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心雕龙全鉴
9798000000005

第5章 正纬第四

【原文】

夫神道阐幽[1],天命微显[2],马龙出而大《易》兴[3],神龟见而《洪范》耀[4]。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5]之”,斯之谓也。但世夐[6]文隐,好生矫诞[7],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注释】

[1]神道:指《原道》中讲的“神理”,即神妙的道理或启示。阐幽:与“微显”相对,使幽深隐藏的显露出来。

[2]天命:自然的规律、法则。微显:显现微妙之处。

[3]马龙出而大《易》兴:马龙即龙马,体形像马,但却是龙的头和爪,身上有鳞片,乃祥瑞之兽。相传龙马从黄河里负图而出,伏羲照着河图制成了八卦,后来周文王为八卦作爻辞而创作《周易》。

[4]神龟见而《洪范》耀:传说大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负有洛书。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

[5]则:仿效,效法。

[6]夐(xiòng):久远,长久。

[7]矫诞:诡诈虚妄的假托。

【译文】

幽深的道理一定要阐明清楚,微妙的天道启示一定要显现出来。龙马背负着河图从黄河里出现,重要的《易经》便这样兴起了;神龟背负着洛书从洛水中出现,《洪范》九畴便绽放出光彩。因此,《易·系辞》里说:“黄河里出现河图,洛水里出现洛书,圣人效法它们创作了经书。”讲的就是这些道理。但因为年代十分久远了,文辞的记载隐晦不清,就容易产生一些不实的假托荒诞之事。因此,在这些文字里面,虽然真实的东西保存下来,但假的也凭借它们存留了下来。

【原文】

夫六经彪炳[1],而纬候稠叠[2];《孝》《论》昭晰[3],而钩谶葳蕤[4]。按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5],丝麻不杂,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摘[6]千里,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7],而八十一篇[8]皆托于孔子;则是尧造绿图[9],昌制丹书[10],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11]频见,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12]织综,其伪四矣。伪既倍摘,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纬何豫[13]焉?

【注释】

[1]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儒家六经,即《诗经》《书经》(即《尚书》)、《礼经》《易经》(即《周易》)、《乐经》《春秋》。彪炳:文采焕发的样子。

[2]纬候:纬书与《尚书中候》的合称。亦为纬书的通称。稠叠:稠密重迭。

[3]《孝》《论》:即《孝经》和《论语》。昭晰:清楚明白。

[4]钩谶(chèn):指纬书和谶语。配合《孝经》的纬书有《钩命诀》,配合《论语》的纬书有《比考谶》《撰考谶》等。葳蕤: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是指谶纬众多纷乱。

[5]织综:经纬线交织。

[6]倍摘:错乱抵牾(wǔ)。

[7]符谶: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8]八十一篇:《河图》九篇,《洛书》六篇(说自出于黄帝至周文王的本文),又别有《河图》和《洛书》三十篇(说自初起至孔子九位“圣人”增演的),还有《七经纬》三十六篇。

[9]尧造绿图:据《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记载,尧在黄河、洛水边筑坛祭祀时,有龙马衔出赤文绿地的河图献给尧帝。由此看来,“绿图”并非尧所创造。

[10]昌制丹书:据《尚书中候我应》中记载,赤色雀衔着丹书飞到周文王姬昌住所的门户停下来,将丹书赐给了周文王。由此看来,“丹书”并非姬昌所创造。

[11]图箓(lù):图谶符命之书,如《河图》《洛书》等。

[12]乖:违背。

[13]豫:参与。

【译文】

儒家的六经文采焕发,十分鲜明照人,而与之相对应的纬书却是十分烦琐无章;《孝经》《论语》等著作论述得十分昭著明晰,但负责解说它们的《钩命诀》《八谶》等却十分杂乱。根据经书来检验纬书,可以证明纬书是伪托的凭据有四点:用纬书来配经书,就好像用经线和纬线配合着来织布帛一样,每个细节都要保证丝和麻不相混杂,这样麻布或丝帛才能织成;而现在的情况是,经书规规整整,纬书却是十分诡奇,二者彼此意思背迕,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凭据之一。经书的内容明显,因为它是圣人用世事来对世人进行训言教育;纬书的内容隐晦,因为它是神灵用神秘的现象来教导世人。圣人对人世的训言本应该详细繁多,神灵的说教本应该简约稀少,而现在纬书的文辞反而比经书还多,神灵讲述的道理更加繁多复杂,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凭据之二。意旨要由上天而降,才可以叫作符命预言,可是有人说八十一篇纬书的作者都是孔子,这就像是在说唐尧制绿图、周文王姬昌制丹书一样荒谬,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凭据之三。在商代和周代以前,符命图谶就已经频繁出现了,但是许多经书是到了春秋末年才逐渐完备的。如果说先有纬书后有经书,这就违背了经纬交织时先上经线后上纬线的自然规律了。这是证明纬书是伪托的凭据之四。伪托的纬书既然跟经书相抵触,那么很明显,纬书和经书的意义自然就不同了。圣人创作的经书已经足够成为后世的准则以教导世人,纬书为什么还要去参与呢?

