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1世纪政治经济学
9180700000018

第18章 不能创造价值的经济如同没有意义的生活(1)

“生活要过得充实”,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我们也会时刻面临各种挑战。攻克困难得偿所愿,以个人的能力直面挑战获得满足感,如果这不是生活的价值所在,那还会是什么呢?生活给你的当然并不只是满足感,它给我们布下难题,你不可能只享受好的方面,这就是生活。

全球化也是如此,唯一的区分是,全球化的过程比我们的寿命不知会长出多少倍。人类的历史终将走向尽头,但是那一天的到来必定还要等待很长时间。在未来的这段时间,经济活动会一直持续。我们的生活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要处理的事情也会复杂无比。从现在开始,世界是联动的,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对于人类而言,全球化意味着翻天覆地的机遇,同时也隐藏着巨大的威胁。

根据人们持有的价值观和看待问题的角度,社会科学将他们对号入座,划分成了很多类别。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支持全球化主义者、另类全球化主义者和反全球化主义者。这些词组在社会学和政治学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也是一样。通过最普遍、最简单的方法,就能归纳出个人社会团体对全球化的态度。如果以全球化为目标展开行动,就说明他是支持全球化主义者;如果表示认同但持有异议,说明他是另类全球化主义者;如果表示反对,说明他是反全球化主义者。

关于全球化,还有一个让人困惑的地方,那些支持全球化的人,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观点有时候是互相排斥的。因此,我们同样能从全球化主义者中找到反对的观点。我们也能从大学图书馆的社会科学部找到各种各样的另类全球化主义者,这些人表示支持,但是有条件,这种人的数量也很庞大。那些思想极左或极右的人都可以归到反全球化主义者中,这个分类中的理念也是混乱、不统一的。

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反全球化主义者不会认同这一观点,但是其中的失败主义者(失败主义是一种因为认定未来注定失败,而放弃一切改变现状的行动的思想。)的想法有些不同,他们反对全球化,但是认同这种进程是不可逆转的。认为全球化一无是处,并且认为可以扭转这种局面的人,为此抗争了好多年。通过对那些反全球化主义者的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只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现象。他们对会导致世界经济体系互相依赖的自由主义化和全球大融合并不反感,他们只是对市场经济的剥削、不公平的分配、社会排斥、各种各样的经济诈骗和政治欺诈深恶痛绝。另类全球化主义者和反全球化主义者的理念已经清晰地摆在大家眼前,为此,他们在开罗的塔利尔广场游行,在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外面发起了占领伦敦运动。事已至此,只能走着瞧了……

另类全球化主义者认为,从文化到经济,各个领域的全球化都是有价值的,但是和现在相比,它的形态要做出一些改变。自由化和一体化是需要的,但是要比之前的几十年更有条理才行,得和失都要分得很清楚。如果有人能提出一个宽泛的理念,对经济全球化做出准确、深入的解答,如实客观地阐释后果,他们可能会赢得最多的支持者。

支持全球化主义者当然会表示支持,尽管他们的理念同样有可能与未来的发展相悖。对于这一过程,除了不会提出任何批判的坚信者、辩护者和显而易见的受益人之外,其他所有的全球化主义者都可以说是另类全球化主义者。从经济学到社会学,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都是如此。目前来看,支持全球化的人同时也是实用主义批评家,至于我到底是全球化主义者还是另类全球化主义者,就交由他人归类吧。我自己觉得更接近前者,但是如果有人认为我是后者中的一员,也无不可。这和我前面提到的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有些类似。

不管怎样,我们应该着眼于未来。那么我们会看到什么问题呢?之前,在考虑这一形势的时候,更确切地说应该是“时局”,毕竟它与时间的关系更密切,我会用“未来的十二大问题”加以概括:

(1) 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局限;

(2) 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转变;

(3) 全球化发展过程的制度化与无序增长和缺乏协调之间的冲突;

(4) 区域一体化和全球化道路的相互协调;

(5) 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6) 自然环境与日益减少的物质资源的竞争;

