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用计攻打了魏国的后方,魏军在赵国刚刚夺下了邯郸,听说自己老巢被袭,急忙搬师回家,与齐军激战,结果一败涂地。
魏惠王上任以来树敌太多,也合该他流年不利。这一仗以后,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可能这一场失败给别国打了鸡血,各诸侯国都纷纷过来,拿魏国当成靶子。魏惠王此时可谓是四面楚歌,苦不堪言。
先是秦国大将率兵来攻。秦与魏的交战已有过很多次,近年来的每一次,都以秦的胜利而告终,这一次也不例外。不过债多不愁,虱多不痒,魏国已经输了这么些次,再多一次也无妨碍。
然后,居然引来了联军,各诸侯国都派兵出来,围攻魏国的襄陵城。
魏国在这么多外敌的打击下,居然还顽强地存在着,真是不容易。可能一是因为魏国地大兵强,二也是因为其他的诸侯国,包括秦国在内,虽然一次次袭击它,却也并没有想要灭掉它,因为,灭掉一个强大的领国,给自己带来的,或许并不是好处,而是动荡与损害。
又过了一年,著名的公孙鞅出马了。这一回,他的身份不再是主张变法的左庶长,而是领军征战的大将。他领军要往哪去?老地方:魏国。
呃,来来往往,打来打去,简直叫人弄不清他们是在打仗呢,还是走亲戚。
公孙鞅围攻了魏国的固阳,很快将它打下,固阳就归降了秦国。
魏国吃了这一箩筐败仗,终于挺不下去,想来想去,这都是由赵国的邯郸一战引来的祸事,这邯郸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能留在手中,还是还给赵国吧,命里不该有它,强求不来。于是魏惠王把邯郸拱手奉还给了赵成侯。
楚王当年派景舍率兵去救赵,在邯郸僵持了数月,没能守到最后,便回了家。楚王知道自己兵力不强,最近也没再去掺合什么战事,只是在家一心一意琢磨着国相人选。
经过一番思虑,楚王决定任用一个叫昭奚恤的人,来做新国相。昭奚恤这个人,做事怎么样,别人不了解,不过他嘴巴很厉害,是群臣皆知。他一说话,尽是好听的,当然,这些好听的只有楚王能享受到,别人从他那儿听到的,就不一定有多好了。
过了不久,一个叫江乙的大臣,终于受不了昭奚恤的两面三刀,找了个机会面见楚王。他知道楚王正宠爱的这新国相,也没敢直接就提昭奚恤的不是,而是拐弯抹角先说了个故事:“以前,有个养狗的人,非常宠爱那狗。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恶狗堵住了门。”
楚王不明就里,转头看向他,江乙继续说到:“唉,君王门下,现在就有这样一条恶狗呀!”
楚王大惊:“这是说的什么呢?”
江乙给自己壮了壮胆,正色道:“臣说的恶狗,正是现在的国相,昭奚恤!他为了不让我进这个门,百般阻挠,就是为了不让臣说这些话。君王呀!现在您见到专说别人好话的人,便说:‘这是君子啊!’;而对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说此人便是小人。可是,这世间,就真的会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了解。为什么呢?因为您只愿意听对别人的称颂,不愿意听对别人的指责呀!”
楚王听罢,皱眉凝思良久,终于说到:“你说得对,今后我也要听听两方面的话才好。”
原来昭奚恤并不是是个本性喜爱说好话的人,只是他也了解楚王这一特点,投其所好以谋上位罢了。
嗯,楚王是个怕麻烦的人。他的大臣属下互相称颂,一片歌舞升平,便没有事情需要他去处理,而大臣们如果互相指责,争吵激烈,他则必须去判断,去调停,大费周章。
作为一个君王,他岂能不知天下会有恶人,人间会有争执,只是当这些事情摆到他面前的时候,他觉得参与其中的纷争令人痛苦,所以他愿意当驼鸟,你们这些人没事别在我面前吵架,他只想把这些纷争用帘布隔出自己的世界,做一个悠闲的君王。
花开两头。那一边,韩昭侯也任命了一个新国相,名叫申不害。
申不害,这名字取得不错,没有害处,不管是不害国,还是不害家,都是一件好事儿。那么,他是不是人如其名呢?
申不害原先是郑国的一个地位卑微的小臣,后来,卑微小臣当得久了,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于是学习黄帝、老子著作,还有法家刑名学问(这与公孙鞅学的东西一样),学到了自认为还算不错的时候,他来见了韩昭侯。
毛遂自荐的人自古有之,但其中成功的并不多,申不害就成了这不多的人当中之一。韩昭侯见他学识广博,便任用了他为国相,对内整顿政治,对外开展交往,责任重大。
申不害从一平民,一跃而成为国相,自然对韩昭侯死心塌地的效力,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情。而且,他的所学果然不是虚的,在他任国相的十五年间,韩国一直国盛兵强。申不害没有辜负韩昭侯的重托,也没有辜负父母给取的好名字。
不过他也偶尔有犯错的时候。有一回,他向韩昭侯提了个要求,想给自己堂兄谋个官做。韩昭侯没有同意,申不害因此很不高兴。
韩昭侯就对他说:“我之所以向你请教,又任你为国相,就是想治理好国家。你曾经建议我,要按功劳高低来封赏等级,这个做法已经是一项法令。可是,如今你却又对我有了私请,我是批准你的私请,破坏你亲自创设的法令呢,还是推行你的法令,而拒绝你的私请呢?”
申不害于是离开,请罪道:“君王真是我应当效力的人啊!”
韩昭侯就是这样一个刻板自律的人,所以,韩国的国盛兵强,不会是一个人的力量,申不害固然在其中起了作用,而最终决定这个结果的,还是韩昭侯。
不过韩昭侯也怪有趣的,苛刻过份了,有时候就变成了笑话。
一天,他有一条裤子破了,便叫侍从收藏起来。本来呢,身为一个国君,能把裤子穿到破,已经够节俭的了,但就这条破裤子,韩昭侯也还没舍得丢。
连侍从也看不过去了,直接对他说到:“您这也太吝啬了,一条破裤子,不赏给我们,还让收起来。”(不知道这侍从要破裤子干啥,穿吗?)
韩昭侯说:“你知道吗,贤明君主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有特别的意义,颦有为颦,笑有为笑。现在这裤子,岂是一个皱眉笑脸可比的,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给。”
哦,韩昭侯的意思是,虽然这只是条破裤子,但是这破裤子是我国君穿过的,所以意义不同寻常,必须等到有人立功,才配拿上这条破裤子。
这就跟现在的大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似的,虽然明星身上穿的是普通衣服,如果这衣服搁在商店里,粉丝就不稀罕买,但大明星穿过了,立刻身价倍增,别说是一件衣服,就是衣服上扯下来的一片破布,一颗纽扣,也是值得珍藏的东西。
韩昭侯自然不是谁的粉丝,他的身份相当于明星,所以,这条破裤子,当妥存之。只是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他果真把这条破裤子赏给了功臣,功臣会不会将它扔到墙角里,当个擦脚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