡的景象。霍去病走的时候依依不舍,同时身边还多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孩。这个孩子身材矮小、瘦弱不堪,但他两眼十分有神,并且十分机敏。一路上,他什么都觉得稀奇,并且都要问一问,霍去病丝毫没有一点厌恶之感,总是有问必答,耐心地给他讲解。

到了京城长安,这个孩子完全被庄严的王宫、整肃的侍从队伍、严格的礼节所震慑,不敢多行一步路,不敢多说一句话,老是跟在霍去病的身旁,朝中群臣都感到奇怪。这时,还是霍去病解开了谜底:这孩子是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长在乡野,不懂礼节。

然而正是这个诚惶诚恐进宫的小孩,却在不久就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朝廷重臣。两次从困境中拯救了汉朝皇室,为汉宣帝时的中兴奠定了基础。

1.认兄得官,受诏辅政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生于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父亲霍仲孺是平阳县的一名县吏,经常到平阳侯家办理事务,并与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相爱,私自订婚,生下霍去病。不久,霍仲孺的吏事结束,回家娶妻生了霍光,于是同卫少儿断绝关系,不相往来。过了很长时间以后,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得到汉武帝的宠幸,被立为皇后,卫氏也因此满门富贵。霍去病也因为是皇后姐姐的儿子,身份高贵起来,并且得到武帝的宠幸。

霍去病得到武帝的重用,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屡立功勋,年纪轻轻就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虽然功勋卓著,但他长期不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卫少儿很痛恨霍仲孺的绝情,一直不肯对儿子说明真相。后来在霍去病一再追问之下,卫少儿见儿子已经长大了,这才给他讲明了情况。霍去病是个孝子,他很能理解母亲的心情,但又很想见一见自己的父亲,去问候一下他老人家。碰巧这时他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去攻打匈奴,路过平阳县,他派遣官吏迎接霍仲孺到官舍相见。霍仲孺诚惶诚恐,快步走进屋,向前拜见霍去病。霍去病赶快迎上前去拜见父亲,并下跪说:“去病没能早早知道是您的儿子啊!”霍仲孺伏在地上,叩头说:“老臣今天有幸见到将军您,这是老天的安排啊!”彼此认了以后,两人又好好谈了半天,只因军务在身,不便久留,霍去病于是给父亲买了很多田宅、奴婢以后才离去。

得胜而归后,霍去病特意弯道又去看望父亲,并顺便把霍光带到长安,这才有开头的那一幕。霍去病保举霍光为郎官,逐渐升到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又相继任奉东都尉、光禄大夫。皇帝出行,他就随侍车驾;皇帝在宫内,他就侍候在身旁。霍光出入宫禁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没有犯有过错,深受汉武帝的信赖。

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戾太子刘据(武帝长子)被陷害致死,武帝认为次子燕王刘旦及其弟广陵王刘胥都有很多过失,不能继承皇位。当时武帝年事已高,宠姬赵婕妤有男孩叫弗陵,武帝非常喜欢这个小儿子,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是弗陵年幼,要有大臣辅佐才行。汉武帝考察群臣,发觉只有霍光最值得信赖,而且老成持重,能够担当起托孤的重任,可以把社稷委托给他。武帝于是指派宫内画工画一幅周公抱着成王使成王面向前方接受诸侯朝拜的图画赐给霍光,霍光不知其意。

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武帝游五柞宫时,不幸染病,不久,病情恶化。霍光随侍在武帝身旁,流着眼泪问道:“如果有不可避忌的事情发生,谁可以嗣立为皇帝呢?”武帝说:“您难道没理解以前赐给您的那幅画的含义吗?立小儿子为皇帝,您按周公的故事辅政就行了。”霍光赶忙叩头辞让说:“臣不如金日併。”金日併说:“臣是外国人,不如霍光。”武帝于是下诏令立弗陵为皇太子,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录尚书事,金日併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都在武帝卧室里正式接受任命,按遗诏辅佐少主。第二天,武帝去世,太子继位,是为昭帝。

