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半生的阴云终于一扫而光,嬴异人当上了梦想中的君王。翻身的感觉真是太好了,王宫就是我的家,群臣都听我的,军队都听我的,珍宝堆积如山……
每每想到那个奇异的大计划,居然不可思议地真的实现了,他就得意地笑啊,得意地笑。
有句广告怎么说来着?对,一切皆有可能!如果他穿越到二十一世纪,看到了这句话儿,一定会将它奉为人间至理。
站在宫楼前,放眼望去,前途是一片光明!称霸帝业已经初现雏形,如果他能把中原的战争,继续象现在这样打下去,就可以将魏、赵、韩这些国家一一吞并,那么,周天子的位置,都不是遥不可攀呢!
哈,哈哈——几声仰天长笑,将古树中的乌鸦惊得四散飞去。
“父王!”一个孩子的声音,突然在他身后传来。
嬴异人心下一动,转身望着嬴政,这个只有九岁的儿子,刚回到秦国,终日沉默寡言,对他这个父亲很是疏远,今日主动来叫他,算是难得的了。
此时,嬴政也望着他,眼神中隐隐透出与年龄不符的沉郁,还有一些东西让人捉摸不透。
“政儿,仲父让你读的那些书,你如今都在看吗?”嬴异人其实也很难对儿子表示亲近,他也想问问嬴政的生活,可是一说出口,还是功课。九年了,他离开赵国的时候,嬴政还是个初生的婴儿。
仲父,就是吕不韦。吕不韦作为那个计划的策划者和推进者,自然是劳苦功高,嬴异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让他做了秦国的国相,又封他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的十万户划作他的封地。
吕不韦与嬴政,据不同史书记载,关系不大一样,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吕不韦之前的进献美人,就不会有嬴政的出生,所以,吕不韦与嬴政的缘份,还是不浅的,所以,对于这个刚从苦难中脱离出来的年幼太子,吕不韦自然是尽心栽培。
只有嬴政成了器,秦国的霸业才更有希望,他吕不韦也才会有更高更牢的地位。
此时,听完父亲的问话,嬴政很简单地答完几句,便退了出去,小小的背影在宫院中一点点变远,直至消失不见。
“儿子,这里会是你的,不过——还早呢!”羸异人在心下说到。他不禁想起自己的前任孝文王,嘴角牵出了几丝冷笑。
他在赵国做人质的时候,孝文王是秦宫中的太子,那时候对他来说,孝文王的位置,是多么高不可攀!他想做华阳夫人的嫡子,惴惴不安,生怕太子不同意,那时候,太子就象一个天上的神,神的旨意是他每一天的梦想。
可是,如今呢?只当了三天国君的孝文王,躺在地下,盖着一堆黄土,而他,却站在高高的宫楼上,披着华贵的龙袍,号令百官!
世事难料,世事难料啊!
在嬴异人的想法中,自己这国君能当上不短的时间,即使不象爷爷秦昭王那样,能够在位五十五年,也起码还能再活三十年,可是,命运有时候总是和人对着干,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象那个大计划一样顺利的。
只有短短三年过去,秦庄襄王(嬴异人)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如流星殒落,划过几道光痕,而后黯然淡去。
丧礼之中,有一个身影站在最醒目的位置,他正当年少,却又神色沉郁。他望着四周白晃晃的布帘,在凉风吹拂下不停摇晃,它们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脉,一直连向天边。
十三岁的嬴政登基继位,他缓缓行过王宫中的长道,在震天的响乐之中,接受了众人的朝拜。
从今天起,他就是秦国的君王!