(7) 人口统计工作和移民;

(8) 贫穷、苦难与社会不公;

(9) 知识经济和知识社会;

(10) 科学技术进步;

(11) 网络的进化及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2) 冲突和安全保障,战争与和平。

已经过去五年了,这段时间不算短,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实在不足挂齿,尽管如此,期间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持续性的危机一波又一波地横扫全球,金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无一幸免,三亿九千万人受此影响,地图上又新增了燃起战火的地区,科学领域取得了重大发现,技术进步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世界上那张紧密联系的无形大网变得更加牢固,中国的出口增长了45个百分点,而美国只增长了5个百分点,斯洛伐克和爱沙尼亚加入了欧元区,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人退出,科索沃独立尚未得到联合国的认可,联合国承认南苏丹为独立主权国家,俄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伊朗仍然不是其中的成员。如果站在历史的高点来看,世界并未改变,人类面对的挑战也和从前差不多。

我记得在一次金融科目测验中,有个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通货膨胀率。当她听说自己因为不知道这个重要的知识点而不及格时,她叹了口气说:“和永恒相比,这算得了什么……”她的反应给考官留下了深刻印象,最后竟然让她通过了考试,因为她不仅是一个统计学家,还是一个哲学家。永恒是一个永无止境的链条,由连续不断的瞬间组成。有的人在对另一个人眨了一下眼的瞬间,就看到了永恒。在永恒中,有的东西很难改变,有的东西已经不复存在,或者完全相反,刚刚诞生。2013年的世界人口比2008年多了3.9亿,在此期间有6.7亿个婴儿出生,有2.8亿人走到了人生旅途的尽头。任何一段时间,你可以说它漫长,同时也可以说它短暂,主要看你从什么角度出发。

在“未来的十二大问题”中,各种威胁和机遇不是按重要程度排名的。战争与和平到底应该排在第一位还是最后一位,可能要思考很长时间,还要进行一番全面的讨论才有可能总结出答案。毕竟,和平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根本。在激烈的冲突或大规模战争中,文明完全没有进步的机会。“未来的十二大问题”中的第十二条“冲突和安全保障,战争与和平”,基本上可以说,是列表上其他问题带来的结果。如果人类能够应对其他威胁,并利用当前大趋势提供的机遇,就可以控制住冲突升级的风险,保证自身安全,防止战争,和平共处。

但是其中有两个例外,我把和经济动力相关的重要问题移到了第五位,把科学技术进步向上提了一位。近几年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思想和道德危机以及对全球经济活动缺乏合理监管,不仅会对我们这个时代造成威胁,思想上的迷茫和困惑、机构混乱、组织效率低下,会对未来产生长期影响。因此,经济运作机制中管理者、机构、组织的价值观是最重要的,价值观决定着未来的走向。如果有人愿意相信未来全由市场决定,那么他也应该知道,市场行为也是某些因素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先解释了相互依存关系决定着未来,从思想和价值观的转变开始谈起,再到制度演化、组织的角色,然后是世界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基本因素。

科技进步这条之所以向上挪了一位,因为,科技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的扩张范围。这个顺序看起来更合适,但是我们要时刻记住,科学、技术、知识、网络、经济和社会之间是会相互影响的。

总之,讨论先后顺序毫无意义。这些问题在大家心目中的排序可能不尽相同,所以还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排列吧。反正这也不是数学方程式,但是它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公式。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解答,但是我们知道各种要素,也知道答案是存在的,这就够了。

