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开卷书坊·自画像
10319600000023

第23章 《沉醉春风》跋

一九七六年十月,我进入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鲁迅著作注释组,参加鲁迅书信(一九三四—一九三六年)的注释,这项工作至一九八一年《鲁迅全集》出版始告一段落。

正是在注释鲁迅书信的过程中,我逐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位重要作家郁达夫产生了兴趣。虽然在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这一时段里,现存鲁迅致郁达夫的信札仅一通,但我发现两人自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七日在北京结识以后,关系一直颇为密切,郁达夫又是长期被误解、曲解甚至被贬低而未得到应有评价的作家,因此,我产生了研究郁达夫的冲动,与王自立先生合作,从搜集、整理、编订郁达夫作品和研究资料开始做起。这大概是一九八〇年秋冬间的事。

一九八二年一月,王自立先生与我合作编注的《郁达夫忆鲁迅》由花城出版社推出,虽然是只有一百零八页的小册,却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敝帚自珍。我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先后编订了《郁达夫研究资料》(上、下册,有天津人民出版社和花城出版社两种版本,天津人民出版社版近年又有知识产权出版社重印本)、《郁达夫文集》(十二卷本,花城出版社和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回忆郁达夫》(湖南文艺出版社版)、《卖文买书:郁达夫和书》(北京三联书店版)等书,为郁达夫研究文献保障体系的初步建立尽了一点力。

与此同时,我继续拓展我的研究领域,对创造社同人,包括从与郁达夫一起创办创造社的郭沫若起,直到“小伙计”叶灵凤、潘汉年,对早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尽管有的是浅尝辄止,都不同程度地有所涉猎。特别对于叶灵凤,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仍给予相当的关注并有所发现,编订了他的多种小说集和散文集。

应该指出的是,我对郁达夫、叶灵凤和创造社其他作家的研究,总体而言是编的多,写的少。我认为在研究的起步阶段,这样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只有打下扎实的史料基础,对这些作家的生平、创作文本和其他各种向度的研究工作才有可能更好地展开。但是,我毕竟还是写下了一些心得。当然,其中有些文字今天看来已经属于常识,但在当时,这些现代文学史的常识,连专业研究者都未必知道。

本书就是我一九八一年至今关于郁达夫和其他创造社作家的考证、论析、序跋、交往年表等文字的汇编,有数篇是与王自立先生、张伟先生合作的成果(均在文末注明),有数篇系首次结集。承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美意付梓,以供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郁达夫及创造社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由于写作时间跨度较大,书中各文体例并不一致,有些提法也带有当时语境下的痕迹。为了尽可能保持历史原貌,只对个别文字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酌予删削,错漏略加订正,人物称谓和注释格式也稍作调整,特此说明。

是为跋。

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七日于海上梅川书舍

(原载二〇一三年八月中华书局上海分公司初版《沉醉春风:追寻郁达夫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