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秦山汉河
7112800000028

第28章

这一年的腊月,独断自大的楚王陈胜,终于摊上了大事。

当初在大泽乡建起的那支起义军,曾轰轰烈烈拉了不少人,百姓们听说这支队伍的目的,是要抗击秦王朝,无不响应的响应,归降的归降,陈胜一时风光无限,身边聚集的将领兵卒,都是一股诚意要跟着他干,可是随着这仗越打越久,到了现在,早已没几个人愿意听陈胜的了。

因为,呆在陈胜身边,实在太危险了,甚至比上战场还要危险数倍。他最擅长的一件事,其实与二世皇是一样的,那就是,杀人。如果说,军队里纪律严明,触犯的军令要被惩办,那还算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如果一个君主,和他没有道理可讲,就不好办了。

有时候,权力是一副催化剂,可以将人藏在深处的恶,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陈胜正是如此,楚王这个称号,让他渐渐地膨胀,膨胀到六亲不认,不管是投奔到门下的将领名士,还是与自己一块儿起家的同伴,都可以毫不留情地下手。吴广就很冤,他如果知道杀死自己的属下,不但没有被陈胜追责,反而因此升了官,恐怕在九泉之下,也合不上眼呢。

“陈胜必不能长久!”这句话,有一位老人早就说过了,他就是陈胜的岳父。当初,陈胜刚刚立为楚王的时候,几乎所有过去的朋友,都纷纷过来投靠,他的岳父也在其中。按理说,岳父与他的关系,总该比一般的朋友更亲近一些吧,而且还是长辈,在礼数上,应该讲究个周到。可是陈胜呢,就没当一回事,他眼里除了自己,已经没有多少其他的了,对岳父,他只是拱拱手打个招呼,并不下拜。

岳父很生气,说到:“陈胜依仗着判乱,超越本份自封为王,对长辈又傲慢无礼,必不能长久!”完后,他也不告辞,随即甩手而去。陈胜这时候反应过来,连忙跪下道歉,可是岳父再也不想理他了。

陈胜的朋友,有不少是知道他过去的人。一个穷小子的过去,总会有些说起来不太好意思的事儿,一般人翻身出头以后,都不愿意让人提及那些糗事,可是,偏偏这些来投奔的朋友里,有一个人舌头特长,进进出出总喜欢谈论陈胜的往事。

这的确是个缺点,但是罪不至死,陈胜听到有人这样说:“那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损害您的威严。”这样就把那喜欢嚼舌的客人杀掉了。

多数人都是有缺点的啊,不是这方面的缺点,就是那方面的缺点,如果上面的君主,对缺点的容忍度太小,甚至为零,那么他的身边,还能剩下几个人呢?就这样,陈胜渐渐地众叛亲离,能走的都走了,而不能走的,人留着,心也离开了。

他自己却不自知,还以为靠着“楚王”的威严,可以令所有的人臣服。他任命朱防为中正,胡武为司过,专管负责抓群臣的错处。将领们攻城掠地,到达目的地后,凡有不听从他命令的,即被抓起来治罪。与二世皇的一个惊人相似之处是,陈胜衡量“忠诚”的标准,就是对同僚的错误抓得越多,就越“忠”。

于是,大事儿终于发生了。

陈胜到汝阴去了一趟,返回时途经下城父,就在这个地方,他的车夫庄贾,将他刺杀了,然后投降了秦军。威风的“楚王”,终于阴沟翻船,在最贴近自己的人的手中,丢掉了性命。

大泽乡的那个雨夜,还犹在昨天……

那支曾经热血澎湃的起义军,彻底走向了失败。陈胜活着的时候,命宋留率军平定南阳,进入武关。这时候,宋留已经攻下了南阳,正准备进一步挺进,忽然听到陈胜已死的消息,顿时大乱,南阳又重新被秦军占去。宋留只得带着兵队,投降了秦军,可是,二世皇并没有放过他,而是将他车裂示众。

