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
孔子的门生称他为孔夫子。他于公元前约五五一年,出生在封建时代的鲁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省。他三岁丧父,上学后还要边上学边打零工,帮忙照顾母亲。他十九岁结婚,二十三岁和妻子离婚,终生未再娶。二十岁那年,他自立门户为师,在家设私塾,根据学生的支付能力收取学费。和苏格拉底一样,他以口头传授,没有教科书。我们对他的哲理的认知,主要得自于其门生不可靠的记录。他从不攻击其他思想家,也不愿浪费时间反驳。他要求名正言顺,因而再三拒绝那些他认为不道德或不公正的君王所封派给他的官位。
公元前约五〇一年,孔子的机会来了。鲁定公时,孔子初任中都宰。根据中国爱国的传统,鲁国人民讲信修睦,路不拾遗或物归原主。随后,据史料记载,他先被鲁定公拔擢为小司空,后又当上大司寇,鲁国因而大治。据《论语》记载:“言忠信,行笃敬。……男尚忠信,女尚贞顺。四方客至于邑者,不求有司,皆如归焉。”但正因为政绩太好招忌,这种大治局面并未延续太久。违法乱纪之徒聚首串联,使孔子无法放手实施。中国历史学家说,邻邦觊觎鲁国,尤其担心鲁国权势坐大。齐国一名诡计多端的臣子想出了一项计谋来离间鲁定公和孔子。于是齐王派人送了八十名舞女和一百二十匹良驹献给鲁定公,鲁定公果然中计,整天只知吃喝玩乐,也不理朝臣,荒废政务,孔子备受冷落(他一向主张施政首重以身作则)。孔子因此辞官,并和门生开始了为期十三年的周游列国。孔子曾感伤地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是什么?就是要借普及教育来恢复道德和社会秩序。《大学》中有两段话为门生总结的孔子学说的重点: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是一个完美的建言,却忘了人是衣冠禽兽。就像基督教,它为人们提出了一个可以追求的目标,一个可以攀爬的阶梯。这是哲学的黄金戒律之一:改革从家里做起。
孔子六十九岁时,鲁哀公继位鲁王,他曾备厚礼,派三位使者去见孔子,并请他重回故里。孔子归鲁,在他人生的最后五年里过着简朴但有尊严的生活。但当叶公派人去打探他的健康状况时,孔子告诉其忠实的门生子路如此回答: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在他七十二岁那年过世,门生厚葬之,以表达对他的爱戴,有些门生甚至还在墓旁建茅舍,守丧三年。当其他门生都走后,最敬爱他的子贡又留守三年,独自在孔子墓旁守丧。
李白
现在,让我们展翅飞越十二个世纪,从公元前四七八年来到公元七〇五年。
在唐明皇统治的全盛时期,有一天,高丽(番邦北海国)遣使来唐,他呈上番文《太平表》一章,但因是用方言写就,故而群臣均不解其意。唐明皇大吼:“什么?满朝文武百官,竟找不到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来解此困局?如果三天之内找不到人来解读这封文书,你们谁都别想再领俸禄。”文武百官于是纷纷交头接耳,焦虑不安,担心他们官位不保,人头落地。
这时大臣贺知章上殿献策:“臣斗胆向皇上禀报,有个伟大的诗人叫李白。他赋闲在家,但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何不请他进宫来解读这封文书?”
李白进宫后,果然破解了《太平表》之谜,并口述一封充满文采的复函,唐明皇二话不说便立刻在复函上盖印,此时他才差不多相信了大臣贺知章的耳语:李白是因淘气恶作剧等无心之失而被逐出天庭的“谪仙人”。这个故事可能是李白自己杜撰的故事之一。
相传,在李白出生前夕,他母亲梦见了“太白星”(也就是西方的“维纳斯女神”)投入怀中,因此就将孩子取名为李太白。他十岁那年,已熟读孔子的所有著述,并开始写下不朽的诗句。长大成人后,他健康有力,练习剑道,并开始向世人展示他的才干:“虽身长不及七尺,但力可敌万军。”然后他云游四海,广交红粉知己,从她们唇上品尝爱情美酒。据此,他写道:
葡萄酒,金叵罗,
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
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
芙蓉帐底奈君何。
之后,他结婚了,但因收入太少,妻子弃他而去,连孩子也一起带走。而后虽然李白因才华横溢,写了一首《清平调》歌咏杨贵妃的绝色天姿,而得到唐明皇欢心。但杨贵妃觉得李白的字里行间更多的是讥讽,因此说服唐明皇给李白一笔钱,打发他走了。
我们可以想像他从一个城市游荡到另一个城市的画面。诚如他的游伴崔宗之所描述的:
担囊无俗物,访古千里余。
袖有匕首剑,怀中茂陵书。
在漫长的浪游生活中,李白对大自然的迷恋,给了他很大的精神安慰和一种叛逆的快感: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时他白发苍苍,内心汹涌澎湃,充满对年轻的渴望。不知有多少回,在京城长安矫揉造作的生活中,他都渴望能够回归自然简单的亲子家庭生活!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坠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李白晚年生活凄苦,因为他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在战争和兵变的混乱中,他也找不到任何权贵可以让他免于饥寒交迫。虽然永王李璘曾邀李白投身其幕下,李白也欣然同意,但李璘在唐肃宗继位时谋反,兵变事败后,李白也因此获罪入浔阳狱,并以叛乱罪被判死刑,后经平乱有功的汾阳王郭子仪表示愿意放弃军衔和封号以赎出李白,他才被改判流放夜郎。隔年秋天受到特赦,诗人步履蹒跚地返乡,并于三年后病死在当涂。不满于一位旷世奇才这么平平凡凡的死亡,传奇故事中说诗人由于喝醉,神志不清,想捞河中的月亮倒影而被淹死。
李白故后总计留下三十册细腻优美的诗集,这使他当之无愧地被誉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中国一位评论家曾说:“他是高耸入云的泰山,凌驾百岳之上;他也是太阳,天上繁星在他照耀下顿失光芒。”
因而,唐明皇和杨贵妃都死了,李白仍在高歌: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虽然还有很多话要说,但地狱的钟声已经响起,因此,我要以我在一九三二年写的有关中国的一个段落做个总结:
没有任何军事上的胜利,或外人资助的暴政,可以长期镇压一个资源丰富、充满活力的国家。在中国这头雄狮丧失元气和活力前,入侵者将先耗光资金或耐心。在一个世纪内,中国将吸纳并同化她的征服者(当时的日本人),同时也将学会所有暂时带有现代工业之名的科技。道路和通讯会帮助它统一;经济发展和节俭储蓄会给它资金;强大的政府会给它秩序及和平。每次出现乱象,就会带动转型。最后,混乱失序愈合并抵消掉独裁统治。过去的障碍已大致清除,新的成长空间无限。革命,一如死亡和时尚,可清除沉痼,切除多余的累赘。当旧事物垂死之际,革命自然发生。中国过去曾死了无数次,但也浴火重生了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