【原文】

原夫图箓之见,乃昊天休命[1],事以瑞圣,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2],夫子有叹,如或可造,无劳喟然。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3];故知前世符命[4],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于是伎数之士[5],附以诡术,或说阴阳,或序灾异,若鸟鸣似语[6],虫叶成字[7],篇条滋蔓[8],必假孔氏;通儒讨核[9],谓起哀平[10],东序秘宝,朱紫乱矣[11]。

至于光武之世,笃信[12]斯术。风化所靡[13],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14]选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是以桓谭[15]疾其虚伪,尹敏[16]戏其浮假,张衡[17]发其僻谬,荀悦[18]明其诡诞:四贤博练,论之精矣。

【注释】

[1]昊天:苍天。休命:美善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

[2]河不出图:黄河当中没有出现河图。古代相传每当圣明之世时,黄河便出现河图,因此黄河不出河图时则不是圣明之世。

[3]昔康王《河图》,陈于东序:《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是说周康王把《河图》等放在东厢房。康王:姬姓,名钊,周武王姬发之孙,周成王姬诵之子,西周第三位君主。

[4]符命:上天预示帝王受命的符兆。

[5]伎数之士:古称医、卜、占等人为方伎或术数之士。

[6]鸟鸣似语:《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大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甲午,宋大灾。”意思是,有鸟怪鸣于宋国的亳社,这是宋国将要发生灾难的预兆。随后宋国发生大火,这是“鸟鸣于亳社”的应验。

[7]虫叶成字:《汉书·五行志》:“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说的是,汉昭帝时,上林苑中有虫吃柳树叶,形成“公孙病已立”几个字。“公”指汉昭帝;“孙”指汉宣帝,宣帝原名“病已”。

[8]篇条:篇章。滋蔓:生长蔓延,常喻祸患的滋长扩大。

[9]通儒:指通晓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讨核:研讨并加以综合考查。

[10]哀:汉哀帝刘欣。平:汉平帝刘衍。

[11]朱紫乱矣:出自《论语·阳货》。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意思是说,我厌恶用紫色顶替红色,厌恶用郑国的音乐扰乱雅乐,厌恶以巧言善辩的嘴巴来倾覆国家的人。朱:正色。紫:间色。后以“朱紫”喻正与邪、是与非、善与恶。

[12]笃信:忠实地信仰,深信不疑。

[13]靡:随风而倒。

[14]曹褒:东汉时期鲁国薛人。

[15]桓谭:东汉学者,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

[16]尹敏:东汉初期反谶纬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17]张衡:东汉学者,曾指斥纬书的谬误。

[18]荀悦:东汉史学家、政论家,思想家。著有《申鉴》5篇,抨击谶纬符瑞。

【译文】

河图、洛书等图谶符命之书的出现,体现了苍天美好的旨意,这些事作为祥瑞启示,本身是为了预兆圣人在世,而并不是为了配合经书的。所以,当黄河里不再出现河图的时候,孔子便有所感叹,假如可以随意伪造这类祥瑞之事,那孔子也就不需要费神去唉声叹气了!从前周康王曾把河图陈列在东厢,因此可以知道有关前世圣王的天降符兆,后世人把它当作珍宝而代代相传,孔子编撰著述,不过是客观地叙述记录下来而已。于是,那些有方技的术士之流,就用诡诈的方法来牵强附会。有的谈说阴阳鬼怪变化多端,有的预言灾难变异危言耸听,还有什么鸟雀的叫声像人说话呀,虫子吃树叶变成了文字呀,五花八门的纬书到处滋生蔓延,而且都必定要假托孔子的名义。学识渊博的儒者通过讨论核查,认为这些纬书起源于西汉哀帝和平帝时代。从此以后,河图、洛书这些古代帝王珍藏的宝物,便跟那些纬书邪正相杂、真伪难辨了。

