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三字经》说什么
15185700000011

第11章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译文】黄香九岁时就能替父亲暖被窝。这种孝亲行为应当坚持。

【解读】父母把孩子交给老师,首先教育孩子要亲近和尊重老师;而老师接收学生以后,也会及时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这就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很好地结合起来了。老师和父母共同配合,完成孝亲尊师的教育,这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老师在教育孩子如何孝亲的时候,并不是干巴巴地说教,而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所选的故事,主人公与孩子年龄相仿,故事跟孩子的日常生活靠得很近,学了之后马上就可以用到日常生活之中。这是值得今天从事教育的老师和家长学习、借鉴的。

这里讲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说的是:黄香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九岁时母亲便去世,又没有兄弟姐妹,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除平时帮助父亲操持农活、料理家务外,冬天还会为父亲暖热被子,夏天为父亲扇凉席子,对父亲尽心尽孝。人们都夸他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的“天下无双,江夏黄童”之语即是夸赞他的。这位出名的孝子后出任郎中、尚书郎、尚书左丞,又升任尚书令,任内勤于国事,一心为公,通晓熟习边防事务,调度军政有方,受到汉和帝的恩宠。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其子黄琼、曾孙黄琬,都官至太尉,闻名于天下。

在讲完故事之后,老师会做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不是像今天某些语文课一样点出中心思想、写出段落大意、介绍写作技巧等等,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这种孝亲的行为是一个孩子应该坚持去做的。

读了黄香的故事,联想到现在独生子女乃至单亲家庭孩子的状况,恐怕不少人都会感叹:如今要找这样的孝子实在是太难了。不要说让孩子帮父母料理家务,盼孩子对父母体贴入微,就是让孩子自觉完成作业都很困难。

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造成的呢?可能还是与我们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方式、当今的生活环境等有关。现在大家都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学习上,对于孩子的洒扫庭除、待人接物等基本生活能力却很少关注,不少孩子都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时间长了形成习惯,就丧失了料理家务的兴趣。由于从小习惯于父母、长辈对自己的关心照顾,自己对于父母、长辈的身心需要却视而不见。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带来的后果。我想,九岁之前,黄香的父母对于自己的长辈,恐怕一直也是像黄香一样尽心尽孝的,只有父母的行为在黄香的意识中先打下了烙印,到了一定的时候,黄香才能够自然地做出来。还有就是,鉴于黄香当时的家境,母亲去世之后,父亲一定忙于生计的时候比较多,不可能像今天的父母对待独生子女一样,事无巨细地照顾齐全,这正好给了黄香自我锻炼、自我成长、自我发挥的机会。再就是,当时也没有什么电视、电脑、游戏之类的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受环境的熏陶,孩子自然就把精力用在了读书学习和孝敬父亲上去了。

由此看来,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真的要好好反省一下了: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到底是成就了孩子还是伤害了孩子?我们在对孩子付出爱心的同时是否淡漠了孩子的孝心?到底怎样的教育才是符合人性、利于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