在此之前,也就在后元元年,侍中仆射莽何罗和弟弟重合侯莽通因为戾太子事件,害怕被诛杀而起来谋反。当时,霍光、金日併和上官桀一起平定了这次叛乱,功劳还没有著录封赏。武帝病危时,封存了一份加盖印玺的诏书说:“皇帝去世后,拆开玺书按玺书的内容办事”。武帝死后,拆开诏令,命令封金日併为秺侯,上官桀为安阳侯。霍光为博陆侯,都是根据以前捕杀造反者的功劳封的。当时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在宫中侍奉皇帝,扬言说:“皇帝病的时候我常在他身边,哪里有遗诏封他们三人的事。这些家伙完全是自己互相抬高罢了。”霍光听说这件事后,严厉责问王莽,王莽被迫含泪用毒酒毒死了自己的儿子。

2.专断政事,清除反叛

昭帝即位时才8岁,政务都由霍光决定。此时正值多事之秋,此前,汉武帝“外事四夷,内兴功利”,在完成了辉煌事业的同时,也耗尽了文景以来府库的余财。与此同时,武帝在其中后期,大兴土木,修宫室,为了便于他巡游,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加上整个统治集团日趋腐化,广大农民贫困破产,无以为生,流亡者越来越多,终于导致了天下动乱。

霍光执政后,深知国家当务之急,他继续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减轻农民租税徭役负担,与各少数民族修好,减少边境民族冲突,这样才算使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经过多年的努力,人民财富有所增加,民族关系得以协调,社会矛盾趋于平缓。后来宣帝还继承昭帝的遗法,把都城和各郡国的苑囿、公田借给贫民耕种,同时,减免田赋,降低盐价。这些措施,使得阶级矛盾进一步得到缓和,农业生产开始上升,从而奠定了汉宣帝中兴的坚实基础。所有这一切,都与霍光的功绩分不开。因为,他才是这些政策的真正策划者和执行者。

霍光不仅专断政事,调整汉的经济政策,而且在政治地位上不断巩固自己,同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武帝遗诏让霍光、金日併和上官桀共同辅佐幼主,不久,金日併病死,由霍光和上官桀共同辅政。霍光和上官桀之间有着姻亲关系,霍光的大女儿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彼此原本亲密无间,霍光有事或出宫休假期间,上官桀就入宫代替他处理政事。

但过了不久,两人的关系就逐渐紧张起来。上官安有个女儿,年方5岁,与昭帝年龄相当。上官安贪图禄位,请求霍光把他的女儿送进宫去,许配昭帝作为皇后。霍光认为外孙女年龄太小,没有同意。

上官桀父子又通过昭帝姐姐鄂邑长公主,把上官安的女儿收入后宫封为婕妤,几个月后,就被立为皇后。不久,皇后的父亲上官安就被封为骠骑将军、桑乐侯。

上官桀父子位高权增之后,对长公主十分感激。公主私生活不严肃,与河间的丁外人私通。上官桀、上官安想为丁外人求封爵,希望依照国家关于列侯娶公主的成例把外人封为列侯。霍光不同意。他们又为丁外人求取光禄大夫的官职,霍光又不同意。因此长公主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屡次为丁外人求官爵而不得,也很惭愧,心想,从先帝(指汉武帝)时开始,自己已经是九卿了,官位在霍光之上,现在自己与霍光都是辅弼重臣,皇后是自己的亲生孙女,霍光只不过是外祖父,他反而一人专制朝廷政事!从此,他们也很怨恨霍光,企图与之争夺权力。

此时,自以为年长又未得立为帝的燕王刘旦,亦常怀怨恨之心。御史大夫桑弘羊创始酒、盐,铁专卖官营制度为国家兴利,居功自傲,想为他的子弟求官不得,也怨恨霍光。于是,上官桀父子便同长公主、桑弘羊串通一气,并勾结燕王刘旦,策划发动政变,先除掉霍光,然后废黜昭帝,立燕王旦为帝。燕王答应事成后封上官桀父子为王。上官安则图谋事成后杀燕王而立其父。他们虽各怀鬼胎,却还是为共同的预谋走到了一起来。

