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孝道文化新探
1238600000094

第94章 韩国传统社会“孝”思想的意义和现代的实践运动

[韩]南宫勇权

一、韩国孝思想的发展过程

韩国自西历纪元以前的原始氏族或部族社会开始,信奉各种山神或城隍。这样的土俗信仰里就已经存在对父母的恭敬才能受天之祜的意识。即与敬天爱人、弘益人间的思想成为善行意志的中心思想。孝是韩国民族发现自我真实面目的原动力,也是一种精神资产。

公元1世纪初,古代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在建立发展过程中,开始从中国引进儒教、佛教思想。经过高丽、朝鲜时代,儒教、佛教在长达一千年之久的历史期间起了作为民族思想基础的作用。从而孝思想自然成为韩国民族更坚定的、传统的核心伦理思想。

儒教视孝为所有善与道德的大本;而佛教也像在经典《佛设大报父母恩重经》中提到的那样,强调以孝为生活规范,可见佛教同样重视孝这一生活伦理。

况且佛教曾是高丽国教;而儒教是朝鲜时代国家统治和社会规范的基本。因此一千多年以来忠与孝成为韩国具有不变价值的传统伦理。到19世纪随着韩国进入开化社会,西方天主教和基督教广泛地传播到韩国,而它们的经典《圣经》也毫不例外地把孝当作基督教伦理的核心思想。例如《圣经》里有:“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出埃及记20:12)而且《旧约》和《新约》始终强调基督教人应以恭敬父母、怜爱父母、照顾父母为基本标准。

如上所述,韩国孝思想以原始氏族或部族社会崇拜的各种自然神信仰中的恭敬父母的孝思想作为始发点,之后经过古代国家三国时期接受以孝思想为中心的儒教和佛教作为国家统治理念的过程,孝思想更进一步定型为牢固的思想规范,成为一千多年来韩国人身体力行的不变的价值观。

到10世纪末,西方的天主教和基督教传播到韩国,但《圣经》的基本思想仍基于孝思想。这与强调孝思想的儒教、佛教是一致的。因此韩国人吸收西方宗教并不与传统的孝思想对立,现代也是如此。

尽管如此,但由于现代社会的一些特点,现代存在忽视传统孝思想的倾向。所谓现代社会的特征如下:

物质价值的重视;

个人主义的重视;

小家庭制度的流行;

对子女的过度保护现象;

向产业化、机械化社会剧变。

以上特征又带来了如下问题:

家庭伦理体系的破坏;

不懂得父母的养育之恩,甚至忘恩负义;

轻视道德生活的倾向。

父母子女之间人伦纽带感的缺乏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协助和理解、亲密与恭敬等爱心的缺乏。

结果不仅家庭不和,而且使社会、使国家的公共伦理也出现混乱。因此韩国社会上开始出现孝实践运动,试图复原过去传统伦理的基础思想孝思想的价值,再现孝行。开展这一运动的目的在于重新构建道德社会。

二、韩国传统孝思想的价值

如前所述,形成韩国民族意识基调的传统思想就是孝。儒教的基本思想忠与孝,忠是对社会的伦理功能;孝则是对家族或家门的伦理功能。因此在传统韩国,家族或家门之间的人际关系靠孝的德性得以维持。

孝是由亲子之间的纵向人伦关系出发的规范,也是人间品德的基本标准。《孝经》指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认为孝是德的根本。经典也常提到孝是百行之源泉。过去儒教社会的孝的根据是《孝经》,除《孝经》以外,其他经典也谈到孝,但在所有经典当中对孝论述得最明确的当数《孝经》。《孝经》里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显于父母,孝之终也”成为孝的结论。

这句话不能单纯地与世俗的功利主义联结在一起。这句话里虽有表示功利主义意思的“立身”和“扬名于后世”等语句。但这里的立身扬名是有限制条件的,不是指不择手段的立身扬名;而是指遵行道义的立身扬名;因此并非世间名利的立身扬名,而是以道义为前提的立身扬名。