一时间,天下乱象纷起。

张耳陈馀从赵国逃出来以后,召集逃散的士卒,重组了一支有数万人的队伍,向赵国攻打回去,李良被打败,弃赵而走,投奔了秦将章邯。

这时候,赵国需要重新再立赵王,武臣既然已死,张耳陈馀两人顺势而上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可是,这时候,他们的门客中有人劝道:“在赵国,您两位是外乡人,如果立为赵王,恐怕难以令赵国人归顺,这是很难成功的。如果拥立原先赵国君王的后裔,并且辅佐他,这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张耳陈馀认为这很有道理,当初,他们也正是这样规劝陈胜的,而陈胜不听,依然固执地自封为楚王,他的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于是,张陈两人辗转找到了赵歇,在次年的正月,立赵歇为赵王,居于信都。

赵王已定,可是另一边,楚王由谁来当呢?这时候,有两个人出来为这事儿冒了头,东阳人宁君和秦嘉,拥立了景驹为楚王。不知道他们有什么资格来决定楚王,大概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谁先说话谁算数。

景驹就这样变成了新楚王,他上任的头一件事,就是领军前往抗秦,他派了公孙庆做使者,去出访齐国,请求齐王联手,一起出兵。齐王田儋没加理会,却问到:“陈胜战败,生死不明,楚国怎么也没来请示齐国,就自己立了新王啊?”

公孙庆是个实诚人,不知道在别人的地盘上,吃点眼前亏不打紧,偏要在口舌上针锋相对:“你们齐国立王,不也没请示楚国吗?楚国为什么要请示齐国才能立王呢?更何况,现在天下义军纷起,是楚国率先带的头,理当由楚国来号令天下”

为了这点口舌之快,公孙庆就留在齐国再也不回去了。

不管怎么样,景驹已经是新的楚王了,别人再不承认,也管不得楚国的内部事务。不过,齐王不承认,别的人还是有承认的,刘邦就是一个支持者。

刘邦率着自己的部队,来到陈地归附景驹,而另一个将军张良,也聚集了一百余青年,也打算投奔景驹。在途中,两个遇上了,张良早闻听过刘邦的大名,就将一百余青年先投附了他,而刘邦也非常常识这个很懂兵法的年轻人,授给他掌厩将的职位。张良也算是遇到了知音,以前,他与别人谈兵法,别人全都不太明白,而刘邦却全都领会了,并且多有采用。因此,张良叹道:“沛公真是有天赋之人啊!”从此死心塌地跟着他,不再去别的队伍。

刘邦站到了新楚王景驹的阵地上,但是,吴中的那支兵队,可不是这样想。

不久以后,景驹和秦嘉驻军在彭城的东面,而与他们对抗的,正是吴中的项梁。项梁对将士们道:“陈胜率先起事,而今作战不利,去向不明。秦嘉背弃陈胜而立景驹为王,实属大逆不道!”于是两军交锋,秦嘉招架不住向后撤退,项梁穷追不舍,一直来到胡陵,秦嘉只得打起精神来再战,对阵了一天,他终于阵亡,军队也随即投降了。景驹赶紧逃走,却终究没有逃掉劫数,死在了梁地,新的楚王又消失了……

楚王的位置,一时悬到了半空。这个位置不好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千万不要拿,一旦拿了,恐怕随之而来的,并不是幸运,比如陈胜、景驹。

那么,谁是坐这个位置最合适的人呢?按照理儿,当然是原先楚王的后裔。项梁的先人,本是楚国的将领,所以他决定揽起这事,为楚国找到一个真正的君王,他将各部将领召集到薛地来议事,刘邦也来了参加。

有一个七十多的老人范增,劝项梁道:“陈胜失败,本就是理所当然的。自楚怀王到秦国后一去不返,楚国人怀念他直至今日,因此,楚南公说:‘楚国即便是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要灭掉秦国。’陈胜不拥立楚王的后裔,而自立为王,他的势力定不能长久。现在您在江东起兵,楚将领都争相归附您,正是因为您家世代都是楚将,他们相信,您能够重新拥立楚王后代啊!”

项梁认为他说的很对,就派人寻寻觅觅,从民间找到了楚怀王的孙子芈心,芈心这时正落魄得很,在为别人放羊。

到了夏季六月,芈心正式成为了楚王,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此时的中原,又陷入了纷乱的交火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