元凤元年(公元前80年)八月,上官桀等人让一个冒充是燕王使者的人向朝廷上书,以燕王的名义攻击霍光“专权自恣”,并列举了他的三大罪状:其一,霍光到长安东郊广明乡去主持郎官和羽林军的大规模军事演习时,路途中他像皇帝出行时那样的威严,吃饭时让皇帝御膳房为他提前准备饮食。其二,霍光赏罚不公,苏武出使匈奴,被拘留达二十年而不投降,回国以后只是被任用为典属国,而大将军长史杨敞没有任何功劳,却当上了搜粟都尉。其三,霍光擅自调动、增加大将军幕府的校尉,而不报告朝廷。并称燕王怀疑霍光别有企图,表示愿意交出燕王封爵,入宫值宿保护皇帝,防止奸臣作乱。这份奏章是趁霍光休假之际呈送给皇帝的。上官桀打算,从宫里把这件事下交给主管官吏查办,桑弘羊负责和各大臣共同胁迫霍光退职。所谓燕王书信上奏以后,昭帝并没有向下转发查处。

第二天早上,霍光知道了上书这件事,留在殿前西阁的画室里不肯进殿。昭帝问:“大将军在哪儿?”左将军上官桀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行,所以不敢进来。”昭帝下诏叫霍光进殿。霍光进殿后,取下头上的冠帽,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请戴上冠帽吧!朕知道信是假的。将军没有罪。”霍光心中一喜,还是很惊讶地问道:“陛下怎么知道的呢?”昭帝说:“将军去广明检阅郎官,是近日的事。调校尉以来还不到十天,燕王远在数千里以外,怎么来得及知道呢?况且将军您一定要反,也不会在乎多一个或少一个校尉吧!”这时昭帝才14岁,却能如此识别贤愚,明辨是非,着实使在场的尚书及其身边的人都感到惊奇不已。这时,那上书的人果然已逃之夭夭了。皇帝命人追捕,上官桀等人害怕机密泄露,于是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穷追不舍。”昭帝坚决不同意。不得已,上官桀派人把上书的人杀了,然后制造假证,说他是畏罪自杀,这件事才算告一段落。其实霍光心里明白,这件事后面有台柱,只是暂时不便明说,但他提高了警惕,不轻易去休假,尽量不树敌。

后来,上官桀及其党羽又在昭帝面前攻击、诬陷霍光。昭帝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委托他来辅佐朕,敢有诽谤他的,要治罪!”从此以后,上官桀再也不敢再说什么了。

上官桀等人见上告的计谋不行,于是密谋叫长公主设酒席请霍光,暗伏兵士,杀掉霍光,趁势废掉昭帝,迎立燕王为天子。长公主家舍人的父亲稻田使者燕仓得知这个密谋,立即告诉他的上司大司农杨敞,杨敞畏事不敢揭发,于是告诉给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立即将此密谋报告给霍光。霍光震惊不已,当即采取断然行动。这年九月,上官桀父子、桑弘羊、丁外人等都以谋反罪而被处死,并诛灭了他们的宗族。长公主、燕王旦都自杀而死。在这次激烈而残酷的权力争夺战中,霍光取得了绝对的胜利,从而也奠定了他更为坚实的政治地位基础,为日后推行他的政策和主张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这次政变被粉碎以后,霍光威震全国,昭帝对他更加信任,直到昭帝成年以后,继续委任霍光主持国政。昭帝时,霍光主政达十三年之久,百姓富足,四夷归顺。

3.立废昌邑,定立宣帝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没有儿子。武帝的六个儿子中独有广陵王刘胥在世,群臣讨论该立谁为皇帝时,都有意立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就是因为行为放纵、不合正道,才不被武帝选用的,所以霍光听了大家的议论后犹豫不决。这时有个郎官上书说:“周太王废黜太伯而立王季,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都是只看合适才立。即使是废黜长子而立少子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能继承帝位。”此话正合霍光的心意,霍光把郎官的上书拿给丞相杨敞等人看,于是把这个郎官提拔为九江太守。当天,霍光奉皇太后诏令,派遣行大鸿胪事的少府乐成、宗正德,光禄大夫吉,中郎将利汉去迎接昌邑王刘贺。

刘贺是汉武帝的孙子,是哀王的儿子。到长安后,即位为皇帝,但是他行为放纵,淫乱不堪,举动无节,政事失当。霍光见昌邑王荒淫无道,非常担忧,于是单独询问大司农田延年,这事该怎么办。田延年说:“将军是国家的柱石,既然知道这个人确实不行,为什么不向太后说明,另选贤明的加以拥立呢?”霍光很是疑惑地说:“现在想这么办,在古代有先例吗?”田延年说:“伊尹做殷朝的相,废黜太甲来安定宗庙社稷,后世称颂他的忠诚。将军您如果能够办好这件事,也就是汉朝的伊尹啊!”霍光深以为然,又给田延年加官“给事中”。让他可以进宫议事,紧接着就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合谋,召集公卿大夫在未央宫共同议事。

