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与金两国在第一次议和的三年后达成了第二次绍兴和议。与三年前相比较,宋朝吃的亏更大。
条约规定,宋向金称臣,金册封赵构为皇帝;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始,每年春季运至泗州缴纳;宋金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金归还宋徽宗棺椁、赵构的生母韦太后。
上述条款把岳飞历次北伐所得疆土,如唐州(今河南唐河)、邓州(今河南邓州)、商州、虢州全部拱手奉敌,更西一点,当年吴玠浴血苦战之和尚原、方山原等地也都在割让之列。可以说南宋在西南方面屏藩自损大半,而在中路地段则完全龟缩于淮水流域内部,自淮至江一片坦途,除了拿人命堆之外,没有任何堡垒。
如此苛刻还不算完,金国还有一些附加的小条款,林林总总如一道道枷锁套在宋人的头上,其中最著名的一条就是——不许以无罪去首相。
这是秦桧官途的最大保障,至此赵构突然发觉,对秦桧已经失控了,他再没法把这个贴心得力的首相操控于股掌之间!
这时是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的十一月间。离腊月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岳飞已经接近于被蒸发。他为国家、民族所做出的贡献都丢了,而他本人也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
考虑到之前他已经被罢免所有军职、官职,再参考自宋朝立国以来从未杀任何大臣,似乎他的命运已经迎来了新的拐点。
他将被释放,作为一介平民,或者流放的罪民平静地在边远的地区生存,直至他悄悄地死亡。这样,对帝国、对民族、对岳飞本人,甚至对赵构、秦桧等当权派都有好处。比如赵构可以被后世史书称为昏君、卖国之君,却不必顶着暴君、寡恩之君的大帽子。
这些问题后世人懂,当事人更清楚,毕竟这是些对自身利益敏感在乎到了极点的人。于是赵构沉默,秦桧犹豫,迟疑的时间长达近一个月,直至年关将至的某一天。
那天,秦桧躲在书房里,屏退所有人,一个人吃着柑橘,若有所思。他的嘴在动,他的手在桌子上橘皮间来回画着,心里还是一团乱麻,不知如何是好。
杀岳飞固所愿也,可民心怎样,军心怎样?万事都有底线,眼见议和达成,再出乱子是不是得不偿失……
这时有人走了进来,看他这副样子,很是鄙视。
——老汉竟然如此缺乏果断吗?要知道捉虎容易放虎难啊。
秦桧老婆王氏。这个北宋名相王珪的孙女,不知是秉承了什么样的血气而生,在她的身上找不出半点当年王珪雍容得有些愚钝、温良得不分是非的影子。她阴险刻毒斩尽杀绝,在某种程度上比秦桧还凶险。她以一颗妇人的险恶私心提醒秦桧,纵然岳飞是忠诚的,也不代表被关了这么久受尽酷刑之后,他不会起报复心。
宁杀错,不放过。
秦桧恍然大悟,心中乱麻瞬间斩灭。他伸手取过纸笔,随意写了一张便条,派人送去了大理寺。
万俟卨心领神会,很快交出了一份判决书“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岳云私罪徒”。不知是何用意,给岳云留下了一条生路。
这份判决书上交皇宫,出来时却被赵构稍微改动了一下——“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交防护。”
赵构把一切生路切断,务必置岳飞父子于死地。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当年的除夕之夜,狱中孤寂冷清的岳飞突然被带到大理寺正堂,万俟卨等人拿出一份供状让他画押。
岳飞明白这是最后的时刻了,回望一生,注目眼前,满腔的怨愤让他提起笔来,写下了八个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苍天在上,乾坤朗朗,怎容得岳飞落此下场!天日昭昭,世有光明,但光明到底在哪里?于此时,岳飞对这个世界完全失望,只有把信念把忠贞把自己交托给虚无的上苍来证明!
岳飞死了。
相传他被毒死在大理寺院内的一座取名风波的小亭里。名为风波,其实暗夜无声。岳飞死于彻头彻尾的阴谋,没有一点点的公开。
没有公开的判决书,由于行刑的突然,这帮刽子手尽管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也没法及时走完程序。判决书要在第二天以倒填日月的方式来补办,更没有合法的程序,也没有公众的视线,不仅是他,连被斩首的张宪、岳云两人也是被秘密处决的。
三位未死于战场的英雄,在这个夜晚无声无息地被自己的国家杀了……这一年岳飞39岁,岳云23岁,张宪年岁不详。
岳飞被害后,按赵构的命令,他将被草草埋藏在大理寺的某个墙脚下,世间将从此无人知道岳飞的下落,他将被毁尸灭迹。
赵构、秦桧只差一点点就成功了。
还是在那天夜里,人都散了之后,有一个狱卒悄悄地返了回来。他挖出了岳飞的尸体,一路过街穿巷,出临安城西北的钱塘门,到了九曲丛祠附近北山山麓的一块平地上。
岳飞被安葬在这里。
这位狱卒为他立了一座坟,坟前种下两棵橘树作为标记,碑上刻的是“贾宜人之墓”。多年以后,当岳飞的沉冤被昭雪之时,这些都是寻找英雄尸首的证据。除此之外,岳飞遇害时手上还有一只翠玉戒指,是他的夫人送给他的信物。
岳飞死了,作为近千年以来强大到战无不胜、完美到无可挑剔的英雄,他的死成了一个民族的心结。一个国家为了得到侵略者的施舍,竟用杀掉自己最强最忠诚的将军为代价,而当时的形势是这位将军已经将侵略者击败!