孝的主旨不在于立身和扬名,而在于道,由此可见《孝经》里的孝包括最小从身体的一小部分开始,大到解救万物的道,而其具体化的形式为德,因此孝是表现为道与德合一的道德实体。

所谓孝为百行之根源,是因为孝是纲常的基础,但更大的原因在于孝的具体化概念中包含着道与德这一最终宗旨。因此认识孝中的道,一直受到重视。孝比单纯的亲子间伦理具有更深奥的意义。

通常认为孝是亲子之间的伦理,其实本质上孝超出人伦关系,包含着行道修己的思想。也就是说孝不单纯指侍奉父母,而是通过行道而修己。修己与以诚为要点的个人品德有重要的涵属关系。

没有诚便没有德,没有德便无法实现孝。在韩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孝子得到社会的称赞,特别是在旧社会得到特别的待遇。细想可知,这社会称赞款待孝,不仅是因为其行为,而且是因为其根底为德。

在韩国有孝子阁或孝子碑的传统村落里, 其居民以此为自豪感,其地区也被认为是有德幸福的地区。韩国历史人物的代表人物、朝鲜巨儒、德人栗谷李珥先生也因孝子有名,因此人们对他更是恭敬。

若说孝的实体是德,那么孝的另一现象则是诚。无论社会怎么变化,也有不变的公义,诚就是其中之一。《中庸》提到“无诚便无物”、“诚者天之道,诚之者人之道”。诚是天道,是存在的根源。因此没有诚就没有存在,诚是做人之道。

过去我们社会称赞孝,是因为其行为精诚、人性有德。行为精诚与《中庸》中所说的“道”是一脉相通的。尽了做人的道理,被人称颂是理所当然的。

孝是实践性理论,因此要求实践性价值。作为伦理的孝,对家人或父母子女之间其价值标准是绝对的,在旧社会不可能对这一价值提出挑战。

过去韩国能四世同堂和睦相处,也就是因为他们的伦理意识当中潜在着孝,因此在韩国孝本身是一种思想,也是传宗接代、睦邻友好的伦理纲常。

韩国伦理的根底在于家族,不在于个人,为了维持这一秩序不得不强调孝。

孝在韩国之所以如此发达有几个原因:一是由于韩国传统家庭结构为继承家系的方位家族;二是由于重视名分的儒教理论。从家族构成的侧面来看,我们传统家族的趋势是继承家系的方位家族,这与以上下方位构成的孝的功能具有同一性质。

由上可知,在韩国传统社会孝是人间行为规范的根源,也是社会共同行善的功能所在。后来由于开化,这传统伦理和开化后引进的西方思想相抵触,发生了摩擦。但外来势力再强大也不可能使维持一千多年以上的伦理观一朝倒塌。而且由于日本殖民地政策并没有排斥否认孝,因此到这一时期仍保留着许多孝的残影。

1945年朝鲜光复,紧接着1950年发生“625”战争。这些事件,成为动摇孝思想的契机,使孝思想急剧衰退。但其根底至今还保留着,春节、中秋节出现的人口大移动现象就是证明之一。在西方或日本节假日也有人口移动现象,但他们的移动是为了享受生活,其背后并没有其他意识上的观念。与此相反,我们的节日移动有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观念的意义,即隐含着与孝相关的伦理价值意识。

当然在现代社会特性上,现在的孝的实相与过去旧时代不同,这是事实。虽然功能有变化,但孝在我们伦理中仍残存,这也是事实。这是韩国社会贵重的传统精神资产,它提示着国家将来获得成就发展的可能性。

三、现代韩国孝的实践运动和特征

如前所述,孝为韩国传统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发现韩国人真实面目的原动力,也是崇高的精神资产。所以世界历史学家ArnoldToynbee(1889-1975)曾说过:“将来韩国能对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资产就是孝思想。”