会上,霍光说道:“昌邑王行为昏庸淫乱,恐怕会给国家带来危险,怎么办?”群臣全都大惊失色,谁也不敢发言,只是随声应付,不置可否而已。这时田延年离开座席走上前,按着剑慷慨陈词道:“先帝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给将军,又把天下托付给将军,是因为将军忠诚、贤明,能保刘氏子孙的平安。现如今臣民扰乱不安,国家行将崩溃。而且汉朝历代相传,谥号里都有孝字,意思就是要长保天下太平,让祖先能享受子孙的祭祀啊!如果让汉家断绝了祭祀,等将军死了,他又拿什么脸面到地下去见先帝呢!”接着他又带着威胁的口吻说:“今天的讨论,不能有一会儿的耽搁。群臣中有谁赞成得晚一些,就请让我杀了他!”霍光谢罪说:“九卿对我的责备是正确的。天下人心浮动,议论纷纷,我应当受到责备。”于是参加会议的都叩头说:“百姓的命运都在将军一个人了,我们都只听将军的安排。”

会议当即停止,霍光立即率群臣一起去谒见太后,并向太后详细禀告了会议的情况,并认为昌邑王荒淫不堪,失掉了帝王礼仪,扰乱了汉家制度,不能继承帝位。皇太后对昌邑王的行为也很不满,现在霍光等人有意废黜昌邑王,她没有任何异议,当下表示同意和支持。

随后,皇太后乘车驾到了未央宫承明殿,并下令未央宫各处守门官兵不许放昌邑王手下的群臣进宫。昌邑王到太后处朝见回来,乘上车辇准备回温室殿。中黄门的宦官各把住一扇门,昌邑王进去,门就随即关闭,昌邑王的群臣不能进门。昌邑王说:“这是怎么回事?”霍光跪下说:“有皇太后命令,不让昌邑王的群臣进门。”昌邑王说:“慢一点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大惊小怪呢?”与此同时,霍光已派人把昌邑王的群臣驱赶到金马门外,车骑将军张安世带领羽林军逮捕捆绑了两百多人,并将他们送到廷尉和诏狱去看管。往日昭帝时的侍中中臣侍卫看守昌邑王,霍光告诫他们要小心看守:“万一仓促间昌邑王死掉或自杀,就让我对不起天下人了,且有弑君的罪名。”

当时昌邑王还不知道自己就要被废黜了,于是问身边的人道:“我原有的群臣从官怎么得的罪,而大将军要把他们都抓起来?”这些人都不吭声,昌邑王正准备发脾气,这时传来太后命令:召见昌邑王。昌邑王听说要召见他,心里有点怕,就说:“我得了什么罪而要召见我?”话虽这样说,他还是硬着头皮进了承明殿。

昌邑王进到殿中,一下子被那威严的架势吓得趴在了地上。只见太后穿着庄严的礼服坐在大帐里,两边几百个侍从都手持武器,皇宫武装警卫期门勇士都拿着戟排列在殿陛之下,群臣按次序上殿。霍光和群臣联名上奏,弹劾昌邑王,要求太后下诏废刘贺为庶人,太后同意了。

昌邑王一直伏在太后面前聆听诏书,最后霍光命令昌邑王起来拜受皇太后诏令。昌邑王早已吓得面如土色,不过他还想做最后的努力,于是说道:“听说天子有净谏臣7人,即使无道胡为,也不至于丢失天下吧!”霍光说:“皇太后已下令废黜,哪里来的天子!”于是走过去抓住昌邑王的手,解去他的玺绶,奉交给皇太后,然后又扶昌邑王下殿,出了金马门,群臣随后相送。昌邑王见实在是无以挽回这个局面,于是面向西拜首说:“我愚蠢,担任不了汉朝的大事。”站起身登上乘舆副车。霍光一直送他到昌邑王在长安的官邸,道歉地说:“王的行为自绝于天,臣等无能,不能以死报效王的恩德。臣宁愿对不起王,而不敢对不起国家。愿王自爱,臣永远不能同您再见面了。”霍光一边说,一边流下了眼泪。