这是为什么呢?
做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做到如此不留余地的程度,秦桧或许可以定性为国贼汉奸来解释,可作为南宋皇帝的赵构为什么也会,难道他也是一个汉奸吗?!
三国时鲁肃曾说过,任何人都可以投降曹操,偏偏孙权不可以,别人投降后可以继续做官,孙权却不能。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能够得出结论,赵构不是汉奸,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可他就是这么干了。
为什么呢?
800余年以来,各个时代的专家学者民间精英们总结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试图还原当时赵构的思维。
之所以杀岳飞,不外乎下面几种原因。
第一,岳飞不听话。
可是宋朝官儿的特色就是不听话,文官能当面痛骂皇帝,能写奏章从灵魂到肉体全方面贬低皇帝,不仅不会被杀,还能既成名又得奖。至于武将,不听话就更普遍了。比如同时期的四大将之一刘光世,此人无论是剿匪还是抗金,想干才干,不干就不干,赵构硬是拿他没办法。
所以听话与否,根本无关紧要。
第二,钱。
岳飞等四大将,或者加上吴氏兄弟,成五大藩镇之势。不去说唐朝死于藩镇的前车之辙,只说当时赵构所面临的局面。
南宋地域之小,作为一个正朔王朝来说已经不够格了。尤其是战乱之末,加上花石纲之末,金兀朮搜山检海捉赵构之末,已经等同于在废墟上重建国家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连年战争不止,军费开销巨大,五大藩镇时刻伸手要钱,这如何得了?
尤其是各藩镇辖区内军政财三权全盘自负,各有土地、酒、铁、盐等国家物质出产,如此一来此消彼长,赵构不收军权不撤三大将不杀不废韩、岳,眼见得国将不国!
理由看似充分吧。
可宋朝从来都是以钱买权高薪养官,甚至拿钱养饥民成军队,全额支付军人所有家属的国家。这是宋朝的立国之本。
钱少了就杀人……而且杀到如此厚颜无耻、凶残阴晦,只能说有几分道理,却不足以采信。
第三,上书请立皇太子。
这是历年总结出来的岳飞致死原因。具体经过是在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的九、十月间,也就是岳飞上庐山守孝,奉旨不得不下山领军的两三个月后。
那时他和岳家军的随军转运使薛弼一起去临安述职。他们坐船去的,在路上岳飞某天很严肃地对薛弼说,他要做一件大事。
之后,岳飞经常一个人在船舱中提笔写字,内容不许任何人看,直到进入临安城。
岳飞当面把写的东西念给赵构听。据记载,岳飞突然间失态,他的声音不再洪亮,他的手颤抖了,勉强把奏章读完,脸色已经变得死灰一样。
这篇奏章是请赵构册立皇太子。
赵构很安静地听完,很平淡地回答说,爱卿你很忠诚,可你是在外手握重兵的大将,这种事由你提出不合适。
岳飞失魂落魄地出了皇宫。
薛弼在他之后觐见,一见面赵构立即把刚才发生的事说了一遍,他希望薛弼一会儿下朝之后去见见岳飞。因为岳飞的神色间似乎不大高兴,需要人劝解一番。
第二天,赵构又把这件事告诉了当时的首相赵鼎。赵鼎大怒,斥责岳飞的鲁莽粗陋不守本分,更进一步断定这一定是岳飞的某些乡村秀才出身的幕僚出的主意,本想着取悦朝廷,哪知道适得其反。
综观上述,每个稍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会叹一口气,唉,岳飞,这事真是办拙了啊。国之将帅关注储君,这是最犯忌的事,怎么能轻易去碰呢?纯粹是找死!
所以岳飞才会在朗读中突然失态,这证明他当时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出格,后果有多么严重。由此更能证明岳飞是多么低能,像小学生一样,送出卷纸的一刹那,才知道自己的答案多荒唐。
可是有一个细节一般人就不知道了,早在岳飞之前的六年,上虞县的县丞娄寅亮就曾经给当时正在流亡中的赵构上书,建议在宋太祖赵匡胤的子孙中选一位册立为皇太子。
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
很多人会说,对,就是县丞说得,岳飞说不得,因为县丞手里没有兵,说什么做什么都无关大局,不敏感。很好,有道理,但真正的内幕要在下一个问题时综合来说,才知道对错。
第四,迎二圣回国。
这是公认的岳飞最大的失败。他天天念着要把徽、钦二帝救回来,真要是成功了,置赵构于何地,难道要把皇位让给老爹、哥哥吗?