孝是实现仁爱的动力思想。

孝是人类善行的根源。

孝是父母子女之间爱与恭敬的实践思想,同时也是维持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圆满的人际关系的和平思想。

孝是三通思想。也就是说,孝是连接时空的通时思想,是超越理念的通念思想。孝的韩语发音可标成“HYO(Harmony of Youngman and Oldman)”,因此也可以理解为是维持青少年和老年均衡和平的思想。

因此孝是韩国未来时代需要进一步发展的、也是把全体国民引向幸福生活的根本思想。目前为了能使孝思想在现代生活付诸实践,多方位地展开实践运动,大概有以下三个方向:

1.政府推行的孝实践运动

韩国国会2007年7月制定《有关奖励并支援孝行的法律》,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也是最早的有关孝行的法律。其内容如下:

此项法律目的在于从国家角度,奖励优良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孝,从而通过孝行以解决高龄社会面对的问题,取得国家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此外也贡献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第二章主要包括:树立孝行奖励基本计划以促进保健福利部和中央行政机关奖励孝行;对国家和地方自治机构以及所有教育机构和学校支援实施孝行教育,掌握父母长辈等扶养家庭实态并予以支援;设置运营孝文化振兴院等内容。

第三章包括对孝行突出的模范人物的表彰;对赡养父母所需的必要费用支助;对必要的父母居住设施的供给;对民间社会团体交流活动的支援等内容。

2.孝学研究层次上的孝实践运动

韩国孝学研究学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1998年首次召开建立发起大会,2001年11月24日由全国志同道合的会员齐心协力正式创立学会。

之后多次召开全国性学术大会和讨论大会,并且为了孝学的确立,集全国优秀论文发行了学术论文集和以教育弘扬孝精神为目的的单行本。

为了使举国上下普遍履行孝道,学会认为树立法制标准是必要的,因此与立法机构国会协议,2007年7月在临时国会通过了《孝行奖励法》,为《孝行法》的诞生起了主导作用。

韩国孝学会本部在仁川市圣山孝道大学院大学校,包括首尔在内,全国有十个支部会。

由会长、副会长、专门常任委员会长、各地区支部会长组成的孝学会,年中召开孝学术研究大会、支会研讨会,发行孝学学术研究论文集和孝学教育书籍,还展开奖励孝学研究论文、选拔孝者等活动。

3.通过社会团体开展的孝实践运动

韩国自古视孝思想为发展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动力。然而由于产业社会和个人主义的膨胀发达,以孝为中心的价值观变得含糊不清,家庭和国家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下降。

于是韩国社会认识到有必要广泛推广孝行,并开始重视孝思想。按学校、团体、个人强调孝思想,大力提倡孝实践运动。

有孝才能有家庭;

有孝才能端正学校教育;

有孝才能矫正品级序列;

有孝才能搞活经济;

有孝才能和平统一南北;

有孝才能使国家起死回生;

有孝才能使宗教团结一致;

有孝才能使全人类和平相处;

有孝才能使全球共存。

在以上信念下,韩国孝运动团体联合会2007年结成,共有26个团体加入。加入总会的团体有:canaan农军学校、家庭孝Academy、庆民大学、大韩民国在乡军人会、大韩佛教孝实践联合会、每月一日思“孝”运动本部、大韩老人会、儿童青少年Forum,世界孝文化本部、忠孝礼实践运动本部、韩国老人大学福利协议会、韩国女性团体协议会、韩国孝道会、韩国孝行受奖者孝道会、Seoul青少年孝行奉献团、成均馆儒林会、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先生尊敬运动协议会、养志会、圆佛教孝道会、圣山青少年育成财团、韩国青少年孝行奉献团、韩国孝学会、孝国民联合、孝道Silver新闻社、孝道会等。

此外,对国内中小学校开发以孝为主的人性教育课程;对大学开设研究学科等,其中圣山孝道大学院大学校作为孝的专门特殊大学,设置孝学硕士、博士课程,专门培养高水平的孝学者。

(南宫勇权:韩国孝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