* * *

“未来的十二大问题”探讨了发展过程中价值观和文化内涵的转变。一些思想开明的进步人士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价值观要发生深刻变革的观点,另外一些人遇到困难才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不能理清现在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很难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人类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价值观的危机会长时间地拖住五大洲发展的后腿。这是意识形态遭遇的重大危机,失败的新自由主义带来的影响最大,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在新自由主义没有成功落地生根的地方,人类和社会对其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政治感到失望时,意识形态也会出现危机。当美国制造的危机席卷全球时,“阿拉伯之春”席卷了北非和中东地区,对曾经坚定无比的价值观发起了挑战。大家依然顺从父母,但是对统治者的态度,今时已不同往日。在新自由主义开始衰退之前,也就是二三十年前,社会主义(有人称之为共产主义)便开始走下坡路,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衰落了,中国和越南就成功地进行了社会改造,更加注重以市场为导向,避开了衰落的命运,除此之外还有朝鲜和古巴,大家都觉得这两个国家的社会主义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还有,出于政治动机的经济制裁很难带来预期效果,有时还会带来反效果。很多改革派的古巴经济学家认为,美国对古巴实施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贸易禁运,就带来了反效果。国际制裁的目标是通过制裁,让古巴废除非民主的政治体制,但是古巴并没有这么做,而且为制度体系的低效和经济政策的失败找到了借口,所有的罪责都推到国际制裁的身上。伊朗的情况也差不多,制裁不但没能实现政府减员,政府打着反抗敌对国家的口号,反而更容易整合社会不同派别。对于令人反感的政治体制,最好通过国内软革命进行改革,外部世界不要强行干预。

这个道理并不是全世界通用的真理,只适用于部分正在经历政治转型,以及正在摆脱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经验表明,政治、文化和经济情况相似的国家,在二三十年内,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上世纪的最后二三十年间,前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变化,从社会定性上来讲,中欧和东欧(包括波罗的海地区的三个苏联国家)地区的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的部分国家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虽然民众对政府的期待始终高于市场经济,但是大家开始渐渐明白,消费水平以及生活水平的高低主要还是看自己会不会精打细算,政府的意愿是好是坏,对个人的生活影响其实没那么大。

如今的企业家是代表正面价值的。对政府施压或开展地下经济的行为已经被大家所唾弃。大部分人都意识到了勤奋、有条理的组织和高效的管理才是值得推崇的,所有非法的运作和交易都是歪风邪道。以前大家常说“帮我安排一下”,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行为,不会受到谴责,但是现在要是有人再说这种话,大家会觉得怪怪的,可能有人都不太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现在“安排”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大家都通过经营解决问题。遇到问题,不是去拜托身居高位的朋友,而是转向市场寻求出路。以前大家觉得人人有工作、基础商品和服务价格稳定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已经不是了。虽然很难接受,但是现在的社会,失业和物价波动才是理所当然的,更惨的是,虽说物价波动,但是只见上涨几乎从来不见下降。

这些表现是价值体系转型的一方面。还有更糟糕的一面:毫不掩饰的贪婪和对贪婪的赞美,高深莫测的诡计让人觉得过去的时代都是儿戏,在去国有化的过程中私自侵吞公共资产,容忍社会中的排外主义,并非只因自己的能力而变穷的人们也不能团结起来为自己讨公道。而且,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前社会主义“新兴市场”更容易接受这种社会中的丑态。

需要指出的是,思想、观念、喜好和同情心理的综合转变,会引发压力和不满,很多时候,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相差很远。引发压力和不满的原因有很多,特别是理想破灭,尤其是对现实的失望,现实情况与当初许诺的未来完全不一样。在以前的政治制度下,反对社会主义的人总是拿社会主义的缺陷和资本主义的强项做比较。这样一来,一方面,民众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反感情绪越来越强,另一方面,人们对近乎完美的资本主义越来越向往。直到曾经的将来变成现在,才发现现实与期望相距甚远。

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考量,未来被勾勒成了一个完全不可能实现的形态。政治人物让民众相信对未来的设想是可能实现的,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人们以为这种幻想是可能实现的,这样具体的目标也可以实现——公众对主流价值观的反对被无视了。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历史无法逆转,但以后最好能诚实地向公众呈现接下来可能出现的局面,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再被当初的承诺束住手脚。我们应该在现实中进行对比,向更好的地方努力学习,不应该拿现实和理想进行对比,不仅无法进步,而且只会感受无尽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