如果不让的话,置封建礼法于何地?尤其是当初他就任大元帅时的使命很清楚,钦宗是命令他带兵救人的,他可好自立为皇了,于情于理哪方面都站不住脚。
而岳飞念念不忘于徽、钦二帝,纯粹是自绝于赵构。为了皇位,赵构必杀岳飞。
这观点简直错到了唐朝去,只有唐朝人才会不知道宋朝事,稍微知道些史实的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事实是自从宋绍兴五年(1135年),宋徽宗赵佶死在五国城之后,岳飞就在任何场合、文字中绝口不提迎回二帝的事了。
那不是因为徽宗已死,没法迎回,而是当时女真人有了一个阴谋。他们声称要把钦宗或者钦宗的儿子赵诺送回开封,由他们重组宋朝,以此取代江南的赵构,建立所谓的宋室正朔。在此前提下,岳飞怎么可能再提迎回二帝之类的话?
那样,等同于配合金国,做女真人的应声虫。
由此,岳飞在1136年之后,在任何场合都不再提迎回钦宗的话,在文字中也精心做过处理。比如就在请立皇太子风波的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的一份奏章里,写的是——“……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之忧,臣之志愿毕矣。”
说得多明白,只提棺材不提活人,只说天眷不说具体人,一切的终极利益都紧守赵构一人,岳飞在这方面是非常清醒非常成熟的。
由此更证明了请立皇太子一事的真相,在金国欲扶植赵氏傀儡上台时,岳飞主动提议赵构立养子为皇太子,这是无可挑剔的忠诚!
哪怕这会激起时值壮年的赵构的强烈不满,岳飞为国家的安定也会一往无前地去做,并且在做的过程中绝不会有上面所说的面若死灰、手抖身颤等丑态!
为了诋毁岳飞,从古至今有无数别有用心的人非常用心地去做。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然则原因到底是什么?这时我们需要让自己的视觉调整个新的角度,无法正面解释的,不妨先设定它成立,即岳飞幸存着,一直活了下去,直到十几年后,甚至几十年后,那时历史会怎样,赵构会怎样?
历史的车轮会一直滚滚向前,直到所谓的和平条约被打破。
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两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和平。这是一条铁律,一般来说,受过高等教育的赵构应该会知道。
但是他很不情愿,他相信的是祖宗家法,以及刚刚过去不久的成例,即北宋、辽之间的百年和平。参照那时的历史,最初时辽国也曾咄咄逼人,可是军事对冲之后,两相无力,只好互相妥协,于是一直妥协了下去。
这时,金与南宋之间的强弱关系已经互换,与当年北宋、辽处于和平临界点时很像,那么为什么不能缔结又一个百年和平呢?
障碍就是岳飞。
前面提过北宋、辽的百年和平,就是这样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超长期友谊,也曾经被人为地波折过,好几次滑向战争的边缘。试问一旦南宋、金之间出现这种状况,必须说明的是,参照和平无永远之铁律,这是一定的。
那时岳飞在,局势会怎样?
这个命题不必去假设,因为它在十几年后就发生了。金海陵王南侵,南宋屏藩尽废耆宿凋残国中无人,只好把老病将死的刘锜派上前线。可就是刘锜,就让不可一世的海陵王挨了当头一闷棍。可以想见,当时如果岳飞仍在,以岳飞之能,以他不到50岁的年龄,战争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南宋之胜可期。
可是之后呢?
挟大胜之余威,岳飞展平生之抱负,于战争中大放异彩,赵构唯一的选择仍然和第四次北伐时一样,硬生生地扼住岳飞前进的脚步……
历史真的在转圈了,就算第二次阻止岳飞仍然成功,而岳飞也仍然继续忠贞,不会借机造反报复,可总这么折腾,总踩在刀刃上过日子,谁都受不了吧!