不久,昌邑王就被遣送回昌邑,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仅仅只有二十七天,他就从位极天尊的皇帝宝座上跌落,成为一个湮没无闻的平民百姓。这前后的反差实在太大,也足见霍光影响之大,他的为政艺术着实令人折服。昌邑群臣因为犯了放弃辅导职守、引诱昌邑王干出坏事的罪,霍光为不留隐患把他们一行200多人全部杀掉。当兵士押着他们赴街市处刑时,他们大声呼喊:“该断不断,反受其乱!”

昌邑王被废后,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商议迎立新君,并在掖庭中会集丞相以下官员讨论确立人选。当时武帝的子孙中,齐王早死,没有儿子;广陵王刘胥已经在以前决定不用了;燕王刘旦由于谋反而自杀,他的子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近亲惟有戾太子的孙子已在民间,号皇曾孙,民间都称赞他好。这时,光禄大夫丙吉上书说,皇曾孙已有十八九岁了,而且通经术,为人节俭,慈仁爱人,请求霍光拥立他。杜延年也认为皇曾孙德行美好,力劝霍光、张安世拥立。霍光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在这年九月,霍光会同公卿大臣上奏太后立皇曾孙为帝,皇太后下诏同意了。

霍光于是派宗王刘德到皇曾孙的家乡尚冠里去,让皇曾孙梳洗干净,然后赐给他皇宫里的衣服。太仆驾着轻便的转猎车来迎接曾孙,到宗正府举行斋戒,进未央宫谒见皇太后,被封为阳武侯。过了不久,霍光捧上皇帝的玺绶,皇曾孙在拜谒高祖庙后正式继位,是为宣帝。

宣帝即位后不久,即下诏褒扬霍光“安宗庙”之功,命令把河北东武阳1.7万户加封给霍光,连同以前封的共为2万户。另外,前后赏赐计黄金7千斤,钱6千万,杂色绸缎3万匹,奴婢170人,马两十匹,最好的住宅一所。

4.教导无方,霍家败亡

自昭帝时到宣帝初年,霍光的子弟亲属都占据朝中要职,总揽兵权。霍光的儿子霍禹及霍去病的孙子霍云都是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为奉车都尉侍中,统率外族归附的军队,他的两个女婿为东西宫的卫尉。霍家的女婿、外孙都享受参加朝会的优待,分别担任诸曹大夫、骑都尉、给事中等职务。霍氏亲族党羽联成一体,在朝廷中像树根一样牢牢盘踞着,一时之间,显赫无比。

霍光的夫人霍显并不知足,妄图使霍家的声势更加显赫,保有更坚实的基础。宣帝刚即位时,册立其做平民时娶的妻子许妃为皇后。霍显想使小女儿成君有尊贵的身份,于是私自指使妇科医生淳于衍用毒药毒死许后,并乘机劝霍光把成君送进宫,代替许后立为皇后。当初许后突然死亡,官吏们逮捕了各有关医生,控告淳于衍治病时无礼,犯了“不道”之罪,并将他关进了监狱。狱吏审讯很急,霍显怕事情败露,就把实情原原本本告诉了霍光,霍光非常惊恐,想自己去检举,又不忍心,正犹豫不决的时候,这时恰逢狱吏的奏章送上来了,他就在奏章后写上了“淳于衍不要定罪”的批语。这样,狱吏也不能说什么了,只能胡整了别的庸医,将这件事搪塞过去。虽然霍家凭着权势暂时逃脱了毒死许后的责任,但潜在的危机太多,随时可能触发。

霍光从武帝后元时,就掌握国家大权,到宣帝即位,霍光曾经请求归还大权,宣帝谦让不肯接受,还是让大臣们先将各种事情报告给霍光,然后才呈报给自己,霍光每次朝见,宣帝都以礼相待,谦虚得都有些过分。这是真正的敬意吗?不是。宣帝刚即位时,去谒见高祖庙,霍光陪从在身边做骖乘,宣帝内心很恐惧,好像有芒草刀剑扎在背上一样不安。以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做骖乘,天子就精神放松,身体舒展,感到安宁和妥帖。可见宣帝对霍光只是敬而畏之。

