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说什么
15185700000010

第10章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向他们学习礼仪。

【解读】孩子的学习动力激发起来后,就要告诉孩子向谁学习,学习什么。向谁学习呢?除了家里的父母、长辈,就是老师和朋友了。谁是老师呢?韩愈在《师说》里面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传授大道、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哪些人可以担当老师的职责呢?《师说》里告诉我们:“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生比我早的人,他了悟大道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向他学习;比我出生迟的人,他了悟大道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大道,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年少,大道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谁是朋友呢?就是与自己关系亲密、交情友好、讲求信义的人。能够担当老师的人品行高尚,能够成为朋友的人对你负责,所以向老师和朋友学习是没错的。

要想从老师和朋友那里学到东西,首先得端正学习态度,这个态度就是主动亲近。说到古代的老师,我们自然就想到一个词叫“师道尊严”,而这个词又被一些人误解为板着面孔严酷冷竣,对学生动辄训斥打骂。若真是这样的话,谁还敢亲近老师呢?其实,“师道尊严”本义是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因为堪称老师的人是有道有德的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尊敬老师的态度是成正比的,正如佛门大德印光法师所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一点是可以在现实中得到验证的。因为学生只有亲近、尊敬老师,才可能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更微妙地观察,学生与老师只有在亲近和诚敬的状态之中,大脑中的信息才容易沟通,像禅宗“以心印心”的智慧传授方式,更是局外人所无法理解和感悟的,但却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亲师友”这三个字,蕴藏着十分深奥的道理。

“亲师友”之后,首先需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不是知识,而是礼仪。这是中华传统教育的智慧所在。为什么要先学礼仪,而不是一上来就学知识呢?这是因为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做人,做一个对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做人最基础的条件就是明礼。一个不懂礼仪的人,不要说不可能真正学到知识,即使学到一些知识,也不会受到社会认可。古代孩子入学首先学习的礼仪是什么?拜师礼。一般拜师礼仪分成三个程序。第一,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表示对本行业的敬重,表示从业的虔诚,同时也是祈求祖师爷保佑,使自己学业有成。第二,行拜师礼,一般是师父、师母坐上座,学徒行三叩首之礼,然后跪献红包和投师帖子。第三,师父训话,宣布门规及赐名等。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白,学艺要刻苦等。为何要行拜师礼?因为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投师如投胎”。有的行业,一入师门,全由师父管教,父母无权干预,甚至不能见面。一个拜师礼,把孩子的恭敬心和老师的责任心都提了起来,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古代正式结交朋友,也是有礼仪的,这里就不多说了。总之,古代亲师习礼的传统,值得发扬光大。尤其是有时看到媒体上有关学生群殴甚至杀害老师的消息,更是感觉到恢复亲师习礼传统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