于是,问题再回到原点。
想真正解决问题,只有杀掉岳飞!这还是把目光放至无极远,从根本处考虑问题得出的答案。如果想得平实些,事情就更简单了。
王氏提醒秦桧捉虎容易放虎难,这是一个把事情看得很透的女人。与此同时,相传还有另一个小人物也得出了同一个答案。
那是一个狱卒,他负责看守岳飞的牢房。某一天他像说闲话一样地对岳飞说,皇帝既然已经把你下了重狱,就绝没有放你的一天。
皇帝与最强的将军一旦反目,绝没有再次共处的可能!这是另一条铁律,放之四海皆准,绝无例外。
岳飞之死是必然的,置他于死地的是赵构的偷安、怯懦、阴毒心理,更是他本身超出时代限制的能力。岳飞凌驾于同时期的所有战将之上,即便宋、金双方,都找不出与之匹敌的人物。人们习惯性地把完颜宗弼当成他的敌人,把韩世忠当成他的伙伴。可这两个人,从能力到品德、志向都与之相差甚远,根本没有可比性。
金兀朮不去说了,一个常败将军而已,一个战场上的低能儿,说起阴谋策反什么的倒是专家。而韩世忠也让人失望,《宋史》关于他的评价是:“……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除此以外,不见他拓地复疆,不见他兵锋直逼旧都开封!愈是关键时刻愈见其软弱,根本指望不上他。所以韩世忠可以活下去,他没威胁。
岳飞不一样。
说到功劳和业绩,不得不提吴玠,他是唯一一个与岳飞相近的南宋将军。南渡之后,他是最先重创金军的人,是收复失地、阻敌于国门之外、保全南宋之上流关键地带的人。他的下场很不错,病死的。其实就算不死,也不会到大理寺里去吃牢饭。
因为吴玠沉迷于享乐。炼丹、女色,是他的最爱,他甚至还送美女给岳飞,可是被岳飞拒绝了。他爱这些享乐高于生命,英年早逝在这些东西上……这让赵构放心,这代表他是可以收买的!而岳飞和他的军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宣扬“文官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这让别人怎么活呢,让别人怎么与他共存呢?
很久以前,我曾经放下《宋史》默默地想一件事。岳飞为什么会成为让中国人念念不忘的精神图腾,甚至是武圣人呢?
他当然是武圣人,比关二哥强多了。
关羽生于乱世,不认诸侯认皇室,千里寻兄古城相会……这些事是很忠心很义气,但相比岳飞格局就小了很多。
汉末之争无非是本民族内部的事,两宋之间则关乎民族危亡,两者没有可比性。而岳飞百战百胜神武天纵,更不是关羽所能比的。
可直至今日,很多人怀疑岳飞构陷岳飞,寻章摘句罗织罪名诬蔑岳飞,却没有谁质疑关羽。关羽的塑像随处可见,他由将而侯升王晋帝成神,变得至高无上,而岳飞只能屈尊于西湖边被害地附近凝望每天的晓风残月。
这都是为什么呢?
甚至早些年时,我也曾经得出一个当时觉得沾沾自喜蛮高明,现在回想却很惭愧的答案——岳飞之所以那么为人所怀念、所乐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命运是维纳斯女神的胳膊。
女神的塑像是没有胳膊的,这种残缺就像是岳飞的未竟之志。试问如果他北伐成功、灭亡金国、迎回二帝等愿望都达到了,那么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会高于他战胜金国却死于莫须有的罪名这种真实的命运吗?
我想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赵匡胤、朱元璋等重兴汉统的伟大皇帝都没有岳飞式的神圣光环。于是那时我想,是残缺的美感,悲剧的命运,以及本可以成功,最后却更加屈辱憋屈的南宋国运,让国人一直沉迷追问于一个可能性。
——如果岳飞没死,如果岳飞成功了,如果岳飞索性反了……中国的命运会怎样?在这种猜想追问中,岳飞的地位不断攀升,直到光环满身。
当年我自喜于这种发现,现在我很惭愧。
岳飞死在自己对民族对国家的坚守上,他并不是以所谓的聪明来生活的,所以,所有想以理智的态度去解构他的想法,都注定将进入误区。
岳飞以他一生的作为,证明了一个无瑕疵的英雄形象。他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哪怕在他个人的列传中,史书曾以另一个人的遭遇来类比,那是南北朝时南朝刘宋的大将檀道济。“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瞋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
刘宋杀了檀道济,不久亡国。可檀道济骄奢嗜欲,自奉丰厚,对外作战也未能予北朝以致命打击,怎能与岳飞相比!
在和约达成,杀死岳飞之后,赵构疲惫且满足地靠在宝座上,回望十余年来的奔逃求和路,一时间感慨万分。
——“朕今三十五岁,而发大半白,盖劳心之所致也。”真是不容易,终于和平了!可以恢复到靖康之前的美好日子了。
他身旁的秦桧微笑附和,是很不容易,这一点谁都同意。但是更不容易的已经开始,赵构的新生活绝不是他当初想象的那样甜蜜美满。
就像婚姻。
赵构与秦桧的关系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之前,赵构是未婚的美丽女孩儿,可以对秦桧颐指气使,予取予夺,而秦桧低声下气为博取欢心不计代价。可赵构抛弃了岳飞,选择了秦桧,这之后他才发现女孩儿的婚后生活真的是不一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