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霍光病危,宣帝亲临霍光家问候,还为他流了泪。霍光上书谢恩道:“希望从我的封邑中分出3000户,请呈拿去封给我哥哥的孙子奉车都尉霍山为列侯。”宣帝立即把这份申请,交给丞相、御史大夫去办,当天还任命霍光的儿子霍禹为右将军,以告慰霍光。

没几天,霍光就去世了。宣帝和皇太后亲自去霍光灵柩前吊祭。葬礼非常隆重,太中大夫任宣和侍御史等5人持符节主持丧事,并在坟边设立临时办事机构。皇帝赐给霍家大量金钱、绸缎丝絮,100条绣被,50箱衣服和璧、珠玑、玉衣、梓木棺材等,完全采用皇帝丧葬制度的规格,又用车载送霍光的灵柩,用皇帝乘舆专用的黄屋左纛。同时,调发材官、轻车、北军五校的士兵充任仪仗队,从长安一直排列到茂陵,为霍光送葬,并赐给霍光宣成侯的谥号。葬礼完成以后,宜帝封霍山为乐平侯,以奉车都尉领尚书事;霍禹承袭博陆侯的爵位。不久,又封霍山的哥哥霍云为冠阳侯。

霍家地位虽然高贵,但因霍光教导无方,导致其后人骄奢淫逸。霍禹继承博陆候的封爵后,太夫人霍显改建自造的墓地,扩大了规模,建造三出阙,筑神道,并与管家的奴隶冯子都私通,生活相当糜烂。同时霍禹、霍山也都整修住宅,在平乐馆赛马取乐。霍云在应该朝见皇帝的日子,多次托病不去,私下带着宾朋好友到黄山苑去游猎,而派奴仆代表自己去朝见,竟然没有谁敢指责他。霍显和她的两个女儿还不分昼夜地随意进出太后住的长信宫殿,没有时间的约束。

霍光去世后,皇帝才开始亲自处理朝政。御史大夫魏相曾经上书,认为霍家倚仗权势,骄奢放纵,应当损夺其权,宣帝也深以为然。后来霍显与淳于衍合谋毒死许后的事情渐渐泄露出来,宣帝也听说了这件事,但一时也不明真假,于是把霍光的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平陵侯范明友调为光禄勋,二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任胜调出京城去做安定太守。几个月后,又把霍光的姐夫,给事中、光禄大夫张朔调为蜀郡太守,调霍光的孙女婿、中郎将王汉为武威太守。不久,又调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文汉为少府。接着任命霍禹为大司马,但只许戴小冠,没有印绶,同时撤销他的右将军该统领的营兵和下属办事机构,只是让霍禹的官名和霍光一样,都是大司马罢了,有职无权。不久又收回范明友的度辽将军印绶,只任光禄勋,又收回三女婿的骑都尉印绶,将他改任文职。与此同时,宣帝将羽林军和两宫卫军的各个带兵将领全都换上了自己的亲信。

霍显、霍禹、霍山、霍云等人自从发现权力被一天天削去,多次相对哭泣,互相埋怨。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霍显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密谋被人告发后,霍云、霍山、范明友自杀,霍显、霍禹、邓广汉被捕,霍禹被腰斩,霍显及其多个子女都被斩首示众。惟独霍皇后只被废黜,居住在昭台宫。这时,同霍家有关系而被杀的有数千家。至此,自武帝以来煊赫一时的霍氏家族终于遭到灭族之祸。

宣帝杀尽霍光全家,不过,宣帝并没有因此抹杀霍光的功勋,宣帝晚年在麒麟阁设置画像,霍光仍然被列为第一功臣。

霍光少年凭其兄霍去病的推荐开始入宫侍奉皇帝,只是守门护阶的郎官,但其意志刚强,坚守大义,颇受汉武帝重用。后接受汉武帝的委托,辅佐幼主,负起了扶保汉室的重任。他担当宰辅,随机应变,制服政敌,以实现他对汉室的忠诚,在废立皇帝的关键时刻,他面对大是大非毫不动摇,终于扶正国家,安定社稷,被誉为汉朝伊尹。然而,其后人不争气,处富贵而骄逸,争权位而图反叛,终于导致家族的灭顶之灾。其幸乎,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