由于年龄尚小,按照礼法规定,他还不能独自执掌王权,也就是说,他此时虽然担有君王的称号,而实际上处理政务还得听别人的。
听谁的呢?将王宫诸人扫描一遍,除了吕不韦和太后,再也轮不上其他。所以,“仲父”吕不韦成了操纵秦国的人。
吕不韦想得到的东西,都得到了,荣华、富贵、地盘、王权……还有无数的美女,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或许吕不韦心中还有遗憾,就是那个出生草根的身份,如果他也是出生在君王家,有与嬴异人竞争的资格,那么,此时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不正是他吗?他就可以从幕后,光明正大地走出前台。可是,投胎的时候没找准路,怨不得别人哪!
不管怎么样,现在的结果也不错,一众人等都各得其所。嬴政自不必说,苦难的日子已经远去,母亲赵姬也成了太后,华阳夫人虽然失了老公,但她自己是老太后,繁华的王宫并没有将她抛弃,她当初收义子的目的(老有所依),现在是达到了。
所以,就这样过下去吧,那个计划中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益处,秦国是他们的,未来还是美好的……
“报——我军已攻占魏国的卷地,斩敌三万!”这一日,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个捷报传进了王宫中。
嬴政接过兵士手中的竹简,微微一笑:“好!”
这是他上任以来,秦军的第二次大胜利,上一回,晋阳发生了判乱,大将蒙骜率着几万人马,干脆利落地把那些判贼镇压下去了。
自前前前……任秦王开始,在中原称帝的梦想,就一直在滚雪球一样变大。这些年里,秦国和别的诸侯国打过的仗,已经多得数不清,而大多数的征战,都以秦军的胜利告终。
嬴政知道,别的几个国家,都对秦国恨得入骨,好几次都结成了抗秦联盟,要联合在一起来攻打他们。可是,实力是硬道理啊!如今的秦军,兵士众多,武器精锐,在中原,还真找不到有哪个国家,可以与秦抗衡的,即使他们联合在一起,也是胜算不大。
如今,到了他手上,这仗一定还要打下去,不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都必须把周王室灭掉,让秦王变成真正的天子!
是的,数任秦王,命运不同,品性不同,可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逐,那就是吞并别国,统一中原。
这样一来,其他的几个诸侯国,可就遭了老罪了。就拿魏国来说吧,曾经是一个强盛的国家,以前也没把秦国多当一回事,时不时还会欺负它几下。在秦国被外来和尚公孙鞅铁腕整治,渐渐发展起来后,魏国就一直处在劣势了,尤其是近些年,败仗吃了一箩筐,每败一次,就割地一次,割来割去,现在还剩下多少,都不忍心去数了。
而韩国、赵国等其他几国,也是差不多,楚国的楚怀王甚至被扣在秦国,最后死在了那儿。
泥人也有土性,更何况七雄之国还不是泥人,谁也不愿意乖乖地成全秦王,被并入秦国土地,于是,攻击与迎战,来来往往持续不断。最苦的是百姓们,出壮丁,交粮草,终年不得安宁。
为了对抗秦国,其他几国想尽了办法,硬拼不行,就来暗招。韩王派了一名叫郑国的水利家,去往秦国做雷锋,说要是帮他们修一条水渠,可以灌溉沿河两岸大片田土,解决此地干旱问题。
郑国确实是有真才干的水利家,说要修的水渠,也是有用的水渠,可是韩王的用意,却是想消耗掉秦国的内力,拖住他们军队征战的脚步。
嬴政一开始,也没明白真相,听郑国说得漂亮,四处一问,也没什么破绽,于是就同意了。郑国修水渠是一把好手,可是演技太差,修到一半,嬴政回过神看出来了,心想我说怎么这家伙这么积极呢!一怒之下就要杀掉郑国。
郑国对他说,水渠已经修了一半,您要杀掉我,这渠就修不完了,成了一条废沟,不如让我修完它,再说别的不迟。嬴政一想也没错,反正已经劳财伤民,不如就修完吧。
这条水渠修成后,果然功用不凡,四万多顷田地受肥水灌溉,每亩的收CD高达六斛四斗,百姓因此变得富庶起来。
韩王亏大了。看来,当一个人运道好的时候,别人怎么使坏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