到了东汉光武帝的时候,由于光武帝本人对谶纬之术深信不疑,这种政治教化影响很大,追随者争先恐后,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之下,研究谶纬之学的人数不胜数,可以说是比肩接踵。沛献王刘辅杂就收集一些纬书来解释经书,曹褒则依据旧典杂选以谶书为基础来制定礼仪制度,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已经相当过分了。所以桓谭痛恨谶纬的虚伪不实,尹敏嘲讽谶纬的浮妄虚假,张衡揭发谶纬的乖僻荒谬,荀悦指明谶纬的诡诈伪托。这四位贤人的学识都非常渊博,他们对于谶纬缺点的论述已经非常精辟了。

【原文】

若乃羲农轩皞[1]之源,山渎钟律[2]之要,白鱼赤乌之符[3],黄金紫玉[4]之瑞,事丰奇伟[5],辞富膏腴[6],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7]英华。平子[8]恐其迷学,奏令禁绝;仲豫[9]惜其杂真,未许煨燔[10]。前代配经,故详论焉。

【注释】

[1]羲农轩皞:伏羲、神农、轩辕黄帝、黄帝子少皞。源:源头,指以上的传说。

[2]山渎钟律:纬书中的重要内容。

[3]白鱼赤乌:《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说的是,周武王渡黄河的时候,船行到河中间,突然有一条白色的鱼跳到了他的船上。武王俯身把鱼捡起来,用以祭天。渡过黄河之后,又有一团火从天而降,落到武王住的房子上,不停地转动,最后变成一只红色的鸟,它的叫声响彻云霄。符:古代称祥瑞的征兆。

[4]黄金紫玉:《礼纬·斗威仪》中有这样一种说法,君主乘着金德而天子,就会有黄银紫玉出现。

[5]奇伟:奇特怪异。

[6]膏腴(yú):比喻文辞华美。

[7]采摭(zhí):采集摘录。

[8]平子:张衡的字。

[9]仲豫:荀悦的字。

[10]煨燔:烧毁。

【译文】

至于纬书中关于伏羲、神农、黄帝、少皞故事最早的传说,山川和音律的灵应相合,白鱼跳进周武王船中、流火在周武王屋上变为赤色乌鸟的符验,以及黄银与紫玉的祥瑞显现,有关这些事件的记载,不仅内容上广泛且奇异瑰伟,还有丰富的华丽辞采,它们对经书虽然没有什么益处,但是对于文章的创作却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后来的作者们在创作的时候,常常采摘其中的精华辞藻或典故来帮助描写。张衡因担心纬书可能会迷惑后人,致使他们在学习时走歪路,曾上奏天子请求禁绝谶纬之书;荀悦则感到惋惜,因为他觉得纬书中可能还混杂着有价值的真实资料,而不赞成把它们全部焚烧了。因为前代人的纬书是用来配合经书的,所以在这里有必要对纬书进行详细论述。

【原文】

赞曰:荣河温洛[1],是孕图纬。神宝藏用[2],理隐文贵。世历二汉,朱紫腾沸。芟夷谲诡[3],采其雕蔚[4]。

【注释】

[1]荣河温洛:《尚书中候·握河纪》:“帝尧即政,荣光出河。”《周易乾凿度》:“帝盛德之应,洛水先温。”纬书里称黄河发光、洛水温时才有《河图》《洛书》出现。

[2]藏用:指潜藏着的功用。

[3]芟(shān)夷:铲除,除去。谲(jué)诡:怪诞。

[4]雕蔚:形容文理精密,文辞华美。

【译文】

总而言之:光芒荣耀的黄河,温暖的洛水,是它们孕育出了《河图》和《洛书》。这些神奇的宝物里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用途,内容道理深刻隐晦,但文采十分可贵。可是经过了西汉和东汉两个朝代,出现了伪托的谶纬,它们搅乱了经书,就好像朱色和紫色掺杂在一起一样混乱不堪。我们应当剔除纬书中那些欺诈诡异的部分,只吸取采纳其中富有文采精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