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英汉修辞格比较与翻译
16861700000003

第3章 前言

我们先以一则例子来说明什么是修辞,以及修辞的重要性。

(1)She has a pair of big eyes.

(2)She has a pair of big eyes that can speak.

(3)She has a pair of eyes,big,bright and blinking,as if they can speak.

在以上三个句子中,(1)是比较普通的语言;(2)是带有一定修辞色彩的语言;(3)则是经过精心修辞的语言。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熟读修辞三百例,不善言辞也善用”。修辞是语言和文化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也是一个难点。语言运用得好,首先要解决的是正确性问题,这个正确性问题,往往通过语法和语言学等知识得以解决。更高层次的则是语言的得体性问题,语言的得体性问题,就涉及修辞的问题。也就是说,语法解决的是“对不对”的问题,而修辞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翻译的实质问题是译者在众多的同一现象或者可行结构之间不断判断和选择的过程,这就需要大量的修辞知识。因为“哪里有选择问题,哪里就有修辞”。

修辞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修辞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加工的现象,主要体现为多种修辞格的运用。关于英汉语修辞格的理论探讨和对比分析,有助于形成对修辞,包括修辞格的总体认识,有助于进行英汉修辞翻译。最为常见的修辞格的翻译处理有两种分法:从词语、句子、段落层面,或从词义、结构、音韵层面来分析。本书采用后一种分法,是因为考虑到修辞格从构造层面来说,往往是从这三方面来设计和考虑的。

本书首先通过文献法、对比法等方法,对修辞格本身,以及修辞格翻译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根据修辞格构造的客观规律,将修辞格按照语义、结构和音韵三大类进行分析,在每一节的开始,做了相关研究动态介绍,使学习者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也有利于进行相关知识拓展。在对该类修辞格进行词源追踪、构造与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译例分析。在实例选取中,注意不光选取文学作品的例子,也尽量多从非文学性文本中收集,这样比较吻合实际的翻译工作中以实用文本为主的情况。

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力求突破和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第一,虽然分类方法上也采用词义、结构和音韵三分法,但本书更侧重从英汉修辞格的比较角度讨论修辞格本身的构造、分类及其翻译,强调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二,本书每一小节开头,对该节的英语修辞格和汉语修辞格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归类陈述,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增加、改进和突破,对读者提供了一个明晰的修辞动态研究概况。

第三,书中所用例子来源广泛,不但有文学例句,也有广告、科技、旅游、经济、法律、军事等领域的实用修辞例句,避免了以往该类著作大多采用文学作品例子的情况,也避免了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修辞或者修辞格的运用,只是文学作品的事情。且为了突出实用文体中的例子,特意把“文学作品选例”和“实用文体选例”分开进行讨论。

第四,本书每小节的译例分析,都有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例子。且并不是简单地为句子提供译文,而是精心作了译法分析,帮助大家对翻译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引发相关思考。

修辞翻译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可以进一步廓清修辞翻译尤其是修辞格翻译的基本概念。实际的翻译中,懂得修辞、善于修辞的译者,实在太少。通过从研究动态介绍、词源追踪、构造和分类、译例分析等方面,帮助译者提高修辞格的解码和编码能力,适度把握原文和译文的修辞及文体风格,懂得在翻译中如何更加得心应手地提高自己的鉴赏和表达能力,做到“眼高手高”。

参与本书写作的还包括: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的曹灵美老师、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的余义勇老师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余叶盛老师。他们三位分别负责词义修辞格及其翻译、结构修辞格及其翻译、音韵修辞格及其翻译的部分初稿和译例的收集。

感谢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资金(编号:2014CBZ10)、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课题(课题编号:14CBZZ10)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编辑田文老师的辛劳工作!感谢上海外国语大学冯庆华教授百忙中为本书作序!书中但凡疏忽之处,责任由作者自负,与他们无